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避開霧霾的「黃金樓層」不存在
    樓層越高空氣汙染越嚴重?專家:各層室內PM2.5值差別不大
    研究還發現,74歲以上老人對大氣汙染更敏感
    
    中國江蘇網1月15日訊 朋友圈不久前流傳一種說法:空氣中的汙染顆粒物是懸浮的,所以所在樓層越高,室內空氣汙染就越嚴重,這樣的說法靠譜嗎?交匯點記者昨天從江蘇省疾控預防控制中心環境疾病防治所了解到,專家抽樣南京市近100戶家庭的室內PM2.5、PM10等數值,發現數據與樓層高低並無明顯關係。此外,專家研究分析,74歲以上老人為大氣汙染敏感人群,汙染可以造成該人群非意外死亡明顯升高。據悉,江蘇還將率先建立霧霾對人體健康影響監測網。
    交匯點記者王夢然通訊員單雲峰
    家庭中的PM2.5來自於哪裡?省疾控中心環境疾病防治所副主任醫師周連介紹說,主要來源於室外空氣中的汙染物滲入,以及室內本身裝修汙染,或有人抽菸,還包括烹調油煙,以及人為活動。
    在省疾控採樣的近百戶居民家庭中,樓層最高的為28層,其他絕大部分集中在15層及以下。結果檢測數據顯示,各樓層室內PM2.5值相對室外要低,但不同樓層沒有明顯差異。「室內空氣品質跟樓層高低關係不大。」周連說。
    那麼,空氣汙染指數與什麼因素有關呢?周連團隊針對江蘇不同場所的PM10濃度進行檢測。PM10(顆粒直徑小於10微米)中約6成是PM2.5。檢測發現,人流量大、環境中有人抽菸的,空氣汙染比較嚴重,此外,周連提到,房屋緊挨馬路邊的,室內空氣品質要比不靠在馬路邊的差。
    74歲以上老人對霧霾更敏感
    PM2.5顆粒物主要通過人的口鼻吸入,進入呼吸道後,再進入肺部肺泡。內徑小的顆粒物甚至會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影響血液健康。由於顆粒物中含有重金屬等汙染物,因此人體長期暴露在汙染空氣中,會對健康產生嚴重影響,甚至會引發癌症。
    周連的團研究還發現,大氣PM10濃度增加可使74歲以上居民非意外死亡率升高,這就提醒我們,該年齡組人群為大氣汙染物的敏感人群。至於在性別方面,大氣PM10對男、女性居民非意外死亡率均無明顯影響。
    「2013年1月是霧霾天氣最嚴重的時候,我們從醫院提供的數據來看,霧霾天氣明顯影響到人體呼吸系統、循環系統,使就診量上升了30%。」專家提醒說,一旦有霧霾天氣,那麼老人要特別注意防護。
    小白鼠吸入PM2.5後心腦血管和肺泡有損傷
    在周連的指引下,記者在省疾控中心C樓的頂層,看到兩臺正在工作的PM2.5大流量採樣器。周連介紹,「空氣採樣流量達到每分鐘1.14立方米,主要採集PM2.5濾膜,每天24小時不間斷,一天採一張膜。」他說,一張膜如同A4紙大小,現在一般每天一張。「我們發現汙染很嚴重的話,膜的顏色是炭黑色,黝黑黝黑的,如果汙染不是很嚴重,膜的顏色就會淡一些。」
    周連說,採下的膜主要是給省疾控毒理與功能評價所開展針對PM2.5的動物毒性試驗。「讓動物模擬人體的暴露,看看PM2.5對動物的毒性影響到底是怎樣的。」隨即,記者在省疾病毒理與功能評價所的實驗室內看到了動物毒性試驗的設備。那裡的助理實驗師鹿奎奎告訴記者,他們配備了兩臺儀器,其中一臺是吸入染毒櫃,「這裡邊是一個染毒倉,我們對染毒的環境進行設定,然後把小白鼠放進去,通過發射器,將粉塵發射進去,達到設定的染毒濃度,然後開始試驗,想研究PM2.5對動物呼吸系統和血液系統是否有一定影響。」
    鹿奎奎介紹說,最近一周霧霾相對比較嚴重,他們用了濃度比正常重汙染天氣的PM2.5濃度高几十倍粉塵,染毒時間是每天6小時,染毒後一周,我們通過採集小白鼠的血樣測試結果。結果發現對它們的心腦血管有一定影響。」他說,通過病理切片看,被高濃度的PM2.5染毒的小白鼠,肺泡細胞有一定損傷。
    全省建立監測網
    周連介紹說,按照國家衛計委要求,從2013年開始,在全國有空氣汙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監測。「2013年在全國16個省轄市43個國家點來做這項工作,當時江蘇有2個國家點。2014年,全國拓展到31個省轄市73個國家點,2015年在73個國家點基礎上增加到106個。據說今年還會在擴。」他說,目前江蘇共有國家點8個,省點7個。江蘇也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省所有地級市的監測全覆蓋。
    原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