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論文:大氣顆粒物汙染的有害成分來源確定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的一項歐洲空氣品質分析顯示,降低顆粒物濃度的緩解策略不一定能降低這類汙染物的氧化潛勢(oxidative potential),而這種氧化潛勢被認為會對健康造成危害。這項環境研究的成果論文稱,歐洲的顆粒物質量來源和氧化潛勢的來源並不相同。

該論文指出,空氣中的顆粒物被發現與全球數百萬起早死有關。預估這些顆粒物對健康造成的風險一般基於它們的濃度,但顆粒大小和構成也被認為發揮了作用。顆粒物的氧化潛勢是指它們增加細胞內分子氧化的能力,這可能會導致細胞損傷——氧化潛勢是顆粒物影響健康的眾多方式之一。但是,研究人員一直無法確定可以控制氧化活性的顆粒物的來源。

論文通訊作者、瑞士菲利根保羅·謝爾研究所卡斯帕·德爾登巴赫(Kaspar Dllenbach)和同事在瑞士多地進行空氣汙染採樣,並評估了所採空氣汙染樣本的氧化潛勢。隨後,他們將測量結果與空氣品質模型相結合,量化了整個歐洲的顆粒物和氧化潛勢的來源。

他們發現,顆粒物質量濃度主要受到礦塵、植被排放間接產生的二次有機氣溶膠,以及人為排放間接產生的二次無機氣溶膠(如銨鹽、硝酸鹽、硫酸鹽)的控制。相比之下,氧化潛勢的主要來源是人為排放,包括車輛非尾氣管排放(如剎車導致的排放)產生的金屬和主要來自居民生物質(如木頭)燃燒的二次有機氣溶膠。(完)

相關焦點

  • 《自然》論文:大氣顆粒物汙染的有害成分來源確定
    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的一項歐洲空氣品質分析顯示,降低顆粒物濃度的緩解策略不一定能降低這類汙染物的氧化潛勢(oxidative potential),而這種氧化潛勢被認為會對健康造成危害。這項環境研究的成果論文稱,歐洲的顆粒物質量來源和氧化潛勢的來源並不相同。
  • 歐洲大氣汙染有害成分來源首次確定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8日發表的一項歐洲空氣品質分析首次向人們指出,降低顆粒物濃度的緩解策略不一定能降低這類汙染物的氧化潛勢,這種氧化潛勢被認為會對健康造成危害。研究表明,歐洲的顆粒物質量來源和氧化潛勢的來源並不相同。
  • 歐洲大氣汙染有害成分來源首次確定!
    英國《自然》雜誌18日發表的一項歐洲空氣品質分析首次向人們指出,降低顆粒物濃度的緩解策略不一定能降低這類汙染物的氧化潛勢,這種氧化潛勢被認為會對健康造成危害。研究表明,歐洲的顆粒物質量來源和氧化潛勢的來源並不相同。
  • 歐洲大氣汙染有害成分來源首次確定 顆粒物主要來自車輛及居民生活...
    英國《自然》雜誌18日發表的一項歐洲空氣品質分析首次向人們指出,降低顆粒物濃度的緩解策略不一定能降低這類汙染物的氧化潛勢,這種氧化潛勢被認為會對健康造成危害。研究表明,歐洲的顆粒物質量來源和氧化潛勢的來源並不相同。
  • 歐洲大氣汙染來源確定:人類自討苦吃,當地人的健康已面臨威脅
    大氣汙染問題,如今早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話題,前段時間,歐洲的科學家團隊,第一次找到了歐洲大氣汙染有害成分的主要來源,對人類健康構成危害的顆粒物,與汽車尾氣排放、居民生活物質燃燒等有關,這個發現也意味著,人類普及新能源勢在必行。
  • 歐洲大氣汙染來源確定:人類自討苦吃,當地人的健康已面臨威脅
    第一次找到了歐洲大氣汙染有害成分的主要來源,對人類健康構成危害的顆粒物,與汽車尾氣排放、居民生活物質燃燒等有關,這個發現也意味著,人類普及新能源勢在必行。大氣汙染的危害有哪些?什麼是大氣汙染呢?簡單來說,就是大氣中出現了有害人體健康、有害氣候環境的物質,這些物質的來源,一般來自於兩個方面,分別是:人類活動和自然產出。
  • 可凝結顆粒物的範疇、監測與控制 | 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對策
    #霧霾 5 #大氣汙染治理 3 #霧霾治理 3#空氣汙染 5關鍵詞:超低排燃煤電廠 可凝結顆粒物 水溶性離子 冷凝洗滌一、可凝結顆粒物的範疇可凝結顆粒物對參加今天這個會議的專家來說肯定不是陌生事物,提了很多年,最近我們課題組也發表了一些相關論文。
  • 闡述ELEMAP大氣顆粒物元素解析儀
    一、研究背景   為了有效降低大氣顆粒物濃度和提高大氣環境 質量,科研的首要任務是大氣顆粒物的源解析,識別其來源,並計算各類汙染源對大氣顆粒物的貢獻值,進而確定汙染治理重點,指導環境管理和科學決定,達到有效控制環境汙染的目的。
  • 李克強治理大氣汙染 大氣汙染對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大氣汙染對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我們所說的大氣汙染是指進入大氣中的汙染物質超過了大氣環境的容許量,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類生活、生產和身體健康等方面產生不良影響的現象。  除火山爆發、煤田、油田放出的有害氣體及腐爛的動植物等自然因素造成大氣汙染外,工業生產、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居民日常生活活動等均可造成大氣汙染。
  • ...大氣汙染 濃度 不僅僅 粒徑 沉積 課題組 大氣 危害 表面積...
    然而,直徑在2.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對人健康的影響更大卻乏人知曉。近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上海市大氣顆粒物汙染防治重點實驗室闞海東教授課題組在大氣顆粒物汙染與健康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相關論文已發表於公共衛生領域權威期刊《環境與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什麼是大氣汙染
    你知道什麼是大氣汙染嗎?大氣汙染是指大氣中一些物質的含量達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大氣汙染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災、火山爆發等)和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生活燃煤、汽車尾氣等)兩種。其中以人為因素造成的汙染為主要因素,尤其是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所造成的大氣汙染。
  • 復旦研究表明小於0.5微米大氣顆粒物危害更大
    中國網11月4日訊(記者王龍龍 閆景臻)日前,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等發布研究論文,稱粒徑小於0.5微米的大氣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危害更大。該論文發布在公共衛生領域權威期刊《環境與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今日科技話題:量子計算和模擬、遙感技術、「木乃伊」、甘氨酸、大氣汙染、乳腺癌
    研究結果發表於11月16日的《自然·天文學》雜誌。——《科技日報》5歐洲大氣汙染有害成分來源首次確定研究表明,歐洲的顆粒物質量來源和氧化潛勢的來源並不相同。顆粒物是空氣汙染的一個組成部分,與高水平的顆粒物相關的空氣品質差
  • 專家詳解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及防護
    空氣汙染,又稱為大氣汙染,是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當排放的物質越來越多,遠遠超過大氣的自淨能力時,就導致大氣的組成發生變化。當大氣中汙染物質的數量、濃度和持續時間,達到有害程度,危害到了人類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時,就形成了大氣汙染。
  • PM0.5危害更甚於PM2.5 顆粒物越小越吸附有害物質
    復旦公共衛生學院、上海市大氣顆粒物汙染防治重點實驗室闞海東教授領銜的課題組,在大氣顆粒物汙染與健康研究方面所做的一項研究發現,粒徑在0.25-0.50微米範圍內的顆粒物數濃度對居民健康的危害,尤其是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係最為明顯,且粒徑越小,對健康危害越大。
  • ...三維螢光光譜法(EEM)鑑定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物質的種類和來源...
    ,並構建了大氣發色團與其來源、化學種類的對應關係。這個結果也是當前研究者們擔心的事情:到底EEM方法是否可以區分不同來源和組成的大氣顆粒物樣品?在這一步驟,該團隊開創性的將大氣顆粒物化學組分融合進EEM圖譜的PARAFAC分析,進而對各種大氣發色團的來源進行了鑑定。
  • 北京市大氣汙染溯源 聯防聯控迫在眉睫
    幹沉降指大氣汙染物在沒有降水的條件下向地表的輸送過程,包括顆粒物幹沉降和汙染氣體幹沉降;溼沉降則指通過雨、雪、霧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的過程。  作為項目首席技術專家,王躍思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目前京津塘地區平均每公頃地表每年接受到的降塵量大約是1.2噸,相當於每平方米每月有10克降塵。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比如煤炭等能源燃燒、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築施工、秸稈露天焚燒、燃放煙花爆竹等過程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煙塵
  • 北京大氣汙染溯源 聯防聯控迫在眉睫
    這些降塵中包含著大量的汙染物質,將氣體幹沉降計算在內,京津冀區域平均硫(硫酸鹽和二氧化硫)沉降量為每公頃每年65公斤;氮(銨態氮和硝態氮以及氣態氮化物)每公頃每年沉降為60公斤;有害重金屬沉降3.3公斤;另外還有0.6 公斤致癌物質多環芳烴(16種)沉降。王躍思表示,這組數據說明了整個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的嚴重性,已經到達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 JGR-Atmospheres: 中國典型燃煤城市的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的粒徑分布特徵
    Research-Atmospheres上發表了題為「Size-resolve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hromophores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from a typical coal-burning city in China」的研究論文,報導了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的粒徑分布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