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部門和專家解讀核安全 公眾如何應對突發事件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黑龍江東北部空氣中發現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是否會影響我國環境和境內公眾健康?百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輻射?什麼情況下需要採取個人防護措施?怎樣防護?日本地震海嘯及核洩漏事故引發我國公眾高度關注,對於這些焦點問題,權威部門和專家解答如下:

  黑龍江東北部空氣中發現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劑量有多大?

  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權威發布,27日,我國黑龍江省東北部空氣中繼續檢測到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水平較26日沒有明顯變化。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答記者問:環保部27日在黑龍江省撫遠縣、饒河縣、虎林縣、東寧縣四個監測點的氣溶膠樣品中檢測到的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濃度值分別為2.88×10-4貝克/立方米,1.60×10-4貝克/立方米,1.42×10-4貝克/立方米,6.94×10-5貝克/立方米。

  初步確認所檢測到的碘-131來自日本福島核事故。檢測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所帶來的附加輻射劑量極其微弱,小於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

  衛生部網站:公眾持續攝入一年情況下,所導致的劑量約是國家標準規定的公眾年劑量限值(1毫西弗)的十萬分之一左右。考慮到目前的濃度環境下不可能持續一年時間,濃度很快會降低,實際結果將遠低於上述數值。

  黑龍江發現的極微量放射性物質對環境、公眾健康有無影響?

  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員會專家陳竹舟:根據氣象資料,目前大氣環流大的方向是由西往東的,但日本東北部有一個小環流,把極微量的放射性汙染物帶到了中國。這是一個初步判斷。

  隨著放射性物質的擴散,中國有可能監測到放射性水平增高,但這並不等於會影響環境和健康。即便有一些地區監測到的數據和當地本底水平相比有一點異常,但放射性物質已經被大大稀釋,不會達到影響公眾健康的水平。現在的檢測技術和儀器非常先進,大家沒有必要擔心。

  正常情況下,人們一般受到哪些輻射照射?

  中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公布《核事故防護知識要點》:人類每時每刻都生活在各種輻射中。來自天然輻射的個人年有效劑量全球平均約為2.4毫西弗。其中,來自宇宙射線的為0.4毫西弗,來自地面γ射線的為0.5毫西弗,吸入(主要是室內氡)產生的為1.2毫西弗,食入為0.3毫西弗。

  人們每年攝入的空氣、食物、水中的輻射照射劑量約為0.25毫西弗,戴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飛機旅行2000公裡約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煙,一年有0.5至1毫西弗,一次X光檢查0.1毫西弗。

  當輻射劑量低於100毫西弗時,醫學上觀察不到對人體的確定性效應,即明顯的組織損傷;當劑量超過4000毫西弗,在沒有醫學監護的情況下,有50%的死亡率,而當劑量超過6000毫西弗時,則可能致命。

  公眾應該如何應對核與輻射突發事件?什麼情況下需要採取個人防護措施?怎樣防護?

  中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網站登載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問與答》:一旦出現核與輻射突發事件,公眾應當做的第一件事是儘可能獲取關於突發事件的可信信息,了解政府部門的決定、通知,切不可輕信謠言或小道信息。

  其次,採取必要防護措施保護自己。例如,選用就近的建築物進行隱蔽,關閉門窗,關閉通風設備。根據地方政府的安排實施有組織、有序撤離。

  當空氣被放射性物質汙染時,可以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放射性物質所致劑量減少約90%。體表防護可用各種日常服裝,包括帽子、頭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

  已受到或可疑受到體表放射性汙染的人員進行去汙,應用水淋浴,並將受汙染的衣服、鞋、帽等脫下存放起來,直到以後有時間再進行監測或處理。

相關焦點

  • 應對部門推諉,省政府將成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責任主體
    生態環境部和水利部有關負責人解讀稱,省級政府作為責任主體,可發揮部門合力,並在資源統籌調度、糾紛協調處理等方面有所加強。近日,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的《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推動跨省流域上下遊加強協作,建立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 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如何應對?
    每一項工作都強調上下遊聯動協作,指導雙方共同建立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為預防和應對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提供有效保障。問:《指導意見》有什麼特點?如何落實?答:《指導意見》聚焦機制建設「誰來做」「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具體而言,有以下特點。
  •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在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全國環境保護部際聯席會議負責統一協調突發環境事件的應對工作,各專業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關專業領域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各應急支持保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保障工作。    專家諮詢機構為突發環境事件專家組。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機構由地方人民政府確定。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相關政策解讀
    今天閃電新聞記者從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信公眾號了解到,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相關政策進行了解讀。內容如下: 一、什麼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是指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事件發生地政府根據防控形勢需要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 關於做好2019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的通知
    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按照國務院安委會和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堅決防範和遏制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妥善處置各類突發環境事件。
  • 防範核恐怖主義 提振核能開發信心——解讀習近平主席在核安全峰會...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 題:防範核恐怖主義 提振核能開發信心——解讀習近平主席在核安全峰會上的講話  新華社記者王慧慧、伍嶽  第四屆核安全峰會當地時間1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
  • 紅橙黃藍預警突發公共事件(圖)
    具體來看,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事故災難主要包括工礦商貿等企業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會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經濟安全事件、涉外突發事件等
  •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就核安全規劃答記者問
    檢查重點內容包括11個方面:即廠址選址過程中所評估的外部事件的適當性;核設施防洪預案和防洪能力評估;核設施抗震預案和現場抗震能力評估;核設施質量保證系統的有效性及在建核電廠的建造質量;核設施消防系統檢查;多種極端自然事件疊加事故的預防和環境保護措施;全廠斷電事故的分析評估以及失去應急電源後附加電源的可用情況及應急預案;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及其可靠性評估;公眾宣傳與信息公開;環境監測體系和應急體系有效性
  • 山東發現首例新冠變異毒株,公眾如何應對?
    公眾應如何應對?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領域首席專家、主任醫師雷傑,病毒性傳染病防制所所長寇增強進行了詳細解讀。來源:山東省衛健委微信號變異株病例是什麼情況?公眾如何認識、應對?雷傑介紹說,當前,全國各地對入境人員實行閉環管理,山東省也執行了嚴格的「點對點」閉環管理,青島市嚴格執行了「加密檢測」「閉環轉運」等措施,使患者能夠在隔離期間確診。因此,一般情況下,在入境人員中發現的無論是確診病例還是無症狀感染者,都不可能進入普通社區,公眾無需恐慌。
  • 支援阜寧災區 實戰案例助醫院從容應對突發事件
    截止6月23日21時,江蘇省市衛生部門已調度救護車55輛、250餘車次,參與傷員轉運;共派出省級專家19名、市級專家8名。大批患者及家屬湧向醫院,醫院該如何應對?重傷患者如何收治入院,並進行快速有效的搶救?一套行之有效的外部災難應急預案,是醫院面對緊急事件,忙而不亂的戰備保障。浙醫二院2014年,在震驚全國的杭州「7·5」公交車爆炸事件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下稱「浙醫二院」)先後共收治19名重症患者。
  •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指導和規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學,要重視開展防範和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訓,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提供科技保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通力合作、資源共享,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廣泛組織、動員公眾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
  •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通知-應急...
    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推進突發事件應對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法治化。加強公共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科學水平和指揮能力,避免發生次生衍生災害事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根據落實相關應急預案的需要編制相應的工作手冊,明確工作職責、任務、內容、流程和具體責任單位責任人員。基層組織和單位根據自身實際,可單獨編制工作手冊,或將有關內容融入預案。事件行動方案是參與突發事件應對的救援隊伍、專家等為遂行具體任務制定的工作安排。
  •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天津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通知
    總體應急預案是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是本級人民政府組織應對突發事件的總體制度安排。專項應急預案是為應對涉及面廣、情況複雜的某一類型突發事件,預先制定的涉及多個部門(單位)職責的工作方案。部門應急預案是有關部門為應對本部門(行業、領域)某一類型突發事件,或針對應急資源保障等涉及部門工作而預先制定的工作方案。市、區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根據實際,組織編制重要基礎設施保護、重大活動保障和跨區域應急預案。
  • 非典經驗:中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標準與變化
    「非典」暴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機制空白2003年「非典」暴發,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機制的空白,為了弄清數據,有關部門不得不對北京地區二級以上的175家醫院,一家一家地進行核對,才查清北京地區所有醫院收治的病例。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
    ,明確各級政府和部門在應急預案實施中的職責,切實做好全省突發環境事件防控和處置工作,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的損失,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5)受理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傳達指揮部及上級部門指令; (6)負責與國家、省、市突發環境事件指揮部及其成員單位的信息溝通; (7)組織協調有關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 (8)落實省指揮部的決定事項。
  • 紹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紹興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紹興...
    ,科學有序高效應對突發環境事件,減少各類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的損失,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公眾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將保障公眾生命安全、環境安全和財產安全作為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維護公眾環境權益,最大程度減少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的損失。增強憂患意識,建立健全突發環境事件預警防範體系,積極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加強應急培訓和演練,做好應對突發環境事件各項準備工作。2.統一指揮,分級負責。
  • 中國氣象局積極推進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能力建設
    11月10日,中國氣象局在京組織召開《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能力提升工程(一期)—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氣象局專項初步設計》(以下簡稱《初步設計》)專家評審會,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加強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能力建設,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 嶽西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草案試行)-應急預案-嶽西縣醫療...
    ,指導和規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同時,開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技術的縣內外交流與合作,吸收、引進國內外的先進技術、裝備和方法,提高全縣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整體水平。
  • 眾志成城闖險隘 中國成功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
    (偉大曆程)眾志成城闖險隘  ——我國成功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  今年夏初,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遭遇大旱,耕地受旱、作物受旱,昔日碧波浩渺的鄱陽湖,湖草在乾涸的湖床瘋長。近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不僅戰勝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妥善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還成功抵禦了國際金融危機等經濟社會領域的風浪。在危機險隘面前,「眾志成城」成為中國人最響亮的口號。  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考驗降臨華夏大地——  肆虐的非典疫情,使得那一年的春天躁動不安。成千上萬的醫務人員衝上抗擊非典的最前線。
  •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突發事件...
    (以下簡稱運營突發事件)處置工作機制,科學有序高效應對運營突發事件,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社會正常秩序。1.2 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編制規範》《廣東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廣東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廣東省處置城市地鐵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廣州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