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藍】珊瑚礁魚對海洋變暖的忍耐力是可以遺傳的

2021-02-15 無境深藍BetterBlue

收集|Lucia

翻譯|龜仙人

校對|李政知

來源|National Ocean Service

【本文出自Landdivers翻譯志願者計劃】

圖片來源:ARC CoE for Coral Reef Studies/ Jennifer Donelson

在迅速變化的氣候中,動物種群數量的下降令人非常擔憂。今天,一支國際研究小組報告了新證據,表明珊瑚礁魚類在基因層面上適應了全球變暖。

來自來自ARC傑出珊瑚礁研究中心(Coral Reef Studies, CoE)和阿卜杜拉國王科學與技術大學(KAUST)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珊瑚礁魚可以從父母那裡繼承相關的遺傳基因來適應海洋變暖。

「當父母生活在水溫較高的海洋中時,我們發現它們的後代通過選擇性地改變他們的表觀基因組,來提高他們在這些壓力環境中的表現。」詹姆斯庫克大學珊瑚研究中心的高級教授Philip Munday表示。

表觀遺傳學改變指的是DNA中的化學修飾,這些化學修飾標誌著基因的開啟或關閉。包括疾病、饑荒在內的一系列因素,或者在本研究中,熱應激,可以刺激這些微妙變化。

在這項研究中,當父母和後代都經歷同樣的水溫升高時,父母通過選擇性DNA甲基化,。表觀基因組發生了響應性的變化,從而增強了下一代應對新的、更溫暖的溫度的能力。

「我們培育了帶刺的金絲雀鯛——一種常見的印度太平洋珊瑚礁魚,在三種不同水溫下養育兩代,比目前的海洋溫度高出3攝氏度,」一同研究的Timothy Ravasi 教授解釋道。「下一代似乎是由於父母暴露於高溫下而受到有利的影響。後代基因表達得以改良,也稱為「馴化」,使他們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氧氣和能源。

Munday教授表示:「適應能力可以緩衝種群對快速環境變化的影響,並為基因改良延長提供時間,」Munday教授說。研究報告的作者指出,雖然這對珊瑚礁魚類來說是個好消息,但由於氣候變化而導致珊瑚棲息地的減少,作為它們生存的首要問題然值得關注。

排版| 溜腿的小熊貓

校稿| 大王叫我來巡海

感謝聯合國環境署、阿拉善SEE基金會創綠家計劃、PADI 、Project AWARE、新浪微博對無境深藍的支持和資助。

無境深藍潛水員海洋保護聯盟(Better Blue)由中國熱愛海洋公益事業的潛水員自主發起,目前在全國20多所城市均有執行團隊或會員機構分布,是專門整合潛水員資源,並支持潛水員參與海洋環境保護的公益組織。無境深藍以宣講會、培訓及工作坊、紀錄片觀影、海洋教育課程開發、大型公眾倡導活動等多種方式去推動公眾對於海洋議題的關注,並通過連結專業潛水員科學參與海洋保護區保育、海洋數據普查等手段推動海洋生態數據採集與環境修復。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導致海洋酸化 珊瑚礁或於下個世紀消失
    中國網2月26日訊 據英國媒體《衛報》報導,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導致海洋酸化,造成天然珊瑚礁生長減緩的現象,如若不及時採取行動,珊瑚礁或許將無法存活到下個世紀。科學家首次進行了一項有關於天然珊瑚礁的實驗,該項實驗改變了海水中的化學物質,模擬出大氣層中過量的二氧化碳所造成的影響。
  • 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影響或可忽略不計
    英國《自然》雜誌10日發表一份為期3年的研究報告,指出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導致的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關鍵行為的影響或可忽略不計。該結果來自一項評估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影響的多年多物種研究,對過去多年的結論提出了顛覆性挑戰。
  • 巴西高校研究:海洋變暖可導致珊瑚礁生態系統改變
    【南美僑報網編譯張青10月7日報導】巴西北裡奧格蘭德州聯邦大學(UFRN)近日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海洋變暖可能導致未來幾十年中珊瑚礁的生態系統發生改變,同時,加勒比海這片熱帶地區以藻類為食的魚類數量的下降可能導致珊瑚礁生態系統喪失其物種多樣性,並將在2050年被藻類奪取生存空間。巴西國家通訊社報導,該項研究對海洋溫度上升與魚類營養(食物)方面的相互作用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這種相互影響將隨著海洋變暖而減少,甚至在某些地區發生地域性遷移,例如熱帶地區存在的這種作用遷移到溫帶地區。
  • 到2100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可能會導致珊瑚礁棲息地幾乎消失
    到2100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可能會導致珊瑚礁棲息地幾乎消失科學家預測,由於氣候變化和汙染,未來20年內,70%到90%的珊瑚礁將會消失。一些組織試圖通過將實驗室裡生長的活珊瑚移植到瀕臨死亡的珊瑚礁上來遏制珊瑚數量的下降。他們提出,新的年輕珊瑚將促進珊瑚礁的恢復,使其恢復健康狀態。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到2100年,合適的珊瑚棲息地將所剩無幾。初步結果表明,海洋表面溫度和酸度是決定一個遺址是否適合恢復的最重要因素。
  • 海洋汙染!珊瑚礁正從災難中恢復得很差,而深海珊瑚礁也無能為力
    本周有兩個關於珊瑚礁未來的重大消息,都是壞消息。一項對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的研究發現,破壞事件後的恢復時間增加了6倍。最重要的是,許多人希望的深海珊瑚礁能夠證明淺灘的拯救是不適合這項任務的。儘管海洋科學家仍然希望我們能拯救地球上最珍貴的珊瑚礁,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絕大多數珊瑚礁將在幾十年內毀滅。
  • 珊瑚礁魚類小丑魚「安家落戶」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日前,監測中心科研人員經過近2年的人工馴養,已在實驗室條件下成功將這種珊瑚礁魚類配對並開始陸續產卵繁殖。小丑魚屬於鱸形目雀鯛科海葵亞科,是一種生活在珊瑚礁區喜歡與海葵共生的海洋魚類,因臉和身體上有一條或多條白色條紋,酷似小丑,所以俗稱「小丑魚」。
  • 「我們的海洋 我們的未來」線上圖片展之珊瑚礁
    Jeff Yonover/Courtesy TNC在北太平洋的赤道附近,在帕邁拉環礁大渡島珊瑚礁中遊動的三間雀魚。2012 Tim Calver for The Nature Conservancy一名潛水員正在中美洲珊瑚堡礁的人工珊瑚苗圃附近,檢查育苗網格上珊瑚的生長情況。Kemit-Amon Lewis/TNC潛水員在帕邁拉環礁進行海洋監測。
  • 「漸行漸遠」的美麗「珊瑚礁島嶼」它是眾多海洋生物棲息的島嶼!
    一些有機物以黏液的形式被分泌到黃藻體內,成為其他海洋小生物生存的營養物質。可以說,海洋豐富的生態系統是在珊瑚蟲的基礎上形成的。除了為珊瑚蟲提供營養和形成珊瑚「骨骼」外,蟲黃藻還為珊瑚提供多彩的顏色。由於蟲黃藻本身含有多種色素,在正常水溫條件下,它們總是與珊瑚共存,因此帶給珊瑚以藍色、紅色或黃色的美麗顏色。
  • 遺傳學或將幫助珊瑚礁免受全球變暖影響
    研究顯示基因測序可以揭示造礁珊瑚的進化差異,這些發現將幫助科學家確定哪些珊瑚種類可以適應水溫更高的海洋。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熱帶海洋中的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具多樣性、最有價值的生態系統之一。珊瑚礁為各種海洋物種提供了棲息地,保護海岸線免受暴風雨、洪水和侵蝕作用,並幫助促進漁業和旅遊業。
  • 深海識魚(大型魚篇)
    海洋面積約佔地球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一,浩瀚無際的海洋孕育了無數的生命,這些生命共同組成海洋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 我從事珊瑚礁保育工作,珊瑚礁對海洋有多重要,問我吧!
    我從事珊瑚礁保育工作
  • 南太平洋珊瑚礁為何欣欣向榮—新聞—科學網
    珊瑚的生存一直受到海洋變暖、汙染和捕食活動的威脅,許多珊瑚的生長狀況堪憂。
  • 珊瑚礁下好「色」的魚 一條魚有兩張「身份證」
    在印度尼西亞中部的蘇拉威西島,科學家發現色彩鮮豔的魚甚至會在色彩單調的背景中大批出現。蘇拉威西島附近的海水是地球上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得最好的地方之一。在島嶼東南邊的一片海域裡,成千上萬條色彩繽紛的魚在珊瑚礁附近遊動,仿佛海水中一大片湧動的雲霞。這片雲霞中的顏色和圖案實在是過於豐富,因此沒有哪一種魚看起來比其他魚類更加搶眼。這些魚大膽暴露自己的色彩,它們真的不怕捕食者嗎?
  • 珊瑚礁正以驚人速度死亡,基因技術或許能夠拯救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基因測序可以揭示造礁珊瑚在進化上的差異,有朝一日能幫助科學家確定哪些種類能適應溫暖的海洋。遍布全球熱帶海洋中的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具多樣性和價值的生態系統之一。它們為許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地,保護海岸線不受風暴、洪水和侵蝕,幫助維持漁業和旅遊業。
  • 全球氣候變暖加劇!全球一半珊瑚礁已死亡,專家:人類幫不了它們
    珊瑚礁這種東西很多人可能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少,不過去過一些海邊度假的人應該就接觸過,比如我們國內最有名的海濱城市三亞就有珊瑚礁。很多人可能會以為珊瑚礁是一種植物,其實這些珊瑚礁都是由珊瑚蟲的骨骼形成的,本質上來說應該算是由動物發展來的。
  • 香港海洋公園奇觀搶先看 角鵬錘頭鯊藍鰭吞拿魚_中國網
    香港海洋公園奇觀搶先看 角鵬錘頭鯊藍鰭吞拿魚時間: 2011-01-27責任編輯: 策馬踏雪旅遊_中國網 海洋公園水族館館長黎耀南表示,市民參觀時不能錯過當中角鵬、錘頭鯊及藍鰭吞拿魚3大主角,他形容角鵬猶如水族界的名車林寶堅尼,錘頭鯊則如法拉利跑車,是各大水族館夢寐以求的,由於運送及飼養困難,能成功展示的水族館不多,現時館內唯一的角鵬,早前在日本誤闖魚網,獲救後最終被送抵海洋公園定居。
  • 全球變暖毀珊瑚,中國專家修珊瑚!厲害了我的海洋強國!
    在我國南海的海底,來自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正在這裡,輕輕的將一株株手掌大小的珊瑚培植在海底。不出意外,在數年之後,這片荒涼的海底將長成奼紫嫣紅的「珊瑚森林」。這便是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科學家黃暉和她的團隊一直在做的是——在海底繁殖培育珊瑚礁,從而修復海底生態環境。
  • 什麼樣的想法可以拯救地球上最大的珊瑚礁,它們正在死亡路上?
    大堡礁正在死亡也不是什麼秘密,氣候變化引發的變暖水正在殺死珊瑚。但是,澳大利亞有一筆超過一百萬美元的資金和一些節約意識的競爭,正在努力結束這場危機。(一)珊瑚礁有什麼好處?從生態來說,珊瑚礁的價值比這些估計值更大,因為它們是我們所了解的海洋健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熱帶雨林樹木的海底相當的照片-珊瑚礁。熱帶水域的營養成分自然是很低的,因為從深處湧出的溫水限制了生命所必需的營養物質,這就是為什麼它們有時被稱為「海洋沙漠」的原因。
  • 紅海中,許多色彩鮮豔的魚,將珊瑚礁映襯成金、藍、黃等不同顏色
    海洋的世界是詩的世界、畫的世界,更是難於窮盡的充滿神秘色彩的世界。埃及人最引以為驕傲的不只是金字塔,還有那奇妙而壯觀的紅海。珊瑚礁之美是世所罕見的海底自然景觀,而紅海的潛水條件將會使你擁抱大海的夢想得以成真。紅海的海岸線北接以色列,南至蘇丹邊界,長達500餘英裡。狹長的紅海是非、亞兩大陸之間的地殼裂谷,有些地方的深度超過了1英裡。在海底巖石與海岸之間有許多淺裙礁,僅及胸部的水深最適於潛水。
  • 全球變暖致雪卡毒素肆虐 專家建議不要吃魚內臟
    科學家指出,雪卡毒素中毒事件近年來有逐漸蔓延的趨勢,其原因就是海洋汙染和全球氣候變暖對珊瑚礁造成巨大傷害,而珊瑚礁是大部分熱帶深海魚類的棲息地。   科學家表示,溫室效應讓海洋的溫度不斷升高,同時人類排放到海洋中的有毒垃圾也越來越多,這兩個因素使珊瑚礁遭到破壞,含有雪卡毒素的藻類植物則生長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