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導致海洋酸化 珊瑚礁或於下個世紀消失

2020-12-03 中國網

中國網2月26日訊 據英國媒體《衛報》報導,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導致海洋酸化,造成天然珊瑚礁生長減緩的現象,如若不及時採取行動,珊瑚礁或許將無法存活到下個世紀。

科學家首次進行了一項有關於天然珊瑚礁的實驗,該項實驗改變了海水中的化學物質,模擬出大氣層中過量的二氧化碳所造成的影響。

該實驗的結果有力地證明了海水酸化與溫室氣體的排放有關,並且這已經降低了珊瑚礁的生長速度。

科學家表示,如若不大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全球的珊瑚礁或許將無法存活到下個世紀。

二氧化碳被海水吸收並同其進行化學反應,增加了海水的酸性。如果海水酸性過強,將會溶解掉珊瑚或其他海洋生物外殼及骨骼中的碳酸鈣,比如蟹類和龍蝦。

儘管先前的研究已經表明,近幾十年來珊瑚礁的數量正在大面積地下降,但出現這一趨勢的具體原因卻難以查明。海水酸化是誘發其可能的原因之一,但是其他原因也涉及到海水變暖,海洋汙染以及過度捕撈等。

為了研究溫室氣體排放所帶來的影響,美國科學家控制了流經澳大利亞大堡礁部分海域的海水pH值,控制其pH值接近前工業時代的數值,這一方法增加了碳酸鈣沉積後形成的堅硬珊瑚骨骼的速率。

來自華盛頓卡耐基研究所的研究員Rebecca Albright博士如是說,「通過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研究實驗,我們的研究是第一個表明酸化的海水正在降低珊瑚生長的速度。」

「海水酸化已經給珊瑚礁帶來了傷害,這已經不再是對未來的擔憂,而是我們現在要面對的事實。」該項研究報告已經發表在美國《自然》雜誌上。

卡耐基研究所的Ken Caldeira教授發現,2008年和2009年珊瑚礁鈣化的速率為40%,這一數值低於1975年和1976年的統計數值。

Ken Caldeira教授表示,真正能夠保護珊瑚礁的良久之策便是大幅度地削減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如若人類還不能及時採取行動,珊瑚礁以及賴以生存的海洋動植物和當地的生態區域,都將在下個世紀消失。」 (丁莉娟)

相關焦點

  • 到2100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可能會導致珊瑚礁棲息地幾乎消失
    到2100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可能會導致珊瑚礁棲息地幾乎消失>一項新研究顯示,到2100年,不斷上升的海水表面溫度和酸性水域可能會導致幾乎所有現存的珊瑚礁棲息地消失,這意味著這些地區的修復項目可能會面臨嚴重的挑戰。
  • 海洋酸化的原因及危害
    ,導致海中大陸架的珊瑚礁大量死亡,而這會造成低地島國,如吉里巴斯和馬爾地夫更容易為暴雨所侵害。 2、氣候變暖 通過減少生物源含硫化合物的產生的方式,海洋酸化具有潛在可能導致氣候變暖加劇。《自然—氣候變化》上的一項研究稱,海水pH值的降低導致了二甲基硫化物濃度的下降。 海洋生物排放是大氣硫元素的最大天然來源——大氣中的硫元素能夠增強大氣對輻射的反射率,從而降低地球表面溫度。
  • 海洋酸化加劇全球變暖
    海洋浮遊生物向空氣中釋放的硫化物有助於減緩全球變暖,但海洋酸化卻可能阻礙這一進程。圖片來源:Wim van Egmond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隨著對大氣中二氧化碳氣體的吸收,海洋酸性緩慢而無情的增加,除了能夠對氣候產生影響外,還會加劇全球變暖。酸化能夠導致某些海洋生物減少硫化物的釋放,而之前的研究表明,這些硫化物能夠促進雲團的形成,從而給全球降溫。 大氣中的硫大部分來自於海洋,它們可謂是減緩全球變暖的一個「狙擊手」。
  • 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影響或可忽略不計
    英國《自然》雜誌10日發表一份為期3年的研究報告,指出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導致的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關鍵行為的影響或可忽略不計。該結果來自一項評估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影響的多年多物種研究,對過去多年的結論提出了顛覆性挑戰。
  • 全球海洋酸化加劇氣候變暖中美兩大國責任重大
    全球海洋酸化加劇氣候變暖 聯合國稱中美責任重大  綜合國外媒體報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近日發布了第四份全球氣候評估報告,首次在報告中指出全球海洋酸化對全球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影響,呼籲世界各國重視氣候變化並採取行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在抗擊全球變暖的過程中,中國和美國應發揮建設性作用。
  • 「漸行漸遠」的美麗「珊瑚礁島嶼」它是眾多海洋生物棲息的島嶼!
    根據全球珊瑚礁監測網絡(GCRMN)2000年的統計報告,1998年的白化事件導致全球珊瑚礁損失16%(雖然部分白化的珊瑚礁在隨後的時間內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復。致命的溫度全球氣候變化對珊瑚礁的影響包括溫室氣體增加引起的海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以及風暴頻率和強度的增加,其中前兩個因素影響最大。這是因為造礁珊瑚屬於熱帶群落,溫度是它們極其重要的生態因子。
  • 海洋酸化 日益加劇的環境危機
    工業革命後,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導致海洋酸化,對海洋生物多樣性構成威脅,同時對陸上水資源和農業造成影響。   過量排放導致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是指海水吸收了空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於海水後形成碳酸,從而導致海水pH值下降的現象。   pH值是海洋酸化的一個主要指標。
  • 海洋變暖加速 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
    本期嘉賓: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成裡京  本期觀點:海洋變暖引發一系列嚴重後果,包括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溶解氧下降、珊瑚白化等。2013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列出的5個1971年至2010年間海洋熱含量變化趨勢估算中,最小的估計值竟然只有最大估計值的一半!這嚴重限制了人們對全球變暖的科學認知。「海洋面積異常廣闊,平均深度達4000米,人類目前的觀測手段僅僅集中在上層2000米。在2005年Argo浮標觀測網建成之前,在南半球以及全球700米以下深海的觀測都較為稀少。」成裡京說。
  • 導致珊瑚白化的有很多原因,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全球氣候變暖
    近日,根據一項綜合調查結果顯示,澳大利亞大堡礁遭遇了5年內第3次大規模白化事件,此次白化事件也是該珊瑚礁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個部分首次同時遭遇重創。為了與大規模白化作鬥爭,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首次進行了一項雲彩增亮試驗,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看看反射部分太陽輻射(光)是否有助於減輕海洋變暖對脆弱的珊瑚造成的損害。雲彩增亮技術是什麼原理,它是如何對珊瑚實施保護的?
  • 世界首份海洋報告:海洋酸化或致海洋食物鏈崩潰
    二氧化碳排放不斷上升會對海洋造成什麼影響?最近,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了世界第一份全球性分析,對未來漁業和海洋生態系統勾勒出一個嚴峻未來:海洋酸化和變暖可能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和大量關鍵物種數量的減少,甚至海洋食物鏈物種崩潰。
  • 養活四分之一海洋物種,如果所有珊瑚礁都消失,地球會怎樣?
    內外交困,處境艱難如今的珊瑚礁正面臨著極大的壓力和威脅。珊瑚礁的消失可能是自然因素,也可能是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疾病和潮汐波動等,這使珊瑚暴露在陽光直射下,對水溫、水深和光照條件要求苛刻的珊瑚大量死亡。
  • 熱帶珊瑚礁的鈣化支架正面臨酸化風險
    一項新的國際研究發現,由於世界海洋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將熱帶珊瑚礁固定在一起的支架正面臨酸化的危險研究表明,這是一個全球性的過程,影響著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地球科學家扎內特·西拉吉說:&39;珊瑚礁膠水&34;研究人員在《海洋地質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指出,現在可以將這些結殼的厚度視為海洋酸化的可靠指標,可以追溯到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以前。
  • 二氧化碳排放過量珊瑚礁2100年或消失(圖)
    科學家預測全球珊瑚礁可能在2100年消失。圖片來源:Louis Wray/Creative Commons全球公海的珊瑚礁已經在海水酸化、水溫升高、過度捕魚以及海岸線汙染的綜合壓力下備受打擊。碳排放已經使海水的pH值降低了0.1個單位,這樣對珊瑚礁造成了傷害,並阻礙了雙殼類的生長能力。之前關於珊瑚礁大量消失的記錄顯示:酸化的海水會使珊瑚礁大面積死亡,但並不是全部消失。
  • 不止全球變暖這麼簡單!過度碳排放,讓這些海鮮在你的餐桌上消失
    說起過度碳排放,人們往往更關注二氧化碳的過度排放造成的溫室效應,即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引起的氣候變化,在這幾年中我們都有目共睹——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越來越熱的夏天,越來越反常的雨雪。這些都是大氣和陸地上的事情,人們常常忽略了海洋中的變化——約四分之一的碳溶解在海洋中,降低了海水的PH值,導致海洋酸化,海洋生態系統遭受重創。海洋酸化目前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可控,這可能會影響你未來幾年菜單上的海鮮種類。
  • 全球海洋科技發展動態2020年第二期
    2020年1月成為連續第44個高於20世紀1月平均氣溫的月份,連續第421個高於20世紀同月平均氣溫的月份,氣溫高於平均水平的氣候變化趨勢仍在繼續。 NOAA發布的1月全球氣候報告顯示,1月全球陸地溫度和海洋表面溫度達到歷年同月最高,比20世紀平均溫度高2.05℉(1.14℃),這比2016年創下的記錄還高0.04℉(0.02℃)。
  • 遺傳學或將幫助珊瑚礁免受全球變暖影響
    研究顯示基因測序可以揭示造礁珊瑚的進化差異,這些發現將幫助科學家確定哪些珊瑚種類可以適應水溫更高的海洋。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熱帶海洋中的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具多樣性、最有價值的生態系統之一。珊瑚礁為各種海洋物種提供了棲息地,保護海岸線免受暴風雨、洪水和侵蝕作用,並幫助促進漁業和旅遊業。
  • 估估寶環保科普 | 海洋水溫升高!全球變暖正在影響著廣袤海洋
    全球變暖正在影響著廣袤海洋全球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提升,5G時代更高速的發展,我們的資源在高速使用與消耗,越來越多機器的運轉,越來越多溫室氣體的排放,海洋也面臨著冰川融化、水溫升高、海平面上升、水質酸化等等問題,甚至可能使熱鹽循環終止,全球變暖正在侵蝕著我們的地球環境。
  • 環境 | 北冰洋為啥成為全球海洋酸化的「領頭羊」?
    預測今後每下降0.1個pH單位只需要20年時間,到本世紀末將會再下降0.3-0.4pH單位,即全球海水的平均pH值將突破8而掉到7.7,全球海洋酸化每變化一個0.1pH單位,正以億年級到百年級再到本世紀的十年級的速度狂奔著。
  • 人類已經把海洋推到「ICU」門口了
    海洋酸化現象海洋與大氣在不斷進行著氣體交換,受海風的影響,大氣成分最先溶入海洋表層,在隨後的數個世紀中,這些成分會逐漸擴散到海洋的各個深度層。海洋酸化即海水由於吸收了空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導致pH值降低的現象。(全球海洋約每小時可以吸收一百萬噸的CO2)當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進入海洋中時,海洋就會酸化。
  • 巴西高校研究:海洋變暖可導致珊瑚礁生態系統改變
    【南美僑報網編譯張青10月7日報導】巴西北裡奧格蘭德州聯邦大學(UFRN)近日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海洋變暖可能導致未來幾十年中珊瑚礁的生態系統發生改變,同時,加勒比海這片熱帶地區以藻類為食的魚類數量的下降可能導致珊瑚礁生態系統喪失其物種多樣性,並將在2050年被藻類奪取生存空間。巴西國家通訊社報導,該項研究對海洋溫度上升與魚類營養(食物)方面的相互作用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這種相互影響將隨著海洋變暖而減少,甚至在某些地區發生地域性遷移,例如熱帶地區存在的這種作用遷移到溫帶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