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詳解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及防護

2021-01-14 新華網客戶端

    空氣汙染,又稱為大氣汙染,是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當排放的物質越來越多,遠遠超過大氣的自淨能力時,就導致大氣的組成發生變化。當大氣中汙染物質的數量、濃度和持續時間,達到有害程度,危害到了人類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時,就形成了大氣汙染。

    霧和霾是兩種不同的天氣現象,儘管在氣象學上「霧」和「霾」均有明確的定義,但因其通常混合在一起出現,不容易區分,所以經常統稱為「霧霾天氣」。

    一、與「霧霾天氣」有關的幾個概念

    「氣溶膠」,它是由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分散並懸浮在氣體介質中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又稱為氣體分散體系,這裡所述的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大小為0.001~100微米。天空中的雲、霧、霾等都是氣溶膠的具體實例。

    「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液體小質點」浮遊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公裡的天氣現象。

    「霾」是大量極細微的幹塵粒等均勻地浮遊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5公裡及以下的空氣混濁現象。這裡的幹塵粒就是上面提到的「固體小質點」。

    「霧霾」現象,一般情況下,當能見度在1-10公裡時可能既有固體小質點(即霾的貢獻),也可能有液體小質點(即輕霧的貢獻),且不易區分,所以就被稱為「霧霾」現象。

    「顆粒物」,在描述空氣品質時,通常用顆粒物表述氣溶膠中的塵粒,目前大家比較熟悉的包括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和超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是指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的顆粒物。細顆粒物(PM2.5)是指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超細顆粒物(PM0.1)是指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或等於0.1微米的顆粒物。這些顆粒物因粒徑小,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可以觀察到。

    二、霧和霾的特徵及形成原因

    霧主要是近地面空氣因冷卻達到過飽和而形成的。霾的形成需要有三個因素:一是水平方向靜風現象的增多,不利於大氣汙染物的擴散稀釋;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現逆溫層,導致汙染物難以向高空飄散而被阻滯在低空和近地面;三是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增加。

    由此可知,霾天氣下的空氣汙染程度明顯高於正常天氣,其中顆粒物的汙染程度最為顯著。氣象與汙染這兩個因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不利的氣象條件可以使汙染物在大氣中不斷累積,使汙染加重;反過來,汙染物濃度的增加也可以改變城市中溫度和風的分布,使城市氣象發生變化。

    霧霾天氣的主要特徵是能見度降低。顆粒物具有消光作用,是能見度降低的主要因素。重度霧霾是一種極端天氣,主要由空氣中的細顆粒濃度過高導致,同時也會伴有氣態汙染物(SO2、NOx等)濃度的急劇增加,是一種嚴重的空氣汙染現象。

    三、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

    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分為急性危害和慢性危害。

    急性危害主要是由大氣(特指室外環境空氣)汙染物的濃度在短期內急劇增高(如重度霧霾),人群大量吸入汙染物造成的急性危害,主要表現為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狀、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咽喉痛、頭疼、嘔吐、心功能障礙、肺功能衰竭,誘發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等。

    慢性危害主要包括:

    (1)長期刺激作用導致的眼和呼吸系統慢性炎症,如結膜炎、咽喉炎、氣管炎等,嚴重的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進而可導致肺心病。

    (2)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在大氣汙染嚴重的地區,居民唾液溶菌酶和分泌型IgA的含量均明顯下降,其他免疫指標也有所下降。

    (3)加重慢性心腦血管疾病。

    (4)加重變態反應或過敏性疾病,大氣中某些汙染物如具有致敏作用,可加重哮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

    (5)增加發生肺癌的風險,國際癌症研究所(IARC)已經將空氣汙染物包括其中的顆粒物列為A類致癌物,國際上發表的綜述性文章認為,雖然總的來說空氣汙染對癌症的發生風險是比較低的,但針對肺癌來說,由於大氣汙染物尤其是顆粒物中常常含有苯並(a)芘(BaP)、砷等致癌物,具有較高的風險。

    此外,國際上的研究還發現長期的空氣汙染還與低出生體重、早產、出生缺陷等不良出生結局有關。

    另外,空氣汙染不僅可直接影響健康,它還可以通過長期間接效應,如通過影響太陽輻射和微小氣候、產生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形成酸雨等而影響我們的健康。

    四、顆粒物對健康的影響

    由於霧霾天氣下細顆粒物濃度較高,顆粒物對健康的影響更受關注,這裡專門談談顆粒物的健康影響。

    首先,顆粒物的粒徑決定了顆粒物能否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以及沉積部位和滯留情況。粒徑大於10微米的顆粒物不易進入呼吸道;粒徑為5-10微米的顆粒物多沉積在上呼吸道;粒徑為2.5-5微米的顆粒物多沉積在細支氣管和肺泡;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75%在肺泡內沉積。PM2.5與PM10相比,因其易於滯留在終末細支氣管和肺泡、且某些組分還可穿透肺泡進入血液,因而同一來源的PM2.5比PM10對健康影響更大。

    其次,顆粒物對健康影響與顆粒物的組成成分密切相關。細顆粒物的主要成分包括:含碳顆粒(包括元素碳和有機碳,元素碳主要產生於高溫燃燒過程,有機碳則主要來自相對低溫過程的不完全燃燒產物)、硫酸鹽、硝酸鹽、銨鹽、重金屬等。細顆粒物在空氣懸浮過程中還會進一步吸附空氣中存在的有機和金屬等化學成分、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成分。顆粒物的有機成份可作為佐劑誘發哮喘或加劇變態反應性鼻炎的症狀;顆粒物的多環芳烴含量與顆粒物的致癌活性相關;含有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顆粒物可能引起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吸附有害氣體的顆粒物可以刺激或腐蝕肺泡壁,長期作用可使呼吸道防禦功能受到損害;顆粒物上的某些金屬成分還有催化作用,可以使大氣中的某些汙染物轉化為毒性更大的二次汙染物。如以顆粒物為載體的SO2,可被顆粒物的金屬氧化物催化為腐蝕性更強的SO3,從而加重對肺部的損害。此外某些顆粒物的成份十分複雜,顆粒物中的多種化學成份可能還對健康具有聯合毒作用。

    第三,顆粒物的健康影響還與其濃度相關。以PM2.5為例,當成分相同時,PM2.5的濃度越高,引起的健康危害越大;當成分不同時,有毒有害成分越多則健康危害越大。

    五、霧霾天氣期間的應對、防護措施

    霧霾天氣時,室外空氣品質差,公眾應減少戶外活動,特別是老人、兒童、孕婦及患有心、肺疾病的人群,儘量減少出行;如果必須出門,要採取帶口罩等防護措施。注意選擇防護性好的口罩,戴口罩的方式也要正確。孕婦佩戴防護口罩,應注意結合自身條件,選擇舒適性比較好的產品,如配有呼氣閥的防護口罩,降低呼氣阻力和悶熱感。佩戴前應向專業醫師諮詢,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合。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身體狀況各異,如心肺疾病患者佩戴後,會造成不適感,甚至會加重原有病情,這些人應向醫生諮詢,尋求他們的專業指導。兒童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而且其臉型小,一般口罩難以達到密合的效果。因此建議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適合兒童佩戴的防護口罩。外出回來後應及時清冼面部及鼻腔,並養成每天主動咳嗽清理氣管內有害物質的習慣。

    霧霾天氣時,還要減少室內汙染,應儘量關閉門窗,減少室外顆粒物進入室內,避免在室內吸菸,減少高溫下煎、炒、炸等烹調活動,進行溼式清掃,有條件的使用空氣淨化器。任何空氣淨化裝置對汙染物的淨化都是有針對性的,不同原理的空氣淨化技術都有一定的優點,但也存在局限性。家庭選購空氣淨化裝置時,首先要確定淨化目的,即淨化何種汙染物,如果針對霧霾的主要汙染物PM2.5,要選擇對PM2.5有效的淨化器,才可以降低霧霾對室內汙染程度,淨化效果用淨化器的潔淨空氣量(CADR)表示。CADR低於或接近於衛生要求的房屋空氣自然交換率(每人每小時新風量30立方米)的空氣淨化器不具有實際使用價值;CADR最好大於每小時90立方米。空氣淨化器要達到淨化效果,必須根據房間面積和淨化器的功率和淨化效率,開啟一定的時間,才能降低室內霧霾顆粒物的汙染程度。另外,淨化材料也是有使用壽命的,應根據汙染程度和使用時間及時更換,避免造成二次汙染。

    人群密集場所(如辦公、學校、公共場所等)使用空氣淨化產器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空氣淨化器(除換氣機外)只是淨化部分空氣汙染物,一般不具備淨化人體產生的二氧化碳的作用,因此,當室內人員多,在室內停留時間較長時,應定時通風換氣,應根據衛生要求(每人每小時新風量30立方米),結合室內人員數量和室內空間自然換氣率綜合考慮通風時間間隔,必要時通過溫度、二氧化碳監測確定通風時間間隔。不管室內什麼室內場所,都不能忽視通風換氣,否則可能造成憋氣,嚴重的可能缺氧。

    (作者: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副所長 研究員 徐東群)

相關焦點

  • 增強室內空氣汙染防護意識 保護兒童健康成長
    11月30日,在樺川縣蘇家店鎮集賢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的工作人員當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來到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推進《室內空氣汙染對兒童健康影響幹預試點》項目。
  •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空氣汙染(霾)人群健康防護指南的通知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空氣汙染(霾)人群健康防護指南的通知國衛辦疾控函〔2019〕874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為貫徹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指導各地科學開展空氣汙染健康防護工作
  • 市衛生健康委組織召開2020年空氣汙染(霧霾)對人群健康影響監測與...
    11月13日,市衛生健康委組織召開2020年空氣汙染(霧霾)對人群健康影響監測與防護工作會議。市疾控中心、人民醫院、醫療急救中心、中心醫院、仁傑醫院、宣州區澄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第六小學等監測單位分管領導、科室負責人參會。
  • 警惕PM2.5風險,除了戴口罩外,還有4招自我防護空氣汙染
    空氣汙染是人類健康的大敵,而且對待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會因為貴賤而有差別,只要你居住在同一環境下就不可避免,那麼如果人們只能生活在一個空氣汙染嚴重的環境中,應該如何自我保護呢?一般常見的空氣汙染物,主要有臭氧、懸浮粒子、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鉛等,這些汙染物對健康造成的影響和許多因素有關,比如氣候條件、空氣中汙染物的濃度、汙染物的化學特性、接觸汙染物的時間長短、排放源頭和接觸者的距離,以及接觸者的年齡與健康狀況等等。
  • 專家解讀:我市這波空氣汙染咋來的?該如何應對?
    受北方汙染物傳輸影響,截至5日8時,汙染氣團南端已推進到湖南以北,我市空氣品質以輕度到中度汙染為主,首要汙染物均為PM2.5。根據空氣品質數值預報及氣象預報綜合分析,未來我市空氣品質形勢如下:1月5日上午,東北風3-4級,午後風力將進一步加大,全天無明顯降水天氣,大部地區擴散條件逐步好轉,今日夜間汙染氣團將隨著冷鋒過境。目前我市水汽含量與相對溼度較4日有所降低,但仍處於高值區域,顆粒物的二次轉化與累積作用持續加深。結合上述分析,預計今日空氣品質為輕度到中度汙染,首要汙染物均為PM2.5。
  • 西安空氣品質優良卻處於橙色預警?專家:是為了削減汙染峰值
    目前,西安正處於今冬首個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不過,11月26日早晨,西安天空可見藍天,有市民疑惑:空氣品質看著不錯,為啥還處於橙色預警狀態呢?環境專家為大家來解答。根據西安市「一市一策」駐點跟蹤工作組會商研判:預測11月25日起,地面氣壓場較弱,溼度較大,擴散條件較差,空氣品質開始變差。25日至30日,汙染物持續累積,局部空氣品質可達到中到重度汙染。
  • 對話衛生部蘇旭:少量輻射不會危及健康 無需防護
    核心提示    日前,針對公眾關注的日本核事故對我國帶來的影響問題,記者採訪了衛生部核事故醫學應急中心主任、中國疾控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所長蘇旭,詳解了核輻射究竟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帶來哪些影響
  • 空氣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2019年1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空氣汙染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的相關研究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一項新的動物研究顯示,父母在受孕前接觸髒空氣可能會給下一代帶來心臟病。
  • 空氣汙染不僅危害健康,甚至還影響太陽能發電
    空氣汙染不僅危害健康,甚至還影響太陽能發電 2020-06-28 1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專家分析:全國空氣總體優良,為何東北多地陷嚴重汙染?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專家19日介紹,秸稈集中露天焚燒是導致東北地區本次PM2.5重汙染的主要原因,其中,齊齊哈爾及周邊4月12日-14日火點數量增加了27倍,PM2.5濃度上升16倍。4月12日-18日全國PM2.5小時濃度分布。
  • 為啥西安空氣品質優良還處於橙色預警?專家:為削減汙染峰值
    目前,西安正處於今冬首個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不過,11月26日早晨,西安天空可見藍天,有市民疑惑:空氣品質看著不錯,為啥還處於橙色預警狀態呢?環境專家為大家來解答。根據西安市「一市一策」駐點跟蹤工作組會商研判:預測11月25日起,地面氣壓場較弱,溼度較大,擴散條件較差,空氣品質開始變差。25日至30日,汙染物持續累積,局部空氣品質可達到中到重度汙染。
  • 霧霾天如何防護?專家來支招!
    為貫徹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針對空氣霾汙染問題,提出不同人群健康防護措施,指導公眾做好防護,保護公眾健康,以國家衛生健康委官方網站「在線訪談」欄目為平臺,邀請相關專家向網友介紹空氣(霾)汙染人群健康防護指南。
  • 空氣汙染嚴重 光化學汙染加劇是主因
    臭氧汙染緣何創紀錄?專家介紹說,光化學汙染加劇是「元兇」。  7月有18天臭氧超標  8月7日,隨著氣溫的攀升,上海市的臭氧濃度也一路走高,至午後16時,臭氧小時濃度達到357.8微克/立方米。與此同時,臭氧8小時的平均濃度也達到了276微克/立方米,隨同當日氣溫雙雙創下上海市今夏以來的最高值。
  • 樓層越高 空氣汙染越嚴重? 專家:各層室內PM2.5值差別不大
    ,所以所在樓層越高,室內空氣汙染就越嚴重,這樣的說法靠譜嗎?交匯點記者昨天從江蘇省疾控預防控制中心環境疾病防治所了解到,專家抽樣南京市近100戶家庭的室內PM2.5、PM10等數值,發現數據與樓層高低並無明顯關係。此外,專家研究分析,74歲以上老人為大氣汙染敏感人群,汙染可以造成該人群非意外死亡明顯升高。據悉,江蘇還將率先建立霧霾對人體健康影響監測網。
  • 空氣微型監測站,怎樣改善空氣汙染防止疾病的發生
    空氣微型監測站,怎樣改善空氣汙染防止疾病的發生 工程師周亮 發表於 2018-08-20 10:40:00 最近我國空氣汙染日益嚴重,對此很多網友都很擔憂空氣汙染對人們造成的影響,那麼空氣汙染會導致哪些疾病發生
  • 室內空氣汙染最大的受害者 空氣淨化器十大排名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室內空氣汙染是有害的化學性因子、物理性因子和(或)生物性因子進入室內空氣中並已達到對人體身心健康產生直接或間接,近期或遠期,或者潛在有害影響的程度的狀況。
  • 汽車香水危害健康 防車內空氣二次汙染
    在《評價指南》中,規定了車內空氣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濃度要求,例如苯的濃度不能超過0.11mg/m3, 甲醛的濃度不能超過0.10mg/m3。「車內空氣甲醛、苯超標都有可能,這和車齡新舊、用真皮還是布藝座椅、外資或國產車等都有關。」林廣潮稱,一般來說,新車檢測比例和車內空氣汙染率均高於舊車,新車出廠時車內空氣汙染達最高值,漸漸因揮發而減少汙染。
  • 專家詳解霧霾天氣成因 PM10和PM2.5是首要汙染物
    > 專家詳解霧霾天氣成因
  • 【盤點】空氣汙染與人類健康到底有什麼關係?
    入冬以來,「霧霾」再次成了各地新聞的關鍵詞,而引發霧霾的源頭及空氣品質對健康的影響也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城市霧霾中究竟含有哪些成分?哪一類空氣汙染源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我們如何去避免霧霾造成的健康損害?
  • 專家詳解:核洩漏,如何有效防護?
    那麼,核洩漏對人有何影響?如何防護?  放射性物質是指能自然向外輻射能量、發出射線的物質,一般是原子質量很高的金屬,如鈽,鈾等。放射性物質放出的射線主要有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等。各種核反應可產生中子和γ射線。放射性核素主要有氚、鈷60、鎳63、硒75、銻 124、碘131、銫137、鐳226、鈽23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