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以國家目標推動落實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

2020-10-13 武威生態環境

2021年5月,《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在雲南昆明舉辦。COP15將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2020後框架」),描繪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國際社會將此視為解決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歷史性機遇。

回顧全球生物多樣性進程,無論是《公約》COP6通過的2010年目標,還是COP10通過的2020年目標,全球層面上未能實現上述目標的最核心問題在於執行。由於各締約方經濟、地理、文化、政治意願等差異,全球保護目標未能逐一落實到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NBSAP)中;生物多樣性保護涉及環境、農業、林業、海洋等多個部門,跨部門治理機制往往冗雜低效,制約了保護工作的開展;各締約方執行、監測和評估能力的不同,履約國家報告信息缺乏可比性,難以指導下一步全球行動。為推動《公約》全球進程,實現變革性轉型,一方面應自上而下制定「2020後框架」,基於科學評估結果設立既具雄心又平衡務實的全球保護目標,另一方面還應自下而上,由締約方制定或者更新本國NBSAP,使國家目標與全球目標相一致,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協同行動。

自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以來,中國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和體制機制、加強就地和遷地保護、推動公眾參與、深化國際合作等政策措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為推動實現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推進國際發展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NBSAP提出的30個優先行動中,行動1(政策制定)、2(完善法律)、4(納入規劃)、5(可持續利用)等20個行動有很大進展,推動了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6(水和環境衛生)、12(可持續消費和生產)、13(氣候變化)、15(保護陸地生態系統)等10個目標取得良好進展。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森林覆蓋率和蓄積量持續提高,有力推動了生態環境的改善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站在2020年這一重要時間節點上,中國將繼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政策法規體系,建立涵蓋陸地和海洋的保護地體系和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嚴控重要生態空間和生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把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納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更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為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強有力支持。

來源:生態環境部

相關焦點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以國家目標推動落實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
    COP15將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2020後框架」),描繪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國際社會將此視為解決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歷史性機遇。回顧全球生物多樣性進程,無論是《公約》COP6通過的2010年目標,還是COP10通過的2020年目標,全球層面上未能實現上述目標的最核心問題在於執行。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發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
    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GBO-5)報告,針對全球自然狀況進行了權威性的概述。該報告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定期發布的旗艦出版物,通過分析總結生物多樣性狀況和趨勢的最新數據,提出進一步實施公約的方向和方式。《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基於一系列指標、研究、評估報告和各國實施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報告,對全球實現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的進展情況進行了總結,並基於國家報告,總結了《2010-202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實施取得的成功和面臨的挑戰。
  • 專家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中國智慧
    ,隨著近期《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第5版)的發布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的召開,以及中國將主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等一系列信息的爆棚,生物多樣性議題被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基於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於2019年發布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並基於對全球範圍內實際取得的成功進展和面臨的挑戰的實際評估,《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於2020年9月發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對《戰略計劃》的執行進度做出了客觀評估。
  • 保護生物多樣性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2020年保護生物多樣性倡議書
    保護生物多樣性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2020年保護生物多樣性倡議書 2020-05-23 0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的中國經驗 2020-10-12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外交部:期待《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為全球生物多樣性...
    有記者提問: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年9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設定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全球僅「部分實現」了20個目標中的6個,沒有一個目標「完全實現」。中方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麼?目前,各方正就「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草案進行磋商。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主辦國,中方對推動達成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有何設想或考慮?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2020-05-24 0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後生物多樣性展望」部長級在線圓桌會的發言 | 通往昆明COP15之路
    會議圍繞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全球治理開展深入對話和交流,進一步凝聚各方共識,為將於9月30日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助力。在此背景下,各方重申堅持多邊主義、加強團結的重大意義,強調亟需在多邊框架下採取緊急行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大流行後的復甦。各方視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和昆明《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BD COP15)為重要契機,推動生物多樣性問題主流化,助力可持續發展。
  •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
    我國於1992年6月11日籤署《公約》,是最早籤署和批准《公約》的國家之一。締約方大會則是《公約》的最高議事和決策機制,每兩年舉行一次,大會成果將主導《公約》進程的發展走向,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指明方向。2020年舉辦的COP15將審議「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確定203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新目標。
  • 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一個大轉折
    時針撥回到10年前,在2010年,第十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名古屋舉辦,提出《2011-2020年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及《愛知目標》,要求採取「有效和緊急」行動,保護全球森林、珊瑚礁和其他瀕危的生態系統,以避免失去人類賴以生存的世界生物多樣性狀態。
  • 今天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2020年5月20日,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1992年,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先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六個國家之一,並成立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制定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發展歷史1988年11月,聯合國環境署召開生物多樣性特設專家工作組會議,探討一項生物多樣性國際公約的必要性。1989年5月建立了技術和法律特設專家工作組,擬訂一個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國際法律文書。1991年2月,該特設工作組被稱為政府間談判委員會。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監管 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一、充分認識劃定優先區域保護範圍的重要意義劃定優先區域範圍是做好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根本要求。1994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提出了27個重要區域,1998年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提出了17個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地區,但上述區域都沒有落實具體邊界,所以無法制定有效的保護管理措施,影響了保護成效。
  • 解鎖自然的力量|提升生物多樣性
    2010年以來全球森林面積每年減少470萬hm2(FAO,2020)。從1970年到2015年,全球溼地範圍趨勢指數平均下降35%(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2020)。DeWitt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以及自然對人類的許多貢獻持續下降,按照目前的軌跡,大多數國際社會和環境目標將無法實現,例如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2020年,聯合國發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系統評估了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所取得的進展。在全球層面,20個目標沒有一個完全實現,只有6個部分實現(詳見下圖)。
  • 活動回顧 | 生物多樣性公約與海洋保護
    2020年12月10日,在海因裡希·伯爾基金會(德國)北京代表處的支持下,創綠研究院舉辦了「《生物多樣性公約》與海洋保護」的線上分享會,同時也發布了創立綠研究院的知識產品,《海洋與生物多樣性公約》速讀材料的正式版。世界經濟論壇海洋行動之友的中國項目負責人謝茜主持了這次活動。
  • Basile van Havre談COVID-19、線上籌備2020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COVID-19無法阻止我們繼續建立日益增長的雄心,來保持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勢頭。我們的相互理解對於確保成功的談判和有效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至關重要。自從2020年3月以來,我們一直在學習,使用新的在線平臺,這些平臺已被證明既具有挑戰性,又非常有用。
  • 最新: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資料已上線,須待正式發布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 CBD)科學、技術和工藝諮詢附屬機構第二十四會議(SBSTTA-24)與執行問題附屬機構第三次會議(SBI-3)的系列網絡預備會議將於下周即9月15日至18日舉行,其中舉世矚目的一項重磅發布,是在9月15日發生的聯合國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GBO-5)的最終出爐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丨為動植物「摸家底」!江蘇省連雲港市生物多樣性...
    江蘇省連雲港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樣性的氣候和地貌條件孕育了兼容南北特徵的生物群落,生物物種資源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全市野生植物資源有1500餘種,雲臺山更是享有「江蘇植物寶庫」的美譽;海州灣為全國八大漁場之一,魚類超過200餘種;連雲港市還地處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是全球候鳥的重要遷徙棲息地之一
  • 重磅: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預稿最新出爐|中國綠髮會高度關注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 CBD)下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不限成員名額工作組第二次會議(WG2020-2)將於2020年2月24日至29日在春城昆明召開。本次重要大會作為將於10月在昆明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前,所進行的第二次關鍵談判會議,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審議將在COP15最終通過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案文的草案。目前綠會同事們正在緊張地為二月底赴滇參會進行準備。剛剛,綠會收到CBD前方最新消息——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預稿(Zero Draft)已經出爐!
  • 外交部:期待各方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注入新動力
    有記者提問,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年9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 年設定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全球僅「部分實現」了20個目標中的6個,沒有一個目標「完全實現」。中方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麼?目前,各方正就「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草案進行磋商。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主辦國,中方對推動達成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有何設想或考慮?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保護生物多樣性迫在眉睫
    中新社聯合國9月30日電 (記者 馬德林)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30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多位與會人士強調生物多樣性正遭破壞,呼籲各國立即行動,加大保護力度。此次會議由第75屆聯合國大會組織召開。75屆聯大主席博茲克爾在開幕式上說,生態系統退化、不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方式和自然資源開採,正給全球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壓力。無論是從道德角度、經濟角度,還是生存角度,都有理由保護生物多樣性,「人類在這顆星球上的存續,取決於我們保護自然界的能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生態破壞並不純粹是環境問題,它涵蓋經濟、健康、社會正義等多方面,甚至會影響地緣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