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18年,國際消除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網絡(InternationalPOPs Elimination Network, IPEN)製作和發布了OceanPollutants Guide Toxic Threats to Human Health and Marine Life. 2019年3月,無毒先鋒完成了該報告的翻譯,中文名為《海洋汙染物指南—人類健康和海洋生物面臨的毒害威脅》(文末點擊「閱讀原文」可下載報告中文版)。
對於海洋、海洋生物,以及那些依靠海洋來獲取生存所需的食物並創造出海洋文化的人們而言,海洋汙染物正在影響他們的健康。
人類有意或無意釋放的日漸增加的化學混合物,以及隨波逐流的廢棄物特別是塑料廢棄物,正不斷進入江河湖泊和海洋環境。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海洋中的無氧「死區」面積已經翻了兩番,這是氣候變化、汙染和水溫升高的直接結果。死區目前的面積與歐盟相當。低氧沿海區域是營養物(氮和磷)、有機物和汙水徑流的直接結果,其面積是以前的十倍。沿海生態系統在很短的時間內由於人類活動而發生了巨變,生態影響巨大。
圖源:IPEN
海洋汙染物包括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內分泌幹擾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汞和重金屬化合物、農藥、藥物、石油、塑料廢棄物和相關化學品(如雙酚A(BPA)和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個人護理用品以及其它工農業排放物等。
全世界每年約有多達200億噸的廢棄物最終進入海洋,並且通常沒有經過任何初步處理。鑑於2050年的世界人口或將達到97億,目前的資源消耗水平和廢棄物及汙染物產生速度顯然無法持續。即使是回收活動也可能會在無意中導致汙染物的再次循環。
所有海洋環境,從海岸線到公海,從海面到海底、深海沉積物甚至北極海冰,目前均已發現了塑料汙染。磷蝦、魚類、軟體動物、海鳥、海龜和海洋哺乳動物等各種海洋生物體內也發現了微塑料。
暴露於化學汙染物的海洋生物在細胞、有機體、種群和群落等諸多層面受到影響。人類也因為接觸那些被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和持久性生物累積性有毒物質等化學物質,以及汞和微塑料汙染的海產品而受到影響。
圖源:IPEN
應對海洋汙染需要對我們的生活和消費方式做深刻的改變。這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問題,無法通過往常的手段並依賴現有的管理實踐和政策得到解決。目前的監管制度是分散的,並未涉及真正循環經濟框架內的資源開採、產品設計、製造、利用和循環再利用。急需的變革需要政治意願和領導力。
我們都是大海的子民,受到海洋汙染的負面影響。所有地表生物均依賴於海洋的健康狀況。但海洋的健康和有損其健康的汙染物最終影響了我們所有人。
【視頻推介】除了譯製本報告,無毒先鋒還製作了《海洋汙染,讓你看見》電子影像展,讓你直觀地感受海洋汙染如塑料、重金屬、農藥和內分泌幹擾物等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影響。全身附滿藤壺的海龜、剛產下蛋就死亡的暴雪鸌、白化的珊瑚、脊柱彎曲的斑馬魚、雌雄同體的軍曹魚,總有一張能戳中你的淚點……
點擊即可觀看電子影像展
【報告下載】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或複製以下連結進行下載:
http://www.toxicsfree.org.cn/images/file/20190321160139123912.pdf
感謝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阿拉善SEE基金會)提供資金支持。本文內容及意見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與阿拉善SEE基金會的立場或政策無關。
點擊閱讀原文可下載IPEN海洋汙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