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水煮蛙丨全球暖化持續將致本世紀減少 17% 海洋生物

2021-02-25 優潛YouDive

全球暖化不單只影響天氣,亦會影響糧食安全。最新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的研究指,海水水溫每上升 1°C ,海洋生物的生物質量將會下跌 5% 。

該研究由多國海洋生物學家合作,以 6 個不同電腦模型分析人類碳排放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影響。團隊發現如繼續現在碳排放速度,到 2100 年全球海洋生物的生物質量將會下跌 17% ,數字更不包括捕魚造成的影響。

除了海水水溫上升,全球暖化同樣會造成海水變酸與含氧量降低,也會危害海洋生物生長,不單影響物種多樣性,亦可能會增加各國搶奪海資源的衝突,與糧食供應不穩定情況,尤其全球人口仍不斷增長。

團隊又指,原本已較暖的熱帶海域,以及最大型海洋生物將會最受影響。美國緬因州的龍蝦和北大西洋露脊鯨 (Eubalaena glacialis) 是已受海水暖化影響的例子。

未有參與研究的美國喬治亞大學海洋生物學家 Samantha Joye 指,研究是個緊急呼籲,希望各國儘快落實減排行動,並強調海洋健康是穩定地球環境必須的,而全球在道義上也有迫切需要積極緩減氣候變化。

聲明:本文由優潛轉載自立場新聞thestandnews.com,圖片選自網絡。

預定諮詢可撥打400客服熱線或掃描二維碼添加客服。

更多潛水旅遊信息,課程安排,裝備購買請:

相關焦點

  • 評論:「微腐敗」對社會就像溫水煮蛙
    評論:「微腐敗」對社會就像溫水煮蛙   然而,年曆、賀年卡等與公車、豪華辦公樓等相比,皆是不起眼的小物件,儘管時下輿論將之歸為「微腐敗」,恐怕在不少公職人員眼裡,根本都不當回事。但正是這種微腐敗背後蘊藏著大浪費,讓寶貴的財政資金從微細血管跑冒滴漏、源源流出。而更重要的是,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微腐敗」恰似溫水煮蛙,它滋生出一種鋪張浪費、講排場、擺闊氣的官場風氣,令置身其中者在不知不覺中麻痺中毒而渾然不察。
  • 男人常用的一種套路叫「溫水煮蛙」,聰明的女人趁早離開他吧!
    導讀:男人有一種常用的套路叫「溫水煮蛙」,聰明的女人趁早看清楚!前不久的5月20號,是新晉的「情人節」,也是一個敏感的日子,不少姑娘用她們的真情換來了男人的套路。當時我的一位朋友向我求助,說5月20號那天我打電話叫男朋友陪我,但是他告訴我他出差了怎麼辦?還有一朋友告訴我,他男朋友說要加班,然後給她發了一個13.14元的紅包。
  • 研究稱全球暖化若持續 野生咖啡豆未來將滅絕
    研究稱全球暖化若持續 野生咖啡豆未來將滅絕 原標題: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4日報導,澳洲氣候研究所在最新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若全球暖化以目前的軌跡延續,野生咖啡豆可能在2080年滅絕。
  • 全球暖化 臺灣發燒
    到了本世紀末,平均溫度最高可能會比現在還要熱六.四℃。 「暖化已經把地球搞得天翻地覆,」對於這個全球最熱的話題,環保運動出身的環保署長張國龍顯得更是心焦,他不諱言,自己比IPCC諸公還要悲觀。 臺灣似乎也沒有樂觀的條件。
  • 臺媒:全球暖化或致英國本土蝴蝶瀕臨滅絕
    參考消息網8月11日報導 臺媒稱,根據10日發布的研究報告,唯有積極控制全球暖化,加上重新思考英國鄉下地區規畫,才有辦法挽救許多英國本土蝴蝶品種。報導稱,研究報告推論,在維持「二氧化碳排放基線」(BAU),持續排放溫室氣體的情況下,部分不列顛群島的蝴蝶品種能撐過21世紀中期的機率「大約是0」。保護原野地區,尤其是減少自然棲息地零碎化,可給予這些薄弱生物至少一絲生存機會。研究人員說,這類措施加上限制全球氣溫上升不超過攝氏2度,可讓蝴蝶存活機率增至約50%。
  • ...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極有可能滅絕全球大量海洋生物,形成千萬年...
    中新網6月2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極有可能滅絕全球大量海洋生物,形成千萬年來最大的一次破壞。  海洋生態惡化的程度,比幾年前的預測還要嚴重,引起專家的深切關注與擔憂。  一群世界頂尖海洋專家在一份綜合報告中發出警告,他們指出,珊瑚礁瀕臨死亡、物種侵略危及生物多樣化、有毒海藻滋生及大魚種大量減少等情況正在加速。  27名頂尖專家今年4月在牛津開會,綜合各方對全球海洋生態問題的評估,集結成報告。報告指出,導致海洋環境惡化的三個因素,都是人類活動直接產生的後果,分別是全球暖化、酸化和缺氧現象。
  • 報告稱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可能滅絕大量海洋生物
    中新網6月22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極有可能滅絕全球大量海洋生物,形成千萬年來最大的一次破壞。海洋生態惡化的程度,比幾年前的預測還要嚴重,引起專家的深切關注與擔憂。一群世界頂尖海洋專家在一份綜合報告中發出警告,他們指出,珊瑚礁瀕臨死亡、物種侵略危及生物多樣化、有毒海藻滋生及大魚種大量減少等情況正在加速。
  • 「溫水煮青蛙」到底能不能成功?外國小夥現場實驗,看完漲知識了
    「溫水煮青蛙」這個故事大家一定都聽過,那麼青蛙真的有那麼蠢,會死在慢慢加熱的溫水裡面嗎?煮蛙效應源自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溫水煮蛙實驗:科學家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中時,青蛙一碰到熱水會立即奮力一躍從鍋中跳出逃生;而當科研人員又嘗試把這隻青蛙放進裝有冷水的鍋裡,青蛙如常在水中暢遊,然後慢慢將鍋裡的水加溫(每分鐘上升0.2攝氏度),這次結果就不太一樣了,青蛙反而因為水溫舒適而十分享受,直到水燙得無法忍受時,青蛙再想躍出水面卻已無能為力
  • 什麼是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這裡提出一見需要注意的事情,全球暖化是溫室效應所帶來的後果,而非溫室效應的另一含義,溫室效應的含義是溫室氣體的排放超過一定的平衡值(即地球可正常"消化"的數量單位),而溫室效應的產生,其中一個惡果即是全球暖化.全球暖化導致冰川加速溶解,海平面上升,人類可居住地減少等負面反應.
  • 海洋暖化過度捕撈致魚類甲基汞增加,食用魚體內毒素仍在累積
    雖然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海水中的毒素濃度已經有所下降,但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生態學研究指出,海洋暖化以及過度捕撈導致的食性轉變,可能會使部分人類可食用魚類體內的甲基汞(MeHg)含量增加。海產品是許多人的重要營養來源,但魚類也是神經毒素甲基汞暴露的一大來源。
  • 全球暖化愈加嚴峻,影響比預期更嚴重
    ,甚至每次出現極寒天氣時,還會對「全球暖化」表現懷疑,然而事實上,全球變暖的趨勢和影響比我們了解的還要直接和廣泛...由此,也能發現暖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而據NOAA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全球平均氣溫較20世紀平均氣溫上漲1.4-1.5華氏度;在這一年裡,美國有14個州的年平均氣溫創歷史最高水平
  • 專家:全球暖化守住2攝氏度關卡 但極端天氣仍將持續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科學家近日表示,儘管人類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北半球夏天還是會出現持續更久的危險熱浪、乾旱與陣雨。
  • 溫水煮青蛙的生活方式!
    「溫水煮蛙」這個故事並不會使青蛙因為對溫度的敏感度下降使得青蛙被煮死,反之,在溫度達到一定條件下,青蛙會一躍而出。這只不過是所謂的心靈雞湯,莫不要被其所誤導。「溫水煮青蛙」道出了從量變到質變的原理,說明的是由於對漸變的適應性和習慣性,失去戒備而招災的道理。
  • 全球暖化否定說
    持此說的人士、集團或組織,大致包含有以下行為:否認人為導致氣候變化的現象、否認全球暖化乃因人類行所產生、默認有氣候變化現象的科學證據,但拒絕採取任何抑制全球暖化現象之措拖[1]。有些持氣候變化否定說的人士,把自己定位為氣候變化懷疑論者[2][3],但這並不符合科學對懷疑論的標準,因此科學界普遍將此類人士仍歸納為氣候變化否定者[4][5][6]。目前學界對與氣候變遷或是全球暖化的真正原因並沒有科學模型可正確的解釋或預測二氧化碳對於溫度實際的影響。
  • 溫水煮青蛙的警醒效應適用於家家戶戶
    溫水煮青蛙效應,其意義是說居安不思危,最終難逃滅亡的命運。溫水煮青蛙,青娃死就死在鍋蓋上了,青蛙的智商不足以判斷出鍋蓋會阻斷它的逃生之路。從另外一層意義上說,適宜的溫水讓青蛙生存的很舒服,青蛙就沒有了居安思危的警惕性。
  • 科學家警告:全球暖化讓有毒物質持續釋放
    科學家預估,這是由于洋流變化和聖嬰現象的影響──全球暖化帶來更多暖流,暖流影響了永凍土和溫度、海水鹽度的變化,整個過程和地球的環境變化息息相關。無獨有偶,遠當地球另一端的北極,也面臨氣候變遷的極大威脅。
  • 全球暖化致大西洋洋流逐漸減弱 極端氣候將增多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4月12日報導,研究發現,全球暖化讓調節全球氣候的大西洋洋流逐漸減弱,產生更多使冬季變得更冷夏季變得更熱的極端氣候。倫敦大學學院(UCL)與美國伍茲霍爾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共同進行的研究發現,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的強度自19世紀中葉以來減弱15%,目前處於至少1500年來的最弱水平,甚至有可能是11500年前冰河時期結束以來最弱的水平。(實習編輯:周思敏 審核:田瑞哲)
  • 海洋暖化和過度捕撈致魚類甲基汞含量增加
    雖然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海水中的毒素濃度已經有所下降,但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生態學研究指出,海洋暖化以及過度捕撈導致的食性轉變,可能會使部分人類可食用魚類體內的甲基汞(MeHg)含量增加。海產品是許多人的重要營養來源,但魚類也是神經毒素甲基汞暴露的一大來源。
  • 全球暖化失控...2030年紐約市將被15公尺高洪水襲擊淹沒?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報導,未來三個世紀當中,紐約市遭遇颶風的可能性降低,然而若不持續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當地海平面可能上升13公尺或者更多,甚至到了2300年可能遭遇超過目前海平面15公尺高的洪水。研究分析未來各種可能情況,根據全球排放溫室氣體的現況推估,那些令人憂心的結果未來恐將實現!」她進一步解釋,「如果全球暖化失控,平均每500年可能出現一次15公尺高的洪水,反之可能每500年只會出現一次5公尺高的大潮。」
  • 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原標題: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導稱,氣候發生變化,海平面逐漸上升,一些島國已經開始謀劃,要如何應對土地遭淹沒的危機。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已在鄰國菲濟購買土地,巴布亞紐幾內亞也開始鑑別哪些國民最可能遭受海水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