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區灰霾將持續至月底 空氣重汙染過程與原因

2021-01-14 閩南網

  重汙染天氣走了又來,10月來襲3次

  灰霾天為何頻繁襲擊京津冀

  環境保護部今天發布的信息說,華北地區、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從10月22日起持續至今日的灰霾汙染或將延續至月底。這已是10月以來京津冀等地區遭遇的第3次大面積空氣汙染。

  

  10月25日,北京某公交車內,一位男青年戴著口罩抬頭張望。連日來,包括京津冀在內的華北等地遭遇霧霾天氣。本報記者 陳劍攝

  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預報中心分析,10月26日受冷空氣南下影響,京津冀區域北部的天氣情況將有所好轉,擴散條件總體有利但有限。28日、29日、30日水汽較大,風速較弱,顆粒物作為凝結核有利於霧或霾粒子的迅速生成,容易加快大氣汙染的形成和積累。

  因此,預計除26日空氣品質形勢略微好轉外,10月25日至30日期間京津冀中南部可能出現重度汙染過程,局部地區可能出現嚴重汙染。

  10月31日至11月3日,除31日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外,其他時間段汙染物擴散、傳輸、沉降條件總體上較為有利,空氣品質形勢較好;同時,預計開始實施的京津冀減排措施,能夠進一步有利於空氣品質好轉。初步預計10月31日是一個空氣品質自差向較好狀況的轉折,11月1日至3日期間京津冀大部分地區空氣品質可能較好。

  在環保部今天召開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重汙染過程專家解讀會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宮正宇分析,此次空氣重汙染過程的原因主要有4個方面:

  一是汙染物排放量大。燃煤、機動車、工業、建築和道路揚塵等主要排放源,是造成本次重汙染天氣的根本原因。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城市,電廠、鍋爐和機動車保有量較大,城市運行帶來的各類汙染物排放量非常大。

  第二是擴散條件不利。10月7日~11日天氣狀況穩定,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逆溫狀況嚴重,北京地區混合層高度大幅下降,最低僅 300~500米,是正常狀況下的20%~30%,汙染物被壓縮在近地面層,不利氣象條件易造成汙染物的積累,汙染物濃度急劇升高。同時,因霧與霾並發共存,較高的溼度引起大顆粒吸溼增長,導致汙染物濃度累積增高。

  第三是秸稈焚燒影響明顯。據衛星遙感監測,10月5日~10日共監測到火點278個;10月17日~20日檢測到火點659個;10月23日共監測到火點106個。對汙染組分監測表明,具有生物質燃燒指示性的組分濃度超過了10倍以上的增長。秸稈焚燒對本次重汙染形成和加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第四是區域汙染與本地汙染「貢獻」疊加。京津冀地區城市和中部、西部地區城市群汙染物的輸送和各城市本地排放汙染物相疊加,使PM2.5汙染物濃度進一步升高。

  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表示,本次灰霾汙染天氣是典型的季節轉換和秸稈焚燒作用的結果。「大氣汙染治理10條」發布一年多來,很多人都想知道成效如何。柴發合表示,相較於去年,今年天氣情況對灰霾的治理更加不利,但是環境質量比去年有所改善,這與這一年來採取的超常規措施密不可分,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雖然在進步,但形勢依然嚴峻。10月7日,10月份灰霾天氣序幕拉開,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數據顯示,當日京津冀地區和河南、陝西部分地區共9個城市空氣出現重汙染,汙染區域後又擴大至全國21個城市,本次灰霾天氣至10月12日結束。緊接著在10月17日~20日、10月22日~25日兩段時間內又出現了第二、第三次灰霾汙染。2014年10月1日至24日,74個城市共發生94天次重度汙染和27天次嚴重汙染,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城市共發生70 天次重度汙染和21天次嚴重汙染。2013年同期74城市共發生96天次重度汙染和24天次嚴重汙染,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城市共發生49天次重度汙染和24 天次嚴重汙染。可見,2014年京津冀及周邊城市重度汙染發生較為集中,多於去年,但嚴重汙染少於去年。

  柴發合表示,為保障APEC會議期間的空氣品質,北京及周邊5省市都制定了詳細的空氣品質保障方案,北京本次應對方案是按照奧運會的高規格來要求。本次方案將比紅色級別還要嚴格,將通過對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等方面採取的措施,力爭總體減排在30%~40%。(實習生 侯敏 本報記者 劉世昕)

相關焦點

  • 四問京津冀地區持續重汙染天氣
    四問京津冀地區持續重汙染天氣  新華社北京2月11日電 題:用數據說話!四問京津冀地區持續重汙染天氣  新華社記者高敬  春節放假,各地又加強疫情防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近期仍多次出現重汙染天氣過程。11日,多位專家用翔實的數據解答網友關心的重汙染成因和變化趨勢等問題。
  • 京津冀等地空氣重汙染「病根」更清楚了
    但剛過去的這個秋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很多人都感覺藍天似乎有所減少。確實,這個秋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多次持續時間長、範圍大、汙染重的區域汙染過程,引發廣泛關注。   什麼原因導致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汙染的發生?專業的問題,還得請專家來回答。
  • 北方出現空氣汙染過程 多城市啟動重汙染預警
    中國北方出現空氣汙染過程 多城市啟動重汙染預警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 阮煜琳)根據最新預報結果,11日開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出現兩次汙染過程,河北省中南部、河南省所有城市已經啟動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
  • 去年12月多地出現重汙染 京津冀地區持續時間最長
    去年12月多地出現重汙染 京津冀地區持續時間最長 2016-01-25 11:18:05周小雲 攝     中新網1月25日電 環保部今日發布2015年12月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等74個城市空氣品質狀況。12月,我國北方地區全部進入採暖期,受採暖期汙染物排放量大和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我國除華南地區外,均出現了重汙染天氣。
  • 疫情期京津冀仍空氣汙染?專家:重汙染行業變化不大
    ]從除夕(1月24日)到大年初五(1月29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區域性重汙染過程。其在大氣中不斷累積,一旦空氣溼度增加,就吸溼增長,導致霧霾爆發。再從氣象條件來看,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介紹,從1月24日夜間起,河北省大部分地區近地面風速總體降至2米/秒以下,特別是中南部地區風速降至1米/秒以下,整體處於靜風天氣,相對溼度整體高於60%,局地超過80%,河北省中北部地區還出現大霧天氣。
  •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緣何重汙染?五專家集中解答釋疑惑
    今年春節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多次出現重汙染天氣過程,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和有關專家就網友關心的重汙染成因和變化趨勢等問題進行了解讀。_問題一:春節以來,假期又逢疫情,社會活動水平很低,為什麼還有重汙染?
  • 京津冀遭今年秋冬以來最重霧霾天 北京達嚴重汙染
    26日,京津冀多地被濃重的霧霾籠罩,北京地區的空氣品質指數已超300,全市達到嚴重汙染級別。專家表示,此次重汙染過程影響範圍廣、汙染程度較重,為今年秋冬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區域汙染過程。資料圖:圖為北京市民戴口罩出行。
  • 人民日報整版聚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成因更清楚了
    攻關聯合中心建成了天地空綜合立體觀測網,通過外場觀測、實驗室分析和數值模擬等綜合研究手段,目前已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的成因,實現了對重汙染過程的精細化定量化描述。那麼,京津冀大氣重汙染的「病根」究竟是什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是汙染物本地累積、區域傳輸和二次轉化綜合作用的結果。」
  • 專家:已基本弄清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成因
    新京報快訊 據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消息,2017年4月以來,我國開展了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匯集國內2000多名環境科學、大氣科學、氣象科學以及行業治理等方面的優秀科學家和一線科研工作者,建成了天地空綜合立體觀測網,通過外場觀測、實驗室分析和數值模擬等綜合研究手段,集中開展聯合攻關,目前已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的成因,實現了對重汙染過程的精細化定量化描述
  • 北京霧霾持續三天 遇重汙染將提早預警
    圖/CFP  今日至13日處於中度至重度汙染水平之間;已進入重汙染易發季節;瀋陽被質疑應急預案啟動不及時  東北多地遭霧霾籠罩,北京也沒「獨善其身」。空氣品質預報顯示,今日白天北京中度汙染,明日轉為重度,預計空氣汙染將一直持續至13日。
  • 北京霧霾天氣將持續3天 遇重汙染將提早預警
    空氣品質預報顯示,今日白天北京中度汙染,明日轉為重度,預計空氣汙染將一直持續至13日。市環保局表示,後兩個月空氣品質改善工作難度較大,如遇有重汙染,將提早啟動預警,儘可能縮短重汙染過程、減緩重汙染強度。  溼度大致汙染抬升,明天重度汙染  昨日的京城,天空又不透亮。  前日,市環保監測中心預報昨日京城的空氣品質為二級良好。
  • 專家:本輪京津冀重汙染過程較為罕見 逆溫層厚達千餘米
    【財新網】(實習記者 史聖園)專家解讀認為,3月9日至1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經歷的大氣重汙染過程是一次典型的區域累積和傳輸過程。據環保部發布,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組織專家會商,對本次汙染過程進行了回顧性分析解讀。  據專家解讀,此次汙染過程是一次典型的區域累積和傳輸過程。
  • 大霧疊加長時間靜穩導致大範圍重汙染天氣 汙染過程預計持續到10日
    自12月6日起,受靜穩、逆溫、高溼等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汾渭平原、河南大部分地區、遼寧和湖北部分地區出現連片汙染過程
  • 空氣重汙染來襲 北京今啟動黃色預警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呼市平均氣溫創下18年來最低值。劉文華(內蒙古分社)/中新社/視覺中國  今起三天,京津冀迎新一輪中至重度汙染過程。個別城市可能出現短時嚴重汙染,PM2.5小時濃度峰值可能達到250微克/立方米以上。16至18日,受持續強冷空氣影響,擴散條件有利,京津冀區域大部以優良為主。  北京將於11月13日8時啟動空氣重汙染黃色預警。
  • 追探霧霾家底:將用600立方米的汙染空氣實驗
    南都記者 陳顯玲  「由於冷空氣還未能到達,華北、黃淮、陝西關中等地還將持續輕度到中度霾」,「兩會」開幕當日的天氣預報中,一股即將開啟中東部進程的冷空氣被急切地期盼著,它將成為代表雲集的北京地區的「強力驅霾劑
  • 京津冀現重汙染天氣 環保部通報稱逆溫惹的禍
    昨天(10月2日),環保部通報,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9月30日夜間至10月1日,京津冀區域部分城市出現重汙染天氣過程,局部地區達到重度汙染。昨天凌晨,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緊急主持空氣品質會商,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北京市環境保護局、河北省環境保護廳、中國科學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有關專家,共同研判汙染形勢和發展趨勢。
  • 中科院研究員:重度汙染有望3至5年內得到好轉
    中國科學院發布大氣灰霾研究進展 全國空氣品質總體向好  相對於倫敦的煙霧汙染、美國洛杉磯機動車尾氣導致的光化學煙霧汙染等其他國家單一類型的大氣汙染歷史,當前,我國尤其是京津冀地區的汙染呈現典型的重度複合大氣汙染格局,煤煙因素居首,工業排放、機動車、農業排放等多類型汙染、高負荷共存。
  • 聽專家說說 京津冀為何一周連遇2次空氣汙染
    12日下午,隨著冷空氣進場,北京的空氣品質逐步轉為優良,陽光再次明媚可愛起來。但預報顯示,從14日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再次遭遇汙染天氣,這一次汙染過程將持續到16日。一周時間內,為什麼連續發生兩次汙染過程?
  • 京津冀等地遭遇大氣重汙染 專家詳細分析解讀
    中新網11月14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12日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正在經歷一次大氣重汙染過程,整體為中-重度汙染,汙染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中南部和河南北部區域。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邀請三位專家對本次汙染過程進行分析解讀。北京市民在重汙染的大霧天氣中出行。
  • 京津冀再現大範圍靜穩天氣,多地出現PM2.5小時重汙染(國家大氣汙染...
    11月21日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正在經歷一次重汙染過程,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邀請攻關聯合中心學術委員會成員、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王自發研究員,對本次重汙染成因進行解讀。01總體情況11月21日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汙染逐漸形成,唐山、衡水和安陽最先出現PM2.5小時重度汙染,隨後發展為區域性重汙染,中南部汙染程度相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