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報:地球暖化加劇 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時日不多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外報:地球暖化加劇 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時日不多

2017-07-20 15:11:3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夏君

  中新網7月20日電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即刻退出國際合作遏制氣候升溫的《巴黎協定》,據稱川普日前有望考慮檢討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對此,新加坡《聯合早報》20日社論指出,儘管西方特別是美國輿論對川普會否改變立場持懷疑態度,這畢竟還是積極的一步。各種跡象顯示,全球極端天候的發生頻率正在加速,人類迷途知返的機會之窗不斷收窄,再不果斷行動,後果將非常嚴重。

  文章摘編如下:

  科學家日前警告,南極最大冰架「拉森C」的一條裂縫正迅速擴大,可能在幾個月內完全斷裂出去,形成一座面積超過5000平方公裡的冰山,相當於七個新加坡那麼大。冰架是指陸地冰或與大陸架相連的冰體,是延伸到海洋的部分。冰架崩解後就形成了冰山。拉森C冰架一旦斷裂成冰山,將很可能使拉森C冰架進一步崩解,加快海平面上升速度,同時幹擾全球氣流,或讓極端天候現象變得更加頻密。

資料圖:氣候變暖導致秘魯Pastoruri等冰川逐漸融化,冰川下坡附近的城市面臨被冰湖潰決洪水淹城的威脅。

  相比10年前,今天的極端天候已經是常見的新聞事件。日本出現異常水災,豪雨導致南部的九州島多處被淹並發生土崩,40萬人被迫疏散,至今已經有30人死亡、19人失聯。南亞的印度和孟加拉同樣洪水滔天,受影響人口約150萬人。

  對比亞洲的水深,歐美則陷於火熱之中。南歐與中歐五國的林火狂燒不止,葡萄牙、法國南部、義大利、黑山及克羅埃西亞7月中有多處受災,五國總共動員數千名消防人員滅火,黑山甚至得向北約求援,要來兩架飛機協助滅火。單是葡萄牙至今已有62人死亡,大多是逃難躲避不及在汽車裡活活被燒死。

  北美洲同樣也因高溫而爆發林火,加拿大西部7月中出現200多處林火,其中10處臨近住宅區,1萬4000多人被迫疏散。美國中南部的科羅拉多、堪薩斯、俄克拉荷馬、德克薩斯及佛羅裡達五個州在3月共有超過4000平方公裡被林火燒毀,7人死亡。

  地球之水深火熱還不僅於此,日本科學家7月18日公布,位於溫帶的對馬島海域的珊瑚出現白化現象。這是至今所發現最北端的珊瑚白化,反映海水暖化問題已經變得嚴重。此前,澳大利亞著名的大堡礁多次出現白化現象。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7月發布的一篇報告警告,人類活動正加速物種毀滅。報告說,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所遭受的威脅,比原先估計的還嚴重,而避免大規模生物滅絕的機會之窗,大約就在這二三十年間。換言之,如果人類再不儘快採取行動避免環境破壞,地球生態將在一代人之間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相關焦點

  • 《自然》:地球進入緊急狀態,再不遏阻暖化,人類文明恐將難存續
    這些生態事件具有相互關聯,一個事件的變化會影響另一個事件,從而導致不斷惡化的「一連串」危機。例如北極暖化的速度是全球暖化的兩倍,而北極海冰融化使地球表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越少,等於吸收的熱量變多,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
  • 暖化加劇,夜間升溫比白天更快
    今年夏天很多地方的溫度創下高溫紀錄,且白天炎熱難耐,晚上熱量又散不去,悶熱的感覺前所未有,最新研究發現,這種氣候變暖的機制對夜間溫度的影響比白天更甚,而整個氣候系統都在變化,科學家認為將對地球生態產生重大影響。
  • 哪些地球上的物種能逃過氣候變化的劫難
    預測哪些物種難以經受氣候變化衝擊的方法在不斷進展,不過預測獲得的數據卻很有限,而且有矛盾之處。加上政策、土地使用變更和生態影響之間複雜的交互作用,意味著預測並非很準確,並非不需修改。就像人類通常的行為一樣,人類對易受氣候變化衝擊物種的評估也存在偏見和盲點。此外,還有一些引起不少氣候變化的間接因素,也對物種數量產生影響,例如生物食物鏈方面的影響,這比氣候的直接影響更難以建立預測模式。
  • 應對氣候變化做好科研轉型
    科學家指出,由於氣候變化,澳大利亞的火災季節有可能變得更長,火勢可能變得更猛烈。「人類正面臨一個緊迫的挑戰。現有的科學研究只是部分了解了氣候變化的風險,以及這些風險將如何影響不同的國家或地區。人類該如何應對,這是一項挑戰。」
  • 氣候變化風險加大,人類該如何應對?
    同這裡的天氣一樣,25日,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報告第一次主要作者會上,有關氣候變化的討論在熱烈的進行著。此次會議的召開標誌著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報告進入了實質性編寫階段。那麼,第六次評估報告將涵蓋哪些內容,有何亮點,人類又該如何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呢?
  • 氣候變遷加劇 過去6年史上最熱
    隨著創紀錄的氣溫丶嚴重的乾旱與加速暖化的海洋都證明全球碳排放量仍持續上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再次呼籲全球努力達到碳中和。他也疾呼,疫情有疫苗,但暖化沒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2月2日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發表與地球的狀況有關的演說,並在演說中提到氣候變遷帶來的嚴重威脅。
  • 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原標題: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導稱,氣候發生變化,海平面逐漸上升,一些島國已經開始謀劃,要如何應對土地遭淹沒的危機。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已在鄰國菲濟購買土地,巴布亞紐幾內亞也開始鑑別哪些國民最可能遭受海水威脅。
  • 研究:氣候變化或導致北極熊在80年內瀕臨消失
    中新網7月21日電 綜合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0日,《自然-氣候變化》雜誌刊登的最新研究顯示,氣候變化使得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除非人類採取更多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否則這一物種或將在80年內幾乎消失。
  • 地球暖化加劇 科學家:可愛小丑魚恐在海洋中消失
    歐洲科學家指出,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海洋生態影響,對棲息地相當挑剔的小丑魚,恐因為環境變化適應能力不足而滅絕。資料圖:小丑魚。據報導,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科學家,觀察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棲息在海葵的小丑魚超過10年,發現小丑魚對於挑選棲息地相當挑剔,由於海葵與小丑魚都倚賴珊瑚生存,後者受到海洋暖化與汙染及人類入侵,因此勢必得趕快適應變化。
  • 全球氣候暖化與生態改變 英國特種蝴蝶或瀕滅絕
    全球氣候暖化與生態改變 英國特種蝴蝶或瀕滅絕 2015-08-12 10:19:45,生態環境不改善,英國郊區一些對乾旱特別敏感的蝴蝶可能在2050年就會集體滅絕。
  • 氣候變化影響草原進退
    中國氣象報記者徐文彬  草地是地球陸地表面僅次於森林的第二個綠色覆被層,約佔陸地面積的24%。隨著氣候變化及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日益擴大,草地生態系統退化問題引起廣泛關注。
  • 報告稱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可能滅絕大量海洋生物
    中新網6月22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極有可能滅絕全球大量海洋生物,形成千萬年來最大的一次破壞。海洋生態惡化的程度,比幾年前的預測還要嚴重,引起專家的深切關注與擔憂。一群世界頂尖海洋專家在一份綜合報告中發出警告,他們指出,珊瑚礁瀕臨死亡、物種侵略危及生物多樣化、有毒海藻滋生及大魚種大量減少等情況正在加速。
  • 巴西氣候觀察組織:烤肉是地球暖化殺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餘鵬飛】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11月4日報導,巴西氣候觀察組織今天在裡約熱內盧發表「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預估系統」數據指出,巴西民眾酷愛的烤肉,正成為氣候暖化的殺手。數據顯示,從飼養牲畜到成為餐桌上的美食佳餚,「肉類」製成過程排放大量造成地球暖化的氣體,所以氣候觀察組織建議減少牛肉的消費量和提高生產效率。巴西環保署氣候農牧部門督導皮亞託指出,農牧業造成的衝擊佔巴西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的69%,包括牲口消化、施肥、運輸和伐林等程序產生的汙染物質;巴西牲口數目約達2億,數量在全球數一數二,幾乎和巴西人口相當,致使問題惡化。
  • 【聯合•氣象】布達佩斯是暖化速度最快的十大城市之一 氣候變化將嚴重影響布達佩斯
    如果人類不能減少使用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氣溫將會持續上升。這一現象似乎特別影響布達佩斯。密集的基礎設施和高密度人口都是導致城市溫度比鄉村溫度高的原因,溫度可高出7.8攝氏度。全球暖化也是加劇這種現象的原因。現在世界上有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了2050年,這一比例可能會增加至25億人。密集而炎熱的城市有可能為醫療和財政構成問題。
  • 【專稿】孔鋒:氣候變化多樣性風險及其應對的全球機制
    結合人類社會活動與氣候系統的相互作用與關係,提出了人類社會與氣候變化共生存的範式,並依據此範式,對應對氣候風險的全球機制提出幾點建議。1 引言當今全球政治經濟快速發展,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氣候變化風險加劇了這一大變局。氣候條件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礎,亦是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 西方媒體熱評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方案:態度積極
    新華網專稿: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出席行將舉行的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期間,將針對國際發展領域的重大問題,包括氣候變化等問題表明中國立場和主張。4日,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國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性文件《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 全球暖化否定說
    全球暖化否定說(英語:global warming denial)或氣候變化否定論(英語:climate change denial)是指相關團體活動、個人行為,否定科學界公認存在的氣候變化現象。持此說的人士、集團或組織,大致包含有以下行為:否認人為導致氣候變化的現象、否認全球暖化乃因人類行所產生、默認有氣候變化現象的科學證據,但拒絕採取任何抑制全球暖化現象之措拖[1]。
  • 全球暖化史無前例!過去2千年未曾見過,科學家:元兇是人類
    歐洲、美國等地接連受到熱浪席捲,全球暖化對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愈加顯著,但仍有許多人認為,大幅度的氣溫變化在過去也曾出現過,例如中世紀溫暖時期及其後的小冰河期,然而科學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研究指出,近幾十年地球劇烈的氣候變遷型態,在過去2000年未曾有過,因此全球約99%的科學家都認同
  • 地球暖化與生物進化
    這個過程呈現出了生物進化的基本規律:生物進化是由生態環境暖化所引起的協同關係。「氣候變暖,基因發生變化,後代變異。″道出了生物進化的真正原因。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暖化,和地理環境的不斷變化,物種不斷繁榮分化為科、屬、種, 因為「屬、科″的劃分更接近於具體的地理環境,因而「屬、科」的變化使物種更接近於新的生態環境。使「屬、科」在生態環境漸變過程中直接演化成新物種。人類的進化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 黑比諾和北極熊,氣候暖化下的難兄難弟
    如果要在植物界裡找出一種像動物界的北極熊一樣,對氣候變化極其敏感的品種的話,這種植物肯定非黑比諾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