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豬入侵:英、美、丹三國壟斷,中華豬瀕臨滅絕,網際網路能救豬?

2021-01-08 良之才

網際網路大佬們在社區菜籃子中拼殺的同時,不知道有沒有大佬會關注,中華豬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這麼說,絕不是危言聳聽,因為毫不誇張。

上世紀80年代,本土豬還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角,佔據了90%的市場。然而,30年過去,當一場非洲豬瘟肆虐整個中國時,終於有人感嘆:土豬消失,急需保護。

100多個本土豬種,31個瀕臨滅絕。諺語「家家都有黑毛豬」的成華豬,最危急時,當地一度「只剩五六十頭」,甚至都少於野生的大熊貓。純正的回鍋肉,可能我們再也沒有機會吃到,因為正宗的四川回鍋肉,正是成華豬肉製作而成。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這些,但中華土豬確實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其消亡速度之快,甚至讓人反應不過來!在中國存在了9000多年的家豬,從家家戶戶養豬到瀕臨滅絕,只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

中國農大的陳清明教授說「豬種的滅絕,是一場生態災難」。擁有9000年養豬史的大國,在洋種豬的面前,潰不成軍。

小良真心希望,那些網際網路大佬們,能藉助網絡和流量,打造本土豬市場,這才是真正的企業家使命。說大了,是在保護中華物種基因。說小了,是在為後世兒女留下「舌尖上的味道」。怎麼看,拯救二師兄,都是刻不容緩的大事。

一、成華豬不到百頭

有媒體曾經評選出四川人最喜歡的12道菜,回鍋肉高居榜首。

在成都,幾乎所有的大小宴席上,都會有回鍋肉的影子。

我的朋友問我,最好吃的回鍋肉在哪裡?我告訴他,純正的回鍋肉,可能我們再也沒有機會吃到了。因為成華豬一度不到百頭,比野生的國寶大熊貓都珍惜。

一身黑毛、頭方頸粗、四肢短小的成都本土豬種成華豬,做出的回鍋肉鬆軟可口,肉香濃厚,肥而不膩。曾經諺語中的「家家都有黑毛豬」說的就是成華豬。它曾經遍布整個成都平原,是很多人過年獨有的「年味」。

但由於生長周期長,肥肉率高,在市場化的進程中,不敵洋種豬。如今,僅剩下百餘頭,被飼養在成都的一個保種場內。成了名副其實的保護動物,而拋棄陪伴了我們幾千年成華豬的,正是這三十年間的當代人。

二、金華豬瀕臨滅絕

浙江有一道名菜叫東坡肉。真正的吃貨應該知道,正宗的東坡肉用一種叫「兩頭烏」的豬肉製作而成。「兩頭烏」只是土名,其實這種豬,又叫金華豬。

這是中國「四大名豬」之一。這本該出現在餐桌上的豬肉,如今已是農業部重點保護的地方畜禽品種。

三、烏金豬成珍稀品種

金華火腿你一定聽說過,最適合做金華火腿的烏金豬,生長於烏蒙山-金沙江一帶的山區,也被農業部列為國家級珍惜保護品種,而農戶散養數量也岌岌可危。如果不加幹預,恐怕再過30年就會消失殆盡。

四、種豬被控,艱難從外國獲取

一方面是中華豬瀕臨滅絕,一方面卻被外國壟斷,一豬難求。

為了獲得國外的種豬,國內的企業董事長、政府領導親自到機場,拉橫幅迎接,將搭乘專機待外國種豬遠渡重洋迎接而來,遇堪比超級大人物出訪。

三年前,發生在昆明長水機場的這一幕,折射出中國種業數十年之痛。而這,不過是每年降落在中國的上百架種豬專機中的一架而已。2020年,疫情期間,中國種豬進口創下歷史之最!

五、如何拯救二師兄?吃!

這是一條讓人黯然神傷的消息,市場的選擇真的很重要,我們的消費可以讓有些物種滅絕,同樣也能讓有些物種保留。三十年時間,為了效益,為了生長周期,為了更多的收益,在生活了9000年的二師兄們正在悄悄消失。

如何拯救它們?需要我們做些什麼呢?

很簡單,吃貨改變世界,拯救中華豬的最好辦法就是「吃」。豬不同於其他保護動物,不被吃就沒有價值,就會被人工淘汰。人類用自己的偉力改變了自然選擇,而這種選擇,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都會改變一個種群的命運。

六、豬聯網,網際網路大佬們正在該做的事

豬聯網是個新名詞,高科技的養豬已經讓其可工業化的發展,成批量成建制流水化的去養豬,那是一件比編程還複雜的事。涉及軟、硬體兩個方面:

硬體上要在豬圈安裝傳感器、攝像頭、自動給料、自動清糞系統,農戶在家就可以遠程觀察豬的活動情況,實時控制豬圈的溫度、溼度、通風,像玩遊戲一樣養豬。軟體上幫助豬場規範養豬生產流程,方便農戶掌握豬的生產、待產、銷售狀況,智能化提示母豬待配、妊娠、分娩、斷奶、免疫等。根據後臺全網的數據分析,系統為農戶提供建議和警示。

而想要讓吃貨們了解甚至愛上中華豬肉,還需要好的宣傳和產品包裝。在此,小良想對那些某團,某多,某寶,某鵝說,別再社區團購的菜籃子中拼殺了,打造具備本土優勢的豬肉品牌,也許更有意義。

相關焦點

  • 洋豬入侵:從九千年養豬大國,到中華豬瀕臨滅絕,僅用三十年時間
    中華本土豬目前已經開始逐漸走向消失。上世紀八十年代,本土豬一直都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角,本土豬基本上是市場中的佼佼者。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三十年後,隨著一場非洲豬瘟的侵襲,中華本土豬基本上消失了,它們甚至比熊貓還要稀少。我們國家本來有一百多個本土豬品種,但到後期已經只剩下二十多種,我們很難再吃到純正的豬肉了。
  • 洋豬入侵30年,中華土豬瀕臨滅絕
    養豬大戶中國,養殖近6.9億頭豬,中華土豬卻已瀕臨滅絕?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養豬大國,中國人與豬的淵源最早可追溯到9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
  • 有近萬年養豬史,我國餐桌上卻是洋豬肉,中華土豬已瀕臨滅絕?
    中華土豬的現狀中華土豬不是指一種豬,而是榮昌豬、陸川豬、淮豬、太湖豬、金華豬、東北名豬、香豬等的總稱,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土生土長。進入上世紀70、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國門重新打開,洋豬開始引進國內市場,但是那時的數量也不太多,中華土豬還是絕對的主力,佔據市場90%的份額,洋豬只是佔很小的一部分。
  • 為什麼現在的豬肉越來越難吃了,因為純種中華土豬,已經瀕臨滅絕
    現在豬肉難吃的原因,追根究底竟是因為中華本土豬幾乎都滅絕了。1994年前,中國本土豬還佔據著市場90%以上的份額,結果到了2007年,本土豬的市場佔有率已經下滑到了2%,90種地方豬,已經有30多種瀕危,或瀕臨滅絕,這些瀕臨滅絕的豬裡有很多都是全國百姓生活裡必不可缺的,就比如杭邦名菜"東坡肉「要用的地道食材就是浙江本地的豬《兩頭烏》去做,結果這種豬很久一段時間裡,規模都在一萬頭以下,由於數量實在稀少,硬是被稱呼為」熊貓豬
  • 教授網上賣種豬背後:種豬進口創下新高 本土豬種瀕臨滅絕
    從1994年到2007年,我國本土豬種市場佔有率從90%暴跌到只有2%,來自國外的豬種幾乎完全佔領了中國老百姓的餐桌,而大量本土豬種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種豬進口創下新高中國人養了全世界一半的豬,也吃掉了全世界一半的豬。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豬肉消耗量達1.009億噸,中國消耗4486.6萬噸。
  • 中國養豬史近萬年,但每年要通過「洋豬」傳宗接代,這是為什麼?
    這只不過是第1批,未來還會有第2批豬順利的來到四川,這批豬是帶著特殊使命來的,那就是為我國的豬進行傳宗接代。這個時候會有人問到,中國明明這麼能吃豬肉,也是一個比較強大的養豬國家,而且養豬歷史近萬年,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為什麼還要從國外選擇進口呢?最後是不是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外國豬來傳宗接代,是否會讓中國豬長得更好。
  • 種豬被壟斷,本土豬瀕臨滅絕,99%都是國外進口,本土豬怎麼了?
    在我們日常餐桌上,最主要的肉類食物恐怕就是豬肉了,豬肉是我們消耗最多的豬肉,可以說是中國養了世界上一半的豬,也吃了世界上一半的豬。俗話說沒吃過豬肉還能沒見過豬跑。但現代人見到的豬和以前人見到的豬可完全不一樣。從中國人9千年前在中原地區第一次捕獲到第一頭野豬開始人類開始了對豬漫長的馴化之路。
  • 中華穿山甲瀕臨滅絕?
    6月8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下稱綠會)宣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已「功能性滅絕」。  功能性滅絕的概念涉及兩方面,一方面某一物種已經不能滿足其生態系統中承擔的重要功能,另一方面,該物種的種群數量已難以恢復,甚至難以在自然狀態下維持繁衍。
  • 6種看似常見卻瀕臨滅絕的動物,幾乎都分布在中國
    禾花雀,禾花雀是民間的一個俗稱,其真正名稱為黃胸鵐,這種鳥類常常集成數百至數千隻的大群活動,曾在中國普遍分布,但看似常見的禾花雀現今卻已經成為了極危甚至瀕臨滅絕的動物。中華田園犬,中華田園犬這種產自中國本土的犬科動物,俗稱「土狗」,看起來更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動物,但其實由於人們近年來就外來洋犬的青睞以及本土純種犬的不重視,而今純正血統的中華田園犬已淪為稀有物,甚至瀕臨滅絕。藍鰭金槍魚,金槍魚作為一種商業價值高的食用魚,在市場上隨處可見,看似常見的金槍魚其實也正在面臨各種危機,其中藍鰭金槍魚便是極其瀕危的一種,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地步。
  • 生物入侵有多嚴重?老鼠入侵戈夫島,島上的鳥類已經瀕臨滅絕
    眾所周知,生物入侵是每個國家都頭疼的事情,當外地生物突然造訪,會對原本穩定和諧的生物圈造成嚴重災害。比如我們國家的外來物種「清道夫」,因為繁殖力強,能在臭水溝中生活,在我國很多地方已經泛濫,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系統。
  • 瀕臨滅絕蝴蝶大規模「入侵」西伯利亞
    近日,絹粉蝶大規模「入侵」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集中分布在託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亞兩座城市附近。這類蝴蝶翅膀較大,圖案獨特,白色的翅膀上分布著多條黑色翅脈,十分美麗。報導稱,與西伯利亞的繁榮景象相反,絹粉蝶自1925年就已經在英國消失,並在法國、比利時、荷蘭等國瀕臨滅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絹粉蝶曾經廣泛分布於法國的平原地區,甚至由於其數量龐大一度被視為害蟲。這類蝴蝶以山楂樹為棲息地,絹粉蝶的幼蟲僅偏愛山楂樹、梨樹、蘋果樹的花朵。然而,隨著農業在這些地區的迅速發展,絹粉蝶的棲息地遭到了破壞,幼蟲也無處覓食,絹粉蝶因此在法國漸漸銷聲匿跡。
  • 入侵植物「馬纓丹」,名字美花更美
    馬纓丹,好美的花名,又叫臭草、五色梅,人們都叫它臭花。那是因為它的花、葉子有一種很難聞的氣味,不知道它的真名的人都叫它臭花。所以,在街道兩旁的行道樹下,在公園裡被普遍種植,它的美早已經掩蓋了它的那點臭味了。馬鞭草科馬纓丹屬植物。直立或蔓性的灌木。單葉對生,揉爛後有強烈的氣味,成熟時紫黑色。
  • 本土豬種瀕臨滅絕!中國超8成豬肉是外國貨,進口費每年高達數億
    陳瑤生表示,世界上百分之五十的豬都養殖在中國,但中國對於豬肉的消耗極大。而中國種豬長期都依賴於進口,要儘快攻克這個難題。僅13年,本土豬暴跌至近九成從1994年到2007年,我國本土豬種市場佔有率從90%暴跌到只有2%。中國老百姓的餐桌上幾乎已經見不到本土豬,都是國外豬種取而代之。中國人養了全世界一半的豬,卻也吃掉了全世界一半的豬。
  • 英國「草泥豬」已瀕臨滅絕 毛可做成毛衫(圖)
    【"草泥豬"你見過沒?】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種生物——草泥豬!它的英文名叫Sheep-pig,是一種身上長著"羊毛"的豬 !原產自匈牙利和奧地利,曾經在英國的林肯郡也很常見。現已瀕臨滅絕。跟羊一樣,它每年剪一次毛,剪掉的毛可以做成羊毛衫。
  • 美系、加系和英系等不同種豬品系的優缺點比較
    加系勢頭正猛  加系種豬對中國也虎視眈眈,據加拿大種豬出口商協會駐華首席代表胡松介紹,加系種豬在中國市場能佔20-30%的份額,僅次於美系加拿大生豬市場對中國的依賴較大,2009年5月,因甲型h1n1流感,中國一度暫停對加拿大進口生豬,直到一年後才重開進口種豬的大門,加方表示這12個月裡壓力較大胡松提到, 現在中國進口的加系種豬有點亂,經常出現種質不純的情況,特別是一些跨國種豬企業常常出口的是混合了四五個品種的配套系因此加方正致力於通過第三方的註冊來證明系譜的純正以
  • 活了4.5億年的中華鱟,藍色血液可做藥用,卻在餐桌上瀕臨滅絕
    大多數人對中華鱟非常陌生,甚至還有可能聽都沒聽過這種動物,但它在醫學界可是一個萬眾矚目的大明星,已在地球上生活在4.5億年,時間出現得比地球上的第一任霸主恐龍更早,被稱為「生物活化石」,但卻在現在,逐漸消失,瀕臨滅絕。
  • 全球十大瀕臨滅絕動物盤點:中華眼鏡蛇幾近絕種
    12月1日消息,動物們生活在地球上,雖然每天都要面對天敵的捕殺,同時也要獵食其他生物,但是它們每一個都和人類一樣,都是地球的主人,不過由於人類的捕殺與侵擾,越來越多的動物瀕臨滅絕
  • 繼小龍蝦之後,又一個入侵物種被吃得瀕臨滅絕,吃貨:太美味了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應該都聽說過「入侵物種」這四個字,入侵物種指的是一種物種離開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到達一個新的地方。通常情況下,入侵物種往往會對這個新的地方的生態平衡造成難以估量的破壞。好比如德國的大閘蟹,美國的大鯉魚,之所以泛濫成災,就是因為失去了天敵相關的制約。美國人和德國人每年都得投入相當巨額的資金去治理入侵物種。
  • 李述初:非遺傳承人的堅守與千年寧鄉花豬的變遷
    長沙市非遺傳承人、湖南省流沙河花豬生態牧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述初消費日報網訊 延續了千年的寧鄉花豬,曾經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瀕臨滅絕,李述初走遍了寧鄉的山山水水,卻也只是找到了7頭種豬,50多頭母豬。
  • 池州發現瀕臨滅絕蛇類—中華眼鏡蛇
    原來它是舟山眼鏡蛇,又名中華眼鏡蛇,中國十大毒蛇排行榜名列第三。如今人類的捕殺以及環境的破壞,使得舟山眼鏡蛇的數量逐漸減少,我國已經將其列為二級保護動物。冬季即將來臨,蛇類出來覓食增加營養為冬眠作準備。所以它們的活動比較頻繁。廣大市民在戶外鍛鍊、踏秋、遊玩時,千萬要注意安全,這貨咬傷了你,輕者截肢,重者丟掉性命。特別是孩子、老人更加注意不要到水塘附近、草叢中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