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 | 生物多樣性公約與海洋保護

2021-01-13 半個地球

2020年12月10日,在海因裡希·伯爾基金會(德國)北京代表處的支持下,創綠研究院舉辦了「《生物多樣性公約》與海洋保護」的線上分享會,同時也發布了創立綠研究院的知識產品,《海洋與生物多樣性公約》速讀材料的正式版。

世界經濟論壇海洋行動之友的中國項目負責人謝茜主持了這次活動。

首先由創綠研究院的陳冀俍研究員簡單介紹《海洋保護與生物多樣性公約》速讀材料。製作這份材料的出發點是為了支持民間組織參與CBD進程的討論,從而為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的成功舉辦作出貢獻。他也特別提到速讀材料是一份便於快速閱讀的簡報合輯,創綠研究院的海洋與CBD資源網頁(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上還有更多深度的內容,可以供感興趣的朋友參考。


隨後陳冀俍介紹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在全球海洋保護中的作用。在報告中,他強調了海洋的法律制度造成國家管轄範圍內外的保護進度的差異,然後通過南極羅斯海海洋保護區談判的案例,梳理了在區域層面設立海洋保護措施的挑戰。最後他認為 生物多樣性公約的討論,特別是後2020生物多樣性框架可以為海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源,建立更多原則上的共識以及推動科學上的工作,從而支持到政治決策。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的朱爭光研究員介紹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下關於海洋的討論,他梳理了 歷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會議中對於海洋的討論,也解讀了中國對於海洋議題的公開倡議和立場。他認為在後10年的海洋保護中,要兼顧保護的質量和數量、強化對海洋保護區的監督和管理,特別是要積極應用一些新技術,建立立體的監測系統,他也認為有必要成立跨部委的海洋議題協調機制,從而在政策制定中更有效地平衡各方面的訴求。最後他認為,我們國家應該在公海關鍵生物多樣性區域選劃、公海生物多樣性制度建立這些方面迎頭趕上,參與引導國際規則制定,而這方面也還需要更多來自科學界的支持。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張朝暉研究員介紹了中國海洋保護區體系的發展和現狀。在對未來的展望中,他認為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以及在《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的引導下,可以對我國海洋保護地的發展前景保持積極樂觀。目前的優先工作首先是穩定工作隊伍,然後要從實際出發走自己的發展道路,這需要理清現狀和現實、系統地規劃未來。張老師最後還提到了聯合國中方代表最近在第75屆聯大全會海洋和海洋法議題下的發言。他認為要保護全球的海洋,首先要建立海洋命運共同體的廣泛共識,對海洋保護這個問題的本質和行動的緊迫性,全球要有一個基本的共識和努力方向。

來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李楠主任分享了世界自然基金會針對生物多樣性公約進程提出的「人與自然和諧新共識」的倡導工作的思路。基於「全球生態足跡」的概念,她介紹了人類在生態保護上的「歷史欠帳」,也通過公平的視角,回顧了生態問題與發展問題的關係。WWF提出人與自然和諧新共識,主要目標是希望能在利用2021年這樣一個關鍵的時間點去達成這樣一個共識,就是大家一起在2030年之前保護並且修復自然,讓自然退化的曲線可以扭轉過來。通過引用一些研究和《地球生命力報告》,WWF認為即使是在中國這樣人口眾多的國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依然是可能的,而且向這個方向努力可以找到新的發展機會。關於CDB大會,李楠認為高層領導人的行動共識已經有了,但是與目前落在紙上的談判還有差距。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去彌合這種差距。非國家主體的行動和聲音,為對談判的進程創造良好的氛圍,也能為以後的目標實現作出貢獻。

約有60名夥伴全程參與了本次線上活動,會議聊天室中的互動也非常活躍。「問答與討論」環節探討的問題包括,對中國現有保護區制度的提問,關於中國在全球海洋治理中與其他國家的立場的異同點,也有,草根組織如何參與CBD公約進程討論等。演講嘉賓通過口頭回應對主要問題進行了回答,也通過在聊天室中提供信息連結的方式對部分問題進行了簡要回答。


致謝:感謝海因裡希·伯爾基金會(德國)北京代表處支持創綠研究院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與知識分享。

相關焦點

  • 生物多樣性公約
    ,轉自搜狐  確認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共同關切的問題,轉自搜狐  重申各國對它自己的生物資源擁有主權權利,轉自搜狐  也重申各國有責任保護它自己的生物多樣性,並以可持久的方式利用它自己的生物資源,轉自搜狐  關切一些人類活動正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發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
    綜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環境署、國際溼地公約等機構網站2020年9月15日消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當日發布第五版《
  • 《生物多樣性公約》: 保護環境是幌子,原始積累是目的|社論前沿
    《生物多樣性公約》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出現的事實是:在一項討論中接受了缺乏一種替代辦法的積累, 隨後將該制度塑造為一種工具, 通過這種手段可以將生物多樣性與新的積累方式結合起來。自成立以來,《生物多樣性公約》一直是全球範圍內擴展有形的領地保護的合法化力量。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以國家目標推動落實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
    2021年5月,《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在雲南昆明舉辦。COP15將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2020後框架」),描繪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國際社會將此視為解決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歷史性機遇。回顧全球生物多樣性進程,無論是《公約》COP6通過的2010年目標,還是COP10通過的2020年目標,全球層面上未能實現上述目標的最核心問題在於執行。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在昆啟動
    11月30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在昆明啟動。在隨後的一周時間內,雲南將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系列宣傳活動。除此之外,還將舉行COP15雲南省籌備工作情況暨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新聞發布會;舉行雲南藝術家生物多樣性主題創作活動開筆禮;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保護生物多樣性音樂、攝影和視覺藝術徵集,多媒體影像聯展,多場COP15大會核心影像宣傳片的雲發布;組織中央駐滇新聞媒體、省內主流新聞媒體組成「生物多樣性宣傳周」採訪團,深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等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地現場採訪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以國家目標推動落實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
    2021年5月,《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在雲南昆明舉辦。
  •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解析及未來展望
    1992年6月5日,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通過了關於地球環境保護的三大公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防治荒漠化公約》,被稱為「裡約三公約」。其中,《生物多樣性公約》是一項保護地球生物資源的國際公約,旨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及其組成部分、公平合理地分享由利用遺傳資源而產生的惠益。2016年3月,國務院批准我國申辦COP15大會。
  • 迎接COP15 雲南啟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
    迎接COP15 雲南啟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  新華社昆明11月30日電(記者安曉萌)「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11月30日在昆明啟動,旨在展示雲南的良好風貌,做好迎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篇四:《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
    今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提高全社會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共同建設美麗地球家園,生態環境部圍繞《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確定的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開展了系列宣傳活動。今天將與大家分享《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有關知識。
  • 23項活動精彩紛呈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
    明年5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 15)將在雲南昆明舉辦,今年9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歡迎大家明年聚首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
  • 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一個大轉折
    為推動實現三大目標,《愛知目標》首次為未來10年(2010-2020)設定了5個戰略目標及相關的20個綱要目標,詳細地指導了各國制定和更新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戰略(NBSAPs),其中達成了保護17%的陸地及10%海洋的明確數量指標。《愛知目標》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國際社會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協作。
  • 專家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中國智慧
    ,隨著近期《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第5版)的發布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的召開,以及中國將主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等一系列信息的爆棚,生物多樣性議題被推向一個新的高峰。本文將在回顧過去10年國際社會在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進展的同時,介紹中國的行動與相關理念。
  •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昆明宣傳周活動將啟動
    04:08 來源: 娛樂的知音 舉報   本報訊 11月14日-20日,雲南昆明市將開展《生物多樣性公約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2020-05-24 0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全力辦好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
    雲南:全力辦好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會議指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是我國舉辦的一次重要多邊主場外交活動,是宣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就的重大契機,是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和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重要平臺。
  • 默克爾:德國大力支持中國籌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
    中新社柏林11月22日電 (記者 彭大偉)德國總理默克爾22日結束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後表示,氣候和環境是本屆峰會上討論的兩項重點議題,此外與會領導人還討論了生物多樣性議題。默克爾表示,中國明年將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德國正對大會籌備工作予以大力支持。
  • 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走在前列
    當地時間12月17日,在墨西哥坎昆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坎昆大會)落下帷幕。在這次大會上,中國成功獲得202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主辦權,這將是中國首次承辦這一會議。
  • 保護生物多樣性,環保在行動
    保護生物多樣性,環保在行動 2020-05-22 2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外交部:期待《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為全球生物多樣性...
    有記者提問: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年9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設定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全球僅「部分實現」了20個目標中的6個,沒有一個目標「完全實現」。中方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麼?目前,各方正就「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草案進行磋商。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主辦國,中方對推動達成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有何設想或考慮?
  • 聯合國最新報告給全球近十年生物多樣性保護打了「不及格」
    據《科學》報導,近日,一份生物多樣性報告給了世界各國一個不及格的分數。聯合國新發布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認為,世界尚未達到10年前設定的保護自然的目標。「警燈在閃爍。我們必須認識到,地球正處於緊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