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酸化加劇氣候變暖中美兩大國責任重大

2020-11-23 正北方網
  全球海洋酸化加劇氣候變暖 聯合國稱中美責任重大

  綜合國外媒體報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近日發布了第四份全球氣候評估報告,首次在報告中指出全球海洋酸化對全球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影響,呼籲世界各國重視氣候變化並採取行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在抗擊全球變暖的過程中,中國和美國應發揮建設性作用。

  IPCC新發布的這份綜合報告總結了IPCC三個工作組今年相繼發布的三份報告,內容包括氣候變化的證據、現在和將來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遏制氣候變化可以採取的措施等。報告對各國決策者具有很強的政策導向作用。在下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它將為談判2012年後新的國際減排行動框架提供科學依據,因此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

  海水酸性達數千萬年最高 將加劇全球變暖

  與此前幾次報告所不同的是,這份報告首次將一直被人們所忽視的海洋酸化問題提上日程,成為全球應著重關注的一個焦點。報告中指出,科學家們一致認為,人類正促使海洋的化學物質發生2000萬年以來最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將破壞海洋的整個生命系統,並使得氣候變化更加嚴重。

  報告指出,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二氧化碳已經將海平面的酸性增加了三成,並且在本世紀末時海洋的酸性將會繼續增加兩倍。海水吸收二氧化碳之後形成稀釋的碳酸,這種碳酸不斷酸化天然的鹼性海水,同時不斷吞噬海洋中原本豐富的碳酸鈣,一種珊瑚等海洋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其中許多生物鏈底部的浮遊生物因此喪失了棲息地,導致生物鏈上端的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沒有了食物供應。

  隨著海水的酸性越來越高,海洋生物的生存越來越艱難,全球數十億人民的蛋白質來源也開始受限。調查顯示,海平面附近的酸性最高,而海平面正是海洋生物比較聚集的地方。

  英國首要科學團體皇家學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由於汙染,全球海洋目前的酸度達到了「數千萬年」以來的最高點,即便二氧化碳的釋放從現在開始停止,海水也需要「數萬年才能恢復原樣」。

  海水酸性致生物不斷滅絕 食物鏈遭到嚴重破壞

  位於德國基爾的萊布尼茨海洋科學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學家Ulf Riebesell說道,如果全球氣候狀況不能夠得到迅速改善的話,海洋環境將會惡化至近2000萬年來的最糟糕狀況。他聯想起了6500萬年前彗星撞擊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時的情形,撞擊導致大量硫酸鈣進入大氣,形成硫酸,從而致使珊瑚以及幾乎所有貝類生物的滅絕。大約200萬年過後,珊瑚才逐漸開始在地球上再次出現,而大約還需要2000萬年,那些貝類生物才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科學家發現,自從工業革命時期開始,海洋已經吸收了大約一半人類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約5萬億噸。這一點目前幫助減緩了全球變暖,否則如果這些二氧化碳均保留在大氣之中的話,氣候變暖將會比現在迅速的多。但這種幫助的代價也是昂貴的。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官阿基姆-施泰納表示:「該報告讓我們意識到了一直被我們忽視的海洋環境的變化。海洋氣候的變化將會改變海洋裡的生命,降低海洋的產量,同時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

  科學家們進一步指出,隨著海水進一步酸化,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也不斷下降,因此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將會滯留在空氣之中,從而加速全球變暖。已經有調查顯示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正在消失,酸化的海水已經無法繼續吸收更多的溫室氣體。報告預測,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物種將會滅絕,全球的糧食作物也將大大銳減。

  報告同時指出,氣候變化正在進行之中,並且在不斷加速,不斷上升的大氣溫度和海洋溫度、不斷融化的冰雪以及不斷上升的海平面都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報告還預測了不同的洲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並警告稱一些影響是「嚴峻的」甚至是「不可逆轉的」。其中一個不可逆轉的例子便是消失的物種。即便是中等程度的全球變暖也會導致兩成至三成全球物種的滅絕,而如果大氣不斷升溫,將有超過一半的物種永遠從地球上消失。

  潘基文:對抗全球變暖之戰 中美應發揮重要作用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閱讀了報告之後表示,全球變暖「不斷加速的步伐讓人非常震驚」。鑑於形勢的嚴峻性,潘基文敦促各國立即採取行動,刻不容緩。潘基文同時坦率的表示,希望中國和美國兩個大國能在下個月印度尼西亞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起到建設性作用」。

  IPCC的科學家以及相關政府表示,他們更關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乾旱、熱浪以及洪水等自然災害,並表示這些災害對全球經濟所造成的影響將超出之前他們的預期,而其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窮人和老年人將受到最大的影響。

  報告最後指出,儘管氣候變化的趨勢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各國政府卻可以採取一系列直接的措施來避免最糟糕的結果的出現。幾乎所有人都同意,目前在這一方面最缺少的是政府的努力。在下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各國政府將構建2012年後新的國際減排行動框架。

 

  未來各洲形勢預測:作物普遍減產 經濟損失嚴重

  北極洲

  格陵蘭冰層將逐漸完全消失,海平面將上升30英尺,淹沒沿海城市、所有島國以及孟加拉等大面積的低海拔國家。拉丁美洲

  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降雨量不斷減少、數目不斷枯竭、森林大火肆虐以及野生動物不斷消亡,亞馬遜熱帶雨林將變成一片乾旱的草原。

  北美洲

  隨著洛磯山脈降雪減少,加利福尼亞地區以及盛產穀物的中西部地區夏季降雨將會減少,最終將會幹涸,穀物將會減產乃至顆粒無收。

  澳洲

  大堡礁將會消失。隨著珊瑚不能適應越來越熱的水溫,2020年前海洋生物開始滅絕,陸地上的乾旱也會導致作物嚴重減產。

  歐洲

  阿爾卑斯山脈以及其他山脈上的雪頂將會逐漸消失,冬季體育運動將沒有天然場所可以開展;五分之三的野生動物滅絕;地中海區域的乾旱將給旅遊業帶來嚴重打擊。

  非洲

  2020年前,一些國家的糧食作物產量將會減半,導致災荒大面積擴散;未來30年內,大約有7500萬至2.5億的人將會遭受用水危機。(鍾龍)

[責任編輯:wjb]

相關焦點

  • 海洋酸化加劇全球變暖
    海洋浮遊生物向空氣中釋放的硫化物有助於減緩全球變暖,但海洋酸化卻可能阻礙這一進程。圖片來源:Wim van Egmond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隨著對大氣中二氧化碳氣體的吸收,海洋酸性緩慢而無情的增加,除了能夠對氣候產生影響外,還會加劇全球變暖。酸化能夠導致某些海洋生物減少硫化物的釋放,而之前的研究表明,這些硫化物能夠促進雲團的形成,從而給全球降溫。 大氣中的硫大部分來自於海洋,它們可謂是減緩全球變暖的一個「狙擊手」。
  • 海洋變暖加速 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
    本期嘉賓: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成裡京  本期觀點:海洋變暖引發一系列嚴重後果,包括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溶解氧下降、珊瑚白化等。2013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列出的5個1971年至2010年間海洋熱含量變化趨勢估算中,最小的估計值竟然只有最大估計值的一半!這嚴重限制了人們對全球變暖的科學認知。「海洋面積異常廣闊,平均深度達4000米,人類目前的觀測手段僅僅集中在上層2000米。在2005年Argo浮標觀測網建成之前,在南半球以及全球700米以下深海的觀測都較為稀少。」成裡京說。
  • 海洋酸化 日益加劇的環境危機
    大量的二氧化碳溶解到海洋中,海水的pH值急劇下降,造成海底碳酸鹽大量溶解,進而導致大量海洋生物滅絕。   酸化破壞海洋食物鏈   自從2003年國際上首次提出海洋酸化問題以來,海洋酸化已經成為繼全球變暖和海洋汙染後嚴重影響和威脅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三大環境問題。
  • 《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發布:全球變暖趨勢加劇 未來五年可能...
    該聲明顯示,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影響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健康、人口移徙、糧食安全及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等方面。隨著全球持續變暖,目前的高溫紀錄再被打破「只是時間問題」。聲明表示,2019年是有儀器記錄以來溫度第二高的年份。2015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2010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十年。
  • 環境 | 北冰洋為啥成為全球海洋酸化的「領頭羊」?
    北冰洋領跑著世界大洋的海洋酸化速度,被認為是全球海洋酸化的「領頭羊」。北冰洋這隻「領頭羊」,是在為應對氣候變化而開展對北冰洋的碳匯能力的深入調查評估中被發現的。由於常年被海冰覆蓋,北冰洋吸收大氣中的碳長期被認為幾乎為零。
  • 海洋酸化的原因及危害
    >海洋吸收溫室氣體造成的海水酸化,導致海中大陸架的珊瑚礁大量死亡,而這會造成低地島國,如吉里巴斯和馬爾地夫更容易為暴雨所侵害。 2、氣候變暖 通過減少生物源含硫化合物的產生的方式,海洋酸化具有潛在可能導致氣候變暖加劇。《自然—氣候變化》上的一項研究稱,海水pH值的降低導致了二甲基硫化物濃度的下降。 海洋生物排放是大氣硫元素的最大天然來源——大氣中的硫元素能夠增強大氣對輻射的反射率,從而降低地球表面溫度。
  • 日本氣象廳:太平洋酸化加劇 海洋生態或遭威脅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讀賣新聞》11月27日報導,日本氣象廳發布消息稱,目前給生態系統帶來威脅的海洋酸化正在日益加劇,或將擴展到整個太平洋。而海水吸收了過度排放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被認為是其酸化的主要原因。報導稱,日本氣象廳與國際機構進行合作,將太平洋分為四大海域,分析了1990年以來的太平洋海水監測數據。
  • 2019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發布:氣候變化對全球影響加劇
    、糧食安全及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等方面,隨著全球持續變暖,目前的高溫紀錄再被打破「只是時間問題」。2019年結束時,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高出了1.1℃,僅次於2016年創下的紀錄。而2016年,由於受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全球平均氣溫升高。  古特雷斯在該聲明序言中指出:「我們已偏離了實現《巴黎協定》所要求的1.5℃或2℃目標的軌道。」佩蒂瑞·塔拉斯則表示:「鑑於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全球變暖仍將持續。最近十年的預報表明,未來五年全球氣溫可能會創下新的年度紀錄。這只是時間問題。」
  •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顯示全球變暖加劇
    新華社聯合國3月28日電(記者尚緒謙)世界氣象組織28日發布的《2018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顯示,過去一年全球變暖仍在加速,為全球帶來諸多經濟社會方面的挑戰。  當天,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裡·塔拉斯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第73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埃斯皮諾薩一起,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布了這份報告。
  • 全球變暖,這些「冷」知識你必須get到
    海冰的減少還會對北極的生態系統構成威脅,產生海洋酸化和永凍帶汙染物大範圍擴散等重大環境問題,影響海洋生物可利用的光合作用總量,影響大型哺乳動物的生存環境,如北極熊可能由於海冰退縮失去賴以生存和捕食的場所。
  • 繼海洋酸化之後又一重大海洋悲劇!海洋含氧量急劇下降!
    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的海洋學家Andreas Oschlies領導著一個在全球範圍內監控海洋含氧量的團隊,他說,在過去的十年中,海洋的含氧量顯著下降,這是一個與氣候變化有關並且非常令人擔憂的趨勢。他說:「我們對所看到的變化的強度、海洋中氧氣下降的速度以及其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之大感到非常驚訝。」
  • 到2100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可能會導致珊瑚礁棲息地幾乎消失
    到2100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可能會導致珊瑚礁棲息地幾乎消失科學家預測,由於氣候變化和汙染,未來20年內,70%到90%的珊瑚礁將會消失。一些組織試圖通過將實驗室裡生長的活珊瑚移植到瀕臨死亡的珊瑚礁上來遏制珊瑚數量的下降。他們提出,新的年輕珊瑚將促進珊瑚礁的恢復,使其恢復健康狀態。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到2100年,合適的珊瑚棲息地將所剩無幾。初步結果表明,海洋表面溫度和酸度是決定一個遺址是否適合恢復的最重要因素。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從地質角度看全球變暖
    【編者按】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有關全球變暖的爭論愈演愈烈,至今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政治與生態話題。「復旦通識」組織「全球變暖」系列,邀請不同高校相關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圍繞全球變暖這一席捲國際政治和社會輿論的重大公共議題,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與討論,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如何面對這一可能即將席捲全球的危機。
  • 全球氣候變暖趨勢持續 氣候風險不斷上升
    來源:經濟日報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日前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召開,全球氣候變暖、氣候風險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世界氣象組織的氣候狀況監測表明,全球氣候系統的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2019》指出,氣候變化,相關的熱帶氣旋、高溫熱浪、乾旱等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的頻發,以及氣候政策無法達到預期等環境風險日益突出並將繼續發展,未來氣候將持續變暖並可能造成全球風險加劇,引發系統性風險的改變,對全球發展造成深遠影響。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變暖加劇 未來五年可能再破紀錄
    高溫紀錄再被打破「只是時間問題」該聲明顯示,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影響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健康、人口移徙、糧食安全及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等方面。隨著全球持續變暖,目前的高溫紀錄再被打破「只是時間問題」。
  • 是什麼導致了6000萬年前的全球氣候變暖?
    幾千年來,一層又一層的巖漿不斷滲入這塊超大面積的「淤青」,越來越多的氣體從海洋中噴出,像一口沸騰的鍋。 有證據表明,就在整個活動周期當中,地球的平均溫度升高了5攝氏度(9華氏度)。在這一場發生在遠古時代被稱為「古新世-始新世大升溫(簡稱PETM)」的「全球變暖事件」期間,陸地遭受了強烈的傾盆大雨,而海洋酸化與溫度升高,導致許多海洋物種滅絕。
  • 2018年碳排放再創新高,全球氣候變暖加劇
    2018年碳排放再創新高,全球氣候變暖加劇想像著這些觸目驚心的預測,猶如災難電影大片一般刺激。你可能覺得,這離我還很遙遠!在2018年12月剛剛過去的第24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上,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表示,當前局勢的緊迫性如何強調都不為過,全人類正面臨著氣候變暖的大麻煩,為了達到降低溫室效應的目標,各國必須大力改變來自化石燃料的排放,並大規模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203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削減45%。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黃恩清、田軍:從地質角度看全球變暖
    「復旦通識」組織「全球變暖」系列,邀請不同高校相關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圍繞全球變暖這一席捲國際政治和社會輿論的重大公共議題,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與討論,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如何面對這一可能即將席捲全球的危機。
  • 全球變暖導致海洋酸化 珊瑚礁或於下個世紀消失
    中國網2月26日訊 據英國媒體《衛報》報導,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導致海洋酸化,造成天然珊瑚礁生長減緩的現象,如若不及時採取行動,珊瑚礁或許將無法存活到下個世紀。科學家首次進行了一項有關於天然珊瑚礁的實驗,該項實驗改變了海水中的化學物質,模擬出大氣層中過量的二氧化碳所造成的影響。
  • 日媒:全球海洋酸化急劇發展 恐會加劇溫室效應
    ,海洋酸化正在全球範圍內急速發展,這將會給地球生態系統和溫室效應帶來巨大影響。而氣象廳同時表示,今後他們也將繼續加深對於海洋酸化的注意和監測。&nbsp&nbsp&nbsp&nbsp海洋酸化,是指由於海洋吸收、溶解大氣中過量二氧化碳而引起海水變酸的現象。根據氣象廳的解釋,海洋會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正是這一性質起到了抑制溫室效應加劇的作用。但是長年累月,海水吸收的二氧化碳不斷積蓄,使本該呈弱鹼性的海水逐漸向酸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