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大氣汙染嗎?大氣汙染是指大氣中一些物質的含量達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
大氣汙染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災、火山爆發等)和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生活燃煤、汽車尾氣等)兩種。其中以人為因素造成的汙染為主要因素,尤其是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所造成的大氣汙染。典型大氣汙染類型有三種:一是還原型(倫敦型),主要汙染物為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和顆粒物;二是氧化型(洛杉磯型),汙染物主要來源於汽車尾氣、燃油鍋爐和石化工業;三是酸沉降,酸沉降是大氣中的酸性物質以降水的形式或者在氣流作用下遷移到地面的過程。我們常見大氣汙染物有氣溶膠狀態汙染物和氣體狀態汙染物兩種。氣溶膠狀態汙染物是指固體粒子、液體粒子或它們在氣體介質中的懸浮體,其直徑約為從0.002-100微米大小的液滴或固態粒子;氣體狀態汙染物是指在常態、常壓下以分子狀態存在的汙染物,主要有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和碳氫化合物等。在人類活動中,大氣汙染來源主要有四種:一是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的燃燒排放;二是工業生產過程中汙染物的排放;三是汽車、船舶、飛機等交通工具在運輸過程中的排放;四是施用農藥、秸稈焚燒等農業活動中汙染物的排放。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健全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環境評價指標,加快推進我國大氣汙染治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我國在2016年1月1日開始實施《環境空氣品質標準》 (GB3095-2012),標準規定了環境空氣功能區分類、標準分級、汙染物項目、平均時間及濃度限值、監測方法、數據統計的有效性規定及實施與監督等內容。《標準》將環境空氣功能區分為二類:一類區為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適用一級濃度限值;二類區為居住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工業區和農村地區,適用二級濃度限值。來源 貴州省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編輯 王浩審校 羅瑋籤發 沈麗瓊 石雲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