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全國空氣總體優良,為何東北多地陷嚴重汙染?

2020-12-03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近一周內,全國空氣品質總體優良,但東北地區持續出現PM2.5重汙染,個別城市PM2.5小時濃度突破2000微克/立方米。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專家19日介紹,秸稈集中露天焚燒是導致東北地區本次PM2.5重汙染的主要原因,其中,齊齊哈爾及周邊4月12日-14日火點數量增加了27倍,PM2.5濃度上升16倍。

4月12日-18日全國PM2.5小時濃度分布。圖片來自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哈爾濱等11市AQI「爆表」時長累計137小時

4月12日以來,受秸稈集中露天焚燒影響,東北地區持續發生大氣重汙染,且近幾日有加重趨勢。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跟蹤汙染過程發展發現,東北地區中,以黑龍江南部汙染程度最重。

截至4月18日20時,東北地區10個城市出現重汙染天,齊齊哈爾、雞西和綏化3個城市日均空氣品質指數(AQI)「爆表」,PM2.5日均濃度峰值為807微克/立方米(齊齊哈爾,4月13日),達嚴重汙染;哈爾濱等11個城市AQI「爆表」時長累計137小時,哈爾濱在4月18日9時-10時PM2.5小時濃度超過2000微克/立方米。

4月12日-18日黑龍江省PM2.5小時濃度分布。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齊齊哈爾及周邊近期火點數增加27倍

專家分析,秸稈集中露天焚燒是導致東北地區本次PM2.5重汙染的主要原因。

以農業大省黑龍江為例,有關調研顯示其秸稈年產量約1億噸,但綜合利用率較低,通常在春耕前進行大規模秸稈露天焚燒,使局地和區域空氣品質顯著轉差。衛星遙感與環境監測數據顯示,與3月30日-4月1日(空氣品質總體為優-良)相比,齊齊哈爾及周邊4月12日-14日火點數量增加了27倍,PM2.5濃度上升16倍;哈爾濱及周邊4月16日-18日火點數量和PM2.5濃度均增加了7倍,達到重汙染水平。

秸稈焚燒排放了大量的汙染物,導致PM2.5濃度快速上升。哈爾濱PM2.5組分特徵顯示,對於典型的生物質燃燒所致的重汙染過程,有機物是PM2.5的首要組分,佔比通常大於60%,而且和左旋葡聚糖(生物質燃燒示蹤物種)大致同步變化。硝酸根、硫酸根和銨根離子在重汙染期間對PM2.5的貢獻有所上升,但仍遠小於有機物。

4月17日黑龍江秸稈焚燒遙感監測分布圖。圖片來自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

靜穩、高溼的氣象條件是重汙染重要誘因

專家分析,東北地區大部4月17日夜間至18日凌晨近地面風速小於2米/秒,不利於汙染物擴散。

另外,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4月18日起,東北地區相對溼度上升並出現大霧天氣,哈爾濱等地有能見度不足500米的濃霧,高溼條件會顯著促進PM2.5二次組分的生成和吸溼增長。在東北地區高排放的背景下,不利的氣象條件容易使汙染物積累並二次轉化,空氣品質維持重汙染水平。

針對近期的重汙染過程,哈爾濱、雞西市、綏化市、齊齊哈爾已啟動重汙染天氣紅色預警,七臺河和雙鴨山分別啟動橙色和黃色預警。建議各地在落實應急減排措施基礎上,嚴格管控秸稈露天焚燒,公眾做好健康防護。

預報顯示,20日午後,受西北冷空氣及可能的降水過程影響,擴散條件轉好,區域以良-輕度汙染為主。21日-23日,受西北冷空氣持續影響,擴散條件有利,區域以優-良為主。

新京報記者 鄧琦

編輯 白爽 校對 何燕

相關焦點

  • 東北多地空氣品質指數「爆表」,PM2.5逼近2000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4月12日以來,東北地區出現大氣重汙染過程,多地空氣品質指數「爆表」(AQI達500),齊齊哈爾PM2.5小時濃度峰值高達1691微克/立方米。專家分析,大面積、高強度的露天秸稈焚燒,是導致PM2.5重汙染的主要原因。
  • 疫情期京津冀仍空氣汙染?專家:重汙染行業變化不大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提供的專家分析也認為,春節期間出現了重汙染天氣,客觀因素是不利氣象條件,主觀因素還是汙染排放。以北京市為例,平常北京市PM2.5主要來源之一是機動車尾氣排放。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二次轉化生成的硝酸根離子在秋冬季PM2.5中一般佔20%左右,重汙染期間最高可達40%。
  • 11月下半月全國大部地區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
    中新網11月16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信消息,生態環境部今日通報11月下半月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11月下半月,受多股冷空氣影響,全國大部地區擴散條件總體較好,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首要汙染物主要為顆粒物。前期和後期擴散條件較差,局地可能出現階段性PM2.5中度至重度汙染過程。
  • 11月下半月全國首要汙染物為顆粒物 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
    會商結果顯示,11月下半月,受多股冷空氣影響,全國大部地區擴散條件總體較好,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首要汙染物主要為顆粒物。    11月下半月,受多股冷空氣影響,全國大部地區擴散條件總體較好,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首要汙染物主要為顆粒物。
  • 4月下半月全國大部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4月16日電 生態環境部16日在官方微博公布4月下半月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結果顯示,4月下半月,全國大部擴散條件總體一般,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2020年4月15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全國六大區域空氣品質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開展4月下半月(4月16日~30日)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 4月下半月,全國大部擴散條件總體一般,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
  • 專家詳解東北強霾汙染原因
    東北三省近日遭重度霧霾天襲擊,空氣品質指數封頂500,PM2.5的濃度一度高達1400(微克/立方米),市民甚至帶防毒面具出門,外媒稱:已達極其危險地步。據法制晚報報導,遼寧省除丹東外的13個城市均為重度汙染以上,嚴重汙染城市11個。
  • 生態環境部通報11月下半月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空氣品質以良...
    今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品質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11月下半月(11月16日-30日)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
  • 12月上半月全國空氣品質以良為主 部分城市可能出現重度汙染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日訊 據生態環境部官微發布,日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品質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了12月上半月(12月1日-15日)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
  • 聽專家說說 京津冀為何一周連遇2次空氣汙染
    12日下午,隨著冷空氣進場,北京的空氣品質逐步轉為優良,陽光再次明媚可愛起來。但預報顯示,從14日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再次遭遇汙染天氣,這一次汙染過程將持續到16日。一周時間內,為什麼連續發生兩次汙染過程?
  • 京津冀地區灰霾將持續至月底 空氣重汙染過程與原因
    重汙染天氣走了又來,10月來襲3次  灰霾天為何頻繁襲擊京津冀  環境保護部今天發布的信息說,華北地區、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從10月22日起持續至今日的灰霾汙染或將延續至月底。這已是10月以來京津冀等地區遭遇的第3次大面積空氣汙染。
  • 優良天數245天,增幅全國第一!2020年河南環境空氣品質很「牛」
    2020年河南省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效咋樣?優良天數變多了嗎?哪個城市「氣質」更好?1月12日,記者從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20年全省PM2.5等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優良天數大幅增加,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效前所未有。
  • 12月上半月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發布 空氣品質以良為主
    11月30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品質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12月上半月(12月1日-15日)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  12月上半月,受多股冷空氣影響,全國大部地區擴散條件總體較好,空氣品質以良為主,首要汙染物主要為PM2.5。
  • 生態環境部:12月上半月全國大部地區空氣品質以良為主
    中新網12月1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信消息,生態環境部12月1日發布12月上半月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12月上半月,受多股冷空氣影響,全國大部地區擴散條件總體較好,空氣品質以良為主,首要汙染物主要為PM2.5。
  • 美國空氣汙染有多嚴重?科學家:臭氧破壞嚴重,觸目驚心!
    據2017年美國LUNG(肺)協會「空氣品質」報告稱,美國有超過1.25億人生活在空氣汙染嚴重的地區,而實際情況更加觸目驚心...美國空氣品質報告封面該報告於4月19日發布,綜合歸納了2013年至2015年美國各地空氣品質的數據,重點介紹兩種主要汙染物:顆粒(PM2.5)和臭氧濃度。
  • 12月上半月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發布
    中國環境報記者 杜宣逸 北京報導 11月30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品質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12月上半月(12月1日-15日)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
  • 12月上半月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發布 空氣品質以良為主_民生...
    11月30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品質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12月上半月(12月1日-15日)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
  • 2020年北京優良級別天數276天 全年嚴重汙染日為零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降到「30+」全年優良級別天數276天;今年將深度減排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深入推進「一微克」行動2020年北京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其中一級優天數為106天。全年嚴重汙染日為零。
  • 樓層越高 空氣汙染越嚴重? 專家:各層室內PM2.5值差別不大
    ,所以所在樓層越高,室內空氣汙染就越嚴重,這樣的說法靠譜嗎?交匯點記者昨天從江蘇省疾控預防控制中心環境疾病防治所了解到,專家抽樣南京市近100戶家庭的室內PM2.5、PM10等數值,發現數據與樓層高低並無明顯關係。此外,專家研究分析,74歲以上老人為大氣汙染敏感人群,汙染可以造成該人群非意外死亡明顯升高。據悉,江蘇還將率先建立霧霾對人體健康影響監測網。
  • 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地下水汙染堪憂,十個嚴重空氣汙染城市...
    水汙染:水域汙染海河最重,地下水汙染堪憂《公報》顯示,在各大流域,海河流域汙染最重,為中度汙染;其次是黃河、松花江、淮河和遼河流域,為輕度汙染。我國地下水汙染狀況堪憂。2017年,全國5100個水質監測點位中,地下水較差級和極差級佔比近七成。
  • 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及趨勢分析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中國日報1月19日電(記者 鄭金冉)1月17日-18日,環境保護部在北京召開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及趨勢分析學術研討會。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防治聯合研究顧問組5名院士和總體專家組25名專家,以及全國各地大氣領域各研究方向的專家代表受邀參加研討會,交流大氣汙染防治研究成果,凝聚科學和管理共識,為完成《大氣十條》及「十三五」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強化科學支撐。經過兩天的深入研討,專家代表對大氣汙染的成因與控制途徑達成如下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