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腫瘤對放療比較敏感呢?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國際腫瘤醫療中心康靜波教授表示,根據腫瘤組織對射線的敏感程度不同,可將惡性腫瘤大致分為以下四類:
1.高度敏感
對放射線敏感,配合較強的全身化療,其生存率較高。
惡性淋巴瘤、睪丸精原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尤文肉瘤、小細胞瘤。
2.中度敏感
由於有一定敏感性且遠處轉移相對少,放射治療療效較好。
頭頸部鱗癌、食管鱗癌、肺鱗癌、宮頸癌、皮膚癌、乳腺癌、移形細胞癌。
3.低度敏感
需要較高的放療劑量才能對腫瘤有效控制,通常與手術、化療、內分泌治療等聯合綜合治療,可提高局控和生存率。
胃腸道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宮頸腺癌、子宮內膜腺癌。
4.不敏感
對放療敏感性較差,可與手術聯合,術前放療或術後放療,降低腫瘤復發率。或姑息減症放療。
絕大多數來源於間葉組織的肉瘤。
對於放療引起的副作用,康靜波教授也做了介紹。他說:
放療引起正常組織的損傷有早期損傷和晚期損傷兩種。
早期損傷發生在照射期間或照射後數天之內。這些損傷一般可以修復,不會引起嚴重後遺症。常用的早期損傷是皮膚,黏膜反應;
晚期損傷多放生在放療後3個月至數年之間,好發生在脊髓、腎、肝、肺、皮膚、骨、軟組織等組織和器官。損傷一般較難修復,嚴重的放療損傷影響病人的生存質量。
放療的損傷最明顯的是造成骨髓抑制,使血小板、白細胞降低,病人會有免疫功能下降,出血傾向。放療也會影響紅細胞系統,造成紅細胞壽命縮短以及貧血,因為紅細胞壽命較長,放療的影響不突出。如果白細胞、血小板降低在正常值以下較多,就需暫停治療,而暫停治療會使病人的療效降低。
「癌症已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如果早期發現,是有治癒機會的。」康靜波教授強調,「現有的放療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在精準定位的情況下,在靶區劑量集中,消滅癌細胞的同時不傷及周邊組織,可以說,放療在癌症治療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未來將為提高廣大腫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作出更大的貢獻。」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國際腫瘤醫療中心引入全球頂尖的醫療人才、技術、資源,採用國際先進的MDT多學科腫瘤診療方法和規範化的就診流程、質量標準、護理品質及全病程管理,打造了一艘起航於廣州、揚帆於世界的「國際級」醫療服務巨艦,以先進的設備、精湛的技術、科學的流程全方位狙擊各類惡性腫瘤疾病,讓患者不出國門,即享世界先進腫瘤醫療技術。
優勢1:先進的醫療設備
作為對抗腫瘤的「硬核」武器,高科技醫療設備是戰勝疾病不可或缺的一環。國際腫瘤醫療中心在設備配置上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與國際接軌,引進了一大批世界先進設備如:國內首臺安科銳M6全數位化放射外科射波刀、瓦裡安TrueBeam系統與Halcyon直線加速器、西門子雙能光子四維大孔徑CT模擬定位機、PET-CT、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血管造影系統(DSA)等,為華南地區乃至全國廣大患者提供與國際同步的高質量醫療服務。
隨著國際腫瘤醫療中心先後引進全球先進設備,迎來技術力量「井噴」,尤其是一整套世界領先放療設備的引進,填補了我省在腫瘤「智慧精準放療」方面的空白,意味著全球頂級的醫療質量標準和醫療技術已經「落地」、「生根」到廣州,為廣大腫瘤患者提供了一個世界領先的診療平臺!
優勢2:多樣的治療選擇
治療腫瘤,僅僅依靠單一臨床科室甚至單一專家與腫瘤「單打獨鬥」,想獲得理想的療效顯然是很困難的。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治療腫瘤的手段也越來越多,多樣化的治療選擇為腫瘤患者帶來了更多生存希望。
國際腫瘤醫療中心綜合利用手術、放療、介入、熱療、化療、粒子植入、中醫中藥等先進技術手段,為患者找到最科學、最合適的治療途徑,使得治療效果最大化,進而實現對每一位患者的個體化治療。同時,中心的多樣化治療開啟了腫瘤個性化診療的新篇章,為保障腫瘤患者實現長期、高質量生存夢想創造了更多可能。
優勢3:名醫會診(MDT)中心
MDT多學科聯合診療已經成為疾病治療的重要模式,對於腫瘤病人的規範化、個體化治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國際腫瘤醫療中心設立了以多學科診療為特色設立腫瘤名醫會診(MDT)中心,由王洋教授領銜,匯聚了全國30餘名頂級腫瘤學科專家在該平臺上通力協作,學術範圍涵蓋15個腫瘤學科亞專科,代表了國際腫瘤MDT多學科會診的領先水平。
在這裡,患者既能與專家進行一對一詳細問診,也能享受「全明星」專家陣容的多學科團隊聯合會診,使患者獲得更人性化、更科學、更全面、更及時、更有效的治療,為患者的精準診斷和科學治療奠定了最為重要的基礎。
優勢4:高質量的就醫體驗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秉承「大醫精誠,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堅持「一次做好,珍惜每一次服務的機會」的服務理念,努力將醫院打造成為廣東地區最有人情味的現代化醫院!
國際腫瘤醫療中心「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照護與管理」就是為了塑造和堅守醫療「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認可患者及其家人作為治療團隊成員和主角,尊重他們的付出,把患者的價值觀、偏好以及需求融入到整個治療方案裡。儘快提高醫護人員的社會地位,同時不斷提高患者的就醫體驗。讓患者有尊嚴地生活,讓醫者有尊嚴地工作,讓醫院真正成為解除疾病之痛,回歸美好生活的聖潔之地,純淨之地。
聲明:本文為網絡轉載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