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 面對紅樹林退化和面積減少的威脅,數據禾倡議——留住「海上森林」,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紅樹是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海岸潮間帶灘涂淺灘上的稀有木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北緯25°~南緯25°之間。雖稱「紅樹」,但它並非紅色,本是綠色,有些名字只因人類可從其富含丹寧的樹皮中提煉紅色染料。人們通常說的紅樹林則指的是紅樹及其生境共同構成的生態系統。全球紅樹植物現有72種,2015年時統計的總面積約相當於我國山東省大小。我國紅樹林面積約相當於全球總面積的1.7%~2.3%,主要分布於海南、廣西、廣東、福建、浙江和港澳臺的海岸線上,是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建有不同級別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近30個,全國紅樹林保護區面積佔全國紅樹林總面積的72.71%,遠遠超過全世界25%的平均水平。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第二次溼地資源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紅樹林溼地面積為34472.14公頃,其中有林面積25311.8公頃,比2001年有林地增加了14.92%,成為世界上極少數紅樹林面積淨增長的國家之一。
截止2019年我國共有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6個,分別是福建漳江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廣東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廣東內伶仃島-福田自然保護區、廣西山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廣西北崙河口自然保護區、海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數據禾(databox.store)根據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草原林業局等部委發布的相關文件資料,基於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對每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緩衝區及實驗區進行數位化,得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功能區劃數據。
(1)福建漳江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漳江入海口,保護區總面積2360hm2,為福建省最重要的溼地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瀕危動植物物種和東南沿海優質水產種質資源。
(2)廣東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呈帶狀散式分布在廣東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島沿海灘涂上,是我國大陸沿海紅樹林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它屬森林與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熱帶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包括紅樹林資源、鄰近灘涂、水面和棲息於林內的野生動物。
(3)廣東內伶仃島-福田自然保護區
位於珠江口內伶仃洋東側,處在深圳、珠海、香港、澳門之間,總面積約554公頃,最高峰尖峰山海拔340.9米。保護區由內伶仃島和福田紅樹林兩個區域組成,其中,福田紅樹林區域是全國唯一處在城市腹地、面積最小的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4)廣西山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地處廣西合浦縣東南部沙田半島的東西兩側,由該島東側和西側的海域、陸域及全部灘涂組成,面積8000公頃,屬南亞熱帶溼潤氣候。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類型為海洋和海岸生態系統,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系統。
(5)廣西北崙河口自然保護區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防城區和東興市境內,2000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3000公頃,屬海洋和海岸生態類型,以紅樹林、海草床、濱海過渡帶植物生態系統及其相關資源為主,是一個以紅樹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6)海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
位於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地處海南省東北部,屬溼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東寨港紅樹林是我國目前面積最大的一片沿海灘涂森林,綿延海岸線總長28公裡,是中國最美的海南八大海岸線之一。因陸陷成海,形如漏鬥,海岸線曲折多灣,瀉湖灘面緩平,紅樹林就分布在整個海岸淺灘上。保護區內的紅樹林被譽為「海上森林公園」,且具有世界地質奇觀的「海底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