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非洲豬瘟席捲全球,感觸最深的應該是超市裡能漲到五十元一斤的豬肉,也加快了生豬期貨的上市,相信很多養豬大戶都在關心這個消息。畢竟生豬一上市,不僅能避免很多因為滯銷問題的虧損,還能實體投資一起賺錢。但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個消費國,我們卻要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利用克隆技術,搶救性保護一批瀕危的地方種豬質量資源,為的就是種豬育種的研究培養,和優良育種的繁育問題。
為什麼要克隆本土種豬?
種豬素有「豬晶片」之稱,種豬選育處在生豬養殖金字塔體系的頂端。而頂級種豬在中國幾乎到了滅亡的地步,而豬肉又是人類最為喜歡的肉類,不像熊貓一樣可以圈地繁殖保護。種豬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目前大多數的種豬需要從外國進口,而為了解決這一個卡豬脖子的問題,就需要克隆。
因為市場對豬肉的需求量過大和培育本土優良品種的時間過長,很多養殖企業都不願意浪費時間,而是選擇直接引進國外種豬,以便獲得更快的收益,但在非洲豬瘟爆發後,全球範圍的生豬都面臨豬瘟問題,並且發過豬瘟的豬圈短時間內不能再飼養種豬,也導致去年的生豬養殖業受到一定影響,這也讓我們國內意識到過分依賴進口種豬,對於我國本土種豬來講無疑是一種打擊。
於是國內首個高端種豬選育示範基地就出現了,其目的就是以克隆手段複製大量優秀種豬個體,加快種豬的遺傳改良。並且以理想種豬的飼料轉化率高、產肉肉質高,繁育的生產周期短和具有抗病性為標準,再根據實際市場需求和生產的種豬實際情況,擇優複製,力爭繁育出高品質的種豬,並在5年內打造全球領先的種豬克隆技術體系,培育出完全屬於中國的自主產品,突破生豬業「自立自強」的關口。
洋豬和本土豬的區別
為什麼養只豬要這麼大張旗鼓呢?那是因為相較于洋血統的白豬,有著比我們本土豬高20%的瘦肉率,和低一半的生長周期,再加上我國對豬肉需求量非常大,導致市場自然選擇了周期短,瘦肉率高的洋諸,而我們本地豬也因為被市場拋棄,有些品種已經步入了瀕危狀態。
我們都知道一個物種的滅絕,對於生物多樣化來講無疑是一種毀滅,這與我們所倡導的生物多樣化並不相符。曾經引進國外豬可能是我們為解決肉不夠吃的問題,但現在利用克隆技術保護本土豬,是為了保護基因的多樣性,我們尊敬自然,也應當敬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