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網上賣種豬背後:種豬進口創下新高 本土豬種瀕臨滅絕

2021-01-13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作為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教授,陳瑤生帶領其團隊近日在中國內貿批發平臺1688上開通了一家名為「雲豚」的種豬企業店,銷售豬精、種豬、本土黑豬肉等產品。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種豬進口總量超過2萬頭,創下歷史新高。

目前,中國豬肉超過八成來自國外引種,並正在陷入一個「國外引種-退化-再引種-再退化」的局面。

從1994年到2007年,我國本土豬種市場佔有率從90%暴跌到只有2%,來自國外的豬種幾乎完全佔領了中國老百姓的餐桌,而大量本土豬種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

種豬進口創下新高

中國人養了全世界一半的豬,也吃掉了全世界一半的豬。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豬肉消耗量達1.009億噸,中國消耗4486.6萬噸。2016到2018年,我國豬肉產量佔全世界產量的比例也基本穩定在48%左右。

然而,中國用於繁衍食用商品豬的種豬卻長期依賴進口。數據顯示,2000年至2007年,我國種豬年平均進口量為2100頭,近兩年來進口洋種豬數量大幅增加,2020年種豬進口總量超過2萬頭,創下歷史新高。

「我國的商品豬,80%以上來自國外引種。」陳瑤生向21世紀經濟報導介紹,這一情況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彼時,中國開始從國外引進「杜長大」(美國杜洛克豬、丹麥長白豬、英國大約克豬)。

國外這些白豬長得快、飼養成本低,平均6個月就能出欄,每增重一公斤僅需消耗2-3公斤飼料,價格相對土豬便宜不少。而傳統的中華土豬長得慢、數量少,平均一年才能出欄,每增重一公斤需要消耗5公斤飼料。加上國產土豬的瘦肉佔比僅為35%,明顯低于洋豬75%的瘦肉佔比,來自國外的洋白豬逐漸佔據生豬養殖業的主流,也佔據了老百姓餐桌。

事實上,中國本土的黑豬也具備很多優點,除了肉質好外,其抗病性能和繁殖力更強。不過,隨著抗生素大劑量使用之後,洋豬的抗病性能幾乎和本土豬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值得注意的是,進口的洋豬也有其劣勢,就是繁殖幾代後,容易退化。但對於外國豬企來說,這反倒算是一個優勢,因為種豬不斷退化,國內養殖行業就需要不斷從國外引種。當前一頭原種豬,價格常常高達2萬元,中國每年從外國進口的種豬和豬的精液,費用高達數億元。

本土4個豬種已滅絕

數據顯示,1994年前,本土豬還佔據著中國9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到了2007年,這一數字已下滑到2%。

根據第二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的結果,中國的88種地方豬有85%的品種數量在急速下滑,在這一為期5年的走訪調研中,橫涇豬等記錄在冊的8個地方豬種沒有被發現,項城豬、定縣豬、龍遊烏豬和窄勒黑豬4個豬種已經確認滅絕,另有三十餘種瀕危或瀕臨滅絕。而曾經被譽為「四川回鍋肉標配」的成華豬在2013年的存欄量也僅為100頭左右。

陳瑤生表示,要實現本土育種,解決種豬國產化的問題。

不過,發展生豬育種技術並非易事,國內由於現代養殖業起步較晚,除了育種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外,原始數據的積累量和準確性都不夠。

在中國,只有大規模的企業有生豬育種的技術能力,廣大中小企業和養殖戶無能為力,但大企業之間因競爭並不願進行遺傳交流,聯合育種進展緩慢。

如此,本土的育種體系不完善,進口的優質品種也無法得到很好的保種、繁育、改良,國內生豬產業陷入「國外引種-退化-再引種-再退化」的局面,這進一步加劇了對進口的依賴。

生豬育種技術瓶頸亟待突破

在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瑤生看來,要解決上述問題,根本在於提升生豬育種效率,讓引進種豬進入「引種-適應-改良-提高」的良性循環。

陳瑤生帶領他的團隊,在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建立了國內生豬種源數據中心和生豬育種基因庫。如今,這一科研團隊的實驗室產品——種豬和種豬精液,正通過1688走出實驗室,最大限度地觸達和普惠全社會的中小企業和養殖戶。

中國工程院院士康振生指出,中國需要打通農業的「最先一公裡」,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讓農業科技走出實驗室,讓農業科技商品化。阿里巴巴內貿事業部運營總經理洛軒表示,國家生豬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在1688開店,意味著農業實驗室可以與中小微企業建立直接對話,共同打通種業這一農業的「最先一公裡」。

據悉,阿里正在建設開放的數字農業基礎設施,探索普惠的數字農業新模式,持續加大在農業「最先一公裡」的投入,助推農業科技走出實驗室。

國產種豬的現狀,也是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現狀的一個縮影。

和「豬種」進口佔比高情況類似的還有我們的「糧種」、「菜種」。在蔬菜之都山東壽光,菠菜、綠菜花、胡蘿蔔等「洋種子」市場佔有率達到6成以上;彩椒、大紅果番茄在8成以上;綠萼長茄達9成以上。

據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實施期限為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初步調查,在湖北、湖南、廣西等六省份375個縣,71.8%的糧食作物地方品種消失,其中不乏優質、抗病、耐瘠薄的特性品種,種質資源保護面臨新挑戰。

2018年我國進口農作物種子7200餘萬公斤,進口額4.75億美元,其中蔬菜種子進口額2.28億美元,來自近50個國家和地區。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作為今年的一項重要工作。會議要求,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相關焦點

  • 種豬被壟斷,本土豬瀕臨滅絕,99%都是國外進口,本土豬怎麼了?
    從中國農業部得到數據可以看出僅僅2017年一年我們就有7億頭豬出欄,豬肉的數量也有5千多萬噸,也就是平均每人每年消耗70斤豬肉,然而這麼多豬肉卻99%都是由國外進口的豬肉品種,我們自己的種豬卻瀕臨滅絕。就像上面所說的中國楊志豬的歷史特別早,但在古代老百姓對豬肉的需求基本可以說是奢侈品行列,由於從古代到近代我們的行業發展幾乎沒有受到市場競爭影響,一直處於自給自足的狀態。
  • 種豬也被卡脖子?洋豬入侵30年,中華土豬瀕臨滅絕
    養豬大戶中國,養殖近6.9億頭豬,中華土豬卻已瀕臨滅絕?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養豬大國,中國人與豬的淵源最早可追溯到9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
  • 本土豬種瀕臨滅絕!中國超8成豬肉是外國貨,進口費每年高達數億
    據21世紀經濟12日報導,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種豬進口總量已經超過2萬頭,創下歷史新高。目前,中國食用的豬肉超80%都是來自國外引種,同時中國也正陷入一個「國外引種-退化-再引種-再退化」的局面。
  • 種豬進口屢遭「放鴿子」!研發數據離譜,端穩肉盤子要再等10年?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以黑豬為代表的本土豬長得慢、飼養成本高、數量少,而白豬長得快、飼養成本低,已經佔領了人們的日常餐桌。目前市場上的白豬,90%以上都是「洋種豬」的後代。 天兆豬業育種總監經璐解釋道,「進口種豬主要是用於更新核心群,全國核心群的理論數量為8-10萬頭,其年更新率為50%-80%。因此,進口的2萬多頭種豬已佔到年更新需求量的3-4成。這說明我國對進口種豬仍存在依賴。事實上,過去從沒有哪一年的進口種豬數量超過12000頭,今年是新高,這可能與非洲豬瘟的影響有關。」
  • 洋豬入侵:英、美、丹三國壟斷,中華豬瀕臨滅絕,網際網路能救豬?
    網際網路大佬們在社區菜籃子中拼殺的同時,不知道有沒有大佬會關注,中華豬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這麼說,絕不是危言聳聽,因為毫不誇張。上世紀80年代,本土豬還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角,佔據了90%的市場。然而,30年過去,當一場非洲豬瘟肆虐整個中國時,終於有人感嘆:土豬消失,急需保護。100多個本土豬種,31個瀕臨滅絕。
  • 為什麼現在的豬肉越來越難吃了,因為純種中華土豬,已經瀕臨滅絕
    現在豬肉難吃的原因,追根究底竟是因為中華本土豬幾乎都滅絕了。1994年前,中國本土豬還佔據著市場90%以上的份額,結果到了2007年,本土豬的市場佔有率已經下滑到了2%,90種地方豬,已經有30多種瀕危,或瀕臨滅絕,這些瀕臨滅絕的豬裡有很多都是全國百姓生活裡必不可缺的,就比如杭邦名菜"東坡肉「要用的地道食材就是浙江本地的豬《兩頭烏》去做,結果這種豬很久一段時間裡,規模都在一萬頭以下,由於數量實在稀少,硬是被稱呼為」熊貓豬
  • 種公豬睪丸炎的治療 高產杜洛克種豬報價種豬杜洛克種豬價格
    12月15日盛創豬業常年向社會提供:二元母豬、三元仔豬、長白母豬、大白豬、杜洛克豬、太湖母豬、蘇太母豬、梅山母豬、等各品種仔豬,母豬,種豬等。我們承諾:出售種豬、仔豬防疫到位。並提供技術諮詢和售後服務。
  • 昆明海關積極保障種豬進口
    由於提前分別為進口企業和航空公司辦理了報關和航線備案,昆明海關所屬昆明長水機場海關工作專班僅用30分鐘左右,就完成檢疫、消殺、核驗等工作,確保機上運載的1000頭價值約3000萬元的歐洲種豬快速通關。昆明海關積極保障種豬進口 記者 朱海 攝 為滿足我省種豬進口需求,保障生豬養殖業復產增養、穩產保供,今年以來,昆明海關不斷優化業務流程,採取多項便利措施,幫助企業做好國外引種工作
  • 華中農大種豬拍賣會獻禮農民豐收節
    在評估手段上,採用全國遺傳評估中心的綜合評定和檔案卡,種豬信息可在網上查詢。在拍賣形式上,採取網上選豬、現場拍賣、線下投標的形式,通過線上選擇與視頻展示,將暗標與明標競購有機結合,方便競拍者選購種豬。同時,會議線上線下相結合,網絡直播學術交流和拍賣會。  「巾幗不讓鬚眉,這位女士出價3萬元。」
  • 8800頭豬花費2.6億「天價」!原因讓人無奈,都吃「外國白豬」?
    實際上,生豬進行繁殖可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需要優良的原種豬來繁殖。但你們知道嗎,現在我國很多原種豬都是依賴進口的,並沒有實現「國產化」。 數據顯示,在豬肉稀缺的2020年中,我國光是上半年就進口了8800頭種豬用於繁殖。很多人好奇居然種豬怎麼重要,為何不多買一些呢?你們知道我國進口一個種豬要花多少錢嗎?上面這8800頭種豬每一個要花費我國3萬元,直接從國外空運過來,8800頭花費了我國2.64億元左右。這價格真的是貴,但我國沒辦法必須要花費重金購買。
  • 湖北將建國內首個高端種豬選育示範基地,用克隆保護種質資源
    種豬素有「豬晶片」之稱,種豬選育處在生豬養殖金字塔體系的頂端。1月4日獲悉,湖北省農科院與湖北勁豹雄豬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將聯合共建國內首個高端種豬選育示範基地,利用克隆技術,搶救性保護一批珍貴、瀕危的地方豬種種質資源;同時,開展種豬改良育種研究,快速培育、擴繁優良種豬新品種,打破發達國家對頂級種豬市場的壟斷,破解我國生豬產業「卡脖子」難題。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豬肉市場。
  • 洋豬入侵:從九千年養豬大國,到中華豬瀕臨滅絕,僅用三十年時間
    中華土豬確實到了消亡的狀態,存在9000多年的土豬,瀕臨滅絕僅僅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我們真的應該去關注我們的本土物種,去重視去保護。如今網際網路飛速發展,人們能夠輕鬆地在網上獲取一切生活所需品。網際網路購物到現今已經是家常便飯,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中華土豬要想存活,必須也要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宣傳,借取流量和資源,打造屬於自己的市場。
  • 從「最先一公裡」解決豬肉問題 科學家開網店推優質種豬
    「全世界有一半的豬都養在中國、消費在中國。」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瑤生說。近日,陳瑤生團隊在中國內貿批發平臺1688開通種豬和豬精企業店。陳瑤生希望,將實驗室優質的種豬資源,通過阿里巴巴助農體系推廣出去,最大限度地觸達全社會的中小企業和養殖戶,提升國產商品豬肉的產量和質量。  我國養了全世界一半的豬,吃了全世界一半的豬肉。
  • 五種優質種豬品種介紹
    杜湖雜交種一代肥育豬20千克~90千克體重階段,日增重0.65千克~0.75千克,雜交種優勢率10%,料肉比3.1~3.3∶1,胴體瘦肉率62%以上,是雜交使用的優秀母本。  該豬種屬瘦肉型種類,具有體質結實、滋生力強、雜交使用後果明顯,對低溫、高溼天氣前提有較好的順應才能等優秀特徵,是臨盆商品瘦肉豬的優秀母本。產仔數初產母豬9頭,經產母豬12頭。
  • 四川土豬未滅絕 每種都有保種場 雜交繁育已是「豬六代」
    淵源  四川土豬未滅絕幾兄弟都是「黑毛豬」  每年,四川省畜牧總站畜牧科長曾傳坤都要到全國各地開會,內容大致是如何對種豬保種培育,這裡有一成套的體系和標註。  「在一個保種場內,國家的標準是至少100頭以上核心母豬群,6個以上不同的公豬血源關係。
  • 國內首個「高端種豬克隆示範基地」落戶勁豹雄豬
    「高端種豬克隆示範基地」,致力於我國種豬基因改良,種源優化和育種保種工作,實現豬業種源自立自強。來自荊門市市委市政府、湖北省農科院、掇刀區委區政府領導及行業專家和學者等到現場共同見證國內首個「高端種豬克隆示範基地」落戶荊門掛牌儀式。MtN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湖北勁豹雄豬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顧問周慶海教授致歡迎辭,荊門市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鄭中華,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餘錦平發表了講話。
  • 小豬變種豬,老師成老公?做豬也不能太渣
    他哪裡是小豬,簡直是種豬。何出此言?1、女友不在的幾乎每一天,他都帶外人到家裡拱豬。2、每到一個城市,都要急著交配。3、在一個大圈裡,喜歡多頭豬一起交配。4、最重要的是,這貨戰鬥力超強。每天凌晨3、4點和女友道晚安,竟然還有精力拱豬。
  • 大家知道全世界有多少種豬嗎?中國的豬種又有多少呢?
    『豬和豬肉的系列知識分享一:豬的類型和品種』大家知道全世界有多少種豬嗎?中國的豬種又有多少呢?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或是留言說能不能分享一些豬和豬肉相關的系列知識,想了想從哪些方面和大家分享呢?自己又有多少乾貨能給大家分享呢?
  • 豬肉價格又上漲,中國「豬晶片」也遭卡脖子,克隆豬即將出現
    但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個消費國,我們卻要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利用克隆技術,搶救性保護一批瀕危的地方種豬質量資源,為的就是種豬育種的研究培養,和優良育種的繁育問題。為什麼要克隆本土種豬?種豬素有「豬晶片」之稱,種豬選育處在生豬養殖金字塔體系的頂端。而頂級種豬在中國幾乎到了滅亡的地步,而豬肉又是人類最為喜歡的肉類,不像熊貓一樣可以圈地繁殖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