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4 14: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點擊標題下「河北生態環境發布」可快速關注
1月10日以來,我國北方地區出現大範圍、高強度沙塵天氣。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及時組織專家分析,邀請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張碧輝主任對此次汙染的成因和發展趨勢進行解讀。
張碧輝主任表示,此次沙塵天氣是2021年首次沙塵天氣過程,也是自2002年以來出現時間最早的一次沙塵天氣過程,呈現出強度高、影響範圍大的特徵,沙塵途經之處空氣品質迅速轉差,首要汙染物為PM10,沙塵天氣在13日、14日繼續發展,15日開始逐步緩解。
多個城市受沙塵影響出現空氣品質指數「爆表」。1月10日中午前後起,受多股冷空氣及其帶來的大風影響,我國內蒙古西部、甘肅河西、寧夏等地出現沙塵天氣。在較強西北氣流作用下,攜帶高濃度沙塵的氣團向東南方向移動,先後影響到陝西、山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長三角地區北部。截至1月13日21時,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40個城市PM10日均濃度達中度及以上汙染水平,蒙甘陝寧交界地區7個城市空氣品質指數日均值「爆表」,PM10小時濃度在12日晚間至13日早晨一度超過2000微克/立方米;以榆林為例,汙染峰值時段顆粒物鈣離子等沙塵示蹤組分濃度較沙塵天氣之前升高20多倍。13日下午至夜間,太行山沿線城市普遍出現短時PM10重度或嚴重汙染;北京市PM10濃度從12時的104微克/立方米快速上升至17時的353微克/立方米,達短時重度汙染水平。
1月13日21時全國PM10小時濃度分布
(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1月10日至13日全國沙塵天氣實況
(來源:中央氣象臺)
冷空氣頻繁、沙源地乾燥是主要原因。根據中央氣象臺統計數據,這是2021年首次沙塵天氣過程,也是自2002年以來出現時間最早的一次沙塵天氣過程。往年波及全國多個省份的大範圍沙塵天氣過程通常在1月下旬或2月才會出現,而今年沙塵天氣在1月中旬就已開始,比往年提前約半個月。冷空氣頻繁是形成此次大範圍沙塵天氣的主要原因。內蒙古中西部等沙源地降雪稀少,無積雪覆蓋,地表裸露,所以冷空氣來襲易誘發沙塵天氣;此外,在冷空氣大風傳輸作用下,沙塵隨引導氣流東移南下,河南、河北、山東等地也受到影響。
14日我國北方地區繼續受沙塵影響。氣象條件分析顯示,14日,受冷空氣大風影響,我國北方地區還會受到沙塵天氣影響,內蒙古中西部、甘肅中北部、寧夏、陝西北部、山西等多地揚沙或浮塵,空氣品質以重度汙染為主。受沙塵傳輸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北部等地有浮塵天氣,空氣品質以輕至中度汙染為主,河北西部沿山、河南北部部分城市有重度汙染。其中,北京市14日仍受沙塵汙染滯留及傳輸影響,同時擴散條件有一定轉差,預計PM10達到中重度汙染,PM2.5達到輕中度汙染;15日,受冷空氣影響,汙染過程結束。
15日開始沙塵汙染過程逐步緩解。15至16日,西北地區沙源地風力減弱,冷空氣主體自北向南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大氣擴散條件轉好,此次沙塵天氣過程影響逐步趨於結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品質轉為優良。但15日當天,西北及華北部分地區仍會受浮塵天氣影響。
來源:生態環境部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王東峰: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堅決切斷疫情傳播各種途徑王東峰:堅定不移全面有效防控疫情 堅決切斷疫情傳播擴散途徑河北加強醫療廢物汙水監管 堅決築牢疫情防控環境安全防線原標題:《我國北方沙塵天氣已造成多地PM10重汙染 汙染過程將於15日開始逐步緩解》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