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渾善達克沙地多倫生態站沙塵及顆粒物特徵研究

2020-09-14 安徽農業科學

作者:曲娜1,閆德仁1,郭城峰2

單位:1.內蒙古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2.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林業局

簡介:曲娜,助理研究員,碩士,從事沙漠治理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560239);內蒙古多倫渾善達克沙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項目(2018-LYPT-DW-012)。

來源:《安徽農業科學》2020年16期

OSID開放科學計劃

長按識別論文專屬二維碼,聽作者講述論文寫作背景,與同行交流心得體會。

沙漠地區近地層水平輸送的沙塵物質在不同高度處的垂直沉降量及其隨高度的變化特徵直接影響著風沙地區沙塵的輸送過程。國外在近地層沙塵濃度、水平通量和降塵量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而我國的研究主要包括沙塵天氣過程沙塵顆粒分布及水溶性離子組分特徵、PM10濃度的區域差異、沙塵期間PM2.5中金屬元素含量、氣溶膠顆粒化學組分、粒徑分布以及我國大氣降塵量的地域性分布特徵及影響因素等方面。作為京津風沙源工程建設的重點地區,經過近20年治理渾善達克沙地生態環境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此基礎上,探討近地層大氣降塵量及其顆粒粒徑分布特徵,對評價固沙植被生態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目的

觀測研究渾善達克沙地多倫生態站固沙植被區全年連續沉積的沙塵積累量,並對沙塵顆粒物特徵進行分析,以期對評價渾善達克沙地防沙治沙工程建設取得的生態環境成效起到指導作用。

方法

利用50m沙塵通量觀測塔(圖1)採集了渾善達克沙地多倫生態站不同高度水平沙塵量、垂直降塵量樣品,並利用稱重法、雷射顆粒分析儀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PE ICP-OES)分別測定沙塵量、顆粒物粒徑和化學元素含量。

圖1 50m沙塵通量塔

結果

◆水平沙塵量變化

從圖2可以看出,50m高度範圍內水平沙塵通量(y)隨高度(x)增高表現出冪函數關係,即隨著高度增加採集器中收集到的水平沙塵量呈現出降低的趨勢,與張正偲等在騰格里沙漠東南緣的每月觀測結論為指數函數關係有所差異。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否與研究區地表植被生長狀況或連續觀測時間及取樣頻次有關目前還無法判定。

圖2 50m高度範圍沙塵通量變化

此外,從圖2還可以看出,0.5~50.0m高度全年水平沙塵量總量合計為271.89 mg/(m2·h),而0.5m高度全年水平沙塵量為43.37mg/(m2·h),佔全年總量的15.95%;1.0m高度為26.67mg/(m2·h),佔全年總量的9.81%;20.0m高度為16.21mg/(m2·h),佔全年總量的5.96%;50.0m高度僅為8.02 mg/(m2·h),佔全年總量的2.95%。也就是說,水平沙塵量主要是在1.0m以下的空間範圍內,而距離地面越高,沙塵量也越少。

◆垂直降塵量變化

一般情況,由於不同高度處風速高低的波動變化,少部分相對大的顆粒物質形成垂直降塵量。從圖3可以看出,垂直降塵量(y)隨高度(x)增高表現出多項式函數關係:y=0.0009x2-0.0229x+0.1677(R2=0.8775),而且,垂直降塵量主要發生在0.5~6.0m,佔0.5~50.0m空間範圍總降塵量[0.91mg/(m2·h)]的60.03%。其中,0.5m高度垂直降塵量佔總降塵量的16.77%;1.0m高度佔14.32%,2.0m高度佔8.44%,4.0 m高度佔11.07%,6.0m高度佔9.41%。

圖3 50m高度範圍垂直降塵量變化

另外,從距離地面相同高度的水平沙塵量(圖2)和垂直降塵量(圖3)數據變化看,水平沙塵量比垂直降塵量高1.30~24.49倍,並且距離地面越高,增加倍數也越大。張正偲等測定的結果也有相同的趨勢,說明近地表風沙流是垂直降塵量主要來源之一,而懸移質形式存在的更細顆粒的沙塵則主要是以水平運移形式向遠處輸送。

◆水平沙塵顆粒物粒徑變化

從表1可以看出,在50m高度範圍內,水平沙塵的顆粒粒徑主要集中在>20~50μm,其平均含量佔50.41%,且在2~50m高度,>20~50μm顆粒物含量沒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但在0.5m高度,>100~200μm顆粒物含量為21.18%,而>2~50m高度平均為0.28%。此外,10μm以下顆粒物含量平均為9.09%,並隨著高度增加呈現出增加趨勢,特別是>2~5和>5~10μm顆粒物含量增加明顯,表明隨著高度增加,水平沙塵中的細顆粒物含量總體呈現出增加的趨勢。

◆垂直降塵顆粒物粒徑變化

從不同高度垂直降塵中顆粒物粒徑變化看(表2),顆粒粒徑主要集中在>20~50和>50~100μm,其平均含量分別佔40.12%和30.02%,而水平沙塵>20~50μm顆粒含量平均為50.41%,>50~100μm顆粒含量平均為19.49%。同樣,垂直降塵中10μm以下顆粒物含量平均為4.91%,隨著高度增加,其含量並沒有表現出增加趨勢,表明垂直降塵中顆粒物粒徑相對粗一些,且垂直降塵中顆粒物受到不同高度氣流運動狀態變化的影響。

◆降塵顆粒物元素組成特徵

隨著大氣降塵的落地,其全量化學元素參與物質循環,進一步影響到生物結皮層和風沙土全量化學元素組成含量的變化,並通過物質和能力交換為構建相對穩定的沙漠生態系統提供土壤物質保證。

從表3可以看出,渾善達克沙地多倫生態站大氣降塵的全量化學元素含量(SiO2除外)均比生物結皮層和風沙土全量化學元素含量高。其中降塵顆粒物中Fe2O3、Al2O3、MnO、K2O、MgO、P2O5、CaO、TiO2元素含量比風沙土中各元素含量分別增加5.44、0.97、6.91、0.21、6.95、4.12、2.30和2.26倍,降塵顆粒物中Fe2O3、Al2O3、MnO、MgO、P2O5CaO、TiO2元素含量比苔蘚生物結皮層各元素含量分別增加1.98、0.63、1.33、2.42、1.78、0.81和1.18倍,表明大氣降塵在對改善生物結皮層和風沙土養分狀況方面具有突出貢獻。此外,降塵顆粒物中Fe2O3含量增加,隨著水平沙塵懸移質的長距離輸送對海洋生物繁殖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測定的沙塵中鐵含量約106g/kg(Fe2O3含量為151.43g/kg),說明不同地區沙塵中鐵含量差異顯著。

結論

垂直降塵量或水平沙塵量隨高度增高而減小,並呈現出多項式或冪函數關係,並且沙塵中細顆粒物、化學元素含量顯著增加。

(1)水平沙塵通量或垂直降塵量均隨著距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在0.5~50.0m高度,水平沙塵通量平均為16.99mg/(m2·h),垂直降塵量平均為0.05mg/(m2·h);在相同高度下,水平沙塵量比垂直降塵量高1.30~24.49倍,且距離地面越高,增加倍數也越大。

(2)垂直降塵中顆粒物粒徑相對更粗。在50m高度範圍內,水平沙塵中>20~50μm顆粒物含量為50.41%,10μm以下顆粒物含量平均為9.09%;垂直降塵中>20~50和>50~100μm顆粒物含量分別為40.12%和30.02%,10μm以下顆粒物含量平均為4.91%。

(3)渾善達克沙地多倫生態站沙塵中全量化學元素含量(SiO2除外)平均比生物結皮層和風沙土全量化學元素含量分別高0.63~2.42和0.21~6.95倍,特別是Fe2O3含量為151.43g/kg,比國內其他地區沙塵中鐵含量高近1倍。

更多推薦論文

論文|轉基因大豆及其安全性評價研究進展

論文|不同預處理對猴頭菇菌渣及水稻秸稈水解性能的影響

論文|14種植物的韌皮·木材·竹材和秸稈纖維製取與顯微結構比較

論文|基於無人機DSM的小麥倒伏信息提取

論文|高通量技術在微生物培養中的應用進展及分子測序對比分析

論文|銅尾礦復墾地的生態恢復程度與土壤動物指示作用研究

論文|3種鶇科鳥類的性別鑑定研究

論文|紫外誘變結合鏈黴素抗性選育小諾黴素高產菌株

論文|纖維素分解菌的篩選與鑑定

論文|芋雜交與種苗繁育研究

♔採編:小白 ♔排版:小同

相關焦點

  • 論文|Num1和Pil1超表達菌株構建及互作關係探究
    質膜是否也在Num1簇的形成中起作用,為了研究這一問題,從實驗室之前通過Num1的Pull-Down試驗鑑定出的蛋白中,篩選出定位在細胞膜的蛋白Pil1進一步研究。目的驗證Pil1和Num1之間的互作,構建過表達Pil1和Num1的菌株,通過免疫共沉澱試驗檢測Pil1和Num1的相互作用,旨在為研究Eisosome是否在Num1簇的形成中起作用奠定基礎。
  • 論文|土壤酶及其生態指示作用研究進展
    筆者對土壤酶的來源、在土壤中的存在狀態及功能、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徵及時空動態變化、土壤酶的生態指示作用等方面進行論述,旨在為更好地利用土壤酶來認識土壤生態系統變化從而及時採取適當的管理措施提供理論支持。
  • 論文|單葉刺槐半同胞子代蟲害指數及其與葉色參數的相關性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苗圃場;3.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簡介:徐立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園林植物遺傳育種。*通信作者,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園林植物栽培和育種方面研究。單葉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f. unifolia)是刺槐的變種,主要特徵是複葉僅有一個或幾個小葉片,小葉面積明顯大於普通刺槐。
  • 我國北方沙塵天氣已造成多地PM10重汙染
    張碧輝表示,此次沙塵天氣是2021年首次沙塵天氣過程,也是自2002年以來出現時間最早的一次沙塵天氣過程,呈現出強度高、影響範圍大的特徵,沙塵途經之處空氣品質迅速轉差,首要汙染物為PM10,沙塵天氣將在13日、14日繼續發展,15日開始逐步緩解。  多個城市受沙塵影響出現空氣品質指數「爆表」。
  • 論文|3種鶇科鳥類的性別鑑定研究
    作者:王東權1,劉 麗1,安博洋1,李波1,2,3*單位:1.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地學院;2.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檢測中心;3.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簡介:王東權,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保護遺傳學。
  • JGR-Atmospheres: 中國典型燃煤城市的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的粒徑分布特徵
    Research-Atmospheres上發表了題為「Size-resolve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hromophores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from a typical coal-burning city in China」的研究論文,報導了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的粒徑分布特徵。
  • 《自然》論文:大氣顆粒物汙染的有害成分來源確定
    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的一項歐洲空氣品質分析顯示,降低顆粒物濃度的緩解策略不一定能降低這類汙染物的氧化潛勢(oxidative potential),而這種氧化潛勢被認為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 《自然》論文:大氣顆粒物汙染的有害成分來源確定
    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的一項歐洲空氣品質分析顯示,降低顆粒物濃度的緩解策略不一定能降低這類汙染物的氧化潛勢(oxidative potential),而這種氧化潛勢被認為會對健康造成危害。這項環境研究的成果論文稱,歐洲的顆粒物質量來源和氧化潛勢的來源並不相同。
  • 電鏡方法及其對顆粒物特徵及源解析的應用論壇在西安召開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美國RJ Lee集團、美國沙漠研究所和國際空氣與廢棄物管理學會中國學會共同組織的「電鏡方法及其對顆粒物特徵及源解析的應用論壇」(Symposium on Microscopic Applications to Ultrafine Particle/PM2.5/PM10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於7月18日在陝西省西安市召開
  • 我國北方沙塵天氣已造成多地PM10重汙染 汙染過程將於15日開始逐步...
    張碧輝主任表示,此次沙塵天氣是2021年首次沙塵天氣過程,也是自2002年以來出現時間最早的一次沙塵天氣過程,呈現出強度高、影響範圍大的特徵,沙塵途經之處空氣品質迅速轉差,首要汙染物為PM10,沙塵天氣在13日、14日繼續發展,15日開始逐步緩解。多個城市受沙塵影響出現空氣品質指數「爆表」。
  • 北方迎來嚴重沙塵天氣 如何產生?如何防護?
    據中央氣象臺介紹,此次沙塵源自蒙古國,覆蓋範圍涉及內蒙古、山西、河北、吉林,以及北京、天津等地,影響面積約150萬平方公裡。中央氣象臺介紹,此次沙塵天氣強度大,造成多地空氣品質爆表。PM10是可吸入顆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一般名稱上講可吸入顆粒物指的是PM10,就是說這個空氣中顆粒物的直徑從空氣動力學來講直徑大小是十個微米,是能夠吸入呼吸道的,從上呼吸道,通過聲門能夠到下呼吸道,所以它叫可吸入顆粒物PM10。此次沙塵是何原因導致?
  • 蘭州大學研究團隊獨立提出並實現沙塵暴電結構反演重構,為揭開沙塵暴內部結構神秘面紗提供有效先導性途徑
    風沙運動是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一項重大自然災害,而沙塵暴是其最為嚴重的災害現象,其主要特徵為在小時量級的時間尺度內高濃度的沙塵物質輸運所導致的環境破壞力度大、影響範圍廣。為了認知沙塵暴的發生發展過程並給出沙塵暴物質輸運的有效評估,大量研究人員投入到了對沙塵暴的觀測研究中,以期了解沙塵暴的內部結構特徵。然而,在能見度不足百米的強沙塵暴情形下,目前所有的觀測手段均不能穿透沙塵暴的厚度,進而嚴重製約著對沙塵暴內部結構的有效認知。由於沙塵暴中的大量沙塵與大氣湍流的相互作用,其力學過程的理論描述一直缺乏。這正如《Annu. Rev.
  • 三千裡旋轉沙塵帶逼近北方,太空可見!權威專家發出警告
    而在衛星雲圖上也可以看到,這個氣旋狀雲系內的不少雲層呈現出詭異的土黃色,這是這個氣旋狀雲系正在多地掀起沙塵的特徵,沙塵將雲層染成了怪異的顏色。 從衛星雲圖「沙塵模式」上看,今天上午我國北方已經形成了一道特別壯觀的沙塵帶(粉色),從西北內陸掃過我國華北多地最終一直延伸到外蒙古
  • 復旦研究表明小於0.5微米大氣顆粒物危害更大
    中國網11月4日訊(記者王龍龍 閆景臻)日前,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等發布研究論文,稱粒徑小於0.5微米的大氣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危害更大。該論文發布在公共衛生領域權威期刊《環境與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上海交大最新研究成果:針葉樹種葉片具有更強滯塵能力
    用城市森林和植被來削減大氣顆粒物汙染,已經成為城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重要課題。上海在「2012-2017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中也明確計劃新增4600公頃城市森林。  據介紹,植物的葉片是淨化大氣顆粒物的主要器官,植物的滯塵量可以用單位面積植物葉片上PM2.5的幹沉降通量,幹沉降條件下植物葉片吸滯PM2.5的速率大小直接決定了植物對PM2.5的淨化能力的高低。
  • 上品2017紅點獎-「天圻」 智能生態站
    上品設計案例「天圻」 智能生態站生態環境監測及服務獲取10項氣象數空氣動力學 + 高精度風向風速傳感器空氣動力學特徵地釘獨創的膨脹螺絲加螺旋系統,安裝無需特殊工具。草原、森林火情監測草原、森林火災的預警須綜合考慮目標地乾旱情況、氣象變化狀況,根據實測數據進行火情預警。
  • 今年最嚴重沙塵天來襲北京PM10局地破3000
    昨日,北京地區持續6級嚴重汙染級別,局地PM2.5小時濃度甚至超過3000。  影響面積約150萬平方公裡  3月26日至28日,北方地區出現今年以來第四次沙塵天氣。據中央氣象臺介紹,此次沙塵天氣覆蓋範圍廣,目前足跡已遍布新疆南疆、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影響面積約150萬平方公裡。
  • ...三維螢光光譜法(EEM)鑑定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物質的種類和來源...
    ,利用三維螢光光譜(EEM)研究,對大氣顆粒物化學結構和來源進行了分析。,從整體輪廓分析,確實發現實際樣品具有相似的EEM光譜外貌特徵。這個結果也是當前研究者們擔心的事情:到底EEM方法是否可以區分不同來源和組成的大氣顆粒物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