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大氣汙染來源確定:人類自討苦吃,當地人的健康已面臨威脅

2020-12-01 宇宙科學人

大氣汙染問題,如今早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話題,前段時間,歐洲的科學家團隊,第一次找到了歐洲大氣汙染有害成分的主要來源,對人類健康構成危害的顆粒物,與汽車尾氣排放、居民生活物質燃燒等有關,這個發現也意味著,人類普及新能源勢在必行。



大氣汙染的危害有哪些?

什麼是大氣汙染呢?簡單來說,就是大氣中出現了有害人體健康、有害氣候環境的物質,這些物質的來源,一般來自於兩個方面,分別是:人類活動和自然產出。

不過通過地球上大氣環境變化來看,顯然,人類活動的影響佔據主要因素。特別是18世紀60年代以來,伴隨著人類的工業革命,地球上的氣候環境也變得越來越惡劣。

人類活動都包括什麼呢?工業廢氣的排放、生活物質的燃燒、汽車尾氣是最關鍵的汙染來源,人類越發達,對於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的需求也就越多,自然也就更容易產生大量的汙染氣體,直接進入大氣循環,最終導致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



大氣汙染的危害有哪些?首先就是對人類的健康危害。舉個例子,進入到21世紀,一個過去並不被重視的詞——霧霾,作為一種有害自然現象,開始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

霧霾主要就是PM2.5汙染,簡單來說,就是人類活動導致大氣中充滿了大量的細顆粒物,這些細顆粒物通過人類的呼吸進入到人體內,嚴重甚至會危及生命。

所以,很多國家都開始著手治理霧霾,我國也從2014年就開始治理霧霾了,不過,由於人類目前為止還無法普及新能源,所以,想要徹底根治霧霾,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



其次就是對生態環境的危害,以及人類活動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導致地球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這裡的危害其實是不斷積累的產物,水土流失嚴重、生態平衡被打破等,都與人類活動排放的汙染物有關。

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終有一天會抵達臨界點,到那時,地球目前的生態系統就會徹底崩潰,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也就無法阻擋的進入到白熱化階段,對於人類來說,雖然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但是人類在大自然面前仍然非常渺小,想要崩盤的生態系統中全身而退,顯然很難做到。

所以,近年來為了保護環境、減少大氣汙染,才會大力研發新能源,未來讓新能源徹底取代傳統能源,只有這樣,才會真正實現零排放,逐漸讓地球恢復平衡。



新能源的優勢有哪些?

什麼是新能源呢?簡單來說,就是除了傳統能源之外的,其它任何形式的新能源。比方說如今已經比較普及的太陽能資源、風力發電等,都屬於新能源的一種。

此外,還有已經被科學家研究了半個世紀的核聚變能,當然,對於人類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來說,核聚變能也是關鍵所在。

和我們印象中的核反應堆產生的核裂變,具有極強的輻射汙染不同,核聚變是一種100%綠色的清潔能源。



核聚變反應的燃料,是地球上取之不竭的海水,簡單來說,就是將海水中的氫同位素氘來提取出來,之後通過核聚變反應,來釋放出可供人類利用的能量。

根據數據顯示,如果未來人類可以普及核聚變能源,那麼至少在地球不再宜居之前,人類都不再需要為地球資源枯竭而擔憂。

因為從人類的能量消耗和海水儲存量來看,核聚變能源至少可供人類可持續發展數億年的時間。而且在這漫長的時間裡,由於核聚變能源完全的綠色無汙染,地球上的氣候環境也不會被破壞掉,人類自然也就可以在地球上安居樂業了。

當然,在普及核聚變能源之前,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如今新能源的應用已經被提上日程了。



比方說前段時間,我國就曾經發布新能源規劃,表示在2050年之前,將排放大量尾氣汙染環境的燃油汽車,全部停止銷售。

這意味著,未來人類出行,無論是哪一種交通工具,都會以新能源為燃料,自然也就解決了有害大氣汙染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大家對於新能源有哪些了解和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與我們分享!

相關焦點

  • 歐洲大氣汙染來源確定:人類自討苦吃,當地人的健康已面臨威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大氣汙染問題,如今早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話題,前段時間,歐洲的科學家團隊,第一次找到了歐洲大氣汙染有害成分的主要來源,對人類健康構成危害的顆粒物,與汽車尾氣排放、居民生活物質燃燒等有關,這個發現也意味著,人類普及新能源勢在必行。
  • 歐洲大氣汙染有害成分來源首次確定!
    英國《自然》雜誌18日發表的一項歐洲空氣品質分析首次向人們指出,降低顆粒物濃度的緩解策略不一定能降低這類汙染物的氧化潛勢,這種氧化潛勢被認為會對健康造成危害。研究表明,歐洲的顆粒物質量來源和氧化潛勢的來源並不相同。
  • 歐洲大氣汙染有害成分來源首次確定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8日發表的一項歐洲空氣品質分析首次向人們指出,降低顆粒物濃度的緩解策略不一定能降低這類汙染物的氧化潛勢,這種氧化潛勢被認為會對健康造成危害。研究表明,歐洲的顆粒物質量來源和氧化潛勢的來源並不相同。
  • 歐洲大氣汙染有害成分來源首次確定 顆粒物主要來自車輛及居民生活...
    英國《自然》雜誌18日發表的一項歐洲空氣品質分析首次向人們指出,降低顆粒物濃度的緩解策略不一定能降低這類汙染物的氧化潛勢,這種氧化潛勢被認為會對健康造成危害。研究表明,歐洲的顆粒物質量來源和氧化潛勢的來源並不相同。
  • 《自然》論文:大氣顆粒物汙染的有害成分來源確定
    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的一項歐洲空氣品質分析顯示,降低顆粒物濃度的緩解策略不一定能降低這類汙染物的氧化潛勢(oxidative potential),而這種氧化潛勢被認為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 《自然》論文:大氣顆粒物汙染的有害成分來源確定
    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的一項歐洲空氣品質分析顯示,降低顆粒物濃度的緩解策略不一定能降低這類汙染物的氧化潛勢(oxidative potential),而這種氧化潛勢被認為會對健康造成危害。這項環境研究的成果論文稱,歐洲的顆粒物質量來源和氧化潛勢的來源並不相同。
  • 李克強治理大氣汙染 大氣汙染對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據環保部介紹,近三年,中央財政共劃撥263億資金用於大氣汙染防治,同時,「大氣十條」要求制定的25項排放標準已全部完成;有消息透露,京津冀晉魯內蒙古6省(區、市)機動車排放控制工作協調小組將於近期掛牌成立。
  • 人類面臨的四大環境汙染,時刻危害我們的健康,治理汙染人人有責
    乾淨的空氣,清潔的水,健康的食物是人類追求高品質生活基本標準,但隨著人類工業化程度的加快,環境與生態破壞越來越嚴重,使這種高品質的生活標準離我們越來越遠。帶給我們的是日益嚴峻的環境汙染問題,目前人類面臨的環境汙染主要有:空氣汙染、農藥汙染、重金屬汙染、白色汙染,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汙染的治理是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
  • 如何科學認識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巨大威脅?
    氣候變化正在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與健康,但其健康效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和社會採取應對和適應的程度。如何妥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及其造成的健康影響,已成為我國各級政府、公共衛生、環境保護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氣候變化影響健康的主要路徑人類自身對氣候和天氣的變化非常敏感。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當這些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汙染。03.大氣環境具有自淨能力
  • 人類生存在未來可能會面臨的幾大威脅(多圖)
    在一番思考之後,我將一段文字羅列於微博,之後又做了補充:「人類生存面臨幾大威脅:1.自然災害,地震、水災等;2.環境惡化,能源短缺;3.全球氣候變冷或變暖;4.大規模核武戰爭;5.核洩漏,汙染和輻射導致生物變異;6.超級病毒(細菌)引發的瘟疫;7.其他物種滅絕,對人類構成影響;8.人工智慧機器人擁有自主思維和行動力;9.宇宙空間外來物種和外星人對人類構成威脅……10.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比如煤炭等能源燃燒、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築施工、秸稈露天焚燒、燃放煙花爆竹等過程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煙塵、粉塵等大氣汙染物進入大氣環境中。
  • 專家稱大氣汙染對地球生態環境構成巨大威脅
    中新網1月6日電 現代的大氣已經是被嚴重汙染了的大氣。大氣汙染不僅危害人體的健康,而且已經對地球上的整個生態環境系統構成了巨大威脅。這是有關專家近日向人們發出的警告。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專家解釋說,人類居住的地球,已經度過46億年的高齡。在地殼的外圍,積聚著一層厚厚的氣態物質,人們把它叫做地球的大氣圈。  地球大氣圈的形成和演變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 【盤點】空氣汙染與人類健康到底有什麼關係?
    說到底,霧霾之所以會引起如此之大的關注,主要原因還在於空氣品質與人類健康之間存在非常重要的關聯。那麼霧霾的出現究竟會給人類健康帶來哪些威脅呢?小編網羅了本站以及其他網站曾經發布的消息,從大眾認知,流行病學以及基礎研究等幾個方面匯總了空氣汙染與人類健康的關係。
  • 歐洲上空監測到放射性碘-131粒子 來源不確定
    2017-02-23 11:18:21 來源: 科技日報社-中國科技網 舉報
  • 科普動畫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科普動畫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當這些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汙染。03.大氣環境具有自淨能力
  • 報告全文發布|《海洋汙染物指南:人類健康和海洋生物面臨的毒害威脅》
    【導語】2018年,國際消除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網絡(InternationalPOPs Elimination Network, IPEN)製作和發布了OceanPollutants Guide Toxic Threats to Human Health and Marine Life. 2019年3月,無毒先鋒完成了該報告的翻譯,中文名為《海洋汙染物指南—人類健康和海洋生物面臨的毒害威脅
  • 2019年WHO面對的10大健康威脅:空氣汙染和HIV等影響全球人類
    大威脅健康的問題,包括空氣汙染和氣候變化、非傳染性疾病、全球流感、生存環境惡劣、抗菌素耐藥性、伊波拉病毒和其他高威脅病原體、初級衛生保健薄弱、不願接種疫苗、登革熱和HIV。為了應對這些健康威脅,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開始了新的五年戰略計劃,第13個工作總規劃。該計劃關乎三十億人的生活:確保10億人享受全民健康覆蓋、幫助10億人免受突發衛生事件的影響、10億人享有更好的健康和福祉。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從各個角度解決健康威脅。
  • 大氣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外界環境因素,大氣是各種氣體的混合物,大氣汙染是飄塵、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碳氫化物、氧化物以及砷、鉛、鎘等各種重金屬。人為造成的大氣汙染對人體影響最大,可以將大氣汙染的危害分為慢性中毒、致癌作用和急性中毒三種。
  • 氣體吸附分離技術與大氣汙染防治
    目前,工業生產給環境帶來的主要汙染物為工業廢氣、工業廢水、廢渣(即工業「三廢」),其中工廠每天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各種各樣的工業廢氣對人類的健康威脅極大,儘可能將汙染物排放量降低到最低限度是非常必要的。  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和人類健康威脅較大且絕對排放量較大的廢氣主要包括:  (1)含NOx、SO2、P、As、PH3、CO、HF、C2HCl3、C2H3Cl3等汙染物的有毒氣體;  (2)其它氣體,開展關於減少這類有害廢氣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結合著者在這一領域已經開展的研究,討論了用現代吸附分離技術淨化這類氣體的意義及工業開發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