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高校研究:海洋變暖可導致珊瑚礁生態系統改變

2020-10-09 南美僑報

南美僑報網編譯張青10月7日報導】巴西北裡奧格蘭德州聯邦大學(UFRN)近日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海洋變暖可能導致未來幾十年中珊瑚礁的生態系統發生改變,同時,加勒比海和巴西海岸的魚類也可能會發生遷移。這片熱帶地區以藻類為食的魚類數量的下降可能導致珊瑚礁生態系統喪失其物種多樣性,並將在2050年被藻類奪取生存空間。

巴西國家通訊社報導,該項研究對海洋溫度上升與魚類營養(食物)方面的相互作用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這種相互影響將隨著海洋變暖而減少,甚至在某些地區發生地域性遷移,例如熱帶地區存在的這種作用遷移到溫帶地區。

UFRN海洋生態實驗室研究員凱莉(Kelly Inagaki)表示:「我們針對大西洋西部海域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這片區域的珊瑚礁正在遭受威脅,或者說處於很容易發生變化的狀態。」

研究員指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等機構的記錄表明,多年來海洋的平均溫度一直在上升。她說道:「我們需要儘快行動,減緩氣候變化進程並降低氣候影響。否則,我們將需要承擔失去珊瑚礁生態環境以及所有相關利益的風險。」

凱莉解釋道:「食用藻類植物、控制這些藻類數量的魚類將會減少。我們將會看到藻類植物的增加,它們與珊瑚或其他生物的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最終由藻類在這片海洋環境中贏得主導地位。在藻類和珊瑚並存的環境中,如果需要進行空間或其他資源的競爭,那麼藻類通常會獲得勝利。」

隨著珊瑚礁生態系統的改變,其所提供的利益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對沿海捕魚、海岸保護和旅遊等行業活動造成打擊。

這位研究員說道:「如果我們想要改變任何結局,我們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一直在不停地利用自然資源,卻沒有給大自然足夠的時間進行自我恢復。」

(編輯:Monica)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導致海洋酸化 珊瑚礁或於下個世紀消失
    中國網2月26日訊 據英國媒體《衛報》報導,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導致海洋酸化,造成天然珊瑚礁生長減緩的現象,如若不及時採取行動,珊瑚礁或許將無法存活到下個世紀。科學家首次進行了一項有關於天然珊瑚礁的實驗,該項實驗改變了海水中的化學物質,模擬出大氣層中過量的二氧化碳所造成的影響。
  • 【識藍】珊瑚礁魚對海洋變暖的忍耐力是可以遺傳的
    今天,一支國際研究小組報告了新證據,表明珊瑚礁魚類在基因層面上適應了全球變暖。來自來自ARC傑出珊瑚礁研究中心(Coral Reef Studies, CoE)和阿卜杜拉國王科學與技術大學(KAUST)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珊瑚礁魚可以從父母那裡繼承相關的遺傳基因來適應海洋變暖。
  • 珊瑚礁是海洋特別是熱帶地區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假如海洋...
    珊瑚礁是海洋特別是熱帶地區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珊瑚蟲通過分泌碳酸鈣,在身體四周築造了一間「小房子」,而珊瑚礁就是一代代珊瑚蟲留下的「空房子」。神奇的珊瑚礁還為眾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家園,堪稱「海中熱帶雨林」。然而,科學家們多年研究認為,到本世紀末,人類可能將面對一片沒有珊瑚的海洋。
  • 研究揭示人類活動改變南海北部珊瑚礁數千年發育模式
    近日,中國科學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天然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員等合作,在南海北部珊瑚礁發育模式研究上取得進展。珊瑚礁以其極高的生物多樣性和極高的初級生產力,被譽為「藍色沙漠中的綠洲」和「海洋中的熱帶雨林」。
  • 我從事珊瑚礁保育工作,珊瑚礁對海洋有多重要,問我吧!
    我從事珊瑚礁保育工作
  • 海底世界最美的景點是珊瑚礁 珊瑚礁生態科普小知識
    開展針對海南珊瑚礁生態系統家底的調查,尤其是海南島周邊的珊瑚礁生態系統,包括已存在有珊瑚礁的區域和新出現珊瑚礁的區域以及古老珊瑚礁區域,對生態分級調查,可劃分為生態脆弱區域和一般區域以及較旺盛區域,通過這麼一系列的調查,以區別不同的情況來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2、加強旅遊產業的監督管理。
  • 氣候變化、人類活動,正導致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崩潰!
    ,氣候變化、極端天氣和來自當地人類活動的壓力相結合,正在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熱帶地區生態系統崩潰。現今發表的這項研究繪製了100多個熱帶雨林和珊瑚礁受到極端氣候影響的地點,如颶風、洪水、熱浪、乾旱和火災。概述了這些非常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如何受到持續的氣候變化、日益極端的天氣和破壞性的當地人類活動的共同威脅。國際研究小組認為,只有採取國際行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才能扭轉這一趨勢。
  • 到2100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可能會導致珊瑚礁棲息地幾乎消失
    到2100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可能會導致珊瑚礁棲息地幾乎消失>一項新研究顯示,到2100年,不斷上升的海水表面溫度和酸性水域可能會導致幾乎所有現存的珊瑚礁棲息地消失,這意味著這些地區的修復項目可能會面臨嚴重的挑戰。
  • 全球氣候變暖對極地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
    由於海水升溫,亞北極的生物種類可能一路遷移到南極,導致海洋生態系統發生根本性的改變。8月31日晚,一場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討論在浦江創新論壇·未來(科學)論壇的直播間展開,多國學者就這個關係人類未來命運走向的話題展開討論。
  • 海南三亞:人工珊瑚礁生態系統恢復明顯
    近30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赤道兩側海水溫度上升,導致大量的珊瑚礁出現白化退化和消亡現象,這一危急至今仍在持續。近日,記者來到海南省三亞市,看到附近部分海域的人工珊瑚礁生態系統正在逐步得到恢復。海南島三亞附近的蜈支洲島,周邊海域10到30米的水下有若干珊瑚礁群。
  • 專家:南沙島礁擴建工程未對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影響
    研究表明,南沙島礁附近水域不是一個封閉的水域,其營養鹽和餌料生物可不斷從周圍海域得到補充。 近百年來,由於珊瑚礁生態系統的環境因子包括水溫、環流模式、海洋化學、海平面、熱帶氣旋和異常的氣候等發生了變化,嚴重影響了珊瑚礁生物群落的分布、結構和功能。加之過度捕撈、非法破壞、過度旅遊開發活動等人類活動影響,全球珊瑚礁已發生嚴重退化。
  • 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影響或可忽略不計
    英國《自然》雜誌10日發表一份為期3年的研究報告,指出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導致的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關鍵行為的影響或可忽略不計。該結果來自一項評估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影響的多年多物種研究,對過去多年的結論提出了顛覆性挑戰。
  • 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引領海洋綠色發展—記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工作人員介紹,種到海裡的珊瑚要長好,可能需要一年、兩年甚至幾年的時間,所以修復珊瑚礁是一場長期的戰役。這群種珊瑚的人來自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他們所做的工作只是研究站進行熱帶海灣生態系統保護的其中一部分。
  • 「漸行漸遠」的美麗「珊瑚礁島嶼」它是眾多海洋生物棲息的島嶼!
    根據全球珊瑚礁監測網絡(GCRMN)2000年的統計報告,1998年的白化事件導致全球珊瑚礁損失16%(雖然部分白化的珊瑚礁在隨後的時間內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復。致命的溫度全球氣候變化對珊瑚礁的影響包括溫室氣體增加引起的海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以及風暴頻率和強度的增加,其中前兩個因素影響最大。這是因為造礁珊瑚屬於熱帶群落,溫度是它們極其重要的生態因子。
  • 導致珊瑚白化的有很多原因,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全球氣候變暖
    多種因素對珊瑚生存造成危脅珊瑚礁被稱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許多珊瑚個體色彩絢麗,不遜色於陸地上的各種鮮花。但是五彩斑斕的珊瑚為什麼會有顏色,又為什麼會出現白化現象呢?這與珊瑚蟲和寄生在珊瑚蟲身上的一種藻類有關。首先我們要知道,珊瑚蟲會分泌一種石灰質骨骼,這些外骨骼構成了我們所看到的珊瑚。
  • 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引領海洋綠色發展—記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
    工作人員介紹,種到海裡的珊瑚要長好,可能需要一年、兩年甚至幾年的時間,所以修復珊瑚礁是一場長期的戰役。這群種珊瑚的人來自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他們所做的工作只是研究站進行熱帶海灣生態系統保護的其中一部分。
  • 研究發現大氣汙染給珊瑚礁生長布上陰影
    因此,空氣汙染減少了陽光進入海洋,意味著海水溫度變低,光合作用減少,兩項因素共同作用從而減緩了珊瑚礁的生長。  研究人員探討了珊瑚礁怎樣易受大範圍威脅,包括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的珊瑚礁徑向發展和白化事件。
  • 全球變暖趨勢若持續 99%的珊瑚礁或將白化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全球變暖趨勢若繼續持續,本世紀內全球多數的珊瑚礁(約為99%)都將發生嚴重的年度白化現象。該研究同時指出,如果國際社會能夠採取更加有效的減排措施,將可使珊瑚礁平均白化的時間往後推遲11年。珊瑚礁白化嚴重威脅著全球海洋生態系統。該研究針對珊瑚礁建立了氣候預測模型,能夠揭示全球珊瑚礁發生白化的時間。
  • 「海洋牧場生態系統研究工作站」獲批建設—新聞—科學網
    近日,農業農村部海洋牧場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科技團隊工作站授牌儀式在遼寧大連舉行。
  • 地化所海洋生態系統汙染物來源與成因機制研究獲進展
    在日益增長的人類需求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下,全球範圍內海洋環境汙染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影響了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運行。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內外項目的聯合資助下,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地表地球化學研究組的Mostofa博士及其合作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對海洋生態環境汙染進行了綜合研究,取得系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