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人類和自然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挑戰的背景下,中國採取積極行動,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政策研究與發展主管吉多·布洛霍芬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每一次去中國,都能感受到中國發生的巨大發展變化。」布洛霍芬第一次來到中國是在20年前,當時他作為一名林業工作者前往雲南省,與中國同行交流經驗,共同研究如何更可持續地利用森林資源。此後,他又到貴州山區了解藥用植物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在與當地居民的交流中,布洛霍芬深刻感受到了他們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
布洛霍芬認為,中國政府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這一做法意義重大,表明中國從頂層設計對自然保護、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所給予的重視以及採取的積極行動。「森林消退是生物多樣性面臨的重大威脅。2019年底,中國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為阻止全球森林退化和非法採伐作出重要貢獻。」他說,中國實施大規模植樹造林計劃,取得了重大成就。
布洛霍芬指出,中國各類自然保護地總面積佔國土陸域面積18%,提前實現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的到2020年保護地面積達到17%的目標。中國建立和完善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有助於貫通生態廊道、連通保護區群,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意義重大,為各國樹立了國土空間開發利用的良好範例。
布洛霍芬指出:「中國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合作的重要參與者」。中國與歐盟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長期以來保持良好的對話與交流,都堅定支持多邊合作。明年5月在昆明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會議,各方期待與中國共同推動大會制定和通過「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方瑩馨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黑龍江開展垂改調研並召開座談會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專家委員會全體會議在京舉行生態環境部發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負責人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發布答記者問生態環境部通報2020年第二季度環評文件覆核結果部省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聯席會議在南京召開原標題:《保護生物多樣性丨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 ——訪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政策研究與發展主管布洛霍芬(人民日報)》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