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
據商務部網站5日消息,據監測上周(2020年12月28日至2021年1月3日),全國肉類價格穩中有漲,其中豬肉批發價格每公斤45.58元,上漲3.7%。
另據中國養豬網數據顯示,全國生豬(外三元)價格自去年12月24日以來已經14天上漲。
「豬茅」三天大漲24.5%
新年以來,A股養豬企業也迎來了一番大漲。巨靈智勝終端數據顯示,畜禽養殖板塊新年前三天大漲13.79%。其中龍頭股牧原股份三天大漲24.5%,股價連續創造新高。
數據顯示,牧原股份2020年12月份銷售生豬264.1萬頭,銷售收入66.86億元;12月份,公司商品豬銷售均價30.15元/公斤,比11月份上漲14.55%。截至2020年12月底,公司能繁母豬存欄為262.4萬頭,後備母豬存欄為131.9萬頭。2020年,牧原股份共銷售生豬1811.5萬頭,銷售數量同比增加了76.68%。其中,公司銷售商品豬1152.4萬頭,仔豬594.8萬頭,種豬64.3萬頭。
豬肉價格為何出現本輪上行?
廣發證券宏觀分析師賀驍束解讀稱,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一)冷鏈食品凍肉進口減少。
二)冷冬天氣下肉類易於儲存,從而有助於短期消費量的上升。
三)生豬產能向產量的傳遞是一個逐步的過程,生豬出欄數據進一步恢復尚待時間。
四)寒潮影響屠宰企業採購意願,對生豬製品運輸調運亦有一定影響。
五)為保證生豬產品質量安全,加快屠宰企業轉型升級,農業農村部開展一輪打擊生豬屠宰違法行為專項行動。
六)玉米大豆等農產品價格上漲會帶來一定比價效應和價格傳遞效應。
一季度豬肉價格波動或加大
從歷史經驗看,在豬價年底漲幅較大的年份,後續一個季度價格波動區間通常較大。
19年12月豬價漲幅達2.8%,20年1-2月豬價分別上漲9.2%、3.6%(疫情及運輸半徑約束);17年12月豬價上漲3.6%,後續18年一季度豬肉價格跌幅達19.2%(盈利高位→規模養殖場產能擴張);12年12月前海白條豬批發價格指數漲幅達8.1%,後續13年一季度該指數跌幅為18.1%(11-12年產能擴張實現投放)。
往後看,一方面是經濟繼續修復及餐飲等消費場景進一步正常化,另一方面是生豬產能和產量繼續恢復,未來豬肉麵臨一個需求、供給一起上升的過程,價格趨勢可能不會單邊。豬肉價格偏強將對CPI斜率帶來一定影響;但由於基數效應偏高,一定範圍內的豬肉價格上行尚不足以影響2021年CPI季度分布。
穩定器要來了
豬肉價格預期大漲怎麼辦?生豬期貨或成為重要的價格穩定器。1月8日,生豬期貨將在大商所正式掛牌上市。根據上市安排,需要提醒交易者的是,目前生豬期貨交易的最近合約是9月合約、也即市場交易的是9月的價格,而非當前市場價格,其後是今年11月和明年1月份的市場價格。
大商所網站發表文章稱,市場人士表示,生豬期貨的上市對於服務生豬產業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通過發揮價格發現功能,為市場提供公開、透明和連續的價格參考,有利於養殖企業管理供需兩端的不確定性,加快當前階段產能調整步伐。
另一方面,生豬養殖企業可以利用生豬期貨進行套期保值,轉移價格波動風險,合理控制養殖規模,安心復產擴產,從而通過市場化手段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生豬期貨從上市到功能發揮,需要一個逐步培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各方的理解、支持與配合。市場參與者應當在充分地了解和掌握生豬期貨合約規則的基礎上,準確理解和把握風控制度安排,穩妥地用足用好生豬期貨工具,助力我國生豬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