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氣候觀察組織:烤肉是地球暖化殺手

2020-12-06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餘鵬飛】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11月4日報導,巴西氣候觀察組織今天在裡約熱內盧發表「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預估系統」數據指出,巴西民眾酷愛的烤肉,正成為氣候暖化的殺手。

數據顯示,從飼養牲畜到成為餐桌上的美食佳餚,「肉類」製成過程排放大量造成地球暖化的氣體,所以氣候觀察組織建議減少牛肉的消費量和提高生產效率。

巴西環保署氣候農牧部門督導皮亞託指出,農牧業造成的衝擊佔巴西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的69%,包括牲口消化、施肥、運輸和伐林等程序產生的汙染物質;巴西牲口數目約達2億,數量在全球數一數二,幾乎和巴西人口相當,致使問題惡化。

亞馬遜機構代表馬丁斯指出,牧業和伐林之間的關係密切,因為牧業具有非常快速的經濟流動性,加上開採木材嚴重破壞森林生態系統,伐林範圍最後往往變成牧草地。

環境專家指出,巴西農牧業還有很大的空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如理性使用牧草地和減少肥料用量;而政府應釋出環境鼓勵津貼。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則是減少肉類消費。

皮亞託表示,每1塊牛排都會造成環境衝擊,「既然我們不需要每天吃魚和蝦,也沒有必要每天吃牛肉」。

氣候觀察組織執行長瑞特指出,地球暖化會造成熱浪來襲,如裡約熱內盧今夏氣溫達攝氏40度,但民眾感覺到的溫度卻像是50度,「氣候變遷對相當依賴農牧業的巴西是很大的風險,因為直接影響經濟和生活品質」。

巴西全國農業聯盟(CNA)質疑氣候觀察組織的數據,稱「溫室效應氣體預估系統」只呈現生產的「局部現象」。

聯盟永續發展督導費柳表示,巴西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佔全球排放量不到4%,「假如考慮到農牧業對減少巴西碳排放所做的努力,包括保護生物多樣化、碳存量和復原遭破壞範圍,就可以發現農牧業的衝擊沒有報告中描繪的那麼嚴重」。

相關焦點

  • 巴西專家稱烤肉是地球暖化殺手 建議減少消費
    參考消息網11月4日報導 臺媒稱,巴西氣候觀察組織3日在裡約熱內盧發表「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預估系統」數據指出,巴西民眾酷愛的烤肉,正成為氣候暖化的殺手。據臺灣「中央社」11月3日報導,數據顯示,從飼養牲畜到成為餐桌上的美食佳餚,「肉類」製成過程排放大量造成地球暖化的氣體,所以氣候觀察組織建議減少牛肉的消費量和提高生產效率。
  • 地球暖化:2100年巴西聖保羅氣溫或升高10攝氏度
    中新網12月30日電 據外媒報導,2016年1月至9月,巴西的氣溫平均較1960至1990年間記錄的高出攝氏0.88度。專家指出,至2100年,聖保羅的氣溫可能比目前高出攝氏10度。2015年巴西氣溫較19世紀高出攝氏1度,2016年則高出1.2度,加強專家對2100年氣溫預測的可能性,同時威脅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各國締結的巴黎協議。巴西氣象學專家海龍(Iago Hairon)指出,如果各國不履行巴黎協議,那麼2100年地球平均氣溫將升高6度,聖保羅則因熱島效應的緣故,平均氣溫將升高10度。
  • 全球暖化否定說
    全球暖化否定說(英語:global warming denial)或氣候變化否定論(英語:climate change denial)是指相關團體活動、個人行為,否定科學界公認存在的氣候變化現象。持此說的人士、集團或組織,大致包含有以下行為:否認人為導致氣候變化的現象、否認全球暖化乃因人類行所產生、默認有氣候變化現象的科學證據,但拒絕採取任何抑制全球暖化現象之措拖[1]。
  • 【與地球共生息】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現今地球就像是火宅,人類破壞生態環境,使得地球溫度升高
  • 全球暖化 臺灣發燒
    上海、北京、哈爾濱、瑞典、義大利等地也接二連三地破了最暖冬天的紀錄。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總署(NOAA)上個月公布的氣候報告書,今年冬天是自一八八○年有記載以來,地球最熱的冬天。 氣候變遷的反常現象,在臺灣也日益成為新聞焦點。
  • 外報:地球暖化加劇 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時日不多
    外報:地球暖化加劇 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時日不多 2017-07-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夏君   中新網7月20日電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即刻退出國際合作遏制氣候升溫的
  • 地球暖化, 跟你有什麼關係?
    氣候的改變是全世界所關注的一個大題目。科學界一個熱門的題目,就是地球暖化的問題。我們承認,雖然到目前,科學家對地球到底是在暖化還是在冷化,還沒有一個完全一致的看法。有些人還以為是一種周期性的現象。不過上面的圖片,卻是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這是北極洋在人類的記載歷史裡面,破天荒地第一次融化開了。那就是2009年的夏天。北極洋一直都是冰封的。基本上西伯利亞的北岸全部是冰封的。
  • 全球海洋暖化加速 海水升溫威脅海洋生態系統
    中新網1月12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科學家警告,全球海洋暖化的速度比先前所想的快上許多,顯示氣候暖化狀況真的很糟糕,因為多出來的熱能幾乎全由海水吸收。資料圖片:全球海洋暖化加速,海水升溫威脅海洋生態系統。美國環境研究組織伯克利地球組織(Berkeley Earth)的能源系統分析師、同時也是該研究報告作者的豪斯法勒說:「2018年是地球有史以來海溫最高的一年,但2017年是如此,2016年亦復是。」在地球暖化的過程裡,海洋一直扮演了關鍵的緩衝角色。
  • 地球暖化
    【地球暖化】人類是最大的受害人,因為...人類也是最大的破壞者,這不就是因果循環嗎?但是卻有個最可憐的受害者,就是【眾生】...除了人類以外...牛羊豬肉、雞鴨鵝肉、魚蝦海鮮、還有飛禽走獸...牠們很無辜,牠們因為人類的慾望、好吃、嚐鮮、好奇...所以他們成為受害者。我們都知道:地球上最大的【汙染】是牠們。
  • 《自然》:地球進入緊急狀態,再不遏阻暖化,人類文明恐將難存續
    全球暖化導致極地加速風冰,海平面上升,將引發災難(AP) 氣候危機具關連性例如北極暖化的速度是全球暖化的兩倍,而北極海冰融化使地球表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越少,等於吸收的熱量變多,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
  • 地球快速暖化!2020年異常高溫 成史上最熱一年
    歐洲聯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今天表示,2020年和2016年都是紀錄上氣溫最高的年分,證明地球持續快速暖化。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表示,2015年以來是紀錄上氣溫最高的6年,證明全球暖化是個持續且不斷惡化的趨勢。
  • 臺媒:地球暖化還很遠,臺灣在騙誰?
    本報電  臺灣《聯合報》近期刊文稱,一架軍機飛越加州上空,影星哈裡森福特正在執行重大任務,這不是什麼電影場景;他正在幫美國太空總署在5000英尺高空搜集空氣樣本,尋找全球氣候變遷的證據。面對地區變暖的真實危險,國際行動已是臺灣的借鏡。
  • 少吃肉能緩和地球暖化災變?
    包括中國北方沙塵暴、北極熊生存危機等,除了直接的人為因素外,都有地球暖化的因子。而地球暖化也是人類間接行為引起的結果。所以說到底,主因仍是人禍。不過,地球上的居民除了人類之外,還有猴子猩猩、獅子老虎、羊馬豬牛等等。既然人類可以禍害地球,那麼其他的人類兄弟說不準也是幫兇。果不其然,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終於把牛羊等反芻類動物揪了出來。這類動物,他們放屁放出來的竟是溫室氣體。
  • 什麼是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這裡提出一見需要注意的事情,全球暖化是溫室效應所帶來的後果,而非溫室效應的另一含義,溫室效應的含義是溫室氣體的排放超過一定的平衡值(即地球可正常"消化"的數量單位),而溫室效應的產生,其中一個惡果即是全球暖化.全球暖化導致冰川加速溶解,海平面上升,人類可居住地減少等負面反應.
  • 報告稱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可能滅絕大量海洋生物
    中新網6月22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極有可能滅絕全球大量海洋生物,形成千萬年來最大的一次破壞。海洋生態惡化的程度,比幾年前的預測還要嚴重,引起專家的深切關注與擔憂。一群世界頂尖海洋專家在一份綜合報告中發出警告,他們指出,珊瑚礁瀕臨死亡、物種侵略危及生物多樣化、有毒海藻滋生及大魚種大量減少等情況正在加速。
  • 地球暖化的危害
    地球的溫度升高6度 75%的生命都會死亡 從攝氏一度升溫到攝氏三度的臨界點,直到升溫六度導致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大滅絕,人類活動就是造成這些浩劫的元兇。如果再不立即採取行動遏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勢將無可挽回地失去它。
  • 地球暖化與生物進化
    科學猜想文集(285) 地球暖化與生物進化徐桂榮導師在《21世紀最危險的挑戰---全球變暖 》的文章中指出:「全球變暖已經使松鼠這個過程呈現出了生物進化的基本規律:生物進化是由生態環境暖化所引起的協同關係。「氣候變暖,基因發生變化,後代變異。″道出了生物進化的真正原因。
  • 時代:全球暖化,非洲受益
    非洲的沙漠是危險的代名詞,而全球暖化則使荒漠擴大。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撒哈拉南端新增沙漠面積和索馬利亞一樣大,各國嚴重缺水、土壤退化,隨之而來的是饑荒、瘟疫、大量環境難民和潛在的戰爭威脅。但是,氣候變化亦可能為非洲帶來希望。經濟學家認為我們沒有考慮令人喜憂參半的外部性:暖化會為全球經濟帶來壓力,而幫助發展中國家增長將是做出有力應對的最好辦法。
  • 黑比諾和北極熊,氣候暖化下的難兄難弟
    如果要在植物界裡找出一種像動物界的北極熊一樣,對氣候變化極其敏感的品種的話,這種植物肯定非黑比諾莫屬了。
  • 日本制定氣候暖化對策 LED照明市場有望拓展
    日本政府目前在12月22日進行了「地球溫暖化對策推進本部」的特別會議,要制定溫暖化的對策,並且落實COP 21 巴黎協定的建議,要儘快地提出具體的計劃與對策。日本政府希望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推出更多的省能源政策來實現更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