專家稱大氣汙染對地球生態環境構成巨大威脅

2021-01-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6日電 現代的大氣已經是被嚴重汙染了的大氣。大氣汙染不僅危害人體的健康,而且已經對地球上的整個生態環境系統構成了巨大威脅。這是有關專家近日向人們發出的警告。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專家解釋說,人類居住的地球,已經度過46億年的高齡。在地殼的外圍,積聚著一層厚厚的氣態物質,人們把它叫做地球的大氣圈。

  地球大氣圈的形成和演變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最初,在茫茫宇宙裡,塵埃和氣體的凝聚曾經形成了最原始的星雲,隨著這些原始宇宙星雲的結合和變遷,形成了早期的地球以及整個太陽系。早期的地球是個不大的凝聚態的物質體系。後來由於質量和體積的加大,引力作用逐漸增強,終於能夠把宇宙中更多的氣體吸附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了原始的地球大氣層,這就是所謂的地球第一代大氣。

  隨著地球體積的繼續增大,地球內部的溫度也越來越高。地球內部化過程產生的氣體不斷向地表游離;地質早期大規模的火山活動,也向地表噴發大量的氣體。這時大氣物質成分的組成和數量,已經不同於原始的大氣。它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氮氣等,人們將它稱為第二代大氣。在第二代大氣誕生的時候,第一代大氣幾乎已經全部散逸到太空裡去了。

  大約距今天30億年以前,地球上出現了最早的生物——藍藻。藍藻能夠在陽光作用下,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同時釋放出氧氣。氧氣的出現,給較高級生物體的產生提供了重要條件。大約在14億年前,地球上又出現了綠藻。

  綠藻具有更強的光合作用能力,它能夠合成更多的有機物質,釋放出更多的氧氣。約在6億年有,高等綠色植物開始在海洋裡出現。2億年以後,陸地上也出現了綠色植物。由於大氣中氧氣的增加,氧化過程加快,一氧化碳逐漸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甲烷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氨變成水汽和氮氣。由於綠色植物的增多,光合作用大規模的持續進行,氧氣逐漸成為大氣中僅次於氮氣的第二個主要成分。這就是以氮和氧為最主要成分的近代大氣,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這是第三代大氣。

  專家指出,自從近代工業革命以來,生產力空前發展,人們把大量的天然資源變為自己的消費品,同時也把一部分資源變成汙染物排入大氣。目前排入大氣的汙染物數量增長速度,已經超出了大氣的自然淨化能力。因此,不但大氣原有的某些成分(CO2)的數量增加了,同時還增加了氯氟烴等新的成分。現代的大氣已經是被嚴重汙染了的大氣。大氣汙染不僅危害人體的健康,而且已經對地球上的整個生態環境系統構成了巨大威脅。

相關焦點

  • 中國大氣汙染影響韓國?生態環境部這樣反駁
    中新網1月21日電 近期韓國有一些媒體報導所謂「中國大氣汙染影響韓國」,對此,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表示,多國治理經驗表明,區域大氣汙染治理過程中,大城市的本地排放治理尤為重要。經驗表明,應對環境問題,應該在立足治理本地汙染的基礎上,加強區域和全球合作。
  • 地球環境汙染現狀
    ;12%的哺乳動物和11%的鳥類瀕臨滅絕,每24小時就有150種至200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14億人口的生活環境中沒有汙水排放裝置;全球每年土壤流失達200億立方米;每年全世界的森林正以460萬公頃的速度從地球上消失。
  • 歐洲大氣汙染來源確定:人類自討苦吃,當地人的健康已面臨威脅
    大氣汙染問題,如今早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話題,前段時間,歐洲的科學家團隊,第一次找到了歐洲大氣汙染有害成分的主要來源,對人類健康構成危害的顆粒物,與汽車尾氣排放、居民生活物質燃燒等有關,這個發現也意味著,人類普及新能源勢在必行。
  • 歐洲大氣汙染來源確定:人類自討苦吃,當地人的健康已面臨威脅
    第一次找到了歐洲大氣汙染有害成分的主要來源,對人類健康構成危害的顆粒物,與汽車尾氣排放、居民生活物質燃燒等有關,這個發現也意味著,人類普及新能源勢在必行。大氣汙染的危害有哪些?什麼是大氣汙染呢?簡單來說,就是大氣中出現了有害人體健康、有害氣候環境的物質,這些物質的來源,一般來自於兩個方面,分別是:人類活動和自然產出。
  • 地球的頭號殺手——環境汙染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一說到海洋,我們就想到寬廣、富饒、瑰麗、純淨......它從來都是詩和遠方的代名詞。常見環境汙染一.大氣汙染大氣汙染是指大氣中一些物質的含量達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
  • 【兩會時間】大氣重汙染成因有說法了!生態環境部部長詳解三大影響...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 大氣重汙染成因終於有了基本的說法,主要包括三大影響因素——汙染排放、氣象條件和區域傳輸。這是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在3月11日記者會上的最新回應。他介紹,2017年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正式設立,當年9月展開工作,預計到今年底全部結束。
  • 科學家稱地球生態系統正在逼近9大極限(組圖)
    近年來,能源告急、資源告急、環境告急……全球近70億人的需求幾乎要把地球推向崩潰的邊緣。通過直觀感受,一部分人逐漸意識到了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嚴峻威脅,但這遠遠不夠:環境汙染、海洋酸化、物種滅絕等其他問題的嚴重程度絲毫不遜於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人都發出了「照這樣下去地球到底還能持續多久?」「地球的承載能力有無極限?」「人類還有多大迴旋餘地?」這樣的疑問。
  • 農藥汙染對海洋生態環境的汙染
    但實際上,農藥本身是一種難以降解且危害環境的有機汙染物質,對土壤、水源及生物的危害非常嚴重。水是生命之源,農藥汙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又通過降水、河流等匯入大海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影響了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最終會危害到人類自身。
  • 生態環境部:基本搞清大氣重汙染存在三大影響因素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 申鋮、高敬)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11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說,大氣重汙染三大影響因素「基本搞清楚了」——汙染排放、氣象條件、區域傳輸,其中汙染排放是主因和內因。他介紹,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設立約一年半時間,預期今年年底全部結束。
  • 生態環境部通報6月環保舉報情況:大氣汙染舉報較多
    生態環境部通報6月環保舉報情況:大氣汙染舉報較多 原標題:   中新網7月13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網站消息,生態環境部13日通報6月全國「12369」環保舉報辦理情況。
  • 中科院院士:牛羊放屁對環境造成巨大汙染(圖)
    國外研究稱牛羊放屁已成為全球變暖的元兇(漫畫/王偉賓)  家裡冰箱不製冷了,甚至奶牛放屁,都可能影響氣候變化。  在河南人民會堂,生態學家、中科院院士張新時作了關於「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專題報告。  他說,「全球變暖是不爭的科學事實」,2007年2月2日,國際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指出:近100年地球表面平均溫度上升了0.74℃,報告認為,人類活動造成溫室氣體的增加是近50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
  • 生態環境部:科學謀劃「十四五」大氣汙染防治工作 以揮發性有機物...
    10月16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座談會。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堅定不移推進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科學謀劃「十四五」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確保打贏藍天保衛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環境砷汙染與地球演化歷史研究獲進展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朱永官團隊和美國佛羅裡達國際大學Barry P. Rosen團隊聯合完成。德國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博士後陳松燦和中科院生態中心研究員孫國新為共同第一作者,朱永官和Barry P. Rosen為本文的通訊作者。  重構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過程是地球環境科學和地球生物學研究中最具挑戰的研究課題之一。
  • 生態環境部部長: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取得階段性成果 將正式...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今天(3月11日)下午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就「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發布會上,有記者就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這一攻關項目的進展情況,提問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對此李幹傑部長表示,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從2017年9月份正式展開,到目前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預期到今年年底全部結束,將正式向社會發布項目研究結果。
  • 世界地球日|增強大氣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大氣環境保護義務
    空氣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增強大氣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大氣環境保護義務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在世界地球日即將到來之際,小編帶你科普2018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以下簡稱《大氣汙染防治法》)的一些基本知識點。
  • 地球面臨9大危機 人類生存環境遭遇威脅
    瑞典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所長喬恩·羅克斯特羅姆、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保羅·克魯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氣候科學家詹姆斯·漢森等科學專家組成了一個研究小組,他們為地球做了一次「體檢」。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時,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相應增加。這些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形成碳酸。從工業時代開始至今,海洋表層海水的pH(酸鹼度)從8.16 下降到8.05。目前,海洋酸化尚未對人類構成威脅,不過它已經對海洋的一些化學結構造成嚴重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影響是它降低了溶解在表層海水中的碳酸鈣含量。
  • 劉國中在調研生態環境保護時強調 突出抓好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
    劉國中在調研生態環境保護時強調 突出抓好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 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2020-12-02 22: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精準管控,超常舉措,石家莊市生態環境系統決戰決勝大氣汙染防治...
    針對當前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嚴峻形勢,12月23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邢國輝到市大氣辦調研檢查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並主持召開調度會。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要求,突出工作重點、抓住薄弱環節,採取超常措施,精準鐵腕治汙,以決戰決勝姿態實現空氣品質改善目標,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奠定良好基礎。
  • 劉國中:突出抓好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 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本報訊 12月2日,省委書記劉國中到西安市、鹹陽市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切實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當前要突出抓好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讓三秦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 市生態環境局精準把脈全力衝刺大氣汙染防治「收官月」
    12月2日,市生態環境局召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交流會,總結梳理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成效,交流會商靶向攻堅各項舉措,動員部署「收官月」之戰。副局長李玉清主持會議。大氣巡查、監察和監測等相關單位負責人,環科院大氣所等科研團隊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