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暖化加劇 科學家:可愛小丑魚恐在海洋中消失

2020-12-0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29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電影《海底總動員》中可愛的小丑魚,恐將在海洋中消失。歐洲科學家指出,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海洋生態影響,對棲息地相當挑剔的小丑魚,恐因為環境變化適應能力不足而滅絕。

資料圖:小丑魚。

據報導,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科學家,觀察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棲息在海葵的小丑魚超過10年,發現小丑魚對於挑選棲息地相當挑剔,由於海葵與小丑魚都倚賴珊瑚生存,後者受到海洋暖化與汙染及人類入侵,因此勢必得趕快適應變化。

該中心科學家普約爾表示,「族群生殖成功是適應能力的保證」。普約爾指出,「如果出現環境限制,小丑魚其實沒有可允許其改變繁殖方法的遺傳變異」。

據悉,科學家是利用族群的DNA進行遺傳分析,進而計算其適應棲息地變化與更新族群的潛力,結果發現能橫跨幾代大家族的小丑魚,與高質量的棲息地有關聯,而非彼此共享的基因。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科學家所羅德指出,「最令我們驚訝的是,發現保護小丑魚免受氣候變遷威脅並非倚賴基因適應上,因為提供小丑魚棲息地的海葵質量因素,對其生存與更新族群的能力影響高達50%」。

換言之,高質量的海葵維持健康,小丑魚族群就能生存下去,一旦海葵與珊瑚礁受到氣候暖化影響,難保小丑魚也會遭受波及。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生態快報》期刊。

相關焦點

  • 《自然》:地球進入緊急狀態,再不遏阻暖化,人類文明恐將難存續
    這組科學家指出,環境生態的崩潰能導致全球溫室效應加劇、海平面上升,部分區域將永遠沉沒,「我們認為,防止臨界點到來的時間已經縮減為零,而且人類最慢要在3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例如北極暖化的速度是全球暖化的兩倍,而北極海冰融化使地球表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越少,等於吸收的熱量變多,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
  • 你知道小丑魚可愛,能從雄性變成雌性,除了這些還知道什麼
    之前分享的陸地上的生物比較多一點,今天分享一下海洋裡面的。陸地上有很多很萌的生物,在海洋裡也不缺可愛的生物。海洋裡也是一個神秘和變化萬千的世界。如果去潛水或是電視裡播放的場景,當在珊瑚礁的周圍,會發現有各種各式各樣的美麗的生物。
  • 地球暖化的危害
    當全球溫度升高攝氏一度的時候,非洲大陸冰雪蕩然無存,北極熊、海象和環斑海豹,從地球的北端銷聲匿跡。溫度升高攝氏二度,從鯖魚到鬚鯨淘汰出局,格陵蘭冰原徹底消融,全球海平面升高 七米。升高攝氏三度,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大部分會在大火中被燒毀,數千萬或者幾十億難民會從乾旱的亞熱帶地區遷移到中緯度地區。
  • 規整40年衛星數據,科學家確定全球暖化加劇熱帶氣旋強度
    我們或已隱約感覺到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某幾場熱帶風暴比以往還要強烈,現在一篇新研究收集了具統計意義的全球風暴趨勢,證實全球暖化加劇了熱帶氣旋的強度,未來很可能發生比目前都還更強烈、更危險的熱帶氣旋,尤其是大西洋海域。
  • 外報:地球暖化加劇 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時日不多
    外報:地球暖化加劇 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時日不多 2017-07-20  文章摘編如下:  科學家日前警告,南極最大冰架「拉森C」的一條裂縫正迅速擴大,可能在幾個月內完全斷裂出去,形成一座面積超過5000平方公裡的冰山,相當於七個新加坡那麼大。冰架是指陸地冰或與大陸架相連的冰體,是延伸到海洋的部分。冰架崩解後就形成了冰山。
  • 空調設備用人造氣體恐加劇溫室效應
    聯合國公布報告指出,用在冰箱、空調和滅火器等設備的人造氣體,用量急遽攀升,恐使全球暖化加劇,業界應當採用其他替代品。     除非政府和業界共同採取行動限制成長量,否則最壞的局面是,到了2050年,氫氟碳化物(HFC)每年的排放量,將相當於把將近90億公噸的二氧化碳灌入大氣中,等同現今人類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
  • 每人都喜歡的超可愛小丑魚,還有一個驚為天人的大秘密
    如果,在萬千海洋生物中,尋找一種最受歡迎的,最讓少女們欣喜的,我想,應該就是小丑魚了吧。雖然我們習慣叫它小丑魚,但它可是一點兒也不醜。顏色花俏,眼神呆萌,靈動萬分的它們,是海洋裡鮮豔耀眼的小明星。小丑魚生活在海葵中,它們與海葵是共生關係,所以小丑魚也被稱為海葵魚。
  • 不到30年的時間 地球損失了28兆噸的冰川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法蘭瓷編譯全球暖化絕對是罪魁禍首! 英國科學家們分析了針對地球兩極、高山和冰川的衛星調查,以測量由於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造成之地球暖化而損失的冰覆蓋率,並於近日公布了令人震驚的數據 : 自1994年以來,總共有28兆噸冰從地球表面消失了。
  • 海洋暖化過度捕撈致魚類甲基汞增加,食用魚體內毒素仍在累積
    雖然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海水中的毒素濃度已經有所下降,但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生態學研究指出,海洋暖化以及過度捕撈導致的食性轉變,可能會使部分人類可食用魚類體內的甲基汞(MeHg)含量增加。海產品是許多人的重要營養來源,但魚類也是神經毒素甲基汞暴露的一大來源。
  • 珊瑚礁魚類小丑魚「安家落戶」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還記得電影《海底總動員》裡的小主人公、那尾可愛的生活在大堡礁社區的小丑魚小丑魚屬於鱸形目雀鯛科海葵亞科,是一種生活在珊瑚礁區喜歡與海葵共生的海洋魚類,因臉和身體上有一條或多條白色條紋,酷似小丑,所以俗稱「小丑魚」。其實小丑魚並不醜,它們體態嬌美,色彩豔麗,深受百姓和水族玩家的喜愛。但是隨著對野生小丑魚的過度捕撈以及電魚、氰化物藥魚等野蠻式採捕,已對小丑魚的自然資源和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 「尼莫」將消失!法國研究稱:小丑魚無法調節氣候變化,面臨絕種
    研究顯示,小丑魚和其棲地將因海水升溫大量消失。(網絡圖片) 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裡的小丑魚「尼莫」因外型可愛而深受大小朋友喜愛,但現在真實生活中的小丑魚,將可能因為環境變遷而消失。根據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小丑魚和其棲地,將因為無法調節海洋溫度上升而大幅消失。
  • 全球海洋暖化加速 海水升溫威脅海洋生態系統
    中新網1月12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科學家警告,全球海洋暖化的速度比先前所想的快上許多,顯示氣候暖化狀況真的很糟糕,因為多出來的熱能幾乎全由海水吸收。發表在《科學》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目前海洋升溫的速度比聯合國委員會5年前估計的至少快上了40%。研究同時指出,海洋溫度已經連續數年刷新紀錄。資料圖片:全球海洋暖化加速,海水升溫威脅海洋生態系統。
  • 原來你是這樣的小丑魚!
    原來你是這樣的小丑魚!還記得《海底總動員》裡那隻勇敢又可愛的小丑魚Nemo嗎?今天咱們就來講講這名字與實物嚴重不符的小丑魚,扒一扒它們拼命賣萌遮掩的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小丑魚是一種生活在熱帶的鹹水魚,因為臉上都有一兩條白白的條紋跟京劇中的丑角很像,就被人叫了小丑魚這麼一個羞恥的名字。雖然名字叫做小丑,但人家明明一點都不醜,根本就是一隻「假冒偽劣」的「醜魚」。小丑魚喜歡棲息於海葵裡,雖然海葵渾身都是毒刺,但它和小丑魚可是海洋裡人人盡知的「天下第一好」!
  • 很久沒有海底總動員「騙」,小丑魚父子的結果是……
    像兩個豌豆一樣說話,最喜歡,藍吊黃金,答案可能不同,但是卻一定會有一個答案,即小丑魚,新的下海遊戲玩家肯定會說:「Nemo太可愛啦,和「海底總動員」中的外觀完全相同。。然而老魚友會惡狠狠地看著對方笑。事實上小丑魚是兩性的,當他們出生時,他們既不是男孩也不是女孩,而是處於沒有性別的狀態,因此無性別小丑魚可以變成男性、女性,或者先變成男性然後再變成女性。雖然小丑魚可以改變性別,但他們的性別轉換並不是任意的,一旦性小丑魚變成雌性,他就再也回不去了,將來只會是個可愛女孩的報紙。那麼情況下,小丑魚可以改變什麼?
  • 《藍色星球2》:全球暖化
    金黃突額魚我覺得其中一個特別神奇的動物就是一條叫做金黃突額巨型隆頭魚。金黃徒額身長1米,重達15公斤,雄魚會和雌魚交配,當然,有時候也會遭到拒絕。因為當雌魚長到一定大小的尺寸時,在短短幾個月中,她體內的酶就會停止工作。
  • 海洋中的小丑——小丑魚
    因長相很像京劇裡的丑角而得名小丑魚小丑魚是對雀鯛科海葵魚亞科魚類的俗稱,是一種熱帶鹹水魚,原生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較溫暖的水中,包括大堡礁和紅海。雖然大部分種類的分布有其限制,但某些種類則分布得十分廣泛。目前已知有28 種,一種來自棘頰雀鯛屬,其餘來自雙鋸魚屬。小丑魚最大體長達11釐米;臀鰭軟條總數有14條至15條,在前額與上側面上有白色的斑塊;鰭大都是黑色的,除了透明的胸鰭與軟背鰭鰭條的外部部分。
  • 《海洋中的小丑魚》天目將軍-協助拍攝
    小丑魚是對雀鯛科海葵魚亞科魚類的俗稱,因為臉上都有一條或兩條白色條紋,好似京劇中的丑角而得名,是一種熱帶鹹水魚。已知有28種,一種來自棘頰雀鯛屬(Premnas),其餘來自雙鋸魚屬(Amphiprion)。
  • 海洋中的「小丑魚」 物美價廉易吸收
    不知道大夥有沒有聽說過剝皮魚?剝皮魚,又叫馬面魚,學名是綠鰭馬面魨。剝皮魚在我國沿海都有分布,以東海產量最多,在東山島也是頗有名氣的一種魚類了。 剝皮魚 剝皮魚外表看起來是有點不好看,被稱為「小丑魚」也不為怪,但長得醜味道好卻是它的優勢了
  • 全球暖化新鐵證!海水太暖了磷蝦逐漸移向南極
    全球暖化出現最新鐵證!科學家表示,受到海洋變暖影響,被企鵝、鯨魚和人類捕食的物種磷蝦(krill),已逐漸向南極洲移動。綜合外媒報導,科學家發表在《自然氣候變遷》期刊的研究結果顯示,過去90年來,身長約6.5釐米磷蝦,已南遷約440公裡。
  • 全球暖化 臺灣發燒
    上海、北京、哈爾濱、瑞典、義大利等地也接二連三地破了最暖冬天的紀錄。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總署(NOAA)上個月公布的氣候報告書,今年冬天是自一八八○年有記載以來,地球最熱的冬天。 氣候變遷的反常現象,在臺灣也日益成為新聞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