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詳解:核洩漏,如何有效防護?

2020-12-07 央廣網
    

圖表:如何應急避險核輻射 新華社發

  最近發生在日本的9.0級大地震引發了福島核電站洩漏事件,震驚全世界。那麼,核洩漏對人有何影響?如何防護?

  放射性物質是指能自然向外輻射能量、發出射線的物質,一般是原子質量很高的金屬,如鈽,鈾等。放射性物質放出的射線主要有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等。各種核反應可產生中子和γ射線。放射性核素主要有氚、鈷60、鎳63、硒75、銻 124、碘131、銫137、鐳226、鈽238等。

  微量的放射性物質不會影響人員健康,只有較大劑量放射性物質洩漏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放射性物質對人員的影響分為分布在空氣和體表時的外照射和吸入性內照射。β,γ,X射線和中子輻射主要引起外照射,α射線主要是內照射。不同種類射線對人員損傷程度不同,在相同輻射劑量情況下,中子輻射損傷最重,γ射線次之,X射線輕於γ射線。在同樣劑量放射線作用下,胎兒危害最大,其次是兒童,再次是成人。人體對放射線最為敏感的部位是造血、免疫、生殖器官和胃腸道等。

  一定劑量的放射線對人員的危害主要有:外周血細胞下降、感染、貧血和出血等表現;免疫功能低下,易疲勞;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臨床表現;性功能低下,甚至不孕、不育等。胎兒受照射後主要危害有:胎兒死亡率增加、器官形成障礙,出現死胎或畸形發育;新生兒死亡率增加;出現小頭畸形、智力發育不全、生長發育遲緩和畸形兒機率增多等。

相關焦點

  • 中國海域未受核洩漏影響
    海洋環境監測情況表明:未發現異常,日本核洩漏未對我國海域造成影響。    「網上流傳示意圖沒依據」    近日網絡上流傳著一幅日本核輻射擴散示意圖,在這張圖上,日本核電站核洩漏輻射範圍包括了我國東南沿海大部地區。    對此,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員會專家陳竹舟表示:「這張示意圖完全是沒有依據的。
  • 對話衛生部蘇旭:少量輻射不會危及健康 無需防護
    核心提示    日前,針對公眾關注的日本核事故對我國帶來的影響問題,記者採訪了衛生部核事故醫學應急中心主任、中國疾控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所長蘇旭,詳解了核輻射究竟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帶來哪些影響
  • 專家:三種辦法防護輻射 距離、時間和屏蔽
    由於日本核洩漏事故引起了全球的關注,尤其是從最近的「搶鹽」事件中可以發現我們對於核輻射的恐慌情緒在不斷的蔓延。那麼到底我國居民目前需不需要做些防護準備,又該如何面對可能發生的核汙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輻射安全所教授王作元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從輻射醫學的角度與大家進行探討。
  • 霧霾天如何防護?專家來支招!
    為貫徹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針對空氣霾汙染問題,提出不同人群健康防護措施,指導公眾做好防護,保護公眾健康,以國家衛生健康委官方網站「在線訪談」欄目為平臺,邀請相關專家向網友介紹空氣(霾)汙染人群健康防護指南。
  • 權威部門和專家解讀核安全 公眾如何應對突發事件
    什麼情況下需要採取個人防護措施?怎樣防護?日本地震海嘯及核洩漏事故引發我國公眾高度關注,對於這些焦點問題,權威部門和專家解答如下:  黑龍江東北部空氣中發現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劑量有多大?  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權威發布,27日,我國黑龍江省東北部空氣中繼續檢測到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水平較26日沒有明顯變化。
  • 專家開講|未來戰場如何防護爆炸衝擊波
    為保存有生力量,採取各類隔衝耗能措施,轉動為勢、化大為小、確保安全,就成了戰時工程防護必須堅守的最後底牌。12月29日出版的《解放軍報》邀請軍委後勤保障部某研究所總工程師董宏曉,為您講述未來戰場如何防護爆炸衝擊波。
  • 日本核洩漏或再次上演?福島核電站不堪重負,41條大裂縫被曝光
    說起核洩漏,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2011年日本的福島核電站的核洩漏事故,當時的核洩漏事件給日本乃至全球都造成了很大的國際恐慌。日本因此受到很大的損失,大量的放射性核汙水外流,導致附近的房屋被破壞,居民也不得不被迫轉移。
  • 放射防護專家:輻射低於100毫西弗無害
    在今天下午的「你我共知」核輻射安全知識大講堂上,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放射防護科主任高林峰表示,小劑量的電離輻射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高林峰表示,電離輻射是指從原子、分子釋放一個或多個電子形成離子的過程。這次日本核洩漏事件涉及的就是電離輻射。而家用電器、微波爐、微波、電波屬於電子輻射。    高林峰介紹,平時去醫院做X射線CT檢查也屬於電離輻射。
  • 專家詳解來了
    其技術特點如何?移動生物安全實驗室會影響周圍環境的安全嗎?4月13日,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正在武漢一線抗疫的軍事醫學專家組成員、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衛勤保障技術研究所所長祁建城研究員。帳篷式移動實驗室移動檢測車什麼是帳篷式移動實驗室和移動檢測車?其性能特點如何?
  • 如何主動防護日常被輻射
    再後面則是如核爆炸、核洩漏、核物質外流等方面,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一般來說,前一種輻射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專門的器材儘可能避免,後一種輻射往往是我們在發現的時候,已經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並且後一種輻射個人很難防護。如核爆炸,根據地質的不同,核輻射可以穿透地面幾米到幾十米不等,除非平時就有準備,不然無法挽回。
  • 專家支招防護核輻射 4000毫西弗輻射劑量可致死
    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攝日本強震引發核洩漏,核安全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13日,中國核電安全專家鬱祖盛表示,日本原子能機構將福島縣第一核電站爆炸事故級別定為4級,目前核輻射劑量對人體沒有實際影響。那麼,核輻射究竟對健康會造成什麼影響?科技日報記者對核醫學專家進行了採訪。
  • 專家詳解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及防護
    五、霧霾天氣期間的應對、防護措施    霧霾天氣時,室外空氣品質差,公眾應減少戶外活動,特別是老人、兒童、孕婦及患有心、肺疾病的人群,儘量減少出行;如果必須出門,要採取帶口罩等防護措施孕婦佩戴防護口罩,應注意結合自身條件,選擇舒適性比較好的產品,如配有呼氣閥的防護口罩,降低呼氣阻力和悶熱感。佩戴前應向專業醫師諮詢,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合。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身體狀況各異,如心肺疾病患者佩戴後,會造成不適感,甚至會加重原有病情,這些人應向醫生諮詢,尋求他們的專業指導。兒童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而且其臉型小,一般口罩難以達到密合的效果。因此建議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適合兒童佩戴的防護口罩。
  • 福島核洩漏事件發生後,已經過去9年時間,如今變成什麼樣了?
    9年了,日本福島仍然沒有擺脫核事故的陰影,福島核電站的報廢工作依舊舉步維艱,關於如何取出熔融的核殘渣成為最大難關。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地震造成福島第一核電站一系列設備損毀、堆芯熔毀,大量核輻射被釋放,成為繼1986年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後最嚴重的核洩漏事故。這場事故導致16萬人流離失所,政府創建了一個12.5英裡的禁區,即便有一些地區解禁,但幾乎沒有人願意返鄉。
  • 日本核洩漏影響有多大 專家開防核輻射食譜(圖)
    記者連線了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影像科李紹林教授,請他為大家講講如何避免生活中的核輻射以及哪些食物可以抗輻射等相關知識。    「白色衣服最防核輻射」說法被專家否定    看完這個簡訊,李紹林教授首先對39健康網編輯指出,簡訊中的所說的「穿白色衣服防核輻射」說法,是無稽之談,沒有科學根據,網友在防核輻射時大可不必在意衣服顏色。
  • 放射損傷與數百萬人有關:骨髓最敏感,肺損傷尚不能有效救治
    福島核洩漏事故、車諾比核事故、原子彈爆炸……在國外,核輻射曾給許多人帶來傷害;我國每年也有數百萬人接受核醫學診斷的低劑量輻射、放射治療的高劑量輻射。核輻射的威脅使放射生物效應與損傷防護研究受到空前重視。近日,香山科學會議第664次學術討論會聚焦放射生物學關鍵科學問題與多組織器官損傷救治前沿技術。
  • 研究機構稱福島核洩漏事故釀史上最嚴重海洋汙染
    中新網10月28日電 綜合報導,法國核輻射防護與核安全研究院(IRSN)27日稱,因日本福島核事故向太平洋洩漏的放射性元素銫總量達到27.1千兆貝克,釀成了迄今為止最嚴重的一次海洋汙染。  但該機構還稱,與之前預測的一樣,洩漏到海洋中的銫137濃度已經被洋流稀釋,除了近岸物種,不會對海洋物種構成明顯威脅。
  • 關鍵時刻的權威聲音——記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服務日本核洩漏
    核洩漏事故發生後,中國氣象局迅速響應,積極部署,設立在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的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立即行動,迅速啟動擴散模式,滾動開展核放射性汙染物擴散預報及其影響評估。  該中心如何第一時間應對此次日本核洩漏事故,氣象保障在環境應急中發揮怎樣作用?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和您一起來了解。
  • 日本核洩漏事故對我國無影響 搶購碘鹽完全無必要
    中核集團科技委研究院陳竹舟教授 中國網 王銳攝影中國網3月18日訊 最近日本的核洩漏事故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專家組專家陳竹舟教授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就如何做好核輻射的保護措施,以及應該建立怎樣的核應急機製做出回應。以下是訪談實錄:核輻射對東京居民健康不會有什麼影響中國網: 首先問您一個問題,東京的核輻射值成了新聞媒體經常報導的數據。根據您的觀點,現在東京的核輻射值對東京當地居民有沒有影響?
  • 車諾比核洩漏,大量動物發生變異,消除輻射至少800年
    核洩漏發生後,蘇聯高層反應遲緩,直到瑞士發現天空中有核輻射雲,蘇聯政府才意識到核洩漏的嚴重性。在核洩漏發生之前,所有蘇聯人都夢想成為車諾比核電站工人。尤其是五星級小鎮裡皮亞季,代表了蘇聯最高生活水平。例如,當時這裡的超市已經有購物車了。
  • 日本核洩漏目前對中國影響不大 市民無需"談核色變"
    東方網記者魯琳3月14日報導:日本9級強震引發海嘯,進而造成的日本核電站核洩漏,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那麼核洩漏是否會對我國造成影響?復旦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陳建新教授在接受東方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目前風向及現有信息分析,核洩漏對中國的影響不大,市民無需「談核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