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署:全球生物多樣性對人類意義重大

2020-11-26 環球網

新華網奈洛比5月22日電(記者宋晨郭倩)聯合國環境署淡水和海洋生態環境政策實施司負責人傑奎琳·阿爾德日前表示,當今全球生物多樣性正面臨嚴峻挑戰,人類應尋求可持續發展道路,在保護全球生物和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同步發展。

在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前夕,阿爾德在環境署總部所在地奈洛比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全球眾多行業中所依賴的資源都來自於生態系統,因此保護生態系統對人類自身發展意義重大。對人類來說,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相當大的「挑戰」,必須採取正確的手段,嘗試在發展的同時兼顧保護生物多樣性,達到人與自然的平衡。環境署目前所倡導的綠色經濟,就是側重於可持續地利用自然資源,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持生物多樣性。

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海洋生物多樣性」,阿爾德對此介紹說,環境署正在採取各種措施保護海洋生物,比如「藍碳行動」等。「藍碳」是指儲存於濱海和海洋系統的碳,與成熟的熱帶森林相比,濱海生態系統能從海洋及大氣中儲存和轉移更多的碳。環境署曾在2009年發布報告稱,海洋生物吸收和固定的溫室氣體總量佔全球生物吸收和固定溫室氣體總量的一半。因此,保護海洋生物能有助減少當前全球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減緩氣候變暖趨勢。而一旦濱海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將停止吸收二氧化碳,並將數百年存貯的碳釋放出來,成為新的碳釋放源,故對於濱海生態系統的保護應受到國際社會和相關國家的重視。

阿爾德還表示,聯合國還將和許多發展中國家一道,共同推進綠色經濟與綠色海洋實施項目,如保護珊瑚礁的研究項目等,用以分析生物多樣性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價值。

為了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1992年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籤署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199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01年,第55屆聯大通過第201號決議,將「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改為5月22日。

相關焦點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發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
    綜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環境署、國際溼地公約等機構網站2020年9月15日消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當日發布第五版《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是聯合國環境署提議的旨在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國際性主題紀念日
  • 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指出,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習近平就此提出4點建議:  一是堅持生態文明,增強建設美麗世界動力。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保護生物多樣性迫在眉睫
    中新社聯合國9月30日電 (記者 馬德林)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30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多位與會人士強調生物多樣性正遭破壞,呼籲各國立即行動,加大保護力度。此次會議由第75屆聯合國大會組織召開。75屆聯大主席博茲克爾在開幕式上說,生態系統退化、不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方式和自然資源開採,正給全球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壓力。無論是從道德角度、經濟角度,還是生存角度,都有理由保護生物多樣性,「人類在這顆星球上的存續,取決於我們保護自然界的能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生態破壞並不純粹是環境問題,它涵蓋經濟、健康、社會正義等多方面,甚至會影響地緣政治。
  • 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全文)
    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2020年9月30日,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主席先生,各位同事: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在各國致力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動經濟高質量復甦這一特殊時刻,聯合國舉辦生物多樣性峰會,大家共同探討保護生物多樣性
  • 今天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發展歷史1988年11月,聯合國環境署召開生物多樣性特設專家工作組會議,探討一項生物多樣性國際公約的必要性。1989年5月建立了技術和法律特設專家工作組,擬訂一個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國際法律文書。1991年2月,該特設工作組被稱為政府間談判委員會。1992年5月奈洛比會議通過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協議文本》。
  • 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雙語全文)
    President, Colleagues,   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在各國致力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動經濟高質量復甦這一特殊時刻,聯合國舉辦生物多樣性峰會,大家共同探討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 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
    「在人類和自然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挑戰的背景下,中國採取積極行動,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政策研究與發展主管吉多·布洛霍芬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每一次去中國,都能感受到中國發生的巨大發展變化。」
  • 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維持生態平衡的基礎,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已成為全球共同的呼聲,將有利於環境保護和生物資源的持續利用,對人類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需要全人類共同採取迫切行為生命無所不在,從熱帶雨林上端離地數百尺的地方、澳大利亞的沙漠,到深海火山熔巖的縫隙,處處都有生命。浩瀚多樣的生命形態維繫人類的生存,也確保清潔的空氣與水,這些驚人豐富的多樣性如何形成?又是什麼神奇的力量使萬物凝聚在一起維持平衡?
  • 郵眼看世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正式生效27周年
    #百家故事#12月29日,是《生物多樣性公約》正式生效27周年。《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是一項保護地球生物資源的國際性公約,於1992年6月5日,由籤約國在巴西裡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於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常設秘書處設在加拿大的蒙特婁。
  • 聯合國環境署:溫室氣體排放缺口比想像的更大
    中國氣象報記者史一卓報導 11月21日,聯合國環境署在北京舉辦了《2012年排放缺口》報告發布會。該報告以倫敦為主會場全球發布,北京是亞洲區域的發布城市。  該報告指出,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比2020年需要達到的水平高出約14%。
  • 聯合國報告警告:人類健康日益受到環境破壞威脅
    參考消息網3月15日報導 美媒稱,聯合國13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在氣候變化、汙染、物種大滅絕和人口增長的危險組合下,「地球受到了如此可怕的破壞,如果不採取緊急行動保護環境,人類健康將日益受到威脅」。據《今日美國報》網站3月13日報導,報告說,在全球所有的過早死亡和疾病病例中,約有25%是人為造成的環境破壞和汙染導致的。
  • 青年漫畫家白茶呼籲你一起 捍衛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
    最近的科學和經濟報告為人類敲響了警鐘。不可持續的人類活動對75%的土地、66%的海洋和85%的溼地造成了負面影響。有100萬種物種瀕臨滅絕,其中許多將在幾十年內滅絕。在人類的各項活動中,存在一些不可持續的開採、生產、消費和對待自然的方式,從而最終導致了部分地區生態系統的退化和一些物種的消失。
  • 世界自然基金會主管: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訪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政策研究與發展主管布洛霍芬「在人類和自然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挑戰的背景下,中國採取積極行動,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 2020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態文明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人民網北京5月22日電(記者 餘璐)今年5月22日,是第20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生物多樣性日,是聯合國環境署提議的旨在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國際性主題紀念日,定於每年的5月22日。
  • 聯合國報告:生物多樣性持續喪失增加疾病傳播風險
    聯合國15日發布的一份有關生物多樣性的報告指出,全球最近10年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未能達成目標,環境持續惡化正在增加疾病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風險。由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發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指出,全球在2010年擬定的20個原定於2020年實現的保護物種和生態環境的目標中,除6個「部分達成」外,其他均未達成。
  • 今年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會標長這樣!
    1月9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與《生物多樣性公約》代理執行秘書伊莉莎白·穆雷瑪女士,在京共同發布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會標。李幹傑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COP15籌備工作。記者了解到,COP15會標以不同元素組成「水滴」形狀,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和各種自然符號,充分體現了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契合大會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完美詮釋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願景和全球共建生態文明的願望。
  • 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訪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
    「在人類和自然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挑戰的背景下,中國採取積極行動,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政策研究與發展主管吉多·布洛霍芬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每一次去中國,都能感受到中國發生的巨大發展變化。」
  • 我們人類為什麼要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說起這些人不但沒有憐憫之心,而且無視國家法度,更深層的意義他們就更不知道了。一種動物或植物一旦滅絕,就再不會有了。也許有的人會說反正還有很多,其實意義是不同的。人類要保護動物植物的多樣性,要儘早,等到無法挽回的時候就晚了。保護動物保證它們的多樣性有重要的意義的。生物的多樣性指的是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以及遺傳的多樣性。
  • 聯合國最新報告給全球近十年生物多樣性保護打了「不及格」
    據《科學》報導,近日,一份生物多樣性報告給了世界各國一個不及格的分數。聯合國新發布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認為,世界尚未達到10年前設定的保護自然的目標。「警燈在閃爍。我們必須認識到,地球正處於緊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