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

2020-12-01 創新內蒙古

01.幹潔大氣的組成

大氣是由混合氣體、水汽和雜質組成的。幹潔大氣主要由78%的氮氣、21%的氧氣、0.93%的稀有氣體、0.04%的二氧化碳以及0.03%的其他物質組成。

02.什麼是大氣汙染

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比如煤炭等能源燃燒、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築施工、秸稈露天焚燒、燃放煙花爆竹等過程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煙塵、粉塵等大氣汙染物進入大氣環境中。當這些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汙染。

03.大氣環境具有自淨能力

大氣環境本身具有自淨能力,可以使大氣汙染物稀釋和清除。大氣環境的自淨能力受溫度層結、風向、風速、溼度、地表性質等影響。

逆溫現象發生時,空氣的垂直交換受到阻礙,汙染物只能在逆溫層以下的大氣環境中稀釋混合,逆溫層越低汙染物稀釋混合空間越小,空氣汙染越嚴重。

04.大氣汙染的形成

伴隨風速變小,汙染物水平輸送變慢,加上不利地形山前阻擋等因素,汙染物不能及時擴散,汙染愈發嚴重。

當不利氣象條件發生時,如果人為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一如既往地排放汙染物到大氣環境中,汙染便會持續累積加重並蔓延,汙染連綿成片,汙染氣團隨風流動,形成大範圍的區域性空氣重汙染。

05.我國大氣汙染的防治

我國通過立法、制定系列標準和規劃防治大氣汙染,目的是改善環境空氣品質,保護公眾健康。

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散亂汙」企業整治,工業企業達標排放;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燃煤小鍋爐的淘汰改造,著力發展清潔能源。

優化運輸結構,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的專項整治;優化用地結構,綜合治理城市揚塵。

加強督查巡查,嚴格依法監督管理。

06.防治大氣汙染,我們能做什麼?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關注空氣品質、大氣汙染防治人人有責。

倡導綠色出行、減少汙染物排放。

提倡簡約生活、養成節電習慣。

舉報汙染行為,共建美麗中國。

讓我們攜起手,去了解、去支持、去參與大氣汙染防治,美好的藍天,需要你我的努力。

(來源: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

相關焦點

  • 環保科普 | 大氣汙染分幾種,成因是什麼?
    環保科普 | 大氣汙染分幾種,成因是什麼?大氣複合汙染的形成過程是怎樣的呢?大氣中一次汙染物和二次汙染物的結合,導致臭氧汙染和顆粒物汙染的生成。整體來說,以上各種汙染相互疊加,均相反應和多相反應相耦合。局地與區域大氣汙染相互作用的現象,即為大氣複合汙染。
  • 科普動畫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科普動畫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02.什麼是大氣汙染>當不利氣象條件發生時,如果人為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一如既往地排放汙染物到大氣環境中,汙染便會持續累積加重並蔓延,汙染連綿成片,汙染氣團隨風流動,形成大範圍的區域性空氣重汙染。
  • 環保科普 | 多個城市遭遇重汙染,大氣重汙染成因與來源是什麼?
    環保科普 | 多個城市遭遇重汙染,大氣重汙染成因與來源是什麼?,為積極應對重汙染,河南十市(區)陸續啟動紅色預警;陝西關中8市(區)維持重汙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12月24日19時全國PM2.5濃度現狀,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那大氣重汙染的成因是什麼?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02.什麼是大氣汙染>當不利氣象條件發生時,如果人為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一如既往地排放汙染物到大氣環境中,汙染便會持續累積加重並蔓延,汙染連綿成片,汙染氣團隨風流動,形成大範圍的區域性空氣重汙染。
  • 「氣象科普」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科普動畫:大氣汙染與控制) 01.幹潔大氣的組成大氣是由混合氣體、水汽和雜質組成的。02.什麼是大氣汙染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比如煤炭等能源燃燒、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築施工、秸稈露天焚燒、燃放煙花爆竹等過程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 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驗收 秋冬季大氣重汙染物理過程機理...
    中國氣象報訊8月26日,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召開2020年第五次主任辦公會議,在會上通報了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課題驗收結果。大氣攻關項目共有28個課題參加驗收評審,根據項目驗收實施細則,確定綜合排名前八的課題為優秀,其中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的「秋冬季大氣重汙染的物理過程機理研究」被評為優秀。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由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負責組織實施。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呢?
    轉自丨中國氣象科普
  • 「環保科普」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
    02.什麼是大氣汙染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比如煤炭等能源燃燒、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築施工、秸稈露天焚燒、燃放煙花爆竹等過程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煙塵、粉塵等大氣汙染物進入大氣環境中。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
    02.什麼是大氣汙染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比如煤炭等能源燃燒、工業生產當這些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汙染。
  •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秋冬季大氣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生態環境部解答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秋冬季大氣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主要來源有哪些?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9月11日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領域首席科學家柴發合介紹科技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有媒體問:通過攻關項目的研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秋冬季大氣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主要來源有哪些?
  • 為什麼了解大氣汙染成因,需要懂得一點氣象知識?
    記者注意到,在微博評論中,有許多人仍然對空氣汙染的成因依然一知半解,不少人仍然將「出現空氣汙染」和「汙染排放增加」或者「空氣治理力度不夠」直接劃等號。但其實,這並不全面,也不科學。近日,記者就大氣汙染和環境容量的問題採訪了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雷宇研究員。
  • 李幹傑:大氣重汙染成因及來源主要是三大方面
    請問,旨在解決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的總理基金項目搞清楚汙染來源了嗎?現在基金項目的進展怎麼樣了?謝謝。  李幹傑:謝謝您的提問。剛才在上場之前,我還說這個問題一定會問到,因為大家對藍天保衛戰非常關心,對大氣重汙染的成因非常關心,當然也對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的進展情況非常關心。
  • 【科普動畫】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大氣環境本身具有自淨能力,可以使大氣汙染物稀釋和清除。當不利氣象條件發生時,如果人為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一如既往地排放汙染物到大氣環境中,汙染便會持續累積加重並蔓延,汙染連綿成片,汙染氣團隨風流動,形成大範圍的區域性空氣重汙染。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02.什麼是大氣汙染當這些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汙染。,汙染便會持續累積加重並蔓延,汙染連綿成片,汙染氣團隨風流動,形成大範圍的區域性空氣重汙染。
  • 科普動畫|大氣汙染有啥表現?
    20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經歷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與工業化發展,但大氣汙染也隨之而來。在各國發展的不同時期,出現的大氣汙染及表現也有所不同。直到上世紀70年代,倫敦市內改用煤氣和電力,並把火電站遷出城外,使城市大氣汙染程度降低了80%,才逐漸摘掉了「霧都」的帽子。
  • 科普動畫 | 大氣汙染有啥表現?
    20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經歷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與工業化發展,但大氣汙染也隨之而來在各國發展的不同時期,出現的大氣汙染及表現也有所不同。直到上世紀70年代,倫敦市內改用煤氣和電力,並把火電站遷出城外,使城市大氣汙染程度降低了80%,才逐漸摘掉了「霧都」的帽子。
  • 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及趨勢分析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中國日報1月19日電(記者 鄭金冉)1月17日-18日,環境保護部在北京召開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及趨勢分析學術研討會。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防治聯合研究顧問組5名院士和總體專家組25名專家,以及全國各地大氣領域各研究方向的專家代表受邀參加研討會,交流大氣汙染防治研究成果,凝聚科學和管理共識,為完成《大氣十條》及「十三五」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強化科學支撐。經過兩天的深入研討,專家代表對大氣汙染的成因與控制途徑達成如下共識。
  • 生態環境部:大氣重汙染成因已有基本說法 將適時發布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表示,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預計今年底全部結束,大氣重汙染成因已有基本說法,將適時向社會發布。李幹傑透露,大氣重汙染成因及來源主要分汙染排放、氣象條件、區域傳輸三方面。研究明確,汙染排放為主因。其中,工業、燃煤、機動車、揚塵四大來源佔比超90%。PM2.5組分中,硝酸鹽、硫酸鹽、銨鹽、有機物佔比超70%。
  • 天津大氣汙染主要成因查明 跟蹤研究工作組提出治汙建議
    北極星大氣網訊: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其中大氣汙染問題,成為不少地區的「心肺之患」。2017年9月,「1+X」模式的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成立,並向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2+26」城市派駐了跟蹤研究工作組,針對各地大氣汙染成因和治汙措施效果開展駐點研究。
  • 專家:已基本弄清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成因
    新京報快訊 據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消息,2017年4月以來,我國開展了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匯集國內2000多名環境科學、大氣科學、氣象科學以及行業治理等方面的優秀科學家和一線科研工作者,建成了天地空綜合立體觀測網,通過外場觀測、實驗室分析和數值模擬等綜合研究手段,集中開展聯合攻關,目前已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的成因,實現了對重汙染過程的精細化定量化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