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部長: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取得階段性成果 將正式...

2020-12-06 國際在線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今天(3月11日)下午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就「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有記者就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這一攻關項目的進展情況,提問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對此李幹傑部長表示,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從2017年9月份正式展開,到目前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預期到今年年底全部結束,將正式向社會發布項目研究結果。

生態環境部部長 李幹傑: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是前年正式設立的,相關工作是從前年9月份正式展開,截止到目前,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預期是到今年年底全部結束。這個項目應該說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集中了全國將近兩千名一線專家,其中包括很多院士來參與研究。我剛才跟大家講,我們在大氣方面,向地方派了若干專家組到現場,既幫助地方,又支持他們的科研,其中就包括大氣攻關項目,我們許多專家都參與了相關工作。經過一年半的努力,應該說總體上進展和成效還是不錯的,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也包括大家最為關注的大氣重汙染成因,現在應該說有了個基本的說法,但最後還是要等到項目結束以後,由我們專家、由我們攻關項目正式向社會發布。

就我的理解,大氣重汙染成因及來源主要是這樣三個大的方面:

第一,汙染排放。汙染排放是主因和內因,並且經過專家研究,已經更加明確具體。在汙染排放中間有四大來源是主要的,這四大來源佔比要達到90%以上,當然城市與城市稍微有點差別。一是工業,二是燃煤,三是機動車,四是揚塵。另外,在PM2.5組分裡面也基本搞清楚了,主要的組分也是四大類,硝酸鹽、硫酸鹽、銨鹽和有機物,這個比重佔比達到70%以上。所以,來源搞清楚了,組分搞清楚了,也就是主要矛盾清楚了,主攻方向清楚了。你要治理這樣四大來源,針對主要的組分開展工作。

第二,氣象條件。氣象條件儘管是外因,但是這個外因的影響對大氣重汙染而言還是非常明顯、非常大的。專家的評估結果,我們氣象條件的影響,年度與年度之間,上下10%。也就是說,同樣的汙染排放,不同年份氣象條件有的可能拉高10%,有的可能拉低10%,個別城市可能還會達到15%。大家可以想見,連續兩三年之間,前年如果氣象條件好,今年如果氣象條件差,實際上由於氣象條件本身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上下波動也是比較大的。另外,容易造成重汙染的不利氣象條件也搞清楚了,風速低於兩米、溼度大於60%,近地面逆溫、混合層高度低於500米,這樣的天氣極容易形成重汙染天氣。也正是如此,在預測到有這樣氣象條件的時候,一定要進行重汙染天氣的預警應急,要採取應急措施,把汙染排放降下來,這樣才能使得重汙染過程不那麼重,可以減輕一些。

第三,區域傳輸。這個基本上也搞清楚了,在一個傳輸通道內,比如說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這個範圍內,大概相互之間的影響平均是20%-30%的樣子,重汙染氣象天氣發生的時候,會提高15%-20%,也就是說可能達到35%到50%,個別城市可能會到60%-70%,也就是說相互之間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必須要實施聯防聯控,大家要一起行動,因為相互之間是影響的。

所以,從成因角度、來源角度講,我想給大家做這樣一個我理解的歸納。三大影響因素,汙染排放、氣象條件和區域傳輸,基本上搞清楚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現在關鍵是要優化四大結構,關鍵是要做好重汙染天氣條件下的預警應急工作,關鍵要實施聯防聯控。過去這些年,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實踐證明還是有成效的,研究結果進一步印證說明了這一點,也使得我們有信心繼續按照這個路子、按照這個方向、按照這個方法做下去,相信一定會見到更大的成效。

我這裡特別想說的是,影響氣象條件的因素這三個方面,所以在天氣好的情況下,不要自滿鬆懈,你以為一段時間很好就自滿鬆懈,放鬆要求,搞不好就會反覆。遇到重汙染過程、重汙染天氣又來的時候,也不要喪失信心,不要否定我們的改善成果,更不要輕易地調整和否定治汙路線。要有定力,要科學客觀,自信堅定,不要反覆搖擺,不要五心不定。

相關焦點

  • 【兩會時間】大氣重汙染成因有說法了!生態環境部部長詳解三大影響...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 大氣重汙染成因終於有了基本的說法,主要包括三大影響因素——汙染排放、氣象條件和區域傳輸。這是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在3月11日記者會上的最新回應。他介紹,2017年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正式設立,當年9月展開工作,預計到今年底全部結束。
  • 生態環境部:基本搞清大氣重汙染存在三大影響因素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 申鋮、高敬)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11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說,大氣重汙染三大影響因素「基本搞清楚了」——汙染排放、氣象條件、區域傳輸,其中汙染排放是主因和內因。他介紹,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設立約一年半時間,預期今年年底全部結束。
  • 生態環境部:大氣重汙染成因已有基本說法 將適時發布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回答記者提問。中國網 高聰 攝中國網3月11日訊(記者 董小迪)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今日舉行記者會。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表示,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預計今年底全部結束,大氣重汙染成因已有基本說法,將適時向社會發布。李幹傑透露,大氣重汙染成因及來源主要分汙染排放、氣象條件、區域傳輸三方面。研究明確,汙染排放為主因。
  • 李幹傑:大氣重汙染成因及來源主要是三大方面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於3月11日(星期一)15時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邀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就「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於3月11日(星期一)15時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邀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就「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 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驗收 秋冬季大氣重汙染物理過程機理...
    中國氣象報訊8月26日,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召開2020年第五次主任辦公會議,在會上通報了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課題驗收結果。大氣攻關項目共有28個課題參加驗收評審,根據項目驗收實施細則,確定綜合排名前八的課題為優秀,其中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的「秋冬季大氣重汙染的物理過程機理研究」被評為優秀。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由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負責組織實施。
  • 李幹傑:氣象條件是大氣重汙染的重要外因
    中國氣象報全媒體記者劉釗報導 「氣象條件在變,一時天氣好,不要自滿鬆懈,遇到重汙染過程,也不要喪失信心,不要否定改善成果。」在3月11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這樣表態。
  • 京津冀秋冬季重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生態環境部回應來了
    針對公眾關心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汙染的主要成因問題,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汙染物排放量超出環境容量的50%以上,是重汙染頻發的根本原因。生態環境部副部長 趙英民:黨中央高度重視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確定設立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了國內包括20名院士在內的2903名大氣環境領域的科技工作者。
  •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秋冬季大氣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生態環境部解答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9月11日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領域首席科學家柴發合介紹科技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有媒體問:通過攻關項目的研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秋冬季大氣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主要來源有哪些?
  • 人民日報整版聚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成因更清楚了
    曹建雄攝 最近一段時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持續時間長、範圍大、汙染重的區域汙染過程,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過去幾年,尤其是2017年以來,近2000位專家聯合攻關,為大氣汙染「找病根」,在科學診斷的基礎上「開藥方」。攻關有哪些新突破新發現?藍天保衛戰的策略是否會因此做出相應調整?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生態環境部、中國氣象局有關專家和負責人。
  • 生態環境部:科學謀劃「十四五」大氣汙染防治工作 以揮發性有機物...
    10月16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座談會。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堅定不移推進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科學謀劃「十四五」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確保打贏藍天保衛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生態環境部將分類指導精準施策 打贏藍天保衛戰決勝年
    5月15日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召開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藍天保衛戰工作進展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談「十四五」環境保護髮力點
    新華社北京1月2日電 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談「十四五」環境保護髮力點  新華社記者高敬  「十四五」大幕已經拉開。
  • 全文實錄 | 生態環境部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2019年新年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藍天保衛戰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標誌性戰役,全社會廣泛關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劉炳江司長,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先生,介紹藍天保衛戰工作進展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下面,我先通報幾項重點工作情況。
  • 生態環境部介紹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雙方將建立合作機制。開展重大任務委託合作、聯合攻關合作,建立人才互訪、業務交流和協作機制。三、加強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環境監管為進一步加強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環境監管,生態環境部於12月2日向社會發布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應用管理規定》(以下簡稱《管理規定》),將於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 奮力開創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新局面——訪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
    原標題:奮力開創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新局面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從萌芽起步到蓬勃發展,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積累了哪些寶貴經驗?當前形勢下,汙染防治攻堅戰進展如何?怎樣發揮好生態環境保護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為此,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幹傑。
  • 中國大氣網:綠會國際環境專項基金「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對策第二次...
    今年是從2018年開始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制定新的「十四五」大氣汙染治理規劃的時間。儘管這幾年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措施頻出,大氣汙染仍然沒有控制住,重汙染的成因仍存疑問。按照生態環保部黃潤秋部長的說法是 「環境汙染和生態保護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改變」,同時「環境事件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沒有根本改變」。為了使未來五年的治理更加有效,我們分析了前段時間大氣汙染治理的得失,試圖找出治理的短板,在「十四五」大氣汙染治理時進行更系統的規劃和更有效的治理。
  • 推進「十四五」期間有效治霾,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座談會召開 | 綠會...
    儘管這幾年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措施頻出,大氣汙染仍然沒有完全控制住,重汙染的成因仍存疑問。生態環保部部長黃潤秋表示「環境汙染和生態保護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改變」,同時「環境事件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沒有根本改變」。
  • 生態環境部未來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部長解答
    生態環境部未來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部長解答 原標題:   近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正式掛牌。相比於環境保護部,生態環境部職能有哪些變化?黨的十九大將汙染防治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未來工作將如何開展?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
  •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部長在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北極星大氣網訊:以下為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在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的全文實錄: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生態環境保護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