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亞:人工珊瑚礁生態系統恢復明顯

2020-12-05 中國網

近30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赤道兩側海水溫度上升,導致大量的珊瑚礁出現白化退化和消亡現象,這一危急至今仍在持續。

近日,記者來到海南省三亞市,看到附近部分海域的人工珊瑚礁生態系統正在逐步得到恢復。

海南島三亞附近的蜈支洲島,周邊海域10到30米的水下有若干珊瑚礁群。據工作人員介紹,近些年來,由於海水溫度上升、環境汙染以及過度捕撈等原因,海南島珊瑚礁生態系統普遍出現退化現象。蜈支洲島的珊瑚覆蓋率從2006年的50%左右退化到2013年的不足10%。隨著珊瑚退化,棲息在礁石上的魚類貝類生物也開始減少。

通過水下攝影機可以看到,在人工投放的環形不鏽鋼礁盤和水泥魚礁上,現在生長了不少新生珊瑚和貝類藻類。

珊瑚礁是反映海洋生態多樣性的標誌性物種,同時也在保護海岸線免於被海浪侵蝕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了加快珊瑚及珊瑚礁的保護和恢復,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會同國家海洋局、中科院等多家單位,從2013年起,連續四年在蜈支洲島周邊投放了500多個不鏽鋼材質的人工礁基,並移植了3500多個造礁石珊瑚,同時,還投放了2000多個水泥魚礁和廢棄的舊船。

相關焦點

  • 《新聞聯播》點讚海南人工珊瑚礁生態修復 成效明顯
    原標題:視頻 |《新聞聯播》點讚海南人工珊瑚礁生態修復 成效明顯 珊瑚礁覆蓋率持續上升   三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三亞附近海域做珊瑚調查。海南日報記者武威 通訊員李長青 攝   透過水下攝影機,人工投放的環形不鏽鋼礁盤與水泥魚礁上,新生珊瑚與貝類藻類競相爭豔,隱隱現出橙、黃、藍、白、紅各類顏色,一群群小指長的魚寶寶正好奇地探索自己的新家園。這是三亞蜈支洲島的人工珊瑚礁生態系統,利用不鏽鋼材質的人工礁基,移植造礁石珊瑚,加速珊瑚苗生長,促進珊瑚礁群落的加速形成。
  • 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引領海洋綠色發展—記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
    工作人員介紹,種到海裡的珊瑚要長好,可能需要一年、兩年甚至幾年的時間,所以修復珊瑚礁是一場長期的戰役。這群種珊瑚的人來自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他們所做的工作只是研究站進行熱帶海灣生態系統保護的其中一部分。
  • 上海交大生科院與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聯合建立南海珊瑚礁生態...
    2021年1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與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籤約與掛牌儀式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舉辦。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子新院士、常務副院長馮雁、副院長李志勇,三亞崖州灣深海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魯佳寶、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所長吳川良及三亞市委、三亞珊瑚礁國家自然保護區、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海南大學、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領導和代表參加了聯合實驗室籤約與啟用儀式。李志勇與吳川良代表雙方籤署聯合實驗室協議,該實驗室同時在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掛牌。
  • 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引領海洋綠色發展—記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工作人員介紹,種到海裡的珊瑚要長好,可能需要一年、兩年甚至幾年的時間,所以修復珊瑚礁是一場長期的戰役。這群種珊瑚的人來自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他們所做的工作只是研究站進行熱帶海灣生態系統保護的其中一部分。
  • 三亞在西島建設珊瑚培育實驗中心 保護修復海洋生態系統
    這是膾炙人口的歌劇《紅珊瑚》中描繪的景象,如今正呈現在海南三亞西瑁洲島的蔚藍海面下。一簇簇如花似瓊的珊瑚礁串聯成片,魚群暢遊在五彩斑斕的珊瑚叢中。這幅美景來之不易,過去10多年裡,三亞西島海域的珊瑚礁生態得到修復並繁榮生長,如今亦成了吸引遊客紛至沓來的一塊「金字招牌」。
  • 海南啟動珊瑚礁保護行動 放生45塊活珊瑚礁
    新華網海南頻道7月7日消息(記者董昕 王慶欽)海南省珊瑚礁保護聯合大行動6日在海口市假日海灘啟動,同時宣告「保護珊瑚礁志願者宣傳監護隊」成立。海南省領導和學生代表現場放歸了查獲的珊瑚礁。      保護珊瑚礁是海南省生態省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 專家:南沙島礁擴建工程未對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影響
    當然,在珊瑚礁區域開展建設,必須執行嚴格的保護標準。 2.南沙群島珊瑚礁生態系統概況 南沙群島呈現典型的熱帶珊瑚礁群島的景觀。為了做好該區域的生態保護和利用工作,我國有關部門自1955年以來就組織開展了大量科學考察和研究工作,對於珊瑚礁生態系統特徵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
  • 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今天啟用
    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駐崖州灣科技城實驗室暨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1月6日啟用。該實驗室由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聯合舉辦,旨在集聚全球深海科技創新資源,進一步推動海南深海產業技術創新和政策創新,助力三亞珊瑚礁生態保護工作。
  • 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啟用
    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駐崖州灣科技城實驗室暨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1月6日啟用。該實驗室由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聯合舉辦,旨在集聚全球深海科技創新資源,進一步推動海南深海產業技術創新和政策創新,助力三亞珊瑚礁生態保護工作。
  • 海底世界最美的景點是珊瑚礁 珊瑚礁生態科普小知識
    開展針對海南珊瑚礁生態系統家底的調查,尤其是海南島周邊的珊瑚礁生態系統,包括已存在有珊瑚礁的區域和新出現珊瑚礁的區域以及古老珊瑚礁區域,對生態分級調查,可劃分為生態脆弱區域和一般區域以及較旺盛區域,通過這麼一系列的調查,以區別不同的情況來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2、加強旅遊產業的監督管理。
  • 深讀丨海南創新打造陸基海洋生態系統 陸地上的「海洋牧場」
    長大的珊瑚和硨磲,將被放流到大海,用於修復海洋生態環境。  為了更有效地保護及恢復珊瑚礁生態,汪遠團隊在人工可控環境下,成功以有性繁殖的方式繁育出大批量珊瑚幼蟲,這也是國內首次實現A屬(Acropora)造礁珊瑚在與外界隔離的人工循環水環境下排精排卵。  珊瑚的有性繁殖是如何進行的呢?
  • 身負特殊使命 侶行夫婦奔赴海南三亞幹大事!
    11月20日,他們出發美麗的「東方夏威夷」海南三亞,完成了一項特殊使命——「珊瑚海圓夢計劃」。 面對日益嚴重的珊瑚礁白化,張昕宇梁紅再出發 珊瑚礁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為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場所,同時,珊瑚礁也被認為是非常敏感的生態系統之一。在過去的30年間,全球變暖導致的珊瑚白化現象,已經使世界範圍損失了19%的珊瑚礁。
  • 為圓珊瑚保護夢,這對夫婦奔赴海南三亞幹了件大事!
    11月20日,他們出發美麗的「東方夏威夷」海南三亞,完成了一項特殊使命——「珊瑚海圓夢計劃」。珊瑚礁白化日益嚴重珊瑚礁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為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場所,同時,珊瑚礁也被認為是非常敏感的生態系統之一。
  • 三亞溼地公園現瀕危物種白眉田雞:自然生態正恢復,鳥類增多
    三亞溼地公園現瀕危物種白眉田雞:自然生態正恢復,鳥類增多 2019-02-18 0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亞國家珊瑚礁自然保護區,一個特殊的保護區,同樣非常值得一看
    導語:三亞國家珊瑚礁自然保護區,一個特殊的保護區,同樣非常值得一看那麼我們前幾天一直在陸地上看過三亞的海邊和三亞的大海以及三亞上面一些非常漂亮的山峰,這些熱帶的山峰同樣有著他們自己的風格,那麼今天我們來到了大海的內部,一起來看一看,在這裡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保護區,它的名字叫做三亞國家珊瑚礁保護區保護區
  • 南海區珊瑚礁、紅樹林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退化
    5 近岸生態系統健康狀況2009年,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與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以及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對南海區7個生態監控區進行了監測。監控區總面積達1.08×10(4)平方公裡,包括10個生態系統,主要類型有海灣、河口、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
  • 三亞這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藍色沙漠中的綠洲
    海洋,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浩瀚無垠的海洋孕育了地球生命的勃勃生機,在這些種類繁多的海洋物種生態系統及景觀中,珊瑚礁是最吸引人們目光的。珊瑚礁,是太陽的造物,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也是最珍貴的生態系統之一。
  • 三亞"天價螺化石"被商家炒作 珊瑚礁資源遭破壞
    記者在國內某大型購物網站上查詢到,一位海南三亞賣家出售的一種「螺化玉」,開價竟然高達20萬元。網友「神火」說:珊瑚化石中的螺化玉是三疊紀時代的產物,是稀有的珍稀有機玉石,可遺憾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此物。網友「水北漁人」在網上發帖求對「螺化玉」有研究的朋友,並尋求三亞玩家。淘寶網上一商家告訴記者,「螺化玉」是一種玉化了的動物化石,非常稀少珍貴。
  • 海南一養殖基地人工繁育珊瑚成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任明超)海南一養殖基地宣布近期成功在人工可控環境下繁育該基地負責人認為,成功進行人工可控A屬珊瑚的有性繁殖在國內是重大突破,對低成本、大面積恢復海洋珊瑚礁具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