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掌握放療常識,讓腫瘤治療更放心|癌細胞|腫瘤|放療|治療|靶區|...

2020-11-28 健康界

本文對放療患者、準備放療及諮詢放療的患者所關心的問題、放療中會遇到的問題做了梳理。文章分為四部分:

1. 為什麼選擇放療?

2. 哪种放療最適合?

3. 放療時患者怎麼做?

4. 放療期間常見問題處理

文章內容較多,患者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選擇性閱讀。

此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文僅作科普分享,關於治療相關問題請諮詢您的醫生。


一、為什麼選擇放療?

1. 什麼是放療?

放療,全稱放射性療法,是一種對腫瘤區域發射高能射線殺死癌細胞,並儘量避免傷害正常細胞的療法。這種高能量射線,被人體組織吸收後,電子從原子或分子中釋放出來,形成自由基,就是一種化學活性很強的物質,能破壞腫瘤組織。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手術、放療、化療三種療法對癌症治療貢獻率分別是27%、22%和6%。據統計,大約70%的腫瘤患者在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接受放療。在西方發達國家中,約60~70%的腫瘤患者接受放療,但在中國僅有30%的患者接受放療。

2. 放療有什麼優點?

放療是一種無創治療方法,是殺死腫瘤的「無形高手」,通過高能射線殺死癌細胞,並儘可能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影響。

放療可用於治療幾乎全身各個部位的多種癌症。通過放療可以徹底消滅或縮小腫瘤,降低腫瘤侵襲能力,使不能手術的患者重新獲得手術治療機會,或者摧毀手術後可能殘餘的癌細胞。

對於一些晚期癌症,當腫瘤體積過大、癌細胞廣泛侵潤,手術無法完全清除腫瘤組織細胞時,常用放療來控制腫瘤病灶,以減輕症狀,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3. 哪些腫瘤需要放療?

現有統計表明,約70%的惡性腫瘤病人在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放療。但對於每個具體的患者,是否採用放療則應按照腫瘤的規範化治療原則、腫瘤的發展期別及患者的身體狀況而定。

臨床上適合放療的惡性腫瘤主要有:鼻咽癌、喉癌、扁桃體癌、舌癌、惡性淋巴瘤、宮頸癌、皮膚癌、腦瘤、食管癌、乳腺癌、肺癌、直腸癌、骨腫瘤、肝癌、軟組織肉瘤等。

TOMO放療重新劃界放療「能治」和「不能治」,能夠應用於身體任何部位甚至最複雜的病例,如多發轉移的腦部腫瘤,頭頸、肺、肝腹部多部位腫瘤,盆腔部位的婦科腫瘤、前列腺、全身多處轉移病灶,全腦全脊髓以及全身骨髓放療等複雜情況。

4. 放療多長時間起效?

與手術切除癌腫後效果立竿見影不同,放療的效果具有「延時性」。因為放療是用高能射線破壞癌細胞的遺傳物質DNA,或者降低癌細胞血供,使癌細胞慢慢死亡。所以,放療後數天或數周癌細胞開始死亡,放療結束後瘤細胞壞死仍將持續數周或數月。

如果所制定的放療計劃已完成,而患者的癌腫還沒有消失,可以觀察1至2個月;若複查顯示腫瘤仍未消失,體表能手術的腫瘤可通過手術切除,不能手術的腫瘤可配合化療、中藥、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

5. 放療副作用很大嗎?

放療利用放射線殺滅腫瘤,這種高能放射線肉眼看不到。射線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對照射範圍內的正常細胞造成損傷。正常組織的這种放射損傷在放療結束後會逐漸恢復。

在放療剛開始時患者不會出現放療所致的痛苦,但隨著放療的繼續進行,癌細胞壞死程度在逐漸加大,正常組織細胞損傷程度也會增加,這時會出現相應正常組織損傷的表現,這種現象叫放療的急性反應,(如放療性食管炎,病人會感到吞咽時食管疼痛等)。醫生會處理這些放療副反應,患者不能因為這種暫時的放療反應放棄腫瘤治療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TOMO放療中,患者躺在治療床上,隨著旋轉機架給出的窄的調強束流同步移動,精確的劑量與精準的定位保證了只殺滅腫瘤組織,保護好正常組織,因而副作用的發生概率更小、副作用更輕微。

6. 術前術後放療有什麼好處?

術前、術後放療的目的是提高局部控制率,改善預後。

術前放療可以減少癌細胞的擴散,降低淋巴轉移率,擴大復發性腫瘤的切除機會。

術後放療可消除手術切除不徹底、殘存病灶。對於手術局部有殘存的腫瘤,若對放射線有敏感性的癌症患者,均應該做術後放療。

7. 放療會讓人有放射性嗎?

一般外照射放療後人體不會有放射性,因為放射源在體外一定距離的機器裡,所以放療後患者可以親密地和親戚朋友在一起。

內照射須將放射源置於體內,放射源附近的臟器會有放射性,接受內照射的患者要注意保護周圍人員。

全身放射性治療是將放射性元素注入血管內(如放射元素鍶治療多發骨轉移),這些放射性元素隨血流會到達腫瘤及全身其他部位,隨著人體代謝還會排入唾液、尿液等分泌物中。所以,患者在一定時間內要保護周圍人員,處理好排洩物。

8. 放療會影響婚姻和生育嗎?

放療對患者的生育是否有影響,這要看放射治療的部位。

假如睪丸或卵巢在放射野內,那麼放療會對生育產生影響。因為人類的睪丸或卵巢對放射線非常敏感,睪丸受照射劑量達3.5~6Gy、卵巢受照射劑量達2.5~6Gy就有可能導致永久不育。如果睪丸或卵巢不在照射野內,或者雖然臨近照射野但保護得當,也能保證不會影響生育功能。

對於尚未結婚的患者,應首先集中精力治療疾病。在治癒兩年後,可以考慮個人婚姻大事。一般情況下,放療患者在放療治癒後兩年以上考慮生育為佳。

對於有生育需求的放療患者,如有必要,男性可行放療前精子冷凍,女性可行單側卵巢切除冷凍。需要生育時再進行精子或者卵巢激活,具體情況需要諮詢生殖醫學中心。

9. 放療期可以參加文體活動嗎?

癌症患者治療中可以進行適當的文化娛樂和體育鍛鍊。在康復過程中,培養一定的生活情趣有助於康復,如做氣功、聽音樂、繪畫、下棋、散步、打太極拳等。適當的文體活動對心身康復都是有益的。

10. 放療一定要住院嗎?

癌症患者放療期間不一定要住院。

一般狀況較好,而且放療部位不會引起明顯副反應的患者,在醫生指導下,可在門診每日接受放療,無需住院。

但對於年老體弱、身體狀況較差的患者,或放療部位易引起併發症的患者,最好住院治療。這樣可以避免和減輕意外情況發生。

放療後,患者最好臥床休息1至2小時,利於身體正常功能的恢復。


二、哪种放療最適合?

放療有很多種,根據不同標準有不同分類。

1. 按照治療目的分

根據腫瘤性質和治療目的,放療分為根治性放療、術前放療、術後放療、姑息性放療。

(1)根治性放療:

單獨用放療方式控制甚至治癒腫瘤。部分腫瘤,如鼻咽癌、喉癌、扁桃體癌、舌癌、惡性淋巴瘤、宮頸癌、皮膚癌等單獨放療可治癒。另外,若腫瘤生長的部位無法手術、或患者不願手術,也可以單獨給予根治性放療。根治性放療時放療劑量一定要用夠量,否則會留下復發隱患。根治性放療一般需要6-7周時間完成。

(2)術前放療:

因腫瘤較大或與周圍臟器粘連無法手術,術前先做放療,以使腫瘤縮小利於手術。術前放療一般需要3-4周完成,放療後休息3-6周再手術。術前放療後的休息是為了正常組織修復放療反應,同時使腫瘤進一步退縮以利於手術切除。在放療和休息期間癌細胞在逐漸死亡,患者無須擔憂因手術推遲癌細胞會生長。

(3)術後放療:

因腫瘤生長在特殊部位、或與周圍臟器粘連無法完全切除,這些殘留腫瘤術後會復發和轉移,所以術後應該放療消滅殘存癌細胞。放療時間根據殘存腫瘤多少而定。如果殘存腫瘤較多,肉眼就能看到有腫瘤殘留,一般需要與根治性放療同樣的時間和劑量。如果殘存腫瘤較少,只有在顯微鏡下看到有癌細胞殘留,一般需要根治性放療劑量的2/3劑量即可,需要4-5周時間。

(4)姑息性放療:

因腫瘤生長引起患者痛苦,如骨轉移疼痛、腫瘤堵塞或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壓迫靜脈引起血液回流障礙造成浮腫、腦內轉移引起頭疼、腫瘤侵犯壓迫脊髓引起癱瘓危險等,給予一定劑量的放療以緩解症狀減輕痛苦。此時放療劑量根據腫瘤部位和治療目的而異,從放療數次到一月時間不等。

2. 根據照射源分

根據放射源的遠近可分為:外放射和內放射。

(1)外照射:

也稱為遠距離放療,放射線從距人體外一定距離的機器(如鈷-60機器為75cm、直線加速器為100cm)發出照射腫瘤。這種射線能量高,穿透力強,腫瘤能得到相對均勻的放療劑量。外放射是目前放療應用較多的一種方法。

(2)內照射:

也稱為近距離放療,將放射源直接放入腫瘤內部(粒子植入)、或放入腫瘤鄰近管腔(氣管、食管、陰道等)進行放療。內照射所用的放射源射線射程短、穿透力低,優點是腫瘤可以得到較高的劑量,遠處正常組織受量低而得到保護,缺點是劑量分布不均勻,容易造成熱點(過高劑量區)和冷點(過低劑量區),增加腫瘤殘留和復發危險。所以除宮頸癌外,目前內照射只作為外照射的補充劑量應用,不單獨應用。

3. 根據放療技術分

(1)普通放療

又稱為常規放療(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是早期的放射治療技術,應用X線模擬機定位,體位固定裝置簡單,多數採用矩形照射野且對穿等少野照射,一般適用於四肢骨轉移和淺表腫瘤治療,費用低廉。缺點是周圍正常組織得到不必要的照射,導致放療副反應比較大。

(2)三維適形放射治療(3DCRT)

DCRT是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技術的擴展,利用多葉光柵將照射野的形狀由普通放療的形矩或矩形調整為腫瘤的形狀,使照射的高劑量區在人體內空間上與腫瘤的實際形狀相一致。提高了腫瘤的照射劑量,保護了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降低放射性併發症,提高腫瘤的控制率。

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具有一定局限性,即靶區形狀雖已適形,但靶區內的劑量分布欠均勻。

(3)立體定向放療(SBRT)

SBRT是一種先進的體外放療方法,利用高度精準的放療技術,將根治性的放射劑量通過外照射方式聚焦到腫瘤部位,達到根治腫瘤的目的。

直線加速器使放射線更精準的射向靶目標,同時將放射線分割成多股大幅度減少腫瘤周圍組織器官的輻射量,多股放射線的匯聚處恰好是CT或MRI定位的腫瘤原發灶,實現了腫瘤實體水平的精準治療。

與常規的體外放療通常需要治療幾周時間相比,SBRT的治療一般≤5周或≤5次分割。

(4)調強適形放療(IMRT)

IMRT是三維適形放射治療技術的發展,它可以對放射野內的射線強度進行調整,使靶區內部劑量更均勻。

IMRT針對靶區三維形狀和要害器官與靶區的解剖關係對束強度調節,照射野內的劑量強度可以按腫瘤調節,使靶區內的任何一點都能得到較理想均勻的劑量,同時將要害的器官所受劑量限制在可耐受範圍內,使緊鄰靶區的正常組織受量降低。

IMRT比常規治療多保護15%-20%的正常組織,同時可增加20%-40%的靶區腫瘤劑量。

(5)影像引導調強適形放療(IGRT)

IGRT是一種四維放射治療技術,它在三維放療技術的基礎上加入時間因數,在治療期間進行重複影像掃描,充分了解腫瘤組織在治療過程中的運動和分次治療間的位移誤差,如呼吸和蠕動運動、日常擺位誤差、靶區收縮等引起放療劑量分布的變化和對治療計劃的影響等方面的情況,並能根據器官位置的變化調整治療條件使照射野緊緊追隨靶區,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精確治療。

IGRT提高了放療的準確性,並可使待治療組織的計劃體積減少,從而減少對正常組織的總照射劑量,更好地保護正常組織。

(6)劑量引導調強適形放療(DGRT)

DGRT根據治療時獲得的入射劑量、出射劑量或透射劑量等劑量信息和同時獲得的三維影像,計算得到患者在分次治療間或分次治療中監測腫瘤和周圍正常組織實際接受劑量偏差,及時修正放療計劃,從而保證計劃劑量與實際劑量精確吻合。

DGRT不僅對腫瘤病灶進行超高精度的打擊,而且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正常組織不受傷害,將對患者的器官功能影響減到最小,治療後的康復周期短。

(7)TOMO螺旋斷層放療

TOMO螺旋斷層放療集IMRT(調強適形放療)、IGRT(影像引導調強適形放療)、DGRT(劑量引導調強適形放療)於一體,其獨創性的設計使直線加速器與螺旋CT完美結合,突破了傳統加速器的諸多限制,在CT引導下360度聚焦斷層照射腫瘤,對惡性腫瘤患者進行高效、精確的治療。

TOMO同時實現了腫瘤的自適應放射治療(ART),可應用於全身各種腫瘤,特別是對多發病灶和緊鄰重要臟器或組織腫瘤的治療擁有顯著優勢;在充分保護正常器官的前提下,提高靶區照射劑量,降低併發症發生率,從而提高各種腫瘤病人的治癒率。

(8)生物引導放療(BGRT)

此种放療方法正在研究中,其依據是:腫瘤靶體積內,癌細胞的分布是不均勻的,由於血運和細胞異質性的不同,不同的癌細胞核團的放射敏感性存在很大差異。若給整個靶體積區以均勻劑量照射,有部分癌細胞可能因劑量不足而存活下來,成為復發和轉移的根源;若整個靶區劑量過高,會導致周圍敏感組織發生嚴重損傷。此外,靶區內和周圍正常組織結構的劑量反應和耐受性不同;即使是同一結構,其亞結構的耐受性也可能不同,勢必對放療的預期目標產生影響。

4. 根據射線(「刀」)種類分

放療中常用的「刀」是對射線的形象稱呼,放射線通過多個不同的方向聚焦到腫瘤灶,在破壞腫瘤的同時保護周圍正常組織,治療結果像用刀切除一樣使腫瘤壞死消失。這種意義上,放療就像一種不開刀的手術。

依據高能射線的不同性質,放療中常用的「刀」可分為兩大類:光子束和粒子束,其中光子束包含γ射線、X射線,粒子束包含質子束、重離子束。具體分類如下:

光子束:伽瑪刀、陀螺刀、X光刀、TOMO刀、速鋒刀、射波刀

粒子束:質子刀、重離子刀

其他類:海扶刀、納米刀

(1)伽瑪刀

伽馬刀,是由放射性元素鈷-60作為放射源的立體定向放療,其γ射線是由鈷-60(或其他放射性元素)自發衰敗中產生。

治療過程中γ射線幾何聚焦於靶區,殺傷靶區內的腫瘤組織及細胞。在此過程中,γ射線幾乎不對非靶區組織產生傷害,其治療照射靶區與正常組織界限十分明顯,邊緣像刀割一般,故稱之為「刀」。

需要注意的是,伽馬刀一般局限於顱內放療,對於顱底及顱腦深部腫瘤的治療有局限性,雖然後來研發出了體部伽瑪刀,可用於治療全身各種腫瘤,但臨床應用較少、臨床療效也有很大的差別。

(2)陀螺刀

陀螺刀,也是利用的γ射線的一种放療模式,區別是它利用了航天陀螺儀的旋轉原理,將鈷-60放射源安裝在兩個垂直方向同步旋轉的陀螺結構上,是伽馬刀在工藝上的升級。

陀螺刀的臨床應用範圍涵蓋全身各個部位的良、惡性腫瘤,尤其適用於胸、腹部器官的惡性腫瘤,如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

(3)X光刀

X光刀是利用電子直線加速器產生高能X線,對腫瘤靶區進行照射,使腫瘤壞死,並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免受損傷,損毀病灶邊緣銳利如刀割。

X光刀有較高穿透性、較低的皮膚劑量、較高的射線均勻度等特點,是目前國內主流的放療設備之一。

X光刀可治療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盆腔的腫瘤。

(4)速鋒刀

速峰刀,其射線是X射線。速鋒刀是在加速器平臺上發展的,加速器結構經歷60多年發展沒有大改變,只是通過增加新的功能和附件來滿足日益增加的臨床需求,以跟上放療技術發展步伐。

速鋒刀是在原有加速器平臺上加載了一些功能來實現立體定向放療功能,如六維治療臺、高精度多葉光柵、高級成像定位技術。

臨床應用於顱內腫瘤、頭頸部腫瘤、胸部腫瘤、腹腔腫瘤、盆腔腫瘤等。

(5)射波刀

射波刀採用的也是X射線,不同的是,射波刀完全基於工業4.0的設計產物,設備更為靈活,機器臂可以多角度自由調整,治療床可以平移及升降,還可以適當的旋轉。同時採用了影像跟蹤系統,可以在治療的同時實時監控患者體位或腫瘤位置的變化,隨時調整床位、照射角度等參數,可任意角度將多達1200條不同方位的光束精準投放到全身各處的病灶上,既大大減少了腫瘤周圍正常組織及重要器官的損傷,又有效減少了放射併發症的發生。

目前,射波刀已獲FDA批准適用於身體任何部位腫瘤的治療。

(6)託姆(TOMO)刀

TOMO將6MV直線加速器安裝在CT滑環機架(與診斷CT使用相同的技術)上,窄扇形射線照射野可以環繞機械等中心做360°連續旋轉照射。機架旋轉的同時,治療床根據機架等中心進床,照射野射線圍繞患者產生了一個螺旋形照射通量圖。

患者治療過程中,機架按照特定的恆速旋轉,每旋轉一圈有51個方向的調製射野(機架每旋轉7°為一個射野方向)。連續的螺旋照射方式解決了層與層銜接處的劑量不均勻問題,這使得TOMO可以實現滿足腫瘤治療要求的理想劑量分布,更容易達到放射治療的理想目標:給予腫瘤區域足夠高的致死劑量,同時大幅度降低對周邊關鍵器官和正常組織的照射傷害。

(7)質子刀/重離子刀

質子刀基本原理是利用加速器使粒子加速,當速度接近光速的70%時,射入靶區。射線在到達腫瘤病灶前,能量釋放不多;而到達病灶的瞬間,釋放大量能量。這種想像被稱為「布拉格峰」的能量釋放,實現了對腫瘤的「立體定向爆破」。與X射線和γ射線相比,粒子束對正常組織的副作用更小,對腫瘤的殺傷作用更大。

這裡的粒子可分為氫離子(質子)和重離子(碳離子刀、氧離子刀和氦離子刀),利用氫離子的就是質子刀,利用重離子的就是重離子刀。理論上離子越大,其產生的生物學影響越大(碳離子>氧離子>氦離子),對正常組織的影響也越大,也會影響到腫瘤治療的效果。

粒子治療適用於多種部位的腫瘤,凡是可以接受傳統放療(X射線、γ射線)的腫瘤,都適用質子重離子治療。

(7)海扶刀

海扶刀不屬於放療範疇。它是將低能量超聲波聚焦在靶區,瞬間形成65℃~100℃高溫殺死癌細胞,治療完成後無活性殘餘,最終會被人體自行吸收。主要適用於肝臟腫瘤、胰腺癌和子宮肌瘤等。

(8)納米刀

納米刀也不屬於放療的範疇,它是一種腫瘤消融治療技術,通過釋放高壓電脈衝在腫瘤細胞膜上形成納米級不可逆性穿孔,破壞細胞內平衡,使細胞快速凋亡,進而體內吞噬細胞將細胞碎片吞噬,治療區域逐步被正常組織所取代。

納米刀應用範圍在胰腺、肝、腎、前列腺以及其他實體器官腫瘤,尤其對靠近肝門區、膽囊膽管、胰腺的腫瘤具有獨特優勢。

溫馨提醒:

放療療效除了與治療設備相關,也與配備人員的資質息息相關。


三、放療時患者怎麼做?

1. 放療過程是怎麼樣的?

如果將腫瘤治療比作一場戰役,放射治療無疑是其中最為激烈的一場戰鬥。通常這場戰鬥需要經歷以下階段:定位(戰鬥偵查)→勾畫靶區(鎖定目標)→制定放療計劃(制定作戰計劃)→復位(模擬演練)→開始治療(發動攻擊)。整個過程一般6-8周,每個患者會因為腫瘤的性質、病變的早晚、治療的目的、病人的身體狀況等多方面差異而有所不同。

需要說明的是,TOMO放療依託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精確放療,對放療過程進行優化,使患者更為便捷,放療時間及周期更短。一般放療過程為:制模(鎖定作戰區域)→CT定位(偵查陣地)→勾畫靶區(繪製偵查地圖)→制定放療計劃(制訂作戰方案)→開始治療(發動攻擊)。

TOMO放射治療系統能自適應、全程、動態地監控腫瘤細胞變化,在每次治療時對實際照射劑量和計劃劑量進行定量分析校準,幫助放療醫生在每次治療中及時調整治療計劃、劑量及分布,從而實現對腫瘤病灶的精確可視化、鎖定式打擊,最大程度殺滅腫瘤細胞、保護正常組織器官,降低復發率。

2. CT模擬定位須知

① 制模→定位→掃描

② 需要增強CT定位患者,做完模具後,回病房護士站領藥(CT增強用)

③ 在放射治療室門口排隊,扎針後在CT模擬室門口等候。

④ 如果患者需要憋尿,喝800ml溫開水,慢慢喝,做好憋尿準備開始定位,後續治療中和定位時一樣喝水憋尿。

⑤ 如果需要中午空腹禁食禁水患者,自行準備500ml溫開水,等候CT定位,等主管醫生通知再喝水。

溫馨提醒:

浙醫二院國際醫學中心TOMO腫瘤放射治療中心實行預約制就診,患者預約後按照預約時間到院即可就診,一般無需排隊等候。

3. 什麼是CBCT、MVCT?

CBCT即錐形束CT,所有直線加速器自帶CBCT,採用千伏級能量掃描。在治療之前通過CT掃描來定位靶區具有多方面優點:

①提供完整的三維信息;

②很好的空間解析度、更好的軟組織對比度;

③治療時的CT影響可以很容易地與計劃設計時的CT影像進行對比。

從而保證每次治療時的位置準確性,使得治療精確度可達亞毫米級。

4. 治療中必需做CBCT嗎?

為保證治療的準確性,精確放療的首次治療必須進行CBCT掃描。對於大劑量放療的SBRT治療,每次放療都必須進行CBCT掃描;對於常規精確放療的患者,建議至少每周行

一治療師會告知患者或家屬。若患者有特殊情況,不能進行CBCT檢查,請及時和治療師溝通。

5. 放療前必須說明哪些事項?

制模前如果近期做過以下檢查,請向醫生說明情況:

① 粒子植入:半年之內的時間、植入部位

② 骨掃描:三天之內

③ PET/CT:兩天之內

④ 如果做頭部、頭頸肩膜需要摘除活動假牙、耳環、項鍊等各種飾品

⑤ 鋇餐造影檢查一周,通過大量飲水促進鋇劑排出

6. 制模前後需要注意什麼?

為了提高放療的準確性,在定位前會對患者進行體膜製作。制膜時,物理師會為患者擺放體位,並在患者體表畫定體表標誌線。患者應根據物理師要求躺臥並放鬆身體,雙臂平放於身體兩側,不能坐著或者站立。

體表標誌線是為了保證擺位的準確,為後續的定位及治療做準備,與病變部位沒有直接的關係。整個放療過程中,患者須保證體表標誌線清晰,當體表標誌線不清晰時,患者須及時和主管醫生或放射治療師聯繫,重新描畫。

7. 放療前應注意什麼?

放療前,患者應具備正確的認識和積極的態度。癌症也是一種疾病,有它的發展規律,是能夠被控制和治癒的。患者須對放療有科學理性的認識,隨著現代精確放療技術的發展,過往及影視劇中出現的副反應已經不是必然,而且放療尤其是TOMO放療是一種舒適度較高的治療,無須過於擔心,更無須恐懼。若有任何疑問,可以諮詢醫護人員,並建立醫患間的信任。

8. 治療過程中注意什麼?

放療過程中,患者若出現不適,可立即招手、抬高腿或喊話,示意工作人員及時停機處理。患者躺在治療床上時,無論聽到什麼機器聲響,都不要動,待工作人員進入治療室後方可下床。

在放療過程中,如果遇到機器故障、暫時停機或停電,都無須驚慌,要保持體位不變。若機器瞬間恢復正常,便可繼續治療;如需暫停治療,工作人員會進入機房幫助患者下床。

機房門上的紅燈亮時,患者千萬不能入內。患者或家屬等候時不要觸按牆壁上任何按鈕,以免影響其他患者治療。

為保證治療的精準,在治療過程中,請患者或家屬不要與治療師過多交談或詢問,以免影響治療。

9. 為什麼放射治療每周做5次?

這是放療臨床實踐中摸索出的一條體外放療時間表。這种放療一般每周5次,為時數周的治療方法是將放療總量分為多組,使正常組織細胞在周末休息時有機會修復,但損傷較重修復差的腫瘤組織不能完全修復,這有助於保護正常的身體組織。若天天放療,正常組織得不到休息,不能完全修復,不利於患者健康,所以放療不能天天做。

10. 放療順序如何確定?

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請患者按預約時間到指定機房等候,當班治療師按預約時間先後,依次為患者做放療。

放療時,技術人員有時會根據患者的治療方式、方法的不同安排治療順序(如:射線種類、治療部位、機器狀態等)。這樣可能會出現後到的患者先行治療的情況,請患者諒解並服從工作人員安排。

11. 放療期間如何收費?

放療一般實行預收費制,即先交費後治療,一般會預收5-10次費用。患者帳戶餘額不足或出現欠費情況時,由放射治療師在治療時通知患者或家屬。患者或家屬收到欠費通知後應及時繳費,以免延誤治療。為了方便報銷,患者須及時督促主管醫生及時開立放療醫囑。若患者因各種原因未完成治療,須及時到收費處核對,於出院前辦理完成退費。

12. 治療機房溫度能調整嗎?

因為加速器的工作環境要求,治療機房內需要持恆定低溫,患者等待或治療時,可攜帶外套或空調毯,注意保溫,預防感冒。

13.哪些情況應暫停放療?

只要患者一般狀況良好,放療中不提倡暫停放療,因為這樣會延長治療時間,影響治療效果。只有當患者極度虛弱或血象嚴重下降,或患者高熱超過38.5時,醫生才會建議暫停放療。

14. 體膜、頭膜的怎麼處理?

放療前用於固定體位的體膜或面膜,在治療結束後患者不能帶走,而是由放射治療科按醫療廢物統一處理。

15. 放療後為什麼要定期複查?

腫瘤患者在放療後根據腫瘤的部位進行相應的檢查,以便判斷治療效果,並對新出現的問題予以處理。由於一部分正常組織的損傷呈遲發性慢性放射損傷,且腫瘤對放射線的反應也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觀察到,在放療結束時,對以上問題難以即刻得出準確判斷,因此必須在放療後根據具體情況按醫囑定期複查。

一般來說,在放療結束後1、2、6個月進行複查,以後每半年或一年複查一次,這樣可以對放療後不同時期出現的症狀及問題作出及時處理。放療結束後,患者應按醫生的意見遠期隨診,到原治療醫院複查,或在附近醫療單位檢查並將結果寄給原治療醫院請醫生提出意見。

複查目的是讓患者及醫生確定治療結果,監控復發轉移,便於及時治療,同時也利於及時發現合併症,便於及時處理。此外,患者還可以諮詢關於康復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四、放療期間常見問題處理

1. 放療期間如何進行皮膚護理?

放療期間,患者應保持局部皮膚清潔、乾燥,防止感染,勿用鹼性肥皂水擦洗,勿塗酒精、紅汞、碘酒等刺激性藥物。照射區皮膚需避免機械或物理刺激,儘量穿棉製品內衣,不作冷熱敷、避免貼膠布、膏藥,不剃毛髮,不暴曬,防止創傷或強風吹拂,不抓撓。

2. 放療期間出現皮膚反應時怎麼辦?

出現皮膚反應時,初期可用冰片或薄荷滑石粉撒布;如有溼性皮炎並有炎性滲出時,可用燒傷溼潤膏等外塗,並暴露傷口;如合併化膿感染,可用生理鹽水清洗乾淨,塗上述藥品或龍膽紫並暴露傷口;感染嚴重發生蜂窩組織炎時,用生理鹽水清洗乾淨,溼敷1/5000呋喃西林溶液,並暫停放療。

3. 放療期間食欲不振,如何調節飲食?

放療患者最常見的反應是食欲不振、厭食、味覺減退。飲食應以營養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牛奶、豆漿、新鮮水果、有鱗魚等。食物加工應注重色、香、味、形,調動患者的視、嗅覺,以增加食慾,並採用少食多餐的方式。

4. 放療期間口乾、咽疼、食道炎,如何調節飲食?

這是頭頸部或胸部腫瘤患者最常見放療反應。患者可食清涼、無刺激性飲食。飯菜溫度不宜太熱,肉類需剁細,蔬菜或水果可榨汁飲用,並口含冰塊,進食少量冷飲,多飲酸奶。症狀較重者,可於餐前吞咽少量利多卡因溶液,然後進食,疼痛會明顯減輕。也可用決明子、生甘草煎水當茶飲。

5. 放療期間噁心、嘔吐,如何調節飲食?

腹部腫瘤放療時部分患者會有噁心、嘔吐症狀。此時飲食宜清淡、少油膩,少食多餐。可於菜中放少量薑汁調味,儘量避免不新鮮或氣味怪異食物。也可口含鮮生薑片,或用陳皮、柿蒂、竹茹煎水當茶飲,可減輕腸胃道反應。

6. 放療期間腹脹、腹瀉,如何調節飲食?

宜高蛋白、高熱量、高鉀、低脂、少糖、少渣飲食。勿食刺激及油炸食品,不吃過冷過熱食品,應吃軟綿食品(如香蕉、蘋果醬等)。腹瀉時應多食高鉀食品,以補充鉀鹽流失。如腹瀉嚴重,應先進流食,使腸道得到休息。

7. 放療期間便秘,如何調節飲食?

應適當增加活動量,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纖維素食物,如香蕉、蘋果、紅薯等。每晚睡前服1杯淡蜂蜜水,必要時口服中藥麻仁潤腸丸或少量液體石蠟。

8. 放療期間尿頻、尿急、尿疼及血尿,如何調節飲食?

常發生於膀胱癌、前列腺癌、宮頸癌等盆腔腫瘤的放療中或放療後。患者應多飲水、多排尿,另加服小蘇打,使尿液呈鹼性。

9. 放療期間血象下降,如何調節飲食?

這是因為放療可能引起骨髓抑制,表現為白血球、血小板、血紅蛋白下降,此時應加強營養,提高免疫力。可多食高蛋白食物如雞、鴨、肉等,宜蒸、煮、燉等方法烹製;也可選擇含鐵較多食物如動物肝臟、腎臟、心臟、瘦肉、蛋黃以及菠菜、芹菜、番茄等蔬菜,杏、桃、葡萄乾、紅棗、菠蘿、楊梅、橙子、桔子、柚子、無花果等水果、堅果。此外還可選用燉烏雞、花生衣等食物補血。


相關焦點

  • 全面掌握放療常識,讓腫瘤治療更放心
    IMRT針對靶區三維形狀和要害器官與靶區的解剖關係對束強度調節,照射野內的劑量強度可以按腫瘤調節,使靶區內的任何一點都能得到較理想均勻的劑量,同時將要害的器官所受劑量限制在可耐受範圍內,使緊鄰靶區的正常組織受量降低。IMRT比常規治療多保護15%-20%的正常組織,同時可增加20%-40%的靶區腫瘤劑量。
  • 精準放療 直擊腫瘤 康靜波教授詳談哪些腫瘤對放療敏感
    4.不敏感  對放療敏感性較差,可與手術聯合,術前放療或術後放療,降低腫瘤復發率。或姑息減症放療。  絕大多數來源於間葉組織的肉瘤。如果白細胞、血小板降低在正常值以下較多,就需暫停治療,而暫停治療會使病人的療效降低。  「癌症已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如果早期發現,是有治癒機會的。」康靜波教授強調,「現有的放療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在精準定位的情況下,在靶區劑量集中,消滅癌細胞的同時不傷及周邊組織,可以說,放療在癌症治療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未來將為提高廣大腫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作出更大的貢獻。」
  • 與放療專家面對面:涎腺腫瘤如何治療
    質子治療是當前世界醫學領域最尖端的放療方式,質子治療對腫瘤患者的治療,尤其是早期患者的治癒率(五年生存率)高達80% 以上,而且未來二三十年,質子治療將成為放療領域甚至腫瘤治療領域的主要治療方法。質子治療: 精確度高副作用微乎其微常規的放射治療局限於放射線的精確度,所以,放射線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將周圍的正常細胞一併殺滅,因為,是患者在放療後飽受副作用的痛苦。質子治療是精確放療的一種,也是截止目前國際放療領域最尖端的放療方式。
  • 這臺全省最高端放療設備,能追蹤並精準定位腫瘤,患者治療時間和...
    對接受治療的患者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呢?「通過光學體表追蹤,可以精確定位腫瘤與體表位置,同時,配合佩戴在患者身上的可視化VR(虛擬實境)眼鏡,引導患者在深吸氣後屏氣狀態下實施放療,確保患者治療狀態下心臟能遠離要治療的腫瘤靶區,使得心臟受到的劑量比以往常規技術小50%以上,有望大幅度降低遠期放射性心肌缺血疾病的發生率。」賈勇士說。
  • 揭秘未來20年腫瘤放療的主流治療手段
    據ASCO報告,放射治療對癌症治癒率的貢獻比例與手術持平,在發達國家的普及度達到60%-70%。放療對美國腫瘤5年生存率的貢獻率為40%。但在中國,進入21世紀,放療才得以快速發展,普及度只有30%左右。放射治療是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幾乎可以用於所有的癌症。目前主要包括 X 刀、伽馬刀、射波刀、直線加速器、質子刀等。
  • 濰坊市中醫院腫瘤放療中心胸部腫瘤放療技術獲省級比賽第二名
    放射治療對於局部晚期不可手術及不宜手術治療的患者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為了助力廣大的放射治療領域腫瘤醫生的學習與進步,分享優質的腫瘤放射診療經驗,提高惡性腫瘤放射治療水平,規範放射治療靶區勾畫,由中國抗癌協會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主辦了第一屆「恩捷同行,大放異彩」胸部放療靶區勾畫病例比賽,比賽受到了國內同行的廣泛關注與認可。
  • 軍醫詳解:放療治療癌症9個注意事項
    其與傳統放療技術不同之處可概括為「四最」,即靶區(病變區)內受照劑量最大,靶區周圍正常組織受量最小,靶區內劑量分布最均勻,靶區定位及照射最準確,優點是「高精度、高劑量、高療效、低損傷」,主要包括三維適形放療及調強適形放療。
  • 廣發證券:放射醫療(放療) 腫瘤治療的核心手段
    放療原理:多种放射線治療特點各異  放療所用的放射線通常分為光子束和粒子束兩類。不同類型的放射線照射機體後所產生的生物學效應存在差異:X 射線對癌細胞的殺傷相對較輕,腫瘤細胞存在一定程度上修復的可能性,相比之下伽瑪射線和質子束對腫瘤則體現出更強的殺傷力,相較前兩者,重離子束又有著更強大的破壞力,人類利用各種射線的不同效應,分別開發出相應的放療技術。
  • 腫瘤放療產業鏈專題深度研究(中篇)
    不同類型的放射線照射機體後所產生的生物學效應存在差異:X射線對癌細胞的殺傷相對較輕,腫瘤細胞存在一定程度上修復的可能性,相比之下伽瑪射線和質子束對腫瘤則體現出更強的殺傷力,相較前兩者,重離子束又有著更強大的破壞力,人類利用各種射線的不同效應,分別開發出相應的放療技術。
  • 自動勾畫腫瘤、設計放療計劃、預測治療效果,人工智慧讓腫瘤精準...
    人工智慧輔助腫瘤診療,可滿足更多腫瘤患者的診斷、放射、藥物治療需求,具體體現在可在放射影像中輔助醫生識別和勾畫腫瘤及正常器官、輔助醫生進行療前、療中、療後治療效果的預測、輔助放療物理師進行放射治療計劃的設計等方面。覆蓋腫瘤影像診斷、腫瘤智能放療、腫瘤藥物研發、患者跟蹤治療等關鍵場景。
  • 「免疫+放療」是救命稻草?專家:免疫治療需適當「降降溫」
    昨天,我們從第5屆金陵國際放射腫瘤治療學學術年會暨放療質控及靶區勾畫研討會獲悉,免疫聯合放療,如果用得好可以起到1+1>2的效果,但這個模式不是適合每一個晚期癌症患者。放療過程也是一個照射過程,可以促進腫瘤抗原的釋放,激發免疫效應,很多的冷腫瘤變成了熱腫瘤,有利於治療。反過來,免疫治療也同樣能解決制約放療效果的一些瓶頸,比如通過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療會使腫瘤血管正常化,從而改善腫瘤常見的乏氧狀態,使癌細胞對射線更敏感,容易被放療殺傷,再聯合免疫治療,可能互相助力。
  • 為何美國70%的腫瘤患者做放療,而中國只有20%-30%?
    在以前,人們進入放療科時常會發現許多病人臉上有一條條的紅印子,看上去非常嚇人,那些紅印子是皮膚墨水用來確定放療靶區用的;在影視劇裡,放療後疲勞、食欲不振、嘔吐、皮膚潰爛、骨瘦如柴的畫面讓人心有餘悸,因此有些人選擇「寧願等死,也不遭罪」;還有一類人認為只是輔助治療,無法根治癌症,做與不做關係不大,寧願選擇「副作用」小的中藥。
  • 浙大附一院放療科葉香華:AI 在放療靶區與放療計劃上的應用與局限
    在演講中,葉主任主要圍繞靶區自動勾畫和放療計劃系統,分享了多個人工智慧如何與放療進行有機結合的案例。葉主任表示,靶區的手工勾畫存在很多問題,放療科醫生每天50%的任務就是勾畫靶區,而這件事情做起來並不容易,「特別是一個鼻咽癌的患者,沒有花3到5個小時做出來的計劃,我們都拿不出手。」
  • 自動勾畫、設計放療計劃、預測效果,AI讓腫瘤精準治療成為可能
    人工智慧輔助腫瘤診療,可滿足更多腫瘤患者的診斷、放射、藥物治療需求,具體體現在可在放射影像中輔助醫生識別和勾畫腫瘤及正常器官、輔助醫生進行療前、療中、療後治療效果的預測、輔助放療物理師進行放射治療計劃的設計等方面。覆蓋腫瘤影像診斷、腫瘤智能放療、腫瘤藥物研發、患者跟蹤治療等關鍵場景。
  • 我院放療科在西南地區首次將3D列印補償膜技術應用於鼻腔NK/T腫瘤放射治療
    近日,我院放療科團隊在西南地區首次將3D列印補償膜技術應用於鼻腔NK/T腫瘤放射治療。3D列印技術是指將某些特定材料採用分層加工、疊加成形的列印方式來快速構成物體的技術。將3D列印技術應用於放射治療領域是近年來比較新穎的概念。
  • 醫科達劉建斌:技術創新將破題腫瘤精準放射治療
    這個計劃,讓醫科達(上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醫科達」)中國區副總裁、市場總監劉建斌感到興奮又緊張:「這臺設備將是對傳統腫瘤放療技術的顛覆性創新。」1972年在瑞典成立的醫科達已經進入中國36年,專注為全身腫瘤和腦部疾病提供放射治療解決方案。
  • 精準放療利器——CONE 給腫瘤患者更多選擇
    「 CONE——立體定向錐筒技術,通俗點講即影像引導下的X刀,可實施先進、高精度的放射治療技術,與常規分割照射技術相比,這項技術治療更加精準、效率更高、副作用更小。」
  • 質子治療,世界上優秀的放療手段之一|放射線|生存率|質子|放療|...
    什麼是質子放射線治療?質子放射線治療是放射治療的深層次階段,是目前最先進的癌症治療技術。質子治療是一種更加高級的放療方法,主要通過發射質子束摧毀癌細胞,同時還能避免損傷腫瘤周圍的健康組織。質子治療是一種比傳統X射線放療更先進的放射療法。
  • 免疫治療時代NSCLC放療的機遇與挑戰|放療|患者|Oncol|-健康界
    有研究發現放療增加了腫瘤微環境中PD-L1的表達,放療聯合抗PD-L1治療不僅有效地控制了局部腫瘤的生長,且通過激活細胞毒性T細胞和減少MDSCs在小鼠體內的積聚,延緩了遠處腫瘤的生長4。在NSCLC小鼠模型中,放療聯合PD-1抗體可通過CD8 + T細胞的浸潤增強抗腫瘤活性5,6。另一項回顧性研究表明,NSCLC放化療後腫瘤PD-L1表達增加,為放化療後應用ICIs提供了病理學基礎7。
  • 放療和化療有什麼區別 放療和化療有哪些不同
    化療與放療有什麼區別?估計絕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吧,並且對放療與化療的副作用也是知之甚少,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些放療和化療有什麼的區別吧,看看放療和化療有哪些不同。放療和化療都是臨床上治療腫瘤疾病的常見治療方法。兩者的主要區別就是治療的方法不同,化療主要是靜脈輸入化學藥物,控制腫瘤細胞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