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保護丨為動植物「摸家底」!江蘇省連雲港市生物多樣性...

2021-01-14 瀟湘晨報

江蘇省連雲港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樣性的氣候和地貌條件孕育了兼容南北特徵的生物群落,生物物種資源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全市野生植物資源有1500餘種,雲臺山更是享有「江蘇植物寶庫」的美譽;海州灣為全國八大漁場之一,魚類超過200餘種;連雲港市還地處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是全球候鳥的重要遷徙棲息地之一。

白腰杓鷸

為全面了解我市生物多樣性家底,亮出我市生態環境的「顏值」,自2017年起,連雲港市按照《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及省政府要求,分批分區域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目前東海縣的調查工作已經完成,其調查成果已於2019年底通過了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的專家評審驗收;市區及灌雲、灌南縣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也已於2019年年底啟動,預計2021年將形成全市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成果。

天葵

從連雲港市區以及灌雲縣、灌南縣的半年來的調查情況看,階段性結果非常豐富,發現維管植物一百餘科四百多屬,超過八百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2種,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收錄的瀕危植物17種,省內特有分布種42種,省內新分布種5種;陸生昆蟲12目72科173種,其中,蝶類7科25屬30種,其他昆蟲12目65科143種;哺乳動物5目8科11種;兩棲動物發現有1目3科6種,爬行動物2目7科16種;鳥類17目233種,其中水鳥87種、林鳥146種,數量上以雀形目和鴴形目為最多。其中包括近危「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頭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3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1種,各類水鳥更是多達54種,數量超過10萬隻。並初步發現我市鳥類熱點區域主要包括了贛榆沿海溼地、臨洪河口、青口河口、興莊河口、雲臺山及車牛山島、平山島等。

震旦雅雀

多樣性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又複雜的過程,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卻快速又簡單。人類活動引起的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比物種自然滅絕速度快1000倍以上。棲息地的喪失和破碎化、環境汙染、氣候變化、外來物種入侵和人為對土地的開墾和擴張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五大驅動因素。生物多樣性快速喪失可直接或間接地引起食物短缺、大規模疾病爆發、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退化等一系列生態安全事件。

赤腹松鼠

連雲港市生態環境局為加大全市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力度,2020年以來先後兩次召開工作推進會,一方面聽取技術職稱單位匯報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進展,另一方面布置和協調調查工作開展,為技術支撐單位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困難。本次全市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完成後,將逐步確定連雲港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代表性生態系統,為構建全市評價生態系統質量的指標體系和反應生態健康的生物多樣性指標打下堅實基礎。

【來源:生態環境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城陽:植物多樣性調查「摸清家底」生態系統性保護「時時在線」
    據了解,今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主題重點強調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對經濟發展、消除環境隱患、水土保持和汙染控制都有助益。植物多樣性調查「摸清家底」21日當天,志願者還到城陽區白沙河入海口開展了護飛巡護,樹立了保護鳥類棲息地警示牌,乘舟登上生態島清除入侵植物,並做了潮間帶溼地的植物多樣性調查,為更好的保護摸清家底資源。
  • 綠會GBIF組更新兩組亞洲區蝴蝶生物多樣性數據 | 昆蟲生物多樣性
    9月30日,綠會GBIF工作組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平臺更新並發布兩組亞洲區蝴蝶生物多樣性數據。這兩組數據是綠會震旦鴉雀保護地·連雲港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周翀先生的最新觀測記錄。昆蟲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維持健康的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現將相關訊息分享如下,供讀者參考。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本報訊 日前,由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財政局、築城海關聯合制定的《貴陽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案(試行
  • 看看「家底」有多厚 生態資源豐富的泰順開啟生物多樣性調查
    泰順縣是浙江省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縣之一,生態系統類型多樣。其中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瀕臨東海最近、溫州市唯一的森林生態與野生動物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特產珍禽、世界瀕危鳥類黃腹角雉的唯一保種基地和原產地人工繁殖基地,動植物資源佔浙江省生物種類資源的50%以上,被喻為「天然生物基因庫」和「綠色生態博物館」,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縮影和典範。
  • 水生生物多樣性家底尚未摸清,我國淡水魚類物種保護現狀不容樂觀
    (圖片來源:千圖網)5月22日是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多年來,保護生物多樣性行動取得了非凡成就,但目前我國水生生物多樣性的家底尚未摸清。「我國淡水魚類約1300多種,為世界第二。4月,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水利部三部門下發《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指出,由於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我國水生物種資源嚴重衰退,已成為影響中國生態安全的突出問題。多位專家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提出:保護的基礎是摸清家底,開展水生生物資源系統性調研迫在眉睫。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護生物多樣性離不開公眾的參與
    央廣網北京5月20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產、生活都有密切聯繫。再過兩天,5月22日,是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全國首部!《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在昆發布
    率先開展首個省級尺度上的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普洱市景東縣在中國率先開展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試點。不斷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 構建了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其他保護地為補充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落實國家和雲南省自然保護區管理規定,嚴格自然保護區開發建設活動監管。
  • 郴州市林業局:保護生物多樣性倡議書
    保護生物多樣性倡議書廣大的社會各界朋友們: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地球生命的基礎,是人類一切社會活動的物質基礎,沒有生物,我們就無法生存。但是,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物資源卻遭到了過度的開發和利用。目前,生物多樣性正遭受全球範圍內的破壞,生物物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減少,環境汙染、氣候變暖、大氣臭氧層變化等生態災難離我們並不遙遠。據預測,到2050年,地球上的物種將有四分之一陷入滅絕的境地。生物鏈一旦斷裂,將直接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與發展。警鐘已經響起,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工作刻不容緩。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監管 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2012年6月召開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指出要抓好重點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這裡的重點區域指的就是優先區域。為落實領導講話精神,提高保護工作成效,環境保護部組織開展了優先區域邊界核定工作,劃定了優先區域範圍,這為制定針對性的優先區域保護措施和監管制度提供了載體,為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安全格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值得肯定——訪《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下稱《公約》)秘書長約翰·斯坎倫在大會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中國近年來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做出的努力值得肯定。  「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公約》的各項工作,在聯合源頭國、中轉國、對象國共同打擊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在拯救瀕危野生動植物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起到引領作用,」斯坎倫說。
  • 保護生物多樣性 建設美麗彩雲南
    昆明市啟動「助推生物多樣性保護 建設美麗中國典範城市」等系列公眾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廣泛宣傳生物多樣性知識,同時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大會)在昆明舉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雲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樣的地形地貌、複雜的氣候條件等自然環境,孕育了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素有「動植物王國」美譽,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庫,是中國西南乃至東南亞的生態安全屏障。
  • 我們人類為什麼要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人類要保護動物植物的多樣性,要儘早,等到無法挽回的時候就晚了。保護動物保證它們的多樣性有重要的意義的。生物的多樣性指的是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以及遺傳的多樣性。這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影響到國家與地區的發展,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是保護生物的基因、物種以及生態系統。
  • 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走在前列
    《生物多樣性公約》是一項保護地球生物資源的國際性公約,與《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防治荒漠化公約》並稱為聯合國環境保護三大公約。「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的星球。」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對本報記者表示。  開幕式上,墨西哥總統培尼亞強調,「我們必須改變生活方式以阻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否則這種損失將永遠改變我們的生活。」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一起學習《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又稱:生物多樣性國際日),是鑑於公共教育和增強民眾生態意識對在各層面執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重要性,聯合國大會於2000年12月20日通過了第55/201號決議,宣布每年5月22日,即《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之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新華時評:行動起來保護生物多樣性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題:行動起來保護生物多樣性  新華社記者胡璐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我們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的食物,我們的健康」,更加強調糧食、營養和健康對生物多樣性和良好生態系統的依賴關係。  多種多樣的生物,是地球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從動物、植物到微生物,人類的每個歷史腳步,都與它們休戚與共,相互影響、共同進化。如今越來越多曾與人類相伴的物種正在逐漸失去生命的色彩,湮滅在歷史長河。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2020-05-24 0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影響
    生物多樣性維護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並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今天(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讓我們共同保護這些寶貴財富。  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  1.建立自然保護區,對生物多樣性進行就地保護。
  • 今天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5月22日,即《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之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1992年,在巴西當時的首都裡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籤署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199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2001年將每年12月29日改為5月22日。
  • 生物多樣性專欄 |今天 安徽各市廣泛開展「生物多樣性日」宣傳
    今天,江淮大地活躍著一個主題——「生物多樣性日」。各市生態環境局以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為重點,開展了科普課堂、實施競賽、野外放生、主題宣講等繽彩紛呈的活動。活動以普及生物多樣性知識為要點,號召全社會關注並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讓我們一起保護環境,共同守護生物多樣性!
  • 為生物多樣性而喝彩
    聯大把《生物多樣性公約》決議通過的日子定為國際日,有助於提高全世界對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強調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福祉的重要性,呼籲全球社會聯手確保全人類的可持續未來。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地球上生命的多樣性以及形成的自然模式。我們今天所見的生物多樣性是數十億年進化的成果。它經過天然過程以及越來越多的人類影響被塑造成了今天的樣子。