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植物多樣性 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中國紅樹林

2021-01-09 澎湃新聞

中國植物多樣性

中國是全球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大約有35,856種高等植物,約佔世界總數的10%,居世界第三位。其中石松類及蕨類植物2,129種,裸子植物237種,被子植物28,996種等。中國是世界栽培植物的四大起源中心之一,是許多重要農作物和果樹資源的原產地;還是世界上園林花卉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種類超過7,500種,擁有溫帶幾乎全部的木本植物屬。當前,由於生境喪失和破碎化、資源過度開發利用、環境汙染、入侵物種競爭及全球氣候變化等因素,中國的植物多樣性受到了日益嚴重的威脅,受到威脅的植物物種約3,879種。

中國紅樹林

紅樹林分布和種類

紅樹林指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灘涂的木本植物群落。由於漲潮時紅樹林被海水淹沒,退潮時露出,因此又被稱為「海上森林或海底森林」。紅樹林一般生長於河口、港灣和潟湖等淤泥質灘涂,沙灘和巖礁一般不發育紅樹林。

漲潮時的白骨壤林(Avicennia marina)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退潮時白骨壤林(Avicennia marina)內景觀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紅樹林的英文是Mangrove,源於葡萄牙語mangue和西班牙語mangle,是對美洲印第安語紅色染料的音譯。因富含單寧,紅樹林中的大部分植物的樹皮切開後呈紅色,可以提取紅色染料,紅樹林由此得名。

角果木 (Ceriops tagal)的紅色樹皮

全球紅樹林主要分布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的海岸,面積約15萬平方公裡,熱帶海岸的75%被紅樹林佔據。紅樹林分布受到溫度、鹽度、洋流、潮汐等影響,溫度是紅樹林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紅樹林分布區的年平均溫度高於18.5℃,最冷月溫度高於8.4℃。全世界有紅樹植物84種(含12變種),共16科24屬,其中真紅樹植物70種(含12變種),11科16屬,半紅樹植物14種,5科8屬。

深圳灣的紅樹林與深圳市的城區融為一體

中國有紅樹植物36種(不含外來種),其中真紅樹植物25種,半紅樹植物11種。另有無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和拉關木(Laguncularia racemosa (L.) C.F.Gaertn.)2種外來種。所有紅樹植物種類在海南均有天然分布,而浙江僅有人工引種的秋茄1種。中國目前紅樹林面積約3萬公頃,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及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均有分布。廣東是中國紅樹林面積最大的省區。

紅樹林生物多樣性的典型特徵是:極低的植物多樣性支撐極高的動物多樣性。紅樹植物群落種類組成結構非常簡單。中國最主要的紅樹林群落有:白骨壤群落(Avicennia marina)、桐花樹群落(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桐花樹群落(Kandelia obovata-A. corniculatum)、白骨壤+桐花樹群落(Avicennia marina+A. corniculatum)。

海南三亞鐵爐港的正紅樹(Rhizophora apiculata)植物群落

廣東湛江特呈島的白骨壤林(Avicennia marina)

海南東寨港的海蓮林(Bruguiera sexangula)

紅樹植物對環境的適應性

為了適應潮水浸淹、高鹽、缺氧的海岸環境,紅樹植物形成了特殊的適應對策:形態多樣的氣生根、胎生繁殖、排鹽及葉片的旱生結構。

紅樹植物的氣生根類型有支柱根、膝狀根、表面根、板狀根、蛇形根,有的時候一個植株具有兩種以上的氣生根。氣生根解決了在淤泥質灘涂上呼吸和機械支撐的矛盾。

海蓮(Bruguiera sexangula)的膝狀呼吸根

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的指狀呼吸根

正紅樹(Rhizophora apiculata)的支柱根

銀葉樹(Heritiera littoralis Dryand)的板狀根

無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的筍狀根

紅樹植物具有罕見的「胎生」現象,種子成熟後經短暫休眠或不經休眠直接在母體萌發,待發育成熟並脫離母體時,已經是一棵「小苗」了。

海蓮(Bruguiera sexangula)的胎生現象

紅樹植物的根系吸收水分時可將水中的大部分鹽分過濾掉,秋茄(K. obovata)、木欖(Bruguiera gymnorhiza)等的過濾效率高達99%,被稱為「拒鹽植物」。進入體內的多餘鹽分,則通過鹽腺泌鹽、落葉脫鹽等方式排出體外,白骨壤(A. marina)、桐花樹(A. corniculatum)等葉片具有鹽腺,稱為「泌鹽植物」。

白骨壤(A. marina)葉片背面鹽腺泌鹽現象

桐花樹(A. corniculatum)葉片泌鹽現象

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特點與價值

紅樹林既是森林,又是溼地,兼具森林的「地球之肺」和溼地的「地球之腎」的功能,是地球上生態服務功能最高的自然生態系統之一。紅樹林是許多魚、蝦、蟹、貝的棲息場所;紅樹林是水鳥覓食、棲息和繁殖場所;紅樹林龐大的地上根系具有很好的消浪功能,被譽為「海岸衛士」;紅樹林不僅可以吸收水體中的N、P,還可以將重金屬及其他汙染物「封閉」在沉積物,起到淨化海水的功能;紅樹林具有強大的碳匯功能,是海洋藍碳的主要貢獻者;紅樹植物全身都是寶,樹皮可提取鞣料,一些種類的木材材質優良,水椰的果肉可食,桐花樹是很好的蜜源植物,白骨壤果實經泡水後可做菜;中國19種紅樹植物中已發現具有藥用價值,如老鼠簕對治療B型肝炎有奇效。

紅樹林灘涂上大彈塗魚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Platalea minor)在紅樹林中遊憩

深圳福田紅樹林保護區每年有10萬隻候鳥遷徙時在此停歇或過冬

紅樹林的保護和恢復

建國初期中國有近5萬公頃的紅樹林,2000年下降至2.2萬公頃。20世紀90年起,紅樹林保護和修復開始受到重視。通過嚴格的保護和大規模的人工造林,中國政府在2000年遏制住了紅樹林面積急劇下降的勢頭,紅樹林面積以每年1.8%的速度增加,截至2019年,全國紅樹林面積達3萬公頃。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長的國家之一。

雖然面積增加了,但中國的紅樹林仍面臨較嚴重的退化。在全球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雙重影響下,中國50%的紅樹植物處於珍稀瀕危狀態,紅欖李、海南海桑、拉氏紅樹野外個體數量不超過100株,汙染、生物入侵、海堤建設、過渡捕撈、病蟲害等問題突出。紅樹林保護和生態修復任重道遠。

目前,中國已經建立各級紅樹林保護地38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6個,國家級溼地公園6個,海南東寨港、廣西山口、廣西北崙河口、廣東湛江、香港米埔、福建漳江口等6個紅樹林溼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紅樹林

中國植物保護戰略

2008年在《全球植物保護戰略》框架下,中國發布了首個《中國植物保護戰略(2010—2020)》,實施中國植物保護計劃。2019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邀請了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五位院士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單位的二十六位植物科研領域科學家,對中國履行《全球植物保護戰略》和《中國植物保護戰略》2011—2020實施情況的報告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中國已在2019年提前完成了75%的主要戰略目標,剩餘目標將在2020年完成。中國在植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已取得了重要進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深入人心,破壞生態環境的狀況得到良好改善,部分地區的生態系統功能得到了有力修復,一些重點植物得到了有效保護,種群數量大幅增加。

來源: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

原標題:《保護植物多樣性 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中國紅樹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
    締約方大會則是《公約》的最高議事和決策機制,每兩年舉行一次,大會成果將主導《公約》進程的發展走向,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指明方向。2020年舉辦的COP15將審議「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確定203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新目標。昆明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喜良在主持採訪時表示,COP15在昆舉辦是讓昆明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昆明的一次十分難得的機遇。
  • 保護生物多樣性,共建生命共同體 (四)
    保護生物多樣性,共建生命共同體 (四) 2020-10-08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踐行者植物醫生 將出席COP15大會
    COP15會標COP15的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作為COP15的主辦國,中方堅定支持多邊主義,一直是生物多樣性多邊進程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中國在行動》,植物醫生也在行動。
  • 專家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中國智慧
    2020年,9月21日,外交部和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中國在行動》,從生態文明思想、國內政策措施、促進可持續發展、全社會廣泛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和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的經驗成就和立場主張。自《戰略計劃》通過以來,中國在生物多樣性工作方面的進展,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大方面。
  • 現有紅樹林將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 我國紅樹植物50%處於珍稀瀕危...
    自然資源部2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稱,我國是世界上少數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但37種紅樹植物的50%處於不同程度的珍稀瀕危狀態,仍面臨著生境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等突出問題。  紅樹林是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溼地木本植物群落,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享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等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的棲息地。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溼地管理司司長吳志民表示,我國紅樹林總面積偏小。全世界紅樹林面積約1500萬公頃,我國紅樹林面積僅佔全球的0.2%。
  • 凝聚共識 攜手共進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關係人類福祉和未來。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將以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為契機,積極分享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踐與經驗,深度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與各國一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 凝聚共識攜手共進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關係人類福祉和未來。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將以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為契機,積極分享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踐與經驗,深度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與各國一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 世界海洋日: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本報訊  記者馬雨晶 黎明 通訊員林蔭報導  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能在海水中生長,在維護生物多樣性、防風消浪、保持土壤、淨化海水、儲碳固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的中國經驗 2020-10-12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植物多樣性保護:尊重每一種生命
    作為生態系統第一生產者,植物幾乎是生態系統中能量及有機物質的最初來源,對涵蓄水源、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吸收和分解汙染物,維持全球自然生態平衡和穩定極為重要。但由於生境喪失或破碎化、資源過度利用、環境汙染、入侵物種競爭及全球氣候變化等因素,大約有 11% 的植物受到了日益嚴重的威脅。每一種生命都值得尊重。
  • 生態頭條 | 凝聚共識 攜手共進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將以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為契機,積極分享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踐與經驗,深度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與各國一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我國大力推進紅樹林保護和修復,成為世界上少數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但紅樹林生態系統仍然面臨著生境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等突出問題。我國相關工作人員不斷努力,按照總書記「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保護現有紅樹林,科學開展紅樹林的生態修復,擴大紅樹林面積,提高生物多樣性,整體改善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全面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
  • 「海岸衛士」紅樹林期待加強保護修復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溼地木本植物群落,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享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等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的棲息地,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的場所。
  • 保護生態多樣性,更要保護植物多樣性
    2020年3月3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是「生物多樣性超級年」,生物多樣性主題將在2020年被置於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前列。大眾在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中,野生動物受到了更多的重視。而我們希望大家對植物的保護能投入更多的關注。
  • 2020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態文明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人民網北京5月22日電(記者 餘璐)今年5月22日,是第20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生物多樣性日,是聯合國環境署提議的旨在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國際性主題紀念日,定於每年的5月22日。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方案」 讓人與自然更和諧
    新華社記者 秦晴攝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護生物多樣性離不開公眾的參與
    央廣網北京5月20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產、生活都有密切聯繫。再過兩天,5月22日,是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生態.生存.生命「三生共同體」協調耕育足跡發展
    人類共同體與三生共同體都要關注到地球生物多樣性是保證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條件,保護地球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和共同行為。生態發展模式更有利於代際公平,保護後代人的生存發展權益。生態共同體含有人文生態、人居生態、自然生態,命運共同體是協同共享利益的生態共同體。是一種認同和理解的態度;是一種共生共存的現實;是一種共同治理的機制。
  • 明明是綠色的,紅樹林為何叫紅樹林?
    紅樹林是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溼地木本植物群落,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紅樹林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享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等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的棲息地,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的場所。
  • 世界海洋日|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
    全球紅樹植物現有72種,2015年時統計的總面積約相當於我國山東省大小。我國紅樹林面積約相當於全球總面積的1.7%~2.3%,主要分布於海南、廣西、廣東、福建、浙江和港澳臺的海岸線上,是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