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溫室氣體排放情況在2040年左右趨於穩定,那麼由此帶來的溫和的氣候變暖可能在本世紀末到來時造成大片海洋區域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發生重大重組。近日,《自然—氣候變化》在線刊登的一項研究報告得出上述結論。而諸如物種滅絕和物種入侵之類的變化將有可能比過去50年還要多3倍。
Grégory Beaugrand等人模擬了到本世紀末時,海洋生物多樣性在不同排放以及相應氣候變暖條件下形成的模式。
隨後,他們將生物多樣性的結果與1960~2013年科學家研究觀測到的結果相比較。同時用來進行比較的兩個與今天差別較大的時期還有:末次冰河世紀的頂峰期——末次冰盛期(LGM),持續時間為距今2.65萬年前~2萬年前,以及中新世結束於距今300萬年前的一次相對較暖時期。
研究人員預測,如果溫室氣體持續排放至2100年,將會出現劇烈的氣候變暖,這會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巨大影響。全球50%~70%的海洋所經歷的海洋生物多樣性變化程度,將會達到甚至超過LGM或中新世以及現代。但是,如果在接下來5年內的排放達到峰值並呈現下降的話,全球變暖將會相對緩和,生態變化也會不那麼顯著,與1960年那段時期的結果差別也不會太大。儘管如此,任何重組還是有可能影響到生態系統的功能,這意味著更好地弄清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模式的影響還是很有必要的。(來源:中國科學報 張笑)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