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11日報導 臺媒稱,根據10日發布的研究報告,唯有積極控制全球暖化,加上重新思考英國鄉下地區規畫,才有辦法挽救許多英國本土蝴蝶品種。
據臺灣「中央社」8月10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在「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月報表示:「普遍來說,對乾旱敏感的蝴蝶族群滅絕,最早可能在2050年發生。」
報導稱,研究報告推論,在維持「二氧化碳排放基線」(BAU),持續排放溫室氣體的情況下,部分不列顛群島的蝴蝶品種能撐過21世紀中期的機率「大約是0」。
保護原野地區,尤其是減少自然棲息地零碎化,可給予這些薄弱生物至少一絲生存機會。
研究人員說,這類措施加上限制全球氣溫上升不超過攝氏2度,可讓蝴蝶存活機率增至約50%。
報導稱,過去一個世紀,英國蝴蝶受到的密切觀察,也許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比得上。
英國自然環境研究委員會(NERC)生態與水文中心(Centre of Ecology and Hydrology)研究人員奧立佛(Tom Oliver)率領科學家檢驗了129處地點的部分研究結果數據,觀察28個蝴蝶品種如何應對1995年的嚴重乾旱。
報導稱,研究人員懷疑,對某些蝴蝶品種來說,偶爾發生的乾旱破壞力,至少跟氣溫逐漸上升一樣強勁。雖然1995年是史上乾旱最嚴重的一年,隨著全球暖化的到來,這種乾旱現象預計將更常見。
研究人員發現,那段期間有超過1/5的品種出現族群大量萎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