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Lucia
翻譯|龜仙人
校對|李政知
來源|National Ocean Service
【本文出自Landdivers翻譯志願者計劃】
圖片來源:ARC CoE for Coral Reef Studies/ Jennifer Donelson
在迅速變化的氣候中,動物種群數量的下降令人非常擔憂。今天,一支國際研究小組報告了新證據,表明珊瑚礁魚類在基因層面上適應了全球變暖。
來自來自ARC傑出珊瑚礁研究中心(Coral Reef Studies, CoE)和阿卜杜拉國王科學與技術大學(KAUST)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珊瑚礁魚可以從父母那裡繼承相關的遺傳基因來適應海洋變暖。
「當父母生活在水溫較高的海洋中時,我們發現它們的後代通過選擇性地改變他們的表觀基因組,來提高他們在這些壓力環境中的表現。」詹姆斯庫克大學珊瑚研究中心的高級教授Philip Munday表示。
表觀遺傳學改變指的是DNA中的化學修飾,這些化學修飾標誌著基因的開啟或關閉。包括疾病、饑荒在內的一系列因素,或者在本研究中,熱應激,可以刺激這些微妙變化。
在這項研究中,當父母和後代都經歷同樣的水溫升高時,父母通過選擇性DNA甲基化,。表觀基因組發生了響應性的變化,從而增強了下一代應對新的、更溫暖的溫度的能力。
「我們培育了帶刺的金絲雀鯛——一種常見的印度太平洋珊瑚礁魚,在三種不同水溫下養育兩代,比目前的海洋溫度高出3攝氏度,」一同研究的Timothy Ravasi 教授解釋道。「下一代似乎是由於父母暴露於高溫下而受到有利的影響。後代基因表達得以改良,也稱為「馴化」,使他們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氧氣和能源。
Munday教授表示:「適應能力可以緩衝種群對快速環境變化的影響,並為基因改良延長提供時間,」Munday教授說。研究報告的作者指出,雖然這對珊瑚礁魚類來說是個好消息,但由於氣候變化而導致珊瑚棲息地的減少,作為它們生存的首要問題然值得關注。
排版| 溜腿的小熊貓
校稿| 大王叫我來巡海
感謝聯合國環境署、阿拉善SEE基金會創綠家計劃、PADI 、Project AWARE、新浪微博對無境深藍的支持和資助。
無境深藍潛水員海洋保護聯盟(Better Blue)由中國熱愛海洋公益事業的潛水員自主發起,目前在全國20多所城市均有執行團隊或會員機構分布,是專門整合潛水員資源,並支持潛水員參與海洋環境保護的公益組織。無境深藍以宣講會、培訓及工作坊、紀錄片觀影、海洋教育課程開發、大型公眾倡導活動等多種方式去推動公眾對於海洋議題的關注,並通過連結專業潛水員科學參與海洋保護區保育、海洋數據普查等手段推動海洋生態數據採集與環境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