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可能滅絕大量海洋生物

2020-12-04 中國網

中新網6月22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極有可能滅絕全球大量海洋生物,形成千萬年來最大的一次破壞。

海洋生態惡化的程度,比幾年前的預測還要嚴重,引起專家的深切關注與擔憂。

一群世界頂尖海洋專家在一份綜合報告中發出警告,他們指出,珊瑚礁瀕臨死亡、物種侵略危及生物多樣化、有毒海藻滋生及大魚種大量減少等情況正在加速。

27名頂尖專家今年4月在牛津開會,綜合各方對全球海洋生態問題的評估,集結成報告。報告指出,導致海洋環境惡化的三個因素,都是人類活動直接產生的後果,分別是全球暖化、酸化和缺氧現象。

過去,科學家只是對影響氣候與環境的因素做單獨研究,他們是直到最近才開始把這些因素聯繫起來,研究其連鎖反應。

領導全球海洋狀況研究會(IPSO)並參與撰寫報告的牛津教授羅傑斯說:「情況令人感到吃驚。我們正在探討這些由人類所導致的、會對我們的生命產生影響的後果。」

他也說:「我們低估了整體的風險,整個海洋生態受破壞的程度遠超預期,速度也快得多。」

當前的海洋問題,比起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07年報告中所列的最壞情況預測還要糟。

由於大量的碳進入地球的氣候系統,連鎖反應導致海洋的酸化加速。

海洋有如一個巨大的海綿,吸收超過四分一由人類排放入大氣層的二氧化碳。但當海綿過於飽和,就會擾亂生態系統的平衡,影響海洋生物的生存,進而對人類產生影響。

報告說,現在碳被吸收的速度,已比5500萬年前上一次全球海洋生物大滅絕的時期快很多。在這個被稱為「古新世-始新世全球增溫」(PETM)的時期,地球的氣溫突然暖化,溫度飆升了4至10攝氏度,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也增加了兩倍,導致一半的深海生物被滅絕。有些科學家擔心,下一次的氣候變化,破壞性會更大。

相關焦點

  • 報告稱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火滅大量海洋生物
    當前的海洋問題,比起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07年報告中所列的最壞情況預測還要糟。  由於大量的碳進入地球的氣候系統,連鎖反應導致海洋的酸化加速。  海洋有如一個巨大的海綿,吸收超過四分一由人類排放入大氣層的二氧化碳。但當海綿過於飽和,就會擾亂生態系統的平衡,影響海洋生物的生存,進而對人類產生影響。  報告說,現在碳被吸收的速度,已比5500萬年前上一次全球海洋生物大滅絕的時期快很多。
  • ...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極有可能滅絕全球大量海洋生物,形成千萬年...
    中新網6月2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極有可能滅絕全球大量海洋生物,形成千萬年來最大的一次破壞。  海洋生態惡化的程度,比幾年前的預測還要嚴重,引起專家的深切關注與擔憂。  一群世界頂尖海洋專家在一份綜合報告中發出警告,他們指出,珊瑚礁瀕臨死亡、物種侵略危及生物多樣化、有毒海藻滋生及大魚種大量減少等情況正在加速。  27名頂尖專家今年4月在牛津開會,綜合各方對全球海洋生態問題的評估,集結成報告。報告指出,導致海洋環境惡化的三個因素,都是人類活動直接產生的後果,分別是全球暖化、酸化和缺氧現象。
  • 沿海低氧區擴大 海洋生物恐遭新一輪全球性滅絕
    在已知區域性和全球性滅絕的海洋魚類中,超過60%緣於過度捕撈。  多名科學家參與撰寫的一份報告顯示,汙染和全球氣候變暖加劇正把海洋生物推向大規模滅絕的邊緣。  報告說,海洋健康惡化程度和速度較預期更為糟糕,珊瑚礁死亡、外來生物入侵威脅海洋生物多樣性、沿海低氧「死亡區」擴大等現象加速出現。  「我們當前面臨在一代人時間內失去海洋生物物種和整個海洋生態體系(的殘酷現實)。」
  • 研究稱全球暖化若持續 野生咖啡豆未來將滅絕
    研究稱全球暖化若持續 野生咖啡豆未來將滅絕 原標題: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4日報導,澳洲氣候研究所在最新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若全球暖化以目前的軌跡延續,野生咖啡豆可能在2080年滅絕。
  • 全球氣候暖化與生態改變 英國特種蝴蝶或瀕滅絕
    全球氣候暖化與生態改變 英國特種蝴蝶或瀕滅絕 2015-08-12 10:19:452050年就會集體滅絕。  《自然氣候變化》雜誌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如果溫室氣體不受控制地繼續排放,英國一些品種的蝴蝶活過本世紀中葉的概率「近乎零」。  這項研究發現的意義不僅在於蝴蝶是美麗的生物和地球自然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因為蝴蝶是「煤礦中的金絲雀」。金絲雀對瓦斯非常敏感,些許瓦斯就會讓金絲雀焦躁啼叫,所以礦工會在礦坑中飼養金絲雀,作為礦坑瓦斯濃度是否過高及是否須要逃命的判斷工具。
  • 最新報告稱,美國海域塑料垃圾,致死了1500多種瀕危海洋哺乳動物
    自2009年以來,其中近1800隻動物(包括大量海龜)已經因塑料垃圾死亡——一份新報告稱,真實數字可能更讓人震撼。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組織大洋洲(Oceana)11月19日發布了一份報告,首次詳細說明了塑料垃圾對美國海洋哺乳動物和海龜的影響數據——在研究的1,792
  • 氣候變化對海洋和冰凍圈有何影響?IPCC特別報告重點評估
    IPCC稱,這份報告傳達了海洋科學家和非政府組織多年來一直在說的話:在過度捕撈、汙染、氣候惡化的壓力衝擊下,海洋開始崩潰。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的Lisa Speer認為,「海洋正在失去自我維持的能力。當務之急是必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大面積地保護海洋。
  • 巴西氣候觀察組織:烤肉是地球暖化殺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餘鵬飛】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11月4日報導,巴西氣候觀察組織今天在裡約熱內盧發表「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預估系統」數據指出,巴西民眾酷愛的烤肉,正成為氣候暖化的殺手。數據顯示,從飼養牲畜到成為餐桌上的美食佳餚,「肉類」製成過程排放大量造成地球暖化的氣體,所以氣候觀察組織建議減少牛肉的消費量和提高生產效率。巴西環保署氣候農牧部門督導皮亞託指出,農牧業造成的衝擊佔巴西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的69%,包括牲口消化、施肥、運輸和伐林等程序產生的汙染物質;巴西牲口數目約達2億,數量在全球數一數二,幾乎和巴西人口相當,致使問題惡化。
  • 氣候變暖或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產生重大影響
    如果溫室氣體排放情況在2040年左右趨於穩定,那麼由此帶來的溫和的氣候變暖可能在本世紀末到來時造成大片海洋區域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發生重大重組。
  • 海洋被汙染後退化 早就滅絕遠古鯰魚重新出現(圖)
    原標題:海洋被汙染後退化 早就滅絕遠古鯰魚重新出現(圖) 目前,海洋生態體系不再像以往那◇不斷進化,而是出現退化跡象。作為人類摧毀海洋的後果,海洋會重回被海藻、原始厭氧生◇和小型魚類佔據的原始狀態。
  • 全球海洋暖化加速 海水升溫威脅海洋生態系統
    中新網1月12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科學家警告,全球海洋暖化的速度比先前所想的快上許多,顯示氣候暖化狀況真的很糟糕,因為多出來的熱能幾乎全由海水吸收。發表在《科學》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目前海洋升溫的速度比聯合國委員會5年前估計的至少快上了40%。研究同時指出,海洋溫度已經連續數年刷新紀錄。資料圖片:全球海洋暖化加速,海水升溫威脅海洋生態系統。
  • 聚焦海洋:10種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
    在陸地上,猩猩,黑犀牛,阿穆爾豹和大熊貓等動物是世界上最嚴重瀕危物種之一。同樣,包括海洋哺乳動物,海龜和鮭科魚在內的許多海洋物種也處於滅絕的邊緣,因為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成為其存在的主要威脅。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數百種海洋物種世界各地都屬於瀕危和極度瀕危物種。自然保護聯盟定期確定物種的狀況,考慮到它們滅絕的可能性,從最不關心滅絕。其中一些主要瀕臨滅絕和可識別的海洋物種在這裡被命名。
  • 地球暖化加劇 科學家:可愛小丑魚恐在海洋中消失
    中新網11月29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電影《海底總動員》中可愛的小丑魚,恐將在海洋中消失。歐洲科學家指出,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海洋生態影響,對棲息地相當挑剔的小丑魚,恐因為環境變化適應能力不足而滅絕。資料圖:小丑魚。
  • 全球海洋酸化加劇氣候變暖中美兩大國責任重大
    全球海洋酸化加劇氣候變暖 聯合國稱中美責任重大  綜合國外媒體報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近日發布了第四份全球氣候評估報告,首次在報告中指出全球海洋酸化對全球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影響,呼籲世界各國重視氣候變化並採取行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在抗擊全球變暖的過程中,中國和美國應發揮建設性作用。
  • 什麼是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這裡提出一見需要注意的事情,全球暖化是溫室效應所帶來的後果,而非溫室效應的另一含義,溫室效應的含義是溫室氣體的排放超過一定的平衡值(即地球可正常"消化"的數量單位),而溫室效應的產生,其中一個惡果即是全球暖化.全球暖化導致冰川加速溶解,海平面上升,人類可居住地減少等負面反應.
  • 巴西專家稱烤肉是地球暖化殺手 建議減少消費
    參考消息網11月4日報導 臺媒稱,巴西氣候觀察組織3日在裡約熱內盧發表「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預估系統」數據指出,巴西民眾酷愛的烤肉,正成為氣候暖化的殺手。據臺灣「中央社」11月3日報導,數據顯示,從飼養牲畜到成為餐桌上的美食佳餚,「肉類」製成過程排放大量造成地球暖化的氣體,所以氣候觀察組織建議減少牛肉的消費量和提高生產效率。
  • 氣候變暖是一場全球騙局?第6次生物大滅絕已經開始
    末日鍾其實就是一種災難指標,它是綜合了全球核武擴張、氣候變遷、以及新科技威脅所做出的一種評估。但是想不到才剛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卻說,氣候暖化只是一場騙局而已,川普的激進言論引發了專家們的強烈不安。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感覺的到全球氣候近幾年變得相當異常,年均溫幾乎一年比一年還要熱,全球的氣象單位更是同一時間指出,2016年已經是氣象史上最熱的一年。
  • 溫水煮蛙丨全球暖化持續將致本世紀減少 17% 海洋生物
    該研究由多國海洋生物學家合作,以 6 個不同電腦模型分析人類碳排放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影響。團隊發現如繼續現在碳排放速度,到 2100 年全球海洋生物的生物質量將會下跌 17% ,數字更不包括捕魚造成的影響。除了海水水溫上升,全球暖化同樣會造成海水變酸與含氧量降低,也會危害海洋生物生長,不單影響物種多樣性,亦可能會增加各國搶奪海資源的衝突,與糧食供應不穩定情況,尤其全球人口仍不斷增長。
  • 報告全文發布|《海洋汙染物指南:人類健康和海洋生物面臨的毒害威脅》
    OceanPollutants Guide Toxic Threats to Human Health and Marine Life. 2019年3月,無毒先鋒完成了該報告的翻譯,中文名為《海洋汙染物指南—人類健康和海洋生物面臨的毒害威脅》(文末點擊「閱讀原文」可下載報告中文版)。
  • 海洋汙染已經如此嚴重,但是你知道嗎?
    海洋汙染作為十大環境問題之一,理應被大家正視!也許有人會說,我久居內地,一輩子也許也不會看見一次大海,它汙不汙染的又和我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保護海洋與所有人都息息相關!我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天道好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