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外交部和生態環境部共同舉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媒體吹風會。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賈桂德和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圍繞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中國在行動》答記者問。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提問,立場文件系統闡述了中國作為生物多樣性大國和《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東道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主要成就。您認為中國可以與各方分享的主要經驗是什麼?下一步,我們能夠採取哪些行動和措施為中國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進程作出更大貢獻?
吹風會現場。 外交部條法司供圖崔書紅表示,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中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認真履行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義務,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一是政府高度重視。習近平主席主持審議通過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將生物多樣性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上升為國家戰略。習近平主席還親自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合作,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北京共同發布《中法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北京倡議》。國務院成立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由副總理任主任、23個國務院部門組成,發布並實施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深入開展「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2011-2020年)」,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成效顯著。
二是創新保護方式。中國創造性提出並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目前,初步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約佔陸域國土面積的25%,我國絕大部分重要物種和重要生態系統在紅線內得到了有效保護。其中,各類自然保護地總面積佔國土陸域面積18%,提前實現「愛知目標」提出的到2020年達到17%的目標。2019年,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活動中,中國提出的「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成功入選聯合國「基於自然解決方案」全球15個精品案例。
三是加大保護力度。中國成為全球同期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貢獻了全球新增綠色面積的1/4。2020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2020年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經率先實現全面禁捕;2021年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實行十年禁捕。今年6月發布的《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6%,溼地保護率提高到60%,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得到全面保護。
四是協同推進。中國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減貧、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有機結合,通過特色生物資源開發、發展生態產業、企業合作共建、合作社託管分成等多種模式,實現了當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社會經濟發展共贏。如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通過建立蜜蜂養殖、蜜源植物種植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協調的減貧模式,推動全縣3500個貧困戶脫貧,戶均增收5000多元。該案例2019年入選由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等聯合發起的「110個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最佳案例。
五是全社會共同參與。經過長期的實踐,形成了「政府引導、企業擔當、公眾參與」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機制。政府引導主要體現在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規、規劃,組織實施重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查處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案件等方面。企業擔當,主要是承擔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社會責任,是企業確保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資源的應有之責。公眾參與,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力量,許多生物多樣性破壞案件的查處就是源自公眾監督。公眾還是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最活躍群體,通過支付寶發起的螞蟻森林公益活動累計參與保護森林面積超過1.3億平方米。
崔書紅指出,中國始終是全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力量,將繼續堅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繼續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各項工作,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為共謀全球生態文明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一是深度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堅定支持多邊治理體系,反對單邊主義,推動國際社會強化和完善《生物多樣性公約》有關執行和資金保障機制,加強對發展中國家在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方面的支持。更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二是廣泛謀求共識,推動COP15成果達成。作為COP15的主席國,將繼續加強高層推動,增強夥伴關係認同,繼續加強與《生物多樣性公約》(簡稱《公約》)秘書處、「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框架」)工作組共同主席的協調配合,推動「框架」磋商進程,加強關鍵議題交流與磋商,推動達成既具雄心又平衡務實的新十年目標。
三是出色履行義務,切實做好COP15會議保障。作為COP15的東道國,強化會議整體規劃和設計,嚴格對照《東道國協議》,認真落實職責、履行義務,不斷完善會場設備設施、會務服務和各項保障措施,嚴格執行疫情防控需求,爭取舉辦一屆安全圓滿、成果豐碩的締約方大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