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損傷與數百萬人有關:骨髓最敏感,肺損傷尚不能有效救治

2020-11-28 西部網

核輻射的威脅使放射生物效應與損傷防護研究受到空前重視。

福島核洩漏事故、車諾比核事故、原子彈爆炸……在國外,核輻射曾給許多人帶來傷害;我國每年也有數百萬人接受核醫學診斷的低劑量輻射、放射治療的高劑量輻射。核輻射的威脅使放射生物效應與損傷防護研究受到空前重視。

近日,香山科學會議第664次學術討論會聚焦放射生物學關鍵科學問題與多組織器官損傷救治前沿技術。與會專家圍繞放射致基因組等生物大分子損傷與細胞響應調控、細胞與機體組織放射損傷反應與調控、多組織器官損傷救治與組織再生修復、低劑量輻射健康影響等議題進行了討論。

放射醫學仍有難題待攻克

人類發現電離輻射現象後,X射線最早用於醫學診斷和治療,相繼在治療肺結核、強直性脊椎炎及腫瘤上取得重大成就。但是,早期未認識到輻射的危害,一些從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員和接受放射線診治的病人受到大劑量的射線照射,產生了嚴重的輻射損傷,甚至造成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核武器帶來的損傷,讓放射損傷救治和放射損傷後健康效應防護成了放射醫學研究的核心。

「雖然我們已在放射損傷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但是仍有一些重大科學問題有待研究攻克,如不同組織器官放射敏感性差異的物質基礎和內在機制、大劑量照射下機體損傷由敏感組織器官向難治性多組織器官損傷發展機制及防治、局部組織照射的整體遠位效應等。」會議執行主席、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輻射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平坤指出。

骨髓對電離輻射最敏感

骨髓是電離輻射的主要敏感靶組織,骨髓組織中的各種造血祖細胞和幼稚造血細胞由於增生活躍,對射線非常敏感,而造血幹細胞大部分都處於靜止狀態,對射線相對不敏感。目前,急性照射放射損傷病人基本能治癒。但是,當骨髓受到大劑量電離輻射時,造血幹細胞會遭受較大程度的放射損傷,其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狀態會出現失衡,表現為自我更新減弱,造成造血幹細胞數量嚴重減少甚至枯竭,最終導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如何防止或減輕電離輻射對造血幹細胞的損傷作用並維持其穩態,一直是放射醫學與防護領域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陸軍軍醫大學軍事預防醫學系研究員王軍平說。

他認為,要想有效防治骨髓造血幹細胞放射損傷,可以調控細胞周期,受照前使更多的造血幹細胞處於靜止狀態,從而降低其放射敏感性,減輕造血幹細胞放射損傷;尋找促進DNA損傷修復的關鍵分子,使受到放射損傷的造血幹細胞得到有效修復;優化造血生長因子運用的時機和用量,防止造血幹細胞過度分化;重塑骨髓造血微環境,使其發揮調控造血幹細胞穩態的作用。

菌群可治療放射性腸損傷

放射治療讓大量腫瘤患者從中受益,但放療造成的併發症也日益顯現。腸道是盆腹腔腫瘤放療最易損傷的部位,其中近50%的盆腔放療患者存在明顯的放射性腸損傷。另外,重大核與輻射事故也可造成傷員不同程度的腸道損傷。因此,放射性腸損傷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診治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人員發現,越是處於靜息狀態的細胞,其輻射抗性越強。使腸道幹細胞處於靜息狀態,有望作為腸道防護的策略。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正是沿著這一思路,利用現有的抑制劑開發輻射防護藥物。此外,在受照射前,通過細菌的類似物激活免疫反應,也起到輻射防護的作用。

「放射性腸損傷像很多腸道菌群失調病一樣,菌群也可用於放射性腸損傷的治療。」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強對科技日報記者說,益生菌的幹預正是手段之一。

放射性肺損傷尚不能有效救治

放射性肺損傷也是一類致死率高的重度放射損傷,在胸部腫瘤患者的放射治療中,也是常見的併發症,至今尚無有效救治手段。放射性肺損傷主要體現為早期間質性肺炎和晚期不可逆的放射性肺纖維化,由此造成的呼吸衰竭是核輻射損傷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臨床上放射性肺損傷的防治技術也相當匱乏,主要用糖皮質激素控制放射性肺炎急性期症狀,但它對晚期的肺纖維化沒有明確療效。

為了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研究者逐漸開發了針對特定靶點的分子靶向藥物、納米載體藥物等新手段,腺相關病毒介導的基因治療也為放射性肺損傷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海軍軍醫大學海醫系艦船輻射醫學防護教研室教授蔡建明表示:「我們通過放射性肺損傷的實驗動物模型,研究了原花青素、虎杖苷、TBK1抑制劑等針對放射性肺損傷的有效防護手段。」

(原標題:放射損傷與數百萬人有關,我們對它知道得還是太少)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放射治療的副作用 應如何應對
    放射治療的副作用1、厭食、噁心嘔吐我們都知道放療的的治療對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傷害,在出現這種情況下的時候,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噁心嘔吐,大多數是因為放療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厭食常為放療中較早出現的症狀之一。如因放療引起的食欲不振,可服用維生素B6及助消化藥和開胃藥,也可選擇食用開胃食品山楂等。
  • 哪些人不能骨髓移植?白血病移植能活多久?
    核心提示:骨髓移植是指將他人的骨髓移植到患者的體內,並使其生長繁殖,重建免疫和造血功能的一種治療方法。骨髓移植是當今治療白血病、再障等嚴重血液病的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案,因為一旦骨髓移植不成功,患者幾乎失去了其他的治療機會。下面來看哪些人不能骨髓移植,如果白血病患者進行了骨髓移植,他們又能夠活多久。
  • 中風一次腦細胞死亡數百萬
    雖然人們知道,耽誤心梗和中風病人的救治時間,會給最終的救治結果帶來關鍵的影響,但人們並不清楚,發作一次中風究竟能給患者的大腦帶來多大的損害。最近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藉助先進的技術手段獲得了驚人的答案:一次中風可導致數百萬個腦細胞死亡。
  • 《自然》:重大突破,科學家首次實現慢阻肺損傷肺組織的再生
    而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中國目前的COPD患者已經接近1億人,群體之龐大絲毫不亞於糖尿病[2]。今天《自然》雜誌的最新研究,對COPD患者絕對是一個好消息:德國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COPD治療的新靶點——淋巴毒素-β受體(LTβR),抑制這一通路能夠有效恢復COPD中被阻斷的肺組織再生,有望實現治癒COPD的目標[3]!
  • 哈爾濱居民撿回放射源 100多人受輻射一人死亡
    此次事故發生後接受檢查的114名居民中,現還有5人身體指標有所改變。在事故中受到輻射的兩名小患者趕赴北京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他們已暫時脫離了危險。   目前有關部門正在調查放射源的來歷,積極查找丟失放射源的責任人。   據專家介紹,國家對於放射源的管理有明確而嚴格的規定,此次事故的發生,暴露了有關部門管理的問題。
  • 自體富血小板血漿聯合骨髓濃縮物治療脊髓損傷
    細胞移植療法已在脊髓損傷後神經再生相關動物研究中顯示出希望;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單一細胞移植治療策略實現脊髓損傷後的功能恢復較為困難。與其他基於細胞的療法相比,骨髓濃縮物具有較低的免疫原性,廣泛的可利用性,無道德方面的問題,還可能是幹細胞(例如造血和間充質幹細胞)和其他祖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多種生長因子的豐富來源。
  • 精準放療 直擊腫瘤 康靜波教授詳談哪些腫瘤對放療敏感
    哪些腫瘤對放療比較敏感呢?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國際腫瘤醫療中心康靜波教授表示,根據腫瘤組織對射線的敏感程度不同,可將惡性腫瘤大致分為以下四類:  1.高度敏感  對放射線敏感,配合較強的全身化療,其生存率較高。  惡性淋巴瘤、睪丸精原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尤文肉瘤、小細胞瘤。
  • 白血病與骨髓移植有關
    但通過化療只能暫時緩解病情,不能治癒,絕大多數會復發。而骨髓移植(BMT)是能達到徹底根治白血病的較為理想的治療手段。BMT能根治各種類型白血病,惡性淋巴瘤,重症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其他系統的惡性腫瘤。  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人們對獻骨髓存在各種疑惑。尤其是對獻骨髓是否影響健康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
  • 小分子化合物調控腸幹細胞再生促進腸型放射病救治_鄭大中科博生
    據中科博生研究表明,新型小分子化合物Me6TREN有望發展成為急性腸型放射病救治的候選藥物。裴雪濤教授和李豔華教授為該論文研究發現新型小分子化合物Me6TREN(Me6)具有促進腸上皮細胞放射損傷後修復的作用,該化合物能通過激活ERK/AKT-β-catenin信號通路調控腸幹細胞的再生,從而顯著提高腸型放射病小鼠模型的存活。中科博生。基於幹細胞技術促進損傷組織的再生修復是該研究團隊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
  • 交通創傷救治的中國模式:尚缺準確、科學的統計數據
    在醫學上,多發傷指同一致傷原因引起的兩處以上解剖部位的損傷,一般來說傷情複雜,涉及多個部位和器官,常常因為感染、出血、器官衰竭、重度骨折等而危及生命。  當地醫院因水平有限,準備放棄治療,和家屬商討是願意把病人運回家中還是在醫院等待死亡。
  • 盤點核輻射對人體損傷 八種果蔬有防治效果
    三、核輻射對人體的損傷  1、急性核輻射性損傷  照射劑量超過1Gy(單位:戈)時可引起急性放射病或局部急性損傷;在劑量低於1Gy時,少數人可出現頭暈、乏力、食慾下降等輕微症狀;劑量在1-10Gy時,出現以造血系統損傷為主;劑量在10-50Gy時,出現以消化道為主症狀,若不經治療,在兩周內100%死亡;50Gy以上出現腦損傷為主症狀
  • 放射源出沒請注意,看到不要亂撿
    (3)Ⅲ類放射源為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小時就可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接觸幾天至幾周也可致人死亡。 (4)Ⅳ類放射源為低危險源。基本不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但對長時間、近距離接觸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復的臨時性損傷。 (5)Ⅴ類放射源為極低危險源。不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
  • 資料:放射源分為五類
    據估計,目前我國放射源總數至少在8萬枚以上,其中有相當比例的放射源依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平均每年要發生事故30餘起。我國核設施至今尚未發生過急性輻射致死事故,但已有9人因受到放射源照射急性死亡。目前在國際上,放射源致人員急性死亡也遠高於核設施。
  • 免疫系統幫「倒忙」揭秘流感高發病率原因,探索抑制肺損傷新途徑
    然而,流感誘導高細胞因子血症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11月11日,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張宗德課題組在Journal of Virology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目為「Influenza neuraminidase engages CD83 and promotespulmonary inj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