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微腐敗」對社會就像溫水煮蛙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評論:「微腐敗」對社會就像溫水煮蛙

  中紀委近日關於嚴禁用公款購買印製賀年卡等物品的通知,讓「微腐敗」話題再度引起人們關注。有記者調查發現,在中部一個中等規模的縣,每年定製賀卡總額約30萬元,相當於花掉建一所希望小學的資金。

  這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30萬元,還只是一個縣印製賀卡的花費,再加上檯曆和五花八門的內部刊等等,花費又得多少?而全國有2800多縣級、300多地級行政區,加之數量龐大的國企事業單位,每年用在這些花花綠綠小紙片上的花費,稍加統計,恐怕都是個驚人的天文數字。

  正所謂小數怕長計,看似涓涓細流,千流相匯,便是滾滾長河大江。當然,若這些錢都花在正道,比如用於救濟貧困家庭,資助窮孩子上學,小錢也能辦大好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不少農村孩子就是靠著國家每月兩三塊錢的生活補助完成小學、中學乃至大學的學業。即便是近年先由民間發起、繼而獲國家扶助的中西部農村中小學「營養餐工程」,每天每個孩子也就三幾塊錢。

  其實,早期的年曆、檯曆、賀年卡等印刷品,原本只是生活實用品,即使在辦公場所,也只作為備忘、記錄日期等用途,與腐敗是沾不上邊的。不知從何時起,許多機關單位競相自行印製年曆檯曆等,而且愈來愈追求裝潢的檔次,燙金、凸印、立體化、外加音樂、發光功能等,形式無所不用其極,材料更要豪華、高檔,還要別出心裁,有的還印上單位領導頭像、語錄等,年曆已遠超其原有功能定位,而成為權力講排場、耍大牌的載體。這些印刷品,雖然印製量小,但其成本高昂,浪費不可忽視。有些權力機關則巧立名目,發文件讓下屬部門定購,而某些經辦人也樂得花大錢,以增加提成額,中飽私囊。此時的機關年曆,無論其形式還是內容,以及背後隱含的利益鏈,都已是「腐」味十足了。

  然而,年曆、賀年卡等與公車、豪華辦公樓等相比,皆是不起眼的小物件,儘管時下輿論將之歸為「微腐敗」,恐怕在不少公職人員眼裡,根本都不當回事。但正是這種微腐敗背後蘊藏著大浪費,讓寶貴的財政資金從微細血管跑冒滴漏、源源流出。而更重要的是,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微腐敗」恰似溫水煮蛙,它滋生出一種鋪張浪費、講排場、擺闊氣的官場風氣,令置身其中者在不知不覺中麻痺中毒而渾然不察。

  中紀委的一紙禁令,可謂正當其時。但是,要想徹底根除這種現象,恐怕還有賴於強化公共財政資金的「微管理」,這就是將一切辦公經費預算細化到燈泡、辦公桌,並真正實現財務公開,納入公眾監督的「顯微鏡」下。否則,很有可能風聲緊時避一避,風一過,又捲土重來,一切照舊,這是以往屢見不鮮的教訓。(言者)

相關焦點

  • 男人常用的一種套路叫「溫水煮蛙」,聰明的女人趁早離開他吧!
    導讀:男人有一種常用的套路叫「溫水煮蛙」,聰明的女人趁早看清楚!前不久的5月20號,是新晉的「情人節」,也是一個敏感的日子,不少姑娘用她們的真情換來了男人的套路。當時我的一位朋友向我求助,說5月20號那天我打電話叫男朋友陪我,但是他告訴我他出差了怎麼辦?還有一朋友告訴我,他男朋友說要加班,然後給她發了一個13.14元的紅包。
  • 如果說生活就像溫水煮青蛙,那我們就是那隻青蛙
    五味的生活畢業的時候沒有小鵬那麼幸運,只能走社會招聘,一步步摸爬滾打,最後回老家開農場養豬了。抹掉尖角作為年輕人,剛開始步入社會可能激情滿滿,隨著時間向死亡走過去,要麼就是各種各樣的壓力讓我們磨平了稜角,隨之也就麻木不堪
  • 溫水煮青蛙的生活方式!
    「溫水煮蛙」這個故事並不會使青蛙因為對溫度的敏感度下降使得青蛙被煮死,反之,在溫度達到一定條件下,青蛙會一躍而出。這只不過是所謂的心靈雞湯,莫不要被其所誤導。「溫水煮青蛙」道出了從量變到質變的原理,說明的是由於對漸變的適應性和習慣性,失去戒備而招災的道理。
  • 「溫水煮青蛙」到底能不能成功?外國小夥現場實驗,看完漲知識了
    「溫水煮青蛙」這個故事大家一定都聽過,那麼青蛙真的有那麼蠢,會死在慢慢加熱的溫水裡面嗎?煮蛙效應源自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溫水煮蛙實驗:科學家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中時,青蛙一碰到熱水會立即奮力一躍從鍋中跳出逃生;而當科研人員又嘗試把這隻青蛙放進裝有冷水的鍋裡,青蛙如常在水中暢遊,然後慢慢將鍋裡的水加溫(每分鐘上升0.2攝氏度),這次結果就不太一樣了,青蛙反而因為水溫舒適而十分享受,直到水燙得無法忍受時,青蛙再想躍出水面卻已無能為力
  • 愛情就像溫水煮青蛙,既享受著安逸,也努力著往上「跳」
    所以,愛情就應該是溫水,就想溫水煮青蛙。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其寓意簡單來說,就是不能太安逸的環境了,要有著危機感,不然等到危機到來時,就已經來不及了。可是,愛情就應該是溫水煮青蛙。愛情,就是安逸「一日兩人三餐四季」,這樣的生活應該是很多人想要的,愛情本就是一種平淡,一種安逸。
  • 溫水煮青蛙的警醒效應適用於家家戶戶
    溫水煮青蛙效應,其意義是說居安不思危,最終難逃滅亡的命運。溫水煮青蛙,青娃死就死在鍋蓋上了,青蛙的智商不足以判斷出鍋蓋會阻斷它的逃生之路。從另外一層意義上說,適宜的溫水讓青蛙生存的很舒服,青蛙就沒有了居安思危的警惕性。
  • 遠離「溫水煮青蛙」是TM對人生最基本的負責
    什麼是「溫水煮青蛙」說起溫水煮青蛙大家都不陌生,在煮熱的水裡放進一隻青蛙,青蛙受到熱水刺激會很快跳出來,而倖免於難,如果,把青蛙放進正常溫度的水裡,然後慢慢加熱,青蛙不僅不會跳出來,還會隨著溫度上升慢慢的在水裡遊起來
  • 溫水煮青蛙,青蛙到底會不會死?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吧!「溫水煮青蛙」來源於19世紀末美國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水煮青蛙實驗」。科學家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不是沸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的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而當科研人員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緩慢加熱(每分鐘上升0.2攝氏度),結果就不一樣了。
  • 工作10年,「溫水煮青蛙」的工作,每天幹活1小時,要不要換?
    就這樣 「溫水煮青蛙」模式,一晃10年過去了,除了每年給老李增加幾百塊工資外,還是10年前的工程師!現如今社會發展神速,一批又一批年輕人湧入社會,年輕人雖然帶給企業更多、更先進的工作理念和方式,但是老一輩的員工就應該這樣被擱置嗎?當然,這裡面不妨摻雜很多個人因素。不少職場人,因為 「舒適圈」中時間太長,早已經麻木了,這樣的人難免會被市場淘汰。
  • 著名的「溫水煮青蛙」實驗,是不是真的?實驗結果讓人感到意外
    著名的「溫水煮青蛙」實驗,是不是真的?實驗結果讓人感到意外溫水煮青蛙的實驗,相信大家一定有所耳聞,在簡單的實驗中卻包含著深刻的哲理,著名的溫水煮青蛙實驗是不是真的呢?實驗結果讓人感到意外,接下來就和我看看吧,其實溫水煮青蛙的實驗最早源於17世紀。
  • 婚姻,好像溫水煮青蛙
    婚姻,好像溫水煮青蛙,煮的人不以為然,被煮的人竟也慢知慢覺......女人,總是被冠上許多標籤,擔當許多的角色,結了婚的女人更是如此。去掙錢吧,會被人說成不顧家;在家帶孩子,會被人說成在家裡享清福,一事無成。又掙錢又帶孩子,又會被男人說成不把家收拾好。總之,人們對女性的要求真的都好高呀,好像怎麼做都不對一樣。
  • 「溫水煮青蛙」「鴕鳥心態」不要侮辱青蛙跟鴕鳥的智商!
    1、溫水煮青蛙流傳甚廣的故事:"溫水煮青蛙"說是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當把青蛙先放入裝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緩慢加熱(每分鐘上升0.2攝氏度),青蛙反倒因為開始水時水溫的舒適在水中悠然自得。當青蛙發現無法忍受高溫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覺被煮死在熱水中。
  • 江宜樺:臺灣地區不開放如「溫水煮青蛙」
    華夏經緯網12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院長」江宜樺表示,施行自由經濟示範區是為了和國際接軌,為下個10年、20年作準備;若不開放,臺灣地區的訂單和機會會愈來愈少,就像「溫水煮青蛙」。在這種情況之下,只會愈來愈封閉,結果別人兩兩之間生意愈做愈大、愈做愈多時,臺灣地區的訂單會愈來愈少,機會也愈來愈少,就像是「溫水煮青蛙「。他表示,表面上沒有因為任何一個事件而受創,但長期下來,就會造成產業外移。「我們的工作機會當然就會減少,薪資也就不可能提升」。
  • 一位女教師做完溫水煮青蛙實驗,青蛙和女教師的結果均出乎意料
    對於耳熟能詳的「流行」知識,我們大多數人都缺少質疑的勇氣和驗證的精神,有時因社會風氣,有時因個人智慧。「溫水煮青蛙」的著名故事,被很多人引用過。大意是這樣的:將青蛙投入已經煮沸的開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同樣是水煮青蛙實驗,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加熱。結果就不一樣了。青蛙反倒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
  • 「溫水煮青蛙」的謬論,美國教授為何能欺騙所有的人!
    你可以在所有的時間欺騙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時間欺騙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時間欺騙所有的人——林肯溫水煮青蛙」來源於19「溫水煮青蛙」的說法完全是個「謊言」。其實這個實驗在康乃馨大學之前,就有很多人做過類似的實驗。但是實驗結果都不盡相同。
  • 職場中切忌安於現狀,別讓「溫水煮青蛙」毀了你
    人應隨著年紀的增長變得越來越有危機感,時代在進步,無論是個人還是大環境的因素,都應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進步,如果被安逸的環境同質化就會被圈養起來,習慣了被圈養,就難以再適應叢林了。因為比你優秀的人,比你厲害的人都在努力,你原地不動就是退步。社會中有很多像老張這樣的人,每天重複單一的工作流程,卻不知道每天上班收穫了什麼,給自己帶來了什麼,給公司帶來了什麼。
  • 「溫水煮青蛙」效應,正發生在我們身上
    這就是「溫水煮青蛙」效應,即如果將一隻青蛙放在逐漸加熱的水中,即使它被活生生地煮沸,它也不會注意到周圍環境的緩慢變化,直到無力逃脫。這項對青蛙的觀測結果不再受到廣泛認同,但作為一種比喻,這是非常恰當的,即人類正在泰然自若地朝著一個未來氣候變化無法逆轉的目的地駛去。「這是真正的溫水煮青蛙效應,」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氣候科學家Frances C.
  • 溫水煮青蛙,你中招了嗎?
    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們被溫水煮青蛙了…當下的工作、生活,讓我們失去了鬥志,忘記了自己是否還有夢想。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們像鍋裡青蛙,興奮、好奇,遊來遊去!一段時間後,我們變得慵懶,安然享受著目前的生活,渾然不覺水溫已經升高了!慢慢地,我們有些緊迫感,因為水溫已經讓我們感到不適,甚至被燙傷了。
  • 溫水煮青蛙到底會發生什麼?老外直接實驗,青蛙:是人幹的事!
    在田野裡幫助人類抓持害蟲,但是在我們的身邊卻有人經常說溫水煮青蛙,雖然只是聽過,但是追根到底也是沒有見過。那麼溫水煮青蛙會發生什麼情況?美國老外就做了這個實驗,面對好奇心的,我也想看一看,老外首先準備了一個鍋裡面倒入一定的水,然後將青蛙放到裡面,這隻青蛙在水裡一動不動,非常乖巧,隨之將水溫慢慢提升到達20度。青蛙也沒有反應,隨之又把溫度調高。
  • 溫水煮青蛙,一個欺騙了十幾億人的謊言!北京一位女老師親自做實驗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北京一位女生物老師,組織全班同學做了一次這樣的實驗(我的一位朋友恰好在這個班裡):同學們兩三位一組,分配一個容器和一隻青蛙,文火加熱,使水溫緩緩升高,以符合「溫水煮青蛙」的基本條件。同學們激動而焦急地看著顯示水溫的溫度計和容器中的青蛙。當溫度緩步升到60度時,開始有青蛙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