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區珊瑚礁、紅樹林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退化

2021-01-09 中國發展門戶網

5 近岸生態系統健康狀況

2009年,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與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以及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對南海區7個生態監控區進行了監測。監控區總面積達1.08×10(4)平方公裡,包括10個生態系統,主要類型有海灣、河口、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監測內容包括環境質量、生物群落結構、產卵場功能、珍稀瀕危動物以及生態災害等。



2009年南海區海洋生態監控區生態健康狀態

監測結果表明,監控區內的10個生態系統中,處於健康狀態的生態系統有5個,亞健康的4個,不健康的1個。南海區河口、海灣生態系統面臨的主要生態問題是水質汙染以及天然岸線和棲息地減少。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草床生態系統受人類直接幹擾破壞、生態災害及汙染物排放的影響,結構和功能退化。

2004~2009年南海區海洋生態監控區健康狀態

生    態

監 控 區

生態系統

類    型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大亞灣

海灣

亞健康

亞健康

亞健康

亞健康

亞健康

亞健康

珠江口

河口

不健康

不健康

不健康

不健康

不健康

不健康

雷州半島

西南沿岸

珊瑚礁

健 康

亞健康

亞健康

亞健康

亞健康

亞健康

廣西北海

珊瑚礁

紅樹林

海草床

健 康

健 康

健 康

健 康

健 康

珊瑚礁 紅樹林 健 康

海草床亞健康

北崙河口

紅樹林

健 康

健 康

健 康

健 康

健 康

健 康

海南東海岸

珊瑚礁

海草床

健 康

健 康

健 康

健 康

健 康

珊瑚礁 健 康

海草床 健 康

西沙珊瑚礁

珊瑚礁

健 康

健 康

健 康

健 康

亞健康

亞健康

相關焦點

  • 多樣性降低 功能性退化 淇澳島紅樹林生態系統調查開啟
    4月20日,自然資源部南海局所屬的南海環境監測中心赴珠海淇澳島開展紅樹林生態系統調查。此次調查將持續到月底,是南海局南海環境監測中心2020年開展大灣區典型生態系統調查的第一個航次。淇澳島紅樹林溼地自然保護區坐落在廣東省珠海市淇澳島的西北部,是中國人工修復面積最大的紅樹林。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此外,全球變化還對溼地的結構及功能有潛在的影響(Peng et al.,2003b;Middleton,1999)。溼地生態系統退化包括水體退化、植被退化和土壤退化三大要素。水是溼地生態系統最活躍、最基本的因素,水位、流速、流量等決定了溼地土壤、沉積物和水分的物理與化學性質,並進一步影響溼地的植被、動物和微生物。
  • 海底世界最美的景點是珊瑚礁 珊瑚礁生態科普小知識
    開展針對海南珊瑚礁生態系統家底的調查,尤其是海南島周邊的珊瑚礁生態系統,包括已存在有珊瑚礁的區域和新出現珊瑚礁的區域以及古老珊瑚礁區域,對生態分級調查,可劃分為生態脆弱區域和一般區域以及較旺盛區域,通過這麼一系列的調查,以區別不同的情況來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2、加強旅遊產業的監督管理。
  • 專家:南沙島礁擴建工程未對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影響
    由於全球海水升溫,海水酸化、漁業資源的過度捕撈以及海岸帶開發等原因,現代的珊瑚礁正處於急速退化中。同全球性珊瑚退化趨勢一致,我國珊瑚礁也呈現出退化的趨勢。多年來,我國非常注重珊瑚礁的保護和修復工作,獲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並通過立法和建立保護區,對管轄海域範圍內珊瑚礁的開發利用予以監管。
  •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中英對照)連載之八:生態系統退化
    >2.1.3 Gradual ecosystem degradation不合理的發展方式,除了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汙染,還對各類自然生態系統造成了結構性的破壞,最終導致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目前,中國十大陸地生態系統都處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過程中。除了眾所周知的森林銳減、荒漠化擴大外,連高寒草甸、溫帶草原和紅樹林等生態系統,也受到了嚴重威脅。
  • 紅樹林等資源受損嚴重 應加快立法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建言中國072
    【編者按】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共稱三大典型海洋生態系統,是海洋生態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對象。一段時期以來,受到人類活動尤其是大規模圍填海的影響,這些資源遭受嚴重損害,進而影響到生態系統。對此,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九三學社中央提案建議,開展資源調查並建立資料庫和信息監管平臺掌握紅樹林、珊瑚礁等情況,已及時制定、調整措施;同時還要儘快出臺以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法律法規等。
  • 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引領海洋綠色發展—記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
    自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就陸續開始對三亞灣的珊瑚礁、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與生物資源,三亞灣的水環境特徵,沉積物特性等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同時開展了對珊瑚礁的形成演化及其保護、恢復和管理模式的研究,承擔了一系列國家或地方委託的項目,積累了大量數據、資料及研究成果,為最終建立海南熱帶海洋生物實驗站奠定了基礎。
  • 海南三亞:人工珊瑚礁生態系統恢復明顯
    近30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赤道兩側海水溫度上升,導致大量的珊瑚礁出現白化退化和消亡現象,這一危急至今仍在持續。近日,記者來到海南省三亞市,看到附近部分海域的人工珊瑚礁生態系統正在逐步得到恢復。海南島三亞附近的蜈支洲島,周邊海域10到30米的水下有若干珊瑚礁群。
  • 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引領海洋綠色發展—記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自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就陸續開始對三亞灣的珊瑚礁、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與生物資源,三亞灣的水環境特徵,沉積物特性等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同時開展了對珊瑚礁的形成演化及其保護、恢復和管理模式的研究,承擔了一系列國家或地方委託的項目,積累了大量數據、資料及研究成果,為最終建立海南熱帶海洋生物實驗站奠定了基礎。
  • 「海洋牧場生態系統研究工作站」獲批建設—新聞—科學網
    會上公布了包括全國工作站、黃渤海區工作站、東海區工作站和南海區工作站在內的29家海洋牧場工作站名單。其中,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獲批兩家工作站:海洋牧場人工生態系統研究團隊的「海洋牧場生態系統研究工作站」獲批全國工作站;珊瑚礁生態修復技術研究團隊的「南海區珊瑚礁建設工作站」獲批南海區工作站。
  • 山口紅樹林——集中分布有紅樹林、鹽沼草和海草海洋生態系統
    廣西山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稱山口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境內,距合浦縣城 77km,北海市105km;距湛江市93km。保護類型為海洋和海岸生態系統,重點保護對象是紅樹林生態系統。這裡集中分布有紅樹林、鹽沼草和海草海洋生態系統,是中國沿海具有較高的海洋高等植物生態系統多樣性和豐富的海洋動物多樣性的區域。保護區屬典型潮間帶森林溼地,符合《溼地公約》國際重要溼地指定標準的 3,即擁有對維持特殊生物地理區域生物多樣性的動植物種群。
  • 為了修復退化嚴重的珊瑚礁 我們在海底「造林」
    如果人類不採取任何挽救措施,那麼依照現在的退化速度,珊瑚礁生態系統可能在本世紀末,就從地球上消失。珊瑚礁系統的存在,關係到海洋生態,關係到5億人的生活,我們絕不能坐視它的消失。從大堡礁到西沙群島,全世界的科學家們,正聯合起來解決這場珊瑚大危機。我們能幫助珊瑚礁恢復嗎?能。
  •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國際日
    特別感謝本文科學審稿人:  周海超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副研究員,紅樹林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濱海溼地生態系統功能研究與生態修復的應用領域專家  本篇字數為  互花米草是禾本科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灣,適宜生活在潮間帶灘涂上。它植株高達1-3 m,莖稈堅韌、直立,根系發達,密布於地下30-100 cm深土層中,能夠促進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積、消減海浪,具有良好的促淤造陸功能。1979年,我國為解決海岸退化等生態問題,引種互花米草到福建羅源灣種植。
  • 海洋生物學家:海洋並不樂觀,拯救珊瑚礁時間不多了
    英國出生的海洋生物學家、雪梨科技大學珊瑚保護和復原力的首席研究員艾瑪·坎普戴上潛水鏡,在水面下緩慢潛水,遇到一個從未經歷過的世界,一個色彩鮮豔的水下城市。坎普回憶,愛上海洋的那一刻,正是對這個未知世界的迷戀。到2100年,氣候變化可能會消滅地球上所有的珊瑚礁,她非常擔憂。潛水尋找突破口,拯救珊瑚礁成了她的科研攻關目標。
  • 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可能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
    在過去50年裡,人類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快速和廣泛;生態系統在為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其服務功能也在不斷退化;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退化在未來50年內將進一步加劇,這將嚴重威脅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通過調整政策和機制,有可能在增加需求的同時,減緩生態系統的退化。
  • 專訪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相關負責人:紅樹林修復須高度重視科學
    比如,一些地區出現紅樹林群落退化、生境破碎化、生物棲息地質量下降和生態功能降低等生境退化現象。目前,低矮的白骨壤林和桐花樹林佔據了紅樹林的主體。紅樹林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較大壓力,我國37種紅樹、半紅樹植物中50%處於不同程度的瀕危狀態。例如,我國海南海桑和卵葉海桑的野外個體數就不超過100株。
  • 深圳紅樹林魚肥鳥兒多!每年有近百種約10萬隻候鳥在此越冬
    紅樹林、珊瑚礁與海草床作為海洋三大典型生態系統,是具有強大功能的濱海溼地,起到保護生物多樣性、抵禦風浪、保護海岸、降解汙染等作用,又有「海岸衛士」的美稱。中國紅樹林生存狀態如何?下一步該如何保護與恢復?歷時18個月完成的「中國紅樹林保護及恢復戰略研究項目」回答了這些問題。目前,紅樹林是中國保護力度最大的植被類型;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少數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
  • 中國紅樹林生態系統固碳700萬噸—新聞—科學網
  • 這片不起眼的海底草原,竟有如此重要的生態功能
    作為重要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全球海草床的面積約17.7-60萬平方千米,不及海洋面積的0.1%。我國的海草床則主要分布在南海和黃渤海海區。海草床。圖:wiki海草與海藻的「恩怨糾葛」海草與海藻看起來非常相似,以至於許多人會將它們混淆在一起,但實際上海草與海藻是兩種不同的生物體。
  • 現有紅樹林將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 我國紅樹植物50%處於珍稀瀕危...
    自然資源部2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稱,我國是世界上少數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但37種紅樹植物的50%處於不同程度的珍稀瀕危狀態,仍面臨著生境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等突出問題。  紅樹林是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溼地木本植物群落,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享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等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的棲息地。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溼地管理司司長吳志民表示,我國紅樹林總面積偏小。全世界紅樹林面積約1500萬公頃,我國紅樹林面積僅佔全球的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