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R-Atmospheres: 中國典型燃煤城市的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的粒徑分布特徵

2021-01-21 HORIBA科學儀器事業部


第一作者:陳慶彩

通訊作者:章炎麟

通訊單位:陝西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耶魯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環境中心

doi: 10.1029/2019JD031149


近日,陝西科技大學陳慶彩研究團隊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章炎麟研究團隊聯合研究並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上發表了題為「Size-resolve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hromophores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from a typical coal-burning city in China」的研究論文,報導了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的粒徑分布特徵。研究人員利用激發發射矩陣(EEM)光譜和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了大氣顆粒物中水溶性和水不溶性發色團的光學性質,描述了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種類和含量的粒徑分布特徵,增加了對氣溶膠中發色團物質理化特徵及其來源的認知。


研究分析了山西臨汾地區2017年夏、冬季不同粒徑的氣溶膠顆粒中發色團的吸光特徵(UV-Vis光譜)以及螢光特徵(EEM光譜)分別與顆粒物粒徑之間的關係。不同粒徑顆粒物的萃取液的總吸光度(Abs)和螢光體積(FV)隨顆粒物粒徑增大而減小,表明小粒徑顆粒物對光吸收和光化學反應具有更大貢獻。同時,相較於水溶性發色團,水不溶性發色團的總吸光度(Abs)和螢光體積(FV)達到了水溶性發色團的2-8倍。



棕色碳(BrC)是氣溶膠中具有吸收可見光能力的典型有機物質,其對地球溫室效應具有潛在貢獻,同時對光化學反應具有潛在的驅動效應。因此,了解這些發色團的來源和形成機制,並定量評估它們對地球大氣中輻射強迫和大氣中非均勻化學反應的影響,是表徵這些發色團物理化學特徵的必要條件。

已經有研究指出了不同粒徑的發色團物質的來源與吸光特性的差異,然而目前並未有通過EEM方法研究不同粒徑大氣顆粒中發色團的光學特性。

本研究研究了大氣顆粒物中水溶性和水不溶性發色團的粒徑分布特徵,比較了冬夏樣品的光學性質(光吸收和螢光)的差異,同時探討了光吸收與螢光性質的關係,以及光學性質與多環芳烴、有機碳和EC的相關性。


通過不同極性的溶劑萃取,獲得不同粒徑顆粒物的波長依賴指數(MAE365)、標準螢光體積(NFV)等變化趨勢。

Figure 1.Particle size and seasonal distributions of mass absorption efficiency at 365 nm (MAE365) and the NFV for WSM (a, c, e) and MSM (b, d, f). Panels (e) and (f) represents the average value of MAE and NFV in summer and winter respectively for WSM and MSM extracts.

研究發現,夏季以及冬季的顆粒物中,水溶性以及水不溶性發色團的波長依賴指數(MAE365)、標準螢光體積(NFV)與粒徑的關係特徵均表現出相同趨勢,即波長依賴指數(MAE365)以及標準螢光體積(NFV)均隨粒徑增大而減小。 

由於多環芳烴可能是水不溶性組分中重要的光吸收和螢光物質,因此,本研究定量了7種多環芳烴對水不溶性組分的光吸收貢獻。

Figure 2. The average UV−visible absorbance spectra of MSM and the calculated UV−visible absorbance spectra of the selected PAHs (a and b), and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 selected PAHs to the total light absorption by MSM (c and d).

結果表明,在280-550 nm範圍內,多環芳烴對光吸收的貢獻不超過7%,說明水不溶性發色團的成分複雜,在UV-Vis波段,多環芳烴並不是對光吸收的主要貢獻物質。同時,在430 nm處,多環芳烴對光吸收貢獻最大,該物質可能是苯並芘。 

通過PARAFAC模型得到了5種發色團的三維螢光光譜截面圖。

Figure 3. The PARAFAC model-resolved EEM components (C1, C2, C3, C4 and C5) for all of the aerosol extracts (n = 396) with the solvents water and methanol and extracted from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samples.

對獲得的三維螢光光譜圖通過平行因子矩陣分析(PARAFAC)得到5種不同發色團圖譜,推測C1-C5發色團依次可能為HULIS-1物質、類色氨酸物質、HULIS-2物質、類絡氨酸物質以及其它類胺基酸組分。 

同時,研究了不同季節、不同粒徑以及不同極性溶劑萃取的條件下,不同發色團組分的相對貢獻。

Figure 4. Size-resolved distributions of the EEM components for winter samples (a and e) and summer samples (b and f) of WSM and for winter samples (c and g) and summer samples (d and h) of MSM.

HULIS-1和類胺基酸組分在所有樣品中佔比最高,相對含量分別為38%和31%。類酪氨酸組分佔比最低,平均含量僅4%;並且發色團含量特徵隨季節變化顯著。


該工作重點揭示了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的粒徑分布特徵,解釋了小粒徑顆粒物往往伴隨更大的光吸收和光化學反應性貢獻。這項工作從粒徑分布角度闡述了氣溶膠中的發色團特徵,建議在未來的大氣模型中,發色團的粒徑分布以及極性特徵是光吸收以及光化學反應的重要考慮因素。



陳慶彩,男,山東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日本名古屋大學,取得理學博士學位。陝西省「百人計劃」,陝西科技大學大氣汙染控制團隊負責人,名古屋大學特邀教員,日本大氣化學學會會員,ES&T等環境領域權威期刊審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為氣溶膠化學,包括大氣棕碳(BrC)、長壽命自由基(EPFRs)等。參與和主持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十餘項科研項目;已在ES&T等自然指數期刊一作發表9篇,其它學術論文20餘篇;獲得國家專利和軟體註冊權10餘項。

ORCID:http://orcid.org/0000-0001-7450-0073

📝個人主頁:https://hj.sust.edu.cn/info/1015/1394.htm

章炎麟,男,浙江杭州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耶魯大學-南信大大氣環境中心大氣化學與同位素研究團隊負責人,入選「國家海外引才計劃」青年學者,江蘇省特聘教授,曾任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外國人特別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為大氣化學、環境地球化學等。在國際著名期刊(包括Nature、ACP、EST、JGR和AE等)共發表SCI論文64篇(一作/通訊作者論文35篇),4篇學術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主持或作為科研骨幹參加科技部和自然科學基金委等多項科研項目。同時擔任環境科學、大氣科學和地球化學等領域30餘種SCI期刊(包括Nature)審稿人。

📝個人主頁: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Yanlin_Zhan

>>>> HORIBA Optical School

HORIBA一直致力於為用戶普及光譜基礎知識,旗下的JobinYvon更有著200年的光學、光譜經驗,HORIBA非常樂意與大家分享這些經驗,為此特創立Optical School(光譜學院)。無論是剛接觸光譜的學生,還是希望有所建樹的研究者,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的資料及課程。 

HORIBA希望通過這種分享方式,使您對光學及光譜技術有更系統、全面的了解,不斷提高儀器使用水平,解決應用中的問題,進而提升科研水平,更好地探索未知世界。

相關焦點

  • JGR-Atmospheres: 中國典型燃煤城市的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的粒徑...
    研究人員利用激發發射矩陣(EEM)光譜和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了大氣顆粒物中水溶性和水不溶性發色團的光學性質,描述了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種類和含量的粒徑分布特徵,增加了對氣溶膠中發色團物質理化特徵及其來源的認知。
  • 中國典型燃煤城市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的尺寸分辨表徵
    本文報導了中國臨汾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的尺寸分辨特徵。
  • ...三維螢光光譜法(EEM)鑑定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物質的種類和來源...
    大氣發色團是氣溶膠中可以吸收太陽光的一類有機物質,可能對全球氣候產生影響。大氣發色團也可能通過形成三線態進而催化產生活性氧物質,因此對大氣氣溶膠的老化過程也具有重要潛在貢獻。充分的了解大氣發色團的理化性質和來源是掌握它們對環境的影響的本質要求。
  • 陝科大陳慶彩團隊: 三維螢光光譜法(EEM)鑑定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物質的種類和來源 |前沿用戶報導
    研究團隊分別採集了城市、一次燃燒源和二次氣溶膠樣品,利用EMM方法和 PARAFAC模型調查了不同發色團在不同種類氣溶膠樣品中的含量,討論了EEM方法在分辨發色團類型以及樣品來源的能力。通過對實際大氣顆粒物樣品進行分析,從整體輪廓分析,確實發現實際樣品具有相似的EEM光譜外貌特徵。
  • 不同粒徑顆粒物的區別
    2020-09-16 14:58:38 來源: 雲南醫療招聘 舉報   粒徑是大氣顆粒物最重要的性質
  • 2013~2017年中國重點區域顆粒物質量濃度和化學成分變化趨勢
    對大氣顆粒物濃度及其化學組分精準觀測有助於探究大氣霾汙染的成因與來源解析,評價環境空氣品質控制策略的合理性。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王躍思研究員和北京大學張遠航院士等在《中國科學:地球科學》發表文章,基於CARE-China觀測網中中國重點區域典型站點大氣PM2.5膜採樣和分不同粒徑段顆粒物採樣及化學成分數據,結合同期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的環境空氣品質數據,評估分析了中國2013~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 中國城市細顆粒物汙染嚴重 長期危害甚於核輻射
    當前我國的空氣汙染防治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特別是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城市的空氣環境質量仍不盡如人意,以臭氧、灰霾汙染為特徵的複合型汙染日益顯現。  中國環境科學院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說:「珠三角、長三江、京津冀、四川盆地和瀋陽等地城市群,大氣細顆粒物汙染日益嚴重。」還有資料稱,上海、廣州、天津、深圳等城市灰霾天數佔到了全年天數的30%~50%。
  • 醫學預防醫學:不同粒徑顆粒物的區別
    醫學預防醫學:不同粒徑顆粒物的區別 【導讀】福建衛生人才網:提供2019福建醫療衛生招考備考資料,包括福建醫療衛生人才筆試醫學基礎知識、臨床、護理知識以及面試備考資料等,考生可請點擊上方連結了解更多詳情。
  • 農業與生物學院劉春江團隊提出凝並效應:植物葉片上吸納細顆粒物的...
    城市植物葉片被認為是淨化顆粒物和減輕空氣汙染的重要器官,大量研究關注了不同植物的滯塵能力和水平,但對於植物滯塵機制,特別是顆粒物從大氣遷移到葉片表面時的粒徑變化,卻鮮有報導。農業與生物學院教授劉春江團隊近期對亞微米顆粒物(粒徑介於0.1-1μm)在植物葉片上的粒徑變化進行了量化表徵,利用模擬滯塵實驗,首次提出亞微米顆粒物從大氣遷移到葉片表面的過程中,粒徑顯著增長,即發生了「凝並效應」:平均粒徑從發射時的0.48微米,增大至葉面上的3.40-3.70微米,亞微米顆粒物數量佔比從95%下降至不足20%。
  • 論文|渾善達克沙地多倫生態站沙塵及顆粒物特徵研究
    國外在近地層沙塵濃度、水平通量和降塵量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而我國的研究主要包括沙塵天氣過程沙塵顆粒分布及水溶性離子組分特徵、PM10濃度的區域差異、沙塵期間PM2.5中金屬元素含量、氣溶膠顆粒化學組分、粒徑分布以及我國大氣降塵量的地域性分布特徵及影響因素等方面。作為京津風沙源工程建設的重點地區,經過近20年治理渾善達克沙地生態環境取得了明顯成效。
  • 有色煙羽分析及可凝結顆粒物管控技術綜述
    有色煙羽:依照《上海市燃煤電廠石膏雨和有色煙羽測試技術要求(試行)》中的定義,燃煤電廠排放煙氣在從煙囪口排入大氣過程中因溫度降低,煙氣中部分氣態水和汙染物會發生凝結,在煙囪口形成霧狀水汽,霧狀水汽會因天空背景色和天空光照、觀察角度等原因發生顏色的細微變化,形成有色煙羽,通常為白色、灰白色或藍色等顏色,如圖1 所示。
  • 華中科大新型除塵方法可有效控制飛灰顆粒物—新聞—科學網
    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月5日出版的《中國電機工程學報》上。 據介紹,煤炭燃燒會產生大量飛灰細顆粒物,其造成的空氣汙染給人類健康及生存環境帶來巨大影響。而現有的顆粒物排放控制技術,包括靜電除塵和布袋除塵,只能脫除99%粒徑大於2.5微米的粗顆粒物,但對細顆粒物的脫除效果並不理想。
  • 12月16日-31日 北京市鄉鎮(街道)大氣粗顆粒物濃度排名
    為進一步壓實鄉鎮(街道)揚塵治理責任,北京市建成了覆蓋全市各鄉鎮(街道)的大氣粗顆粒物監測網絡。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今日通報2020年12月16日-31日全市範圍內大氣粗顆粒物濃度排名後十位的鄉鎮(街道)(含並列),分別為通州區中倉街道、通州區通運街道、朝陽區金盞鄉、通州區永順鎮、通州區漷縣鎮、開發區榮華街道、朝陽區孫河鄉、通州區永樂店鎮、通州區宋莊鎮、石景山區魯谷街道、朝陽區十八裡店鄉、通州區臺湖鎮和朝陽區管莊鄉。主要分布在北京市東南部,涉及通州、朝陽、開發區和石景山4個區。
  • 霧霾檢出危險含氮顆粒物 曾導致光化學煙霧(圖)
    中國科學院近日公布了該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的最新研究結果。研究結果表明,近期持續、大範圍的強霧霾中,含有大量的含氮有機顆粒物。  成因:  汙染物遇水汽發生灰霾事件  研究認為,人類汙染物排放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內因,可以說是「主謀」。
  • 復旦研究表明小於0.5微米大氣顆粒物危害更大
    中國網11月4日訊(記者王龍龍 閆景臻)日前,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等發布研究論文,稱粒徑小於0.5微米的大氣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危害更大。該論文發布在公共衛生領域權威期刊《環境與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復旦研究發現小粒徑顆粒物危害更大 建議重點防治
    近年來,霧霾天氣影響中國東部許多城市,市民們談PM2.5色變。復旦大學昨天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空氣中危害更大的「健康殺手」其實是粒徑更小的顆粒物PM0.5。  對心血管疾病影響大   復旦公共衛生學院、上海市大氣顆粒物汙染防治重點實驗室闞海東教授課題組經過實地觀察分析後,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粒徑在0.25至0.50微米範圍內的顆粒物數濃度與居民健康危害的關係最為顯著,且粒徑越小,健康危害越大,而粒徑大於0.50微米的顆粒物數濃度與居民健康風險沒有顯著關聯。
  • 大氣有機碳和元素碳穩定碳同位素研究獲進展
    穩定碳同位素被廣泛用於地球化學研究,同時也是解析大氣汙染源及大氣化學轉化的有效途徑。
  • 溼法脫硫協同去除細顆粒物的研究進展
    細顆粒物 (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 2.5μm 的顆 粒,通常用 PM2.5表示) 是影響我國城市空氣品質 的主要汙染物之一,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積,能長期 懸浮於大氣環境中且易於富集多環芳烴、重金屬、 細菌和病毒等有毒有害物質,通過呼吸進入人體, 與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心臟病等疾病的發 病率有密切聯繫[1] ,是導致人類死亡率上升的重要 原因[2] 。
  • 化學藥品粒度、纖維長度和粒徑分布檢測指南
    2)用於確定MMAD的方法,需要用合適的生成設備和正確的採樣技術來生成具有代表性的試驗大氣。由此假設這些方法適用於氣載顆粒物(灰塵、煙塵、煙)、噴霧顆粒(溼氣溶膠)或者分散粒子(幹氣溶膠。)3)用作分析的小樣必須能夠代表多公斤的不同批次樣品。因此,我們要注意避免樣品粒徑分布發生改變。在樣品預處理過程中,我們應儘量避免加入分散劑、攪拌或低頻超聲處理。
  • 可凝結顆粒物的範疇、監測與控制 | 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對策
    ,針對超低排燃煤電廠,應測量FPM之外的在現有監測體系中被忽略的那部分汙染物。關鍵詞:超低排燃煤電廠 可凝結顆粒物 水溶性離子 冷凝洗滌一、可凝結顆粒物的範疇可凝結顆粒物對參加今天這個會議的專家來說肯定不是陌生事物,提了很多年,最近我們課題組也發表了一些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