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不單只影響天氣,亦會影響糧食安全。最新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的研究指,海水水溫每上升 1°C ,海洋生物的生物質量將會下跌 5% 。
該研究由多國海洋生物學家合作,以 6 個不同電腦模型分析人類碳排放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影響。團隊發現如繼續現在碳排放速度,到 2100 年全球海洋生物的生物質量將會下跌 17% ,數字更不包括捕魚造成的影響。
除了海水水溫上升,全球暖化同樣會造成海水變酸與含氧量降低,也會危害海洋生物生長,不單影響物種多樣性,亦可能會增加各國搶奪海資源的衝突,與糧食供應不穩定情況,尤其全球人口仍不斷增長。
團隊又指,原本已較暖的熱帶海域,以及最大型海洋生物將會最受影響。美國緬因州的龍蝦和北大西洋露脊鯨 (Eubalaena glacialis) 是已受海水暖化影響的例子。
未有參與研究的美國喬治亞大學海洋生物學家 Samantha Joye 指,研究是個緊急呼籲,希望各國儘快落實減排行動,並強調海洋健康是穩定地球環境必須的,而全球在道義上也有迫切需要積極緩減氣候變化。
聲明:本文由優潛轉載自立場新聞thestandnews.com,圖片選自網絡。
預定諮詢可撥打400客服熱線或掃描二維碼添加客服。
更多潛水旅遊信息,課程安排,裝備購買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