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太不同意第二期:室內PM2.5真的比還室外可怕嗎?

2020-12-10 中國天氣

有人說,看來以後要買17層以上的樓?

先開門見山說一句,關於PM2.5的垂直分布的研究已經有很多,基本結論是:在「大氣邊界層」內部,PM2.5隨高度的變化是很微小的。因為PM2.5實在太小,直徑大概只有頭髮絲的1/20,重力沉降作用對它的影響非常弱,所以它才能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

那麼這個「大氣邊界層」到底有多厚呢?

它的厚度隨著地形地貌和天氣情況的不同,也會有不同,但是至少也有300米厚(最高可能厚達1000米以上)。一般樓層高度約2.8米,算起來就是大概到107-108樓的位置。

也就是說,在100多樓以下,PM2.5隨高度的變化是不明顯的。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定國安等,曾經在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塔分部做過這方面的科學實驗,實驗結果發表在《中國科學D輯》上,論文名為《北京城區低層大氣PM10和PM2.5垂直結構及其動力特徵》。

我用文中提供的2003年8月北京數據做了個圖:

大家請看,隨著高度升高,PM2.5的濃度下降幅度很弱——尤其在30多樓以內。

紅線是在靜穩天氣狀況下(已經發生PM2.5汙染),北京PM2.5平均濃度在8米(2-3樓)時為118μg/m3,在100米(35-36樓)時為101.7μg/m3,相差僅為16.3μg/m3。綠線是弱冷空氣來襲、空氣品質較好時,PM2.5濃度在8米(2-3樓)時為50.4μg/m3,在100米(35-36樓)時為35.4μg/m3,相差僅為15μg/m3

——大家請注意,30多樓相差也不過十幾個μg/m3,更不要說在17樓了,能差幾個μg/m3

而且,從圖上來看,PM2.5隨高度的下降是比較均勻的,並沒有在某個高度出現「突變」,不知道怎麼選出17樓作為界限的?

還有,當空氣品質變差時(從綠線到紅線),不管幾樓的PM2.5都在上升,三四十樓以下上升幅度幾乎一致,17樓又有什麼優勢可言

這麼說吧,如果不考慮這幾個μg/m3的微弱差異,那麼17層以上也好以下也好17層自己也好,都差不多一個狀態,誰也別嫌誰;就算一定要糾結這幾個μg/m3的微弱差異,那也是隨樓層高度微弱遞減,17層根本不成其為一個分界。

說到這裡想起來,前幾年網上還瘋傳過一篇文章,叫什麼《售樓小姐真情自白》,文章作者以揭秘口吻說道:「不要以為高層中的9-11樓不錯,這些樓層正好是揚灰層,髒空氣到這個高度就會停頓。」

「揚灰層」這詞兒乍一聽還挺唬人,像是個科學概念,不過如果你到網上搜一下,就會發現跟這個詞兒有關的,全是這位「售樓小姐」的話!

這個「揚灰層」裡所說的「灰」——如果是指較大顆粒(如PM10)的話,那它沉降作用會比較明顯,那必然是樓層越低、灰就越大,不可能一路向上飄到9-11層以後就停下來不走了;而如果是指細顆粒(如PM2.5)的話,那它沉降作用不明顯,一般樓層都差不多,9-11層既不會更多也不會更少。

總之無論是哪種灰,都不會格外眷顧9-11層,也不會格外嫌棄17層。

那麼對於樓盤而言,到底什麼方面才對PM2.5有明顯影響呢?

我建議,你與其去糾結那幾個μg/m3的PM2.5樓層差異,還不如考慮下樓盤位置。

比如北京,除了本地汙染源以外,周邊汙染物輸送也是重要來源,比如保定、石家莊、天津乃至山東的汙染物,都會隨風吹到北京來,加劇北京本地的汙染。


這個圖是北京2003年8月顆粒物濃度與風向的關係

左下為8米高度的PM2.5,右下為8米高度的PM10,左上為100米高度的PM2.5,右上為100米高度的PM10,引自《北京城區低層大氣PM10和PM2.5垂直結構及其動力特徵》。

請大家注意,這裡的單位是mg/m3,這是上一幅圖中單位μg/m3的1000倍,這影響才叫大,所以實際上樓盤位置比樓層高度更值得大家關注

這個圖說明,當風向位於90-180°和180-270°時,PM2.5處於高濃度值。也就是說,當北京吹偏南風時,就很容易把南部和東南部較嚴重的汙染源送到北京來。因此,相對而言,北京北部、西北部的空氣品質總體上要更好些,而南部尤其是東南部的空氣品質比較差。

下圖是北京去年各區縣PM2.5平均濃度排行榜,也反映了上述現象。

上次我一個旁友問我,我就這麼說的,他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難怪啊!北邊兒的房價比南城每平米得貴個萬把塊!就是因為這個吧?」

我說:「你開心就好……」

此時你也許要說了,這實驗本身結論就是【樓層17層以上室內等級最優】,人家說的是室內,也沒說外邊啊!

——很對!這就是我下面要說的。

室內空氣品質與樓層有關嗎?

新聞中對於該次實驗的介紹說:在兩個半月時間內,共獲得北京市407名志願者累計11萬小時的室內PM2.5數據,覆蓋全市13個區縣的7703個地理位置。此次調查的室內場所包括辦公環境、居住環境、公共環境,但不包括地鐵等流動環境。

是的,儘管,這個實驗,樣本不可謂不多、時間不可謂不長、覆蓋不可謂不廣,但是!請注意一點——它的數據搜集方式: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和《南方周末》綠色新聞部聯合發起,通過社交媒體面向公眾徵集志願者,向志願者發放他們自行研發的可攜式PM2.5監測設備,以此收集樣本。

我要說的是,以這種方式搜集到的室內PM2.5數據,受幹擾的因素實在太多。

舉個例子,同樣幾戶人家,住在同一樓的同一單元的同一層:

A家經常開窗通風。那他測出來的數據會跟戶外空氣比較接近,戶外空氣好時他家空氣也好,戶外空氣差時他家也差;

B家門窗緊閉,而且全天候開著空氣淨化器。那他家的空氣品質就會比較穩定,戶外空氣差時他家會比戶外好,但戶外空氣好時沒準他家還不如戶外--畢竟空氣淨化器的作用是有限的;

C家葉門窗緊閉,但是每天在廚房煎炸炒,要是抽油煙機不給力的話,他家保不齊比戶外空氣汙染還大;

D家是辦公室,倒是沒人做飯,但是有人抽菸……

不用繼續舉例下去了,相信你也明白我的意思:室內PM2.5濃度,除了受到戶外空氣的影響,還極大地受到住戶居住方式的影響!

而這個實驗所收集的數據,是戶外空氣品質+住戶居住方式這兩種作用疊加後的結果,可能互相抵消,也可能互相加強。

——這時候統計出來的結果,實際上還跟樓層高度有關係嗎?以這種數據結果來衡量哪層樓以上空氣好,真的有意義?

更不要說,衡量室內空氣品質需要很多標準綜合評定,除了顆粒物以外,還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臭氧、甲醛、苯等等。實驗只測了PM2.5這一項,怎麼能得到空氣等級最優之類的結論?

作為理科生,首先我承認,數據統計比主觀猜測靠譜很多,但是!怎樣統計數據,怎樣控制樣本,怎樣過濾掉幹擾信息,怎樣解釋和分析數據的統計結果——其實這更加考驗實驗設計者的功力。

沒錯,數據是客觀的,但是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卻帶有很大主觀性。一份夾雜太多幹擾信息和不確定因素的數據分析結果,是不具備說服力的。

室內PM2.5汙染對人的影響比室外更顯著?

人民日報官微中說:「相對於室外PM2.5汙染,室內PM2.5汙染對人的影響更顯著,PM2.5吸入量室內佔八成。

評論中有的小夥伴震驚了!

——照這麼說室內PM2.5比室外還嚴重?!那霧霾時我們應該去室外避難啊!但是以前不都說霧霾時要儘量避免外出嗎?!媽媽咪啊我們到底聽誰的?!

我只能說,這句話的前提(已被人民日報官微省略)是:因為城市居民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內,所以在室內吸入的汙染物比在室外吸入的更多,所以室內汙染物對人體的影響更大……而不是說室內汙染總體上就比戶外更嚴重,而且還嚴重到4倍的地步

很多誤解就是這麼產生的:實驗本身有點問題,寫成分析報告又有點問題,媒體一句話總結還有問題,最後群眾看完理解再出點問題——加起來終於成了個大問題!

這就是很多聳動新聞傳播的全過程。

與此類似的還有那個著名的地鐵PM2.5濃度是地面的16倍

相關焦點

  • 吸菸導致室內「霧霾」 PM2.5值最高超出室外6倍
    你不相信?那就看看昨天記者跟隨衛生監督工作人員現場檢測的情況吧。  現場  網吧   吸菸的室內與室外比,PM2.5值最高的超6倍  昨天下午2點多,天灰濛濛的,記者跟隨衛生監督工作人員來到位於大關苑路的天橋網吧。
  • 個別地鐵站PM2.5高於室外 商場PM2.5數值與室外無差
    口罩成為市民的出行必備品,不過記者發現,不少市民僅習慣於在室外行走時佩戴口罩,進入室內則馬上將口罩摘下。近日,新京報記者在霧霾天走訪地鐵站、公交、商場、5星級酒店、醫院、圖書館等多處公共場所,使用兩種品牌不同的手持式空氣品質檢測儀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室內PM2.5的數值與室外接近,而在個別地鐵站內數值甚至會高於室外。專家及醫生建議市民,霧霾天除在室外需注意防護外,在室內同樣應做好個人防護。
  • 清華調研報告稱室內PM2.5更可怕,靠譜嗎?
    :室內PM2.5濃度,除了受到戶外空氣的影響,還極大地受到住戶居住方式的影響!——這時候統計出來的結果,實際上還跟樓層高度有關係嗎?以這種數據結果來衡量哪層樓以上空氣好,真的有意義?更不要說,衡量室內空氣品質需要很多標準綜合評定,除了顆粒物以外,還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臭氧、甲醛、苯等等。實驗只測了PM2.5這一項,怎麼能得到空氣等級最優之類的結論?
  • 檢測顯示霧霾天公共場所室內PM2.5數值接近室外(圖)
    昨日上午11時30分許,西單圖書大廈,不少讀者一進入書店,便立刻把口罩摘下,「感覺屋子裡面的空氣沒什麼問題,這不還有門擋著嗎。」一位讀者說。不過,記者手中的空氣品質檢測儀顯示,此時,圖書大廈內的PM2.5數值從202到240不斷變化著。  昨日上午10時許,位於王府井的新東安商場內,PM2.5數值在230到245之間浮動,與室外相差無幾。
  • pm2.5的危害及應對辦法
    今天一無所知的小鳥了解了一些關於pm2.5危害及應對辦法,知道了pm2.5在什麼情況下最嚴重,最傷害人體,以及要通過何種辦法能夠比較有效的去應對pm2.5對人體的傷害。一無所知的小鳥為您分享影響呼吸系統pm2.5第二個損害就是呼吸系統,一些肺部先天就不好的人群例如先天肺大泡患者是特別害怕霧霾這種pm2.5爆表的天氣。
  • 新風系統可以讓室內PM2.5在個位數?
    空氣問題成為了時下熱議話題,PM2.5成為了社會熱點詞彙,大多數人都養成了每日出門前看PM2.5數值的習慣。新風系統的出現完美解決了空氣品質問題,它可以有效排除室內甲醛、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還能減少PM2.5、花粉、粉塵等顆粒物對人體的侵害,從而守護全家健康。
  • PM2.5濃度嚴重超標 智能新風系統成「解藥」
    一、什麼是PM2.5   PM2.5的專業解釋是,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0,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因其粒徑在2.5微米以下所以叫pm2.5,另外還有pm2.5、pm3、pm4、pm5到pm10充   斥在空氣的每一個角落。
  • 如何預防室內PM2.5爆表?
    導讀專家們給出的PM2.5這裡先解釋什麼叫PM2.5 :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0.雖然PM2.5隻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
  • 室內含逾300種汙染物 人均室內PM2.5吸入量為室外4倍
    「『十三五』時期我國城市公眾環境空氣與健康影響評估報告研究」課題顯示,空氣汙染分為室外與室內空氣汙染,室內不僅由大氣汙染原因造成,還包括有害物質超標等其他原因,進而影響人體健康,有害物質包括甲醛、苯、氨、放射性氡等。空氣汙染而導致的死亡中,多數死於室內空氣汙染,發達國家也受其影響,歐洲人因空氣汙染平均壽命大約縮短一年。
  • 開窗10分鐘室內PM2.5值高一半
    但有網友提出如果長時間不開窗通風,會讓汙染物在室內不斷累積,更不利於人體健康。那麼霧霾天到底該不該開窗?14日,記者聯合室內空氣品質檢測機構進行了一組實驗。 實驗: 開窗10分鐘 PM2.5數值高一半多 實驗環境:室康室內環境質量檢測中心一間12㎡房間 實驗器材:手持式空氣測試儀 步驟1:9時,記者與檢測中心工作人員首先測量了室外環境的數值,測試儀上顯示PM2.5為152,PM10為331。
  • 較真|農村燒飯產生的PM2.5導致每年數十萬人死亡,是真的嗎?
    研究確實提到,農村使用固體燃料(煤、木炭、秸稈)做飯取暖會產生大量的PM2.5,但並沒有「把環境汙染的帽子扣在了農民頭上」,因為原研究根據一系列模擬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固體燃料產生的PM2.5佔室內PM2.5來源的71%,佔室外PM2.5來源的27%。也就是說,固體燃料產生的PM2.5並沒有導致室外環境的嚴重汙染,而是主要導致了室內的汙染。
  • pm2.5的主要來源有哪些?pm2.5標準值是多少?
    三是損害人體健康,這是危害最大的,PM2.5因其能被人體吸入並粘附在呼吸道和肺葉而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症;由於太陽中紫外線輻射的減弱致使小兒佝僂病高發,還易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導致傳染病增多。那麼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有哪些呢?
  • 煙花爆竹燃放對室內PM2.5的影響
    實驗設置2020年1月24~29日(除夕~初五),選取12個城市的住宅家庭,分別安裝1套室內空氣品質監測設備,實時監測室內空氣品質IAQ,本文重點討論各省市室內測點PM2.5的測評,同時選取相應城市國控站點的室外PM2.5大氣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 幾招教你減少室內PM2.5
    記者了解到,南京已有多家機構和監測企業可以幫助市民檢測室內空氣品質。  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介紹,環保部門的監測站,主要負責監測室外公共區域的空氣品質以及對排汙行為進行檢測,一般不承擔室內空氣品質檢測。但是,南京已有不少環境檢測企業,市民想了解自己家裡的空氣品質,可以請這些機構上門服務。
  • 北京連續多日霧霾 室內健身房PM2.5值同樣超標
    未來三天,北京都將持續霧霾天氣,這把很多市民留在了室內以躲避危害。有晨練習慣的市民更是轉而前往健身房鍛鍊。然而健身房裡的空氣真的能讓人放心嗎?  昨天下午,記者前往健身房測試發現,其室內PM2.5的濃度也達到了91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為「不健康」狀態。專家建議,在霧霾天氣下,即使是在室內也儘量不要進行大運動量的鍛鍊。
  • 室內空氣汙染之PM2.5,比PM10危害更大
    我周圍很多朋友開始知道PM2.5,還得拜它所賜——霧霾。近幾年天氣預報裡沒少聽說霧霾,頻發的霧霾天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影響出行不說,還影響健康。所以每當霧霾天裡,大多數人還是選擇留在室內,確實,通過緊閉門窗起到了一定的隔離作用,但並不能說室內的汙染就比室外高,有時候,房裡的汙染物濃度甚至高於室外!室內汙染物有很多種,今天主要說的是PM2.5。
  • PM2.5並不是室內空氣品質唯一標準
    中國空氣淨化行業聯盟秘書長鄧高峰博士認為,中國仍然處於室內空氣品質遭受嚴重威脅的狀態——室外大氣汙染、室內裝修汙染及人員密集造成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等問題,在影響著建築內人們的生活和健康。PM2.5作為一個日常報導和新聞中經常提到的詞彙,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不少人認為,PM2.5就是衡量我們空氣品質的唯一標準,可事實並非如此。
  • 霧霾頻繁造訪,導致室內PM2.5嚴重超標,關窗真的還有用嗎?
    因為地理環境的因素,西安也頻繁出現霧霾天氣,每當這種災害性天氣出現的時候呼吸新鮮空氣就成為了一件奢侈的事,並且你還會發現:「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卻看不見」霧霾天氣除了上班以及必要的室外活動之外,最好不出門,人們認為緊閉窗戶,待在室內就是最安全的。
  • PM2.5是什麼意思?PM2.5有什麼危害?
    隨著全國各地空氣出現嚴重汙染,pm2.5屢屢爆表,我國多個城市發生嚴重霧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個原本陌生的術語——PM2.5。那麼,到底pm2.5是什麼意思?pm2.5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PM為英文particulatematter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顆粒物。
  • 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pm2.5的影響
    早在奧運會期間,一些國外的人就因為覺得北京的空氣汙染太嚴重而帶口罩,雖然北京在奧運會期間城市綠色環保做得很不錯,但是這也逐漸帶動起了人們對空氣汙染物的好奇,這裡我們就來了解一種空氣汙染物質pm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