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亮紅燈,看中荷生物多樣性保護答卷

2020-10-28 荷蘭在線中文網



荷蘭在線特約專欄

文 | 陳紅娟


九月初,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了一份最新的《地球生命力》報告。該報告指出,全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在1970年至2016年間平均減少了68%,這一數據意味著,50年裡全球物種銳減了2/3。向地球母親上交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作業裡,沒有哪個國家是合格的。


早在今年五月底,《荷蘭忠誠報》就指出:自1990年來荷蘭政府已花費110億歐巨款,卻仍未能阻止荷蘭生物多樣性的喪失。30年間,荷蘭已經有近一半的生物消失。


在全球生物多樣性銳減、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社會帶來全面衝擊的當下,我們應該採取什麼行動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又將以何種姿態走向未來?



生物多樣性,大自然的饋贈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的裡約熱內盧舉行,世界許多國家都派出代表團參加會議。在此次大會上,通過了《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標誌著世界範圍內的自然保護工作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公約中對「生物多樣性」的通用定義,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它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生物的多樣性,不僅有利於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同時還可以調控地球表面溫度、大氣層成分、地表沉積層氧化還原電位以及pH值等,有利於保持土壤肥力、保證水質、調節氣候,從多方面改善生態環境。



目前,在自然科學諸多的分支中,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學界共同關心的焦點問題之一。地球上的生命已經存在了30多億年,隨著地球環境的演化,許多物種得以產生也曾滅絕,但這種自然繁衍與滅絕的過程是相當緩慢的,而近幾個世紀以來,人類大規模的社會生產活動及其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與汙染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物種的滅絕速度,使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遭到了嚴重的損害。


《自然》雜誌稱,50年後100多萬種陸地生物將從地球上消失,因為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物種滅絕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了1000倍,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個物種滅絕,很多生物在沒有被人類認識以前就消亡在地球角落。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動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全球疫情衝擊,敲響警鐘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對《地球生命力》報告指出,自1970年以來,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的全球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約三分之二。



荷蘭與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上的一些真實數據令人痛心。


據《荷蘭忠誠報》報導,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對荷蘭的國別研究報告中顯示,過去三十年間,荷蘭生物多樣性喪失了近一半。除此之外,研究還發現荷蘭的鳥類、蝴蝶和許多爬行動物在荷蘭幾乎消失蹤跡,特別是在荒地和農業地區。


中國的數據也同樣令人擔憂。由中國環境保護部牽頭制定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中顯示,中國生物多樣性也正受到嚴重威脅。草原、內陸淡水系統功能不斷退化,海洋及海岸帶物種及其棲息地不斷喪失,海洋漁業資源也在急劇減少。


同時,動植物的瀕危程度日益加劇。據估計,中國野生高等植物瀕危比例達15%—20%,有233種脊椎動物面臨滅絕,約44%的野生動物數量呈下降趨勢,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下降趨勢明顯。而一些農作物野生近緣種的生存環境也不容樂觀,生存地遭受破壞,棲息地喪失,野生稻原有分布點中的60%—70%已經消失或萎縮,部分珍貴和特有的農作物、林木、花卉、畜、禽、魚等種質資源流失嚴重。



自2020年1月爆發的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生物多樣性也遭到了全面的衝擊。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伊莉莎白·馬魯瑪·穆雷瑪(Elizabeth Maruma Mrema)表示:「人類在留給後代的自然遺產問題上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伴隨著大自然的退化,類似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毀滅性疾病很可能再度爆發並傳播給人和動物。我們可以把握的機會窗口非常短暫,但此次疫情全球大流行也證明了在迫不得已時,我們有能力進行必要的變革。」話語中再次強調,修復人類與自然之間破碎的關係,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穩定的課題刻不容緩。


世界自然基金會總幹事馬可·蘭博蒂尼也曾表態,在當前形勢下,各國應通過採取前所未有、協調一致的全球行動,遏制和扭轉生物多樣性和野生動物數量在全球範圍內的急劇下降,保護人類未來的健康和生計,這些工作和責任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要。


面向未來,我們對於生物多樣性保護課題的新目標是什麼,我們又該採取怎樣的行動呢?


步調一致,中荷攜手並進


針對這一課題,中荷兩國早已設立了國家中長期目標,制定政策,各自部署投入人財物,致力於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2050年願景。兩國最近兩年在國家和地區層面採取的一些行動,各具特色,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維護提供更多可行性思路。



荷蘭將生物多樣性作為一個整體,從生態圈整體著眼進行生態建設,擴大保護範圍,從源頭上保護生活在大環境中的人與動植物。2019年,荷蘭烏特勒支把300多個公交站改造成了「蜜蜂車站(bee stops)」。通過把現有的公交車站改造成「屋頂花園」來吸引蜜蜂授粉,這樣能夠豐富城市的生態多樣性,也可以捕捉空氣中的灰塵並儲存雨水,優化城市生態環境。這項簡單易行的舉措既緩解了荷蘭蜜蜂的減少,又有助於改善空氣品質和建設城市生態圈。


同年,荷蘭國家生物多樣性中心(Naturalis)大樓在荷蘭西部城市萊頓建成落地。它由荷蘭建築設計師與服裝設計師聯合設計,既是國家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又是自然博物館,將科學與大眾緊密地融合。館藏品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初。現在藏品中包含約3700萬個標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歷史收藏品之一。如今,已然成為新的自然教育科普打卡地。



此外,荷蘭政府還計劃至2025年,將自然保護區域的面積拓展至728,500公頃。擴大後的自然保護區將包括現有的20個國家公園、新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自然友好管理的農業用地,以及超過六百萬公頃的湖泊、河流、北海地區和瓦登海組成的水域。自然保護區的擴大,將為當地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更舒適的環境。


在中國,人們秉承保護優先、惠益共享的原則,自上而下地對環境進行治理,先從區域治理著手,推動全國範圍內的生態環境優化。據2020年3月新華社報導,雲南林草部門將生態護林員作為實施生態扶貧的重要抓手,全省共聘用生態護林員17.04萬名,數量居全國第一位。同時開展生態治理促增收,截止2019年,全省重點安排貧困戶退耕還林155.6萬畝,貧困地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在生物保護與救助方面,四川成都不僅開設了熊貓基地,還建立了亞洲最大的黑熊救護中心。黑熊救護中心的近百頭黑熊由國內外專家和志願者照顧,成為生物保護和動物福利的教育基地。


與此同時,中國制定了多項法規和政策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近年來,中國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將生物多樣性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修復規劃。今年6月,中國發布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全面提出未來十五年生態系統綜合治理目標。在未來,中國將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建立32個陸地保護優先區和3個海洋保護優先區,為生物生存活動創造更多適宜空間。



面對人類共同的挑戰,中荷兩國默契前行,積極開展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上有益的嘗試和努力,多維度考量從實際出發,旨在2050年達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終極目標。但想要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做出實質貢獻,向地球母親提交一份合格答卷,我們仍需鼓足幹勁,更進一步。


作者 | 陳紅娟


荷蘭華人。中歐氣候政策、高科技新能源行業投資併購資深法律顧問。

相關焦點

  • 保護生物多樣性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2020年保護生物多樣性倡議書
    ,深入普及生物多樣性知識,廣泛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意義,提高社會各界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為全社會關愛生物多樣性營造良好氛圍,推進我市「一谷一城」建設,白山市生態環境局向廣大市民發出如下倡議:做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宣傳者。
  • 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維持生態平衡的基礎,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已成為全球共同的呼聲,將有利於環境保護和生物資源的持續利用,對人類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需要全人類共同採取迫切行為生命無所不在,從熱帶雨林上端離地數百尺的地方、澳大利亞的沙漠,到深海火山熔巖的縫隙,處處都有生命。浩瀚多樣的生命形態維繫人類的生存,也確保清潔的空氣與水,這些驚人豐富的多樣性如何形成?又是什麼神奇的力量使萬物凝聚在一起維持平衡?
  • 生態環境部回應每經:將從五方面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
    發布會上,《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向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提問:生物多樣性正在成為全球生態環境領域的熱門話題,特別是今年9月,習近平主席出席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請問在當前形勢下對進一步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有何考慮?
  • 「雙西」生態如何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要保護
    聚焦話題「雙西」生態如何保護修復?西湖邊有10多對留守鴛鴦,西溪植物、昆蟲和鳥類的多樣性顯著增加西湖與西溪,水系人文相通,都是杭州綠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雙西」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努力。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雲南省生態環境系統積極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
    昆明市生態環境局啟動「2020·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助推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美麗中國典範城市」系列活動,邀請全民一起參與守護生物多樣性,用「雲力量」助力昆明生物多樣性保護。為讓更多人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主辦方專門研發了「參與即力量:2020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從自然中尋找解決方案」線上互動小程序,於5月20日正式上線,上線兩日已吸引2萬餘人參與。
  • 生態環境部回應「白鱘滅絕」: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形勢嚴峻
    對此,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17日在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白鱘滅絕反映出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迫在眉睫。劉友賓說,近期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將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分類實行禁捕,這對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丨為動植物「摸家底」!江蘇省連雲港市生物多樣性...
    白腰杓鷸為全面了解我市生物多樣性家底,亮出我市生態環境的「顏值」,自2017年起,連雲港市按照《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及省政府要求,分批分區域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目前東海縣的調查工作已經完成,其調查成果已於2019年底通過了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的專家評審驗收;市區及灌雲、灌南縣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也已於2019年年底啟動,預計2021年將形成全市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成果
  • 雲南:保護生物多樣性 守護生態安全屏障
    作為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樣性寶庫,雲南在中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下,我省在實踐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斷探索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共贏的路徑,為守護好生物多樣性寶庫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 國際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保護
    5月22日是聯合國大會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這一天,很多國家都會舉辦各類宣傳活動,用宣傳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來喚起人們對於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當全球化讓世界成為一個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時,任何一個區域環境的優劣往往會影響各國民眾的福祉,也因此生態資源的保護就已成為全人類應該關注的話題。2020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我國將將圍繞《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確定的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進行宣傳。
  • 雲南舉辦生物多樣性圖片暨生態環境漫畫展
    中國環境報見習記者陳克瑤昆明報導 11月17日,由雲南省生態環境廳主辦、以「多彩生命,守護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雲南生物多樣性圖片暨生態環境漫畫展在昆明市博物館拉開帷幕。舉辦雲南生物多樣性圖片暨生態環境漫畫展,旨在深入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展現雲南省生態環境保護成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普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提高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為明年在昆明舉辦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營造良好宣傳氛圍。
  • 生態環境部答澎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五大經驗可與世界分享
    9月25日,外交部和生態環境部共同舉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媒體吹風會。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賈桂德和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圍繞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中國在行動》答記者問。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2020年05月18日22:15  來源:濟寧新聞客戶端 5月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看看「家底」有多厚 生態資源豐富的泰順開啟生物多樣性調查
    泰順縣是浙江省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縣之一,生態系統類型多樣。其中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瀕臨東海最近、溫州市唯一的森林生態與野生動物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特產珍禽、世界瀕危鳥類黃腹角雉的唯一保種基地和原產地人工繁殖基地,動植物資源佔浙江省生物種類資源的50%以上,被喻為「天然生物基因庫」和「綠色生態博物館」,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縮影和典範。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本報訊 日前,由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財政局、築城海關聯合制定的《貴陽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案(試行
  • 青神:保護生物多樣性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同時明確了「生物多樣性」的重任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的綜合體,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生態安全,糧食安全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 「生態滅殺」要不得 保護生物多樣性才安全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認識到,食用野生動物不僅給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帶來嚴峻挑戰,而且給公共健康帶來了巨大威脅。然而,仍有人對吃野味抱有幻想,認為通過檢驗檢疫手段就可以降低這類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傳染概率——殊不知,檢驗檢疫只能針對人類已知病毒進行防控,對於野生動物身上攜帶的大量未知病毒,檢驗檢疫也束手無策。
  • 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圖片暨生態環境漫畫展在昆開幕
    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圖片暨生態環境漫畫展在昆開幕(供圖)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圖片暨生態環境漫畫展在昆開幕(供圖)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圖片暨生態環境漫畫展現場(供圖)11月17日上午,由省生態環境廳主辦的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圖片暨生態環境漫畫展在昆明市博物館拉開帷幕,向市民全面展示多姿多彩的生物多樣性
  • 雲南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宣傳周活動包括由國際音樂大師譚盾攜手多位音樂家及昆明聶耳交響樂團,聯袂舉辦的大型生態交響音樂會;舉行COP15雲南省籌備工作情況暨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新聞發布會;雲南藝術家生物多樣性主題創作活動開筆禮;以及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保護生物多樣性音樂、攝影和視覺藝術徵集,多媒體影像聯展,多場COP15大會核心影像宣傳片的雲發布。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監管 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優先區域範圍劃定後,對推動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提供了基礎。
  • 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如何推動 生態環境部回應每經:加快推進野生...
    12月22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介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以高水平保護促進綠色發展有關情況。生物多樣性正在成為全球生態環境領域的熱門話題。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問:在當前形勢下,對進一步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有何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