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自然資源部南海局所屬的南海環境監測中心赴珠海淇澳島開展紅樹林生態系統調查。此次調查將持續到月底,是南海局南海環境監測中心2020年開展大灣區典型生態系統調查的第一個航次。
淇澳島紅樹林溼地自然保護區坐落在廣東省珠海市淇澳島的西北部,是中國人工修復面積最大的紅樹林。
△作業現場
△拉樣方
△現場記錄紅樹林群落種類
△測量植株高度
△採集、挑揀底棲生物樣品
△採集沉積物柱狀樣品
△清理海洋垃圾
據悉,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全世界範圍內的紅樹林的面積正以年均1.5%的速度減少,同時還面臨著生物多樣性降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退化等嚴重威脅。由於互花米草的入侵,淇澳島紅樹林外圍的大片紅樹林灘涂被佔據,天然林難以向外擴散,甚至退化。入侵物種嚴重影響淇澳島紅樹林的生態環境,導致保護區溼地的物種多樣性不斷減少,可持續發展情況堪憂。大量引進的外來紅樹物種海桑和無瓣海桑使得該地種群結構較為單一,生物多樣性較低且較脆弱。
鑑於紅樹林的生態現狀,制定科學有效的保護和管理策略顯得格外重要和緊迫,加強對紅樹林的調查與研究迫在眉睫。(總臺央視記者 鄭天皓 李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