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是「生物多樣性超級年」,生物多樣性主題將在2020年被置於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前列。
大眾在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中,野生動物受到了更多的重視。而我們希望大家對植物的保護能投入更多的關注。
那些我們熟悉,不熟悉的名字的背後,是一棵棵安靜的生命。它們也是地球的一分子,是維護生命持續發展中重要的一環。

百山祖冷杉(學名:Abies beshanzuensisM. H. Wu)是松科冷杉屬植物,喬木,高約11米,胸徑40釐米;樹皮灰白色,不規則龜裂,裂塊縱向大於橫向,裂隙較深。在自然分布區僅存林木五株,其中一株衰弱,一株生長不良。

華蓋木,常綠大喬木,高可達40米,胸徑120釐米。僅分布於雲南局部地區海拔1300至1500米山坡上部向陽的溝谷潮溼山地。為上層喬木,樹冠寬廣,根系發達,有板根。木蘭科中最古老的單屬種植物之一,因其樹幹挺直光滑,樹冠巨大而得名。中國特有樹種,僅存7株大樹。

普陀鵝耳櫪(學名:Carpinus putoensisCheng)是樺木科,鵝耳櫪屬喬木;樹皮灰色;小枝棕色,葉厚紙質,葉片橢圓形至寬橢圓形,上面疏被長柔毛,下面疏被短柔毛,葉柄上面疏被短柔毛。果序梗、序軸均疏被長柔毛或近無毛、果苞半寬卵形,小堅果寬卵圓形,雌雄同株,雄花序短於雌花序。雄、雌花於4月上旬開放。現僅存一株,在保存物種和增添普陀島自然風景區景色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元寶山冷杉(學名:Abies yuanbaoshanensisY. J. Lu et L. K. Fu)是松科冷杉屬植物,常綠喬木,高達25米,胸徑60-80釐米;樹幹通直,樹皮暗紅褐色,不規則塊狀開裂。葉在小枝下面列呈2例,上面的葉密集,向外向上伸展。現存百餘株,多為百齡以上的林木。

五針白皮松(學名:Pinus squamata X. W. Li)是松科、松屬喬木,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主幹,或從樹幹近基部分成數幹;枝較細長,斜展,形成寬塔形至傘形樹冠;針葉粗長,葉背及腹面兩側均有氣孔線,先端尖,邊緣有細鋸齒。野生個體35株。

天目鐵木(學名:Ostrya rehderiana)又名:小葉穗子榆、芮氏鐵木、浙西鐵木。屬山毛櫸目,樺木科喬木。高達18米,胸徑達45釐米;葉長橢圓形或矩圓狀卵形,長3-10釐米,寬1.8-4釐米。現僅存5株。
我們談起人類歷史中滅絕的動物時,可以毫不費力地說出十種以上滅絕動物,而且這些滅絕的動物都有大量形態學和生態學資料。但是植物呢?說起在人類歷史中滅絕的植物,你能想到幾種?我們很難想起來滅絕的植物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人類對植物沒那麼關心,一方面是因為人類對植物的區別也不是那麼敏感,還有一方面是很難確認一種植物到底是不是滅絕了。
保護植物,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部分,更是保護地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