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7-19 日,第十四屆 "CSCO- 南方 " 腫瘤生物治療與分子靶向治療論壇暨 2020"CSCO- 金沙 " 腫瘤精準醫學大會、第十二屆番禺腫瘤在廣州舉辦,大會主題為 " 腫瘤精準醫學與個體化診療 ",來自腫瘤各領域的國內頂級專家帶來過去一年臨床腫瘤學的最新進展。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國際腫瘤醫療中心王洋教授
根據 WHO 的統計報告,從 1998 年至 2013 年,放療對惡性腫瘤的治癒率由 18% 升至 22%,2015 年在我國惡性腫瘤患者五年生存率達到了 40.5%,目前世界上 60%~70% 的惡性腫瘤患者需要放射治療,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達到 70% 然而在中國只有約 20%-30% 的癌症病人接受放療。
精準放療新技術新設備為患者大大減少放療副作用,縮短康復時間
" 我們希望通過本次大會與各專科專家學者的交流,進一步推動先進放療設備在臨床上得到更深層次的應用和普及,讓腫瘤患者在放療下更好獲益。近十年來,我們放療設備的數量和技術在不斷追趕先進的西方國家,如今已經獲得長足的發展。"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副院長、國際腫瘤醫療中心執行主任兼放療科主任王洋指出,精準治療的手段和理念,也讓腫瘤患者在接受放療過程中極大減少副作用,精確 " 打擊 " 靶區,從而使患者得到最佳預後。
他告訴記者,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國際腫瘤醫療中心在放療設備配備上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與國際接軌。該院先後引進了一批大型腫瘤放射治療設備如國內首臺安科銳 M6 全數位化放射外科射波刀、瓦裡安 TrueBeam 與 Halcyon 直線加速器等,能全方位的開展靜態 / 動態放射治療,包括三維適形,容積調強,三維立體定向放射外科,呼吸門控放射治療、以及近距離照射和粒子植入照射技術等。
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也拓寬了放療對腫瘤的適應症,讓以往被視為 " 禁區 " 的腫瘤患者得到治療機會。" 以腦幹腫瘤為例,其位置的特殊性決定了手術難以操作,而以往的放療無法實現精準定位打擊,對正常腦組織及顱內神經損害很大。"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國際腫瘤醫療中心主任醫師、廣州抗癌協會放射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王立根教授指出,新設備的應用可以只針對腦幹腫瘤病灶,讓患者得到有效治療,大大減少放療副作用,縮短康復時間。
他舉了個例子," 今年科室接收了兩名腦轉移的患者已經偏癱,在我們的放射治療下,一周內即可下地行走,同時腫瘤得到完全滅殺。" 王立根介紹,用傳統的放療手段治療,這一治療時間會延長到一個月,同時也會帶來其他的負面損傷。
獨創初診 MDT 模式,多專家幕後送 " 大禮包 "
採訪過程中,王洋透露," 精準 " 還體現在給予患者最優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結合海內外的診療模式特點,他摸索出一套『背靠背』的 MDT(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成為標準服務流程。
" 從原則上來說,只要是來院的腫瘤患者,他們可以掛自己選定的專家的號。但我們給予的不單只有一個專家,還有一份隱藏的『大禮包』。" 王洋告訴記者,腫瘤患者掛號初診後,其信息連結會發送到 MDT 系統所建立的由國內外經驗豐富的腫瘤外科、腫瘤內科、腫瘤放射科、腫瘤微創科、影像科、病理科、醫療護理及相關學科專家組成的多學科會診專家團隊手中,在最初的會診過程中各專家未不會面而是通過 " 背對背 " 的方式,針對患者的病情從自己的專業領域分別給出自己認為的最佳診療方案。MDT 系統在收集了各專家意見後會進行評估總結,形成一個多數專家共識的最終診療建議。當放射治療的會診結果確定後,再由醫生、物理師、技師、護理人員組成的放射治療服務團隊為患者進行放療定位,制定治療計劃,經劑量學質控驗證後最後未患者提供精準的治療作為整體的服務保障。
" 我們也同時通過這個系統對我們參加會診的醫生與專家的會診效率和與最終形成的最佳診療方案的出入進行評估。" 王洋說,該 MDT 模式的正確性已在該院臨床實踐中得到證實,使不少患者受益。
據悉,本次大會由廣州抗癌協會(GACA)和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主辦,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廣州市番禺中心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和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承辦。邀請到管忠震教授、姚開泰院士、於金明院士、吳一龍教授等人擔任名譽主席,羅榮城教授、王遠東教授、徐瑞華教授、王綠化教授等人為大會主席,超過 200 名腫瘤學專家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